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在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下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关心、扶持和帮助下,我们成功地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七期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研究》。这为我县进一步坚定走内涵发展道路,实施“一优二促”(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工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全县“科研兴校”良好氛围的形成,骨干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机遇。为了保证该课题高位起步,有条不紊地规范研究,最后能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呈现,我们有幸请到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先将课题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汇报,然后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一、研究背景: 回顾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过程,理论上,我们早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关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相应的应用和实践研究还相对滞后,我们缺乏实践层面上的行动策略。特别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从最初的课改培训开始,我们一直在提“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可是,现实中落实得并不好。每次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总是从“洗脑”开始,并固执地认为改革的艰难是因为遇到了观念的阻挠。当我们沉下心来观察研究身边的事实才发现,上述观点几近“集体失语”,因为改革的举步维艰往往就在从理念进入操作层面时的一筹莫展,所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理念虽然变了,但大家缺乏行动的方法,没有具体的操作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不知不觉又回到老路上去。我们认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之所以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值得反思的问题,甚至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很好的抓手。“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突破口,研究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行动策略,就是针对这样的教育改革现状提出的。
二、目的意义: 选题时我们发现,在国外,描述或说明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的学习理论异常丰富,而在我国,研究教师行为的教学理论也相对比较丰富,研究学生行为的学习理论相对薄弱。我们这个课题试图选择这样一个视角:运用已有的丰富的学习理论成果,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如何去运用这些学习理论组织教学,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尊重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实践层面的行动策略研究和案例总结,寻找可运用于实践的操作策略,着眼于帮助教师改变行动而不仅是改变理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推进课程改革。研究成果有望直接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我们觉得,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是一个切口小而内涵丰富的广袤的天地,是我县基础教育寻求走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样的应用研究如果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能有效地引导师生进行教和学的方式的变革,能够为我县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一个坚实的抓手,引导我们的教师关注课程改革的内涵,把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从而改变目前我县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领导苦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主旋律。
三、理论依据: 课题组经过多次论证逐渐达成共识,支撑这一课题的理论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理论有: (一)主体教育理论 关注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的标志。这种理论主张,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的教育。这种理论承认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民主的教育观,主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成为“倾听者”和“促进者”。这种理论认为:教学重点环节的突破上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 主体参与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样是作为过程展开的。发展性教学的过程,存在“目标──策略──评价”和“活动──体验──表现”两种基本形式。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实施,核心问题是学生主体参与状态、参与度问题。发展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状态、参与度问题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有着重要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毋庸置疑,这种学习理论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从而对师生活动进行有意识地有效干预。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还强调学生直觉思维在学习上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他提出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显然,这种教学理论为我们探索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实践途径提供了一些借鉴。 (四)新课程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里一是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二是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的传统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
我们进行的“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无疑就是这种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实践研究。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关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梳理,吸收学习理论和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实践途径的研究,从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对师生活动进行有意识地有效干预,最终使学习过程不再是学生的“苦役”,而是情趣盎然的“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
具体目标分解如下:
1、探索学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五个环节得到优化的行动策略和实践途径,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
2、总结一些具有操作性、应用性、实效性、推广性的成功案例,为一线教师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示例。
3、通过三到五年持之以恒的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我县实施“一优二促”工程,走内涵发展道路提供一些学理的支撑,从而在减轻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和实践,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抓手,从而深入推进我县的课程改革。
五、研究内容: 我们所研究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体建构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学习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全面提高素质的认知与实践的过程。学习过程主要分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五个环节。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就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研究”就是研究在新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背景下,怎样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寻找可推广运用于实践的操作策略,从而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生活。 具体研究内容分解为:
1、我县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现状调查;
2、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的搜集、整理和综述;
3、学习过程中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五个环节中符合学习理论的学生学习规范要求研究;
4、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念及其操作策略研究;
5、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典型案例研究;
6、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的评价研究。
六、科研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为:
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寻找支撑理论,了解在教育科学领域内有关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并及时了解实验之后的学习效果。
3.行动研究法:教研员、教科员与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选择实验学校,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典型的范例;根据教育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不断提炼总结,形成文本指导实践。 5.提倡一线教师运用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案例等方法记载总结研究成果。
