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2 14:4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北正小学是2004年9月由三所学校撤并组成的,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346人,全校教职工 27人,共有24名专任教师,其中班主任13名,有7名青年教师,占班主任总数的54%,科任教师11名, 有7名青年教师,占科任总数的64%。全校青年教师14名,占全校教师总数58%,其中7名为本科学历,7名为大专学历,现进修本科学历的6人。朱海明、许英丽、焦海燕、白光辉4位青年教师为中心校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与其他两校相比比例甚少。由于当时忙于并校,我校的师资力量远不如其他两所学校,无一名区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总体看,我校中老年教师10名,青年教师14名,比例较大。通过2006年10月份的完小互检,使全体青年教师更加团结,勇于探索和研究,树立了自信心,是一支踏实肯干、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现在长沟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飞速发展,就需要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其同步发展,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而我校青年教师比例大,促进提高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但我校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程度、班级管理、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差距。经过学校认真分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的能够发现问题,但缺乏研究的意识,解决的方法,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教师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面对实际情况,我校亟待解决的是教师在课改新理念下的问题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组人员构成及分工
组 长:李庆志(完小主任),课题组总负责人。
副组长:张继东(教学主任),课题组实施负责人。
白 良(德育主任),课题组实施负责人。
组 员:低年级组:焦海雁(组长)、王晓辉。
中年级组:许英丽 (组长)、朱海明、王立颖。
高年级组:刘春华 (组长)、孙玉虎、
英语组:郭 鹤(组长)、康健伟、杨金花。
科任组:白光辉(组长)、纪海钰、李文良、胡建国
三、研究重点内容
以“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为总研究课题。针对年级和学科特点确立年级组、学科组及个人研究重点。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课题研究的目标:
⒈通过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迅速提高青年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⒉以规范和优化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一支全面素质型青年教师队伍。
⒊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全体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进学校的发展。

组别
研究课题
负责人
成员
低年级组
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
焦海雁
王晓辉
中年级组
学生数学检查习惯的培养
许英丽
朱海明、王立颖
高年级组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刘春华
孙玉虎
英语组
小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郭 鹤
康健伟、杨金花
科任组
以游戏促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白光辉
纪海钰、李文良、胡建国
四、研究方法及阶段规划
以北正小学36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地先进经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配以经验总结、调查法、文献法、测量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研究任务。
第一阶段 2007年3月---6月,准备分析阶段。
⒈主要任务是宣传动员,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组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查找国内外研究现状经验资料,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档案,制订实验方案。(三月份)
⒉组织各组组长及成员研究分析教师和学生现状,提出本组及个人研究重点。填写北正小学青年教师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四月份)
⒊汇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体会。(五月份)
⒋进一步研究实践。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六月份)
第二阶段 2007年9月---12月,研究实施阶段。
每月确立一次研究重点,下月作为汇报内容。学期末进行专题经验汇报。
第三阶段 2008年3月---6月,总结汇报阶段。
撰写课题论文、案例、课例、研究报告、反思等。
五、研究过程与措施
课题研究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反思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进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教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题材,重视与同行和专家的伙伴关系,重视研究过程对教师观念和行为所带来的变化与改进,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修正的过程。
⒈抓好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走上名师成长之路。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学校将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⒉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青年教师是课题的研究者,就必须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校本教研中获得充实感,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教学、科研等方面,增长青年教师的才干,激发他们“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热情,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先锋带头作用。
⒊加强研究工作的管理。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激发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答案只有一个——赋予自主权。我们让青年教师带着疑问和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各组的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的小课题”为原则,大力加强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各组的课题研究不是要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做专门的宏大理论研究,而是从新课程的问题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自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⑵加强业务学习。只有不断地汲取,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将建立业务学习制度,要求青年教师读教育杂志,并记下读书笔记,每学期结合课题研究等写一份心得体会。学校还将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让各组组长围绕研究课题汇报,汇报进展情况,即取得的实效和失败之处及改进的方法。
⑶研究资料管理
各组的活动资料,包括:活动记录、各种比赛的原始材料、课后反思及体会。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让青年教师在充分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研究,强化目标意识,促成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
⑷不断丰富和更新理论储备。 随着研究的进展,要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就必须不断丰富和更新理论储备。为此,我们向青年教师不断推荐和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并且要求青年教师自己征订1-2份教学杂志,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提高研究能力。
六、研究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总结(课题负责人完成)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完成)
课题研究论文(全体青年教师完成)
课题研究专题论坛活动(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材料并做好存档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29 , Processed in 0.0686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