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课改新教材的特色和教材修改完善的技术策略
张福生
上海市自1988年开始进行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推出整套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各学科教材,于1997年推至全市所有学校各个年级,完成全部开发工作。1998年,开始了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至今已经完成了二期课改的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大部分试验教材。笔者在上海两期课改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参与了协调、管理和部分文本与教材的编写或审查工作。本文就上海课改中有关教材编写、修改、完善的问题进行一些回顾与分析,供有关人员参考,并希望得到批评与指点。
一、新教材的编写的基本情况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两期工程都采取了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双向互动的策略。就是在课程方案初稿出台后即开始进行课程标准的编制,而在课程标准完成初稿的基础上就据此编写教材。以教材编写的过程检验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而课程标准编制的过程又对课程方案进行检验。但在教材编写与试验的安排上,一、二期工程的做法有所不同:一期课改是各门学科的教材同步编写、同步出台,而二期课改则采取了成熟一门推出一门的策略:1999年推出三套不同版本的信息科技教材和牛津英语(上海版)教材;2000年推出新世纪英语、两套音乐、两套美术、三套劳动技术以及牛津自然(上海版)和牛津理科(上海版)等教材;2001推出小学语文、小学初中体育与健身以及初中地理起始年级教材;至2002年推出了所有学科起始年级的新教材。
2002年秋,在经过教师培训的基础上,上海二期课改所有学科起始年级的教材都在151所课改基地学校(50所小学、50所初中、51所高中)的起始年级试用,还有幼儿园的四种新教材(学习、生活、游戏、体育)也在38所基地幼儿园进行试验。
计划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小学一年级全面推行新课程方案和新教材;2005年和2006年秋季,分别在初中起始年级(六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全面推行新课程方案和新教材。
在实验教材编写过程中,为了保证教材质量,上海市教委和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对教材编写进行了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第一,要求各学科教材编写组按课程标准(初稿)编制整套教材的编写纲目,在交流基础上组织专家审议,使各学科教材有一个基本确定的框架,并对学科间的整合进行初步研究,以利于互相配合,发挥整体效应;第二,组织各学科教材样章的交流和研讨,让各学科教材的正副主编和编写人员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同时请有关专家提出意见,使教材从内容到呈现形式都进一步做好整合;第三,编写过程中,请课程标准编制组与编写组进行沟通,提高教材符合课程标准的程度,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还向各学科编写组派出联络员,及时了解编写进度,及时了解情况与问题,给予帮助和服务;第四,要求各有关出版社派编辑早期介入,从编写体例、版面设计和插图绘制等方面紧密配合,保证教材质量并做好与出版环节的衔接;第五,由作为编写系统的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读教材,修改后再送交作为审查系统的上海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审查,确保教材的高质量。
二、二期课改新教材的主要特色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这段论述,非常精要地提出了新课改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的编写,正是遵照这些要求,结合上海十几年课改中教材编写的经验教训,结合上海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条件和特点进行的。据笔者初步归纳,上海新教材具有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
1.重视基础
无论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是中科院院士,无论是外籍华人还是国内专家,对于课改新教材编写的期望都提出要“重视基础” 。他们认为,基础扎实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之一,打好基础还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起飞跑道”。决不能把打基础与创新、实践对立起来。在二期课改的教材编写中,所有学科都重视精选学生终身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各种手段,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观察、体验,强化和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各教材编写组都认识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基础”的内涵也在变化,因此教材编写中都注意从学科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努力引进新的内容、新的技术、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如小学语文起步阶段教材提出了“多识字、少写字,先识字、后写字”的理念,建立了识写分流教材体系,让学生通过自主识字、游戏识字、开放识字,打破以前识写同步、难点集中的状况,克服了小学生阅读量少、起步晚的弊端。此外,各学科教材都把打好德育基础作为编写教材的核心任务,有意识地在教材中体现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潜移默化地落实德育。数、理学科的教材都融入有关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发展史,寓意各种科学成果都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和智慧,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奋斗精神。
2.重建结构
所有学科的教材按照整个课改的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改革目标,重建了学科教材的新结构、新体系。不少学科采用的是专题式、案例式编排,有的采用系统式的编排。例如,语文学科打破以文体组织单元的传统做法,代之以主题组织单元,如六年级语文《平凡人生》单元,编进了鲁迅的《长妈妈》、莫里兹[匈牙利]的《七个铜板》,芦焚的《邮差先生》,鲍尔吉·原野[蒙族]的《雪地贺卡》,冯骥才的《刷子李》,莫里斯·吉布森[美国]的《哦,冬夜的灯光》等不同时期中外作家的文章。新的单元组合方式在实践中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其他学科的结构也都有突破,如历史学科采取以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的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其中“专题史”采取中外合编、古今合编的体例。地理学科建立了先区域地理后系统地理,先世界地理后中国地理,先分国地理后总论地理,先景观地理后基础地理的全新体系。高中物理按照情景(人文)──原理(科学)──应用(社会)的形式建立学科体系,突破原教材的章节结构和单纯叙述的方式,变成读、想、做、练、讲结合的结构。