七、研究途径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总的步骤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点推进,总结提高。具体途径是:选校实验——调查研究――细化目标――具体实施——中期小结——现场观摩——反思推进――逐步深化――总结提高――推广应用。 启动阶段(2007.5——2008.5) 1、选题并撰写研究报告,组织课题申报。 2、宣传发动,制定课题研究制度,课题核心组成员具体分工。 3、搜集相关支撑理论的学习材料,组织学习和培训。 4、建立课题研究共同体。以课题主持人所在的教科室作为课题研究共同体的组织者,把课题研究纳入全县的教科研计划中。根据研究内容具体分解的六条组建六个子课题组,以一初中、二初中、东庐中学、石湫中学、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小学、洪蓝小学为实验学校。分学科和实验校两条线开展研究活动,教科室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的同时,引导和推动各校的课题健康正常运行。 5、组织开题论证,细化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2008.5——2009.5) (一)子课题组广泛开展研究。 1、拟定调查问卷,开展大范围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及时分析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围绕调查报告及时组织课题研讨,调整研究重点和研究路径。 2、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的搜集、整理,形成综述报告。 3、实验学校边研究边实践,积极探索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五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的规律,针对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学习规范,以此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4、在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的带领下,各学科围绕“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这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探索备课、课堂教学中关注并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策略,通过县级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来带动校本教研的深入。 5、研究关注并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二)总课题组开展各种活动推动研究深入。 1、利用《溧水教育》这个平台,开设课题专栏,每期发表4、5篇文章,介绍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 2、每学期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观摩现场,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布置下阶段研究工作。 3、组织教师征文和学生征文,总结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开展围绕课题的教学活动案例评选。 5、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竞赛。 6、对各校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专项考核评估,在材料评审和现场评估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总结阶段(2009.5——2009.10) 1、制定完善“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设计方案”,在全县中小学中使用,指导教师在备课阶段关注学生,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2、制定完善“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评价表”,作为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领全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并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3、开展优秀毕业生个案征集工作,通过对成绩特别优秀或进步显著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提炼,以给全县中小学生树立榜样或有所启迪。 4、总结整理三年来课题研究的各项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子课题及负责人情况一览表
子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任职情况 | 职称 | 1、我县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现状调查;
| 孙南
| 教科员
| 中高
| 2、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的搜集、整理和综述;
| 黄本荣
| 教科室主任
| 中高
| 3、学习过程中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五个环节中符合学习理论的学生学习规范要求研究;
| 黄宏军
| 教科室主任助理
| 中一
| 4、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念及其操作策略研究;
| 陆海燕
| 教研室副主任
| 中高
| 5、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典型案例研究;
| 方健生
| 教研室主任
| 中高
| 6、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的评价研究。
| 边为民
| 教研室副主任
| 中高
|
九、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分工:
姓 名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黄本荣
| 课题全面组织管理工作。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的搜集、整理和综述研究
| 方健生
| 实验学校研究工作管理。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师案例和学生个案研究
| 陆海燕
| 初中各学科研究工作管理。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完善
| 边为民
| 小学各学科研究工作管理。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制定和完善
| 黄宏军
| 学习过程五个环节中符合学习理论的学生学习规范要求研究
| 孙 南
| 我县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归档、研究成果的整理
| 陆进军
| 协助陆海燕进行中学数学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念及其操作策略研究
| 陈国昌
| 协助陆海燕进行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念及其操作策略研究
| 朱信春
| 协助陆海燕进行中学政治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念及其操作策略研究
| 周红英
| 协助陆海燕进行中学历史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念及其操作策略研究
| 徐 军
| 协助边为民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念及其操作策略研究
| 张红
| 协助边为民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念及其操作策略研究
| 张方健
| 协助方健生进行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师案例和学生个案研究
| 诸定国
| 协助黄本荣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的搜集、整理和综述研究
| 张宏弟
| 协助陆海燕进行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完善研究
| 张彦顺
| 协助孙南进行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
| 简恩勇
| 协助黄宏军进行学习过程五个环节中符合学习理论的学生学习规范要求研究
| 吴存明
| 协助边为民进行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制定和完善研究
| 十、课题预期成果及责任人:
研究阶段 | 预期成果及形式、数量 | 责任人 | 启动阶段 (2007.5—2008.05) |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各1份:《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研究》 2、调查报告1份:《我县中小学学生学习过程现状调查与分析》 | 黄本荣 孙南 | 实施阶段 (2008.5—2009.5) | 1、相关研究论文5篇以上。(每个子课题不少于1篇) 2、溧水县中小学生学习规范要求 3、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综述 4、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设计方案 5、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 方健生 黄宏军 黄本荣 陆海燕 边为民 | 总结阶段 (2009.5—2009.10) | 1、专著1本:《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 2、案例集1本:《优化与行动》 3、研究报告1份:《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研究》 | 黄本荣 方健生 黄本荣 |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研究”课题是在溧水县实施“一优二促”工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在市“十五”规划课题“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研究基础上申报立项的。该课题获准立项前后,我们已经积极学习相关资料,努力思考研究方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始了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惑。如:
1、该课题是在溧水县实施“一优二促”工程大背景下展开的,实践性强是我们的长处,研究的启动和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借助行政手段顺利推行。但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也暴露了我们理论研究的不足,种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很难搜索到相关研究资料,也没有能力梳理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 2、作为一项教学研究的课题,我们当然期望着能形成一些教学模式类的成果。因为这种具体、规范的操作模式类的成果,虽然对特别优秀的教师可能是一种束缚,但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它易于吸收并能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备课阶段我们可以研究出一些规范的模式要求(如教学设计方案)来指导教师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这其中可以包括预习和作业),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由于学科的差异、教师的个性差异、课堂的动态生成性强等原因,我们觉得,这个环节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首先应该是教师理念上的转变,然后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很难形成一个具体规范的操作模式。虽然我们思考了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来引导和补救,但总觉是一种欠缺。 3、我们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但限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研究的范畴还不够开阔。如在如何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学习力上似乎还很难有所突破,所以没敢列入研究内容;如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过程,如何让这个存在的过程充满乐趣,是一段真正高质量的生活,我们也没有列入研究内容。而这些内容没能列入研究范畴,对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肯定是个遗憾。 虽然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依然充满了信心,因为有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有我县教育局的行政保障,有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团结协作,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如期圆满地完成研究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