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家少年时:误读误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5 07:0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家少年时:误读误写
作者:路内   



      我十四岁那年,从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朱淑真集》,之所以想读它,是因为受了班上一位多愁善感的女生的影响。读完了也觉得不怎么样,很陈腐的感觉。不料有一天我外公从上海来我家,看到书桌上有这本书,当场很疑惑地问我妈。我妈又不是个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不知道这里面有讲究,她总觉得,小孩肯读书毕竟是好事,总比日日出去打电子游戏的强。她很自豪地说,这本书是她的活宝儿子读的。我外公大怒,说一个念初中的男孩子,爱读此等秾词艳赋,将来不太会是个好东西。这下家里的亲戚都知道了,对于秾词艳赋是何等玩意儿,大家都不太明白,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在看“不健康的书”。我妈为此大大地丢了一回脸。
      这件事使我初步地明白了: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看他的朋友就能知道,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内心,看他读的书就能知道,正所谓“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但这个道理也未必放诸四海皆准,因为有些人根本不读书,你总不能说他们没有内心。至于说《朱淑真集》,它居然成为了亲戚们评判我的依据,说明这条道理只对我管用。而且,他妈的,直到我三十多岁以后写书出书了,庶几才让亲戚认识到我是个有知识的人。
      从那个时候开始,家里允许我看的杂志只有一本:《作文通讯》。据说读了这本杂志可以使作文的分数提高一个档次,天知道,我当时的作文成绩是年级第一,作文那玩意到了85分的水准上再想提高一个档次简直困难——还不如让我读《少年文艺》呢。顺便说一句,《作文通讯》是80年代末最高水准的作文杂志,它的地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新概念。我有个早恋女友就曾经在上面发过作文,可不得了,它首先是面向全国十三所重点中学的,其台阶之高令人发指,只有全国十三所重点中学才有资格向其投稿,一个省都摊不上半家。就是这样,有点变态吧?
      我十几岁的时候正好是80年代末期,现在的人回忆那个年代会认为是文化的黄金时代,各路人士都在研究哲学,模仿先锋派,搞搞行为艺术。但这是对高等教育而言,就我来说,一个初中生,能在课余偷偷读到的全都是当时的大众读物,金庸古龙琼瑶三毛是必备的,《读者文摘》(现在叫《读者》)《今古传奇》《故事会》是热门的,如果要去读朦胧诗,那已然是虚荣心作祟了。
      语文老师向我推荐的书,只有两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几乎是所有语文老师的门神,可惜到现在为止,《约翰·克利斯朵夫》我只看了3/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压根没看过,只知道的故事梗概。我倒是看过《傅雷家书》(另一本青少年必读书),看完觉得很寒,这爸爸是想捏死他儿子呢。看这种书很没劲,因为我爸爸是个天天打麻将的人,时隔二十年,他依旧天天打麻将,我依旧很爱他,从来不写家书。如果我要把傅雷先生和我爸爸比较,一种可能是我爸爸无地自容,另一种可能是他无动于衷导致我被气死。人若聪明,就不要和自己的爸爸置气,由他们去吧。
      那时候当然也写点东西。之所以说语文老师推荐的书不好看,正是因为它们缺乏模仿的可能性。既然要写,总得读点可以模仿的,这方面来说,诗是最简单的,尤其白话诗,写起来不费时间,又不至于像日记一样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诗写完了,拿给女孩子去看,觉得很有面子。做广告的人都知道一句名言:“如果你做的广告不敢让家人看,这肯定不是一个好广告。”同理,诗,一定要让女孩子看,不敢拿出来的绝对是蹩脚货色。写了诗以后又觉得不太过瘾,就写小说,贼长的一个,写在一个笔记本上,中午放学就故意塞在课桌抽屉里,下午上课之前一定已经被全班女生读过了,写了好些批语,还有强烈要求我写下一章的。大体上和现在起点网的写手一样,只不过点击数比较少而已。这就算是踏上山寨文学之路了。
      十几岁的时候读书,觉得书里面全是知识,而社会很肤浅。活久了就知道事情是倒过来的,社会充满了知识,书里面倒全是些废话。我这倒不是在宣扬读书无用论,事实上,人们往往混淆了“阅读”和“上学”的概念。上学大概是有用的吧,而阅读就是“无用”的,它只提供一些快感,究其本质和K歌是差不多的。快感这东西又有什么具体的社会价值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外公是过于地认真了。
      我明白这个道理时已经二十岁了。这时回想自己中学时代的阅读,一半是无用的,觉得很浪费时间,另一半则像灾难一样充满了知识,随时都可以卖弄一点出来。阅读是件如此矛盾的事。至于说写作能力,一个人在中学时代就能写点小说,这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就往作家那条路上去了。如果再遭遇一点挫折,就会认为写作是自己唯一的道路。很不幸,这仍然是把写作当作一件“有用”的事来对待,越是爱它,越是失望。
      我忘记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想开了的,反正,整个的青少年时期就是为了写作而苦恼,它差不多成为梦魇,成为赌气的根源,成为一件想穿却穿不进去的漂亮衣服。这时我又读到那本《朱淑真集》,这个女人写得真是很一般,我看不出她内心是陈词滥调还是一些闪亮的东西,但她从来没有把写作当成一件有前途的事情来对待。你明白这件事是无用的,是不会挽回什么的,这时可以将一个奋力迎向世界的身子稍稍侧过来,稍稍回头。既然不能得到什么,就让我们放弃掉某些吧,无论是出于清醒还是出于愤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2:07 , Processed in 0.1739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