3.加强实践
各学科教材都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材选编时注意到知识内容来自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教材中有相当丰富的实例来反映这种实践性内容。同时教材中又设计了大量的学生实践活动,给学生进行观察、动手、应用等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去体验。如高中地理综合几个专题的内容组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星空观测、一日气象活动、郊区综合环境调查。艺术学科每单元结合相关的艺术作品,有机渗透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实践操作,如音色、曲式、舞蹈、戏剧的角色行当、小品排练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初中物理学科的“做一回小小伽俐略”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开始就体验学习的要求、方法、过程和乐趣。
4.突出探究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各科教材都十分重视探究学习。探究活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成为新教材的一大亮点。试验中教师们认为,这样的教材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提问、质疑、求异、创新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例如,高中语文教材安排了专题研究内容,如“世界文化遗产意蕴之探究──中国部分”,课文提供给学生埃及、中国、瑞典、英国等多处文化古迹图像,并附带多篇有关的课题研究提示,以及参考书目,资料联系及网址,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体育学科也设置了比较研究类、调查研究类、文献资料类的研究性学习内容。
5.更新形式
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呈现形式较之一期课改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改过去那种死板、单调的面貌。教材栏目的设计琳琅满目,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等各种手段一体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教材图文并茂、版面活泼、色彩丰富,增强了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六年级《科学》教材将四个“板块”内容和三种活动形式用不同颜色和字体表示,使教材版面尽可能活跃。小学数学学科设置了“看图填数”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组小丁、小胖、小雅、小巧的学习活动来展示学习过程,并由熊猫和小兔做伴读来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索,使学生感到亲切、生动,感到学习的快乐。大部分教材都是开页见图,用大量的照片和图画说话,配以简单文字,做到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此外除图文为呈现形式的教科书外,上海二期课改不少学科还编制了以光盘为呈现形式的声像教材,印刷教材与电子教材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形成一体化的新型教材。
6.改造习题
习题是教材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二期课改教材在习题训练系统的改造上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力求把习题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例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在训练设计的“语言综合性活动”中,在“寸草春晖”专题文章后,设计了“家庭欢乐大转盘”,内容有“开心一刻”(讲家庭欢乐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给菜肴命名”,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家庭网页”,以培养网页制作能力;“欢乐加油站”(制定欢乐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高中物理训练体系除了传统的巩固性作业之外,还增加探究训练、思辩讨论式训练、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科技场馆、社会现象作业、小专题小课题研究、小制作、小实验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训练。
7.资源开放
各学科教材都力求体现重视过程、方法,体现教材和教学开放性。充分利用学校的、社会的、自然的、网络的……等各种资源,把教材和广阔的社会与自然结合起来,利用开放的资源实行开放的学习。各学科教材都设计了课外学习指导和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内容,体现训练的开放性。例如,高中艺术学科专门设置了“研讨与访问”的单元板块,作为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探究请教。六年级《科学》注重对上海资源的运用,用一定篇幅介绍了上海科学家的事例和格言、上海的科技资源、上海的科技问题等,体现了上海教材充分利用上海人文、地域优势教学的特色。
8.注意整合
各学科编写在努力体现本学科风格和特色的同时,都注重与信息技术、外语教学的整合,注重学科间的整合。物理学科分别将泗水拔鼎、迎刃而解、耳朵与平衡、张衡、英文词汇故事等穿插在课文中,体现该学科与语文、历史、生物、英语等学科的整合。高中物理教材采用了温度、速度、声音、磁场强度等传感器与电脑的连接技术,实现了采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数字化,设计了数字化实验室(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把物理学科教学建立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数学学科也尝试在用教具、学具和实物开展数学活动的同时,设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学习活动(DIMA──Digital Information Mathematic Activity),增加并大大扩展了学生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载体范围。高中生命科学与化学、物理、信息、医学和环境等学科整合的特色也比较突出。体育教材注意同其它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整合,如与语文学科联系的“体育文学作品欣赏”,与生物学科联系的“人的生长发育规律”,与音乐、美术、艺术和劳动技术学科联系的“开发多元智能”,体现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
上海二期课改新教材在基地学校试验中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发现不少问题。例如,由于编写的、排版的一些失误,教材中不同程度地有文字性甚至科学性错误;在习题的深度、难度和题量的把握上,各科教材也不平衡。尤其是与教材配套的软件、硬件都跟不上,也为教学带来了困难。
三、修改与完善新教材的技术策略
教材的编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教材的修改与完善更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编写出一门学科的新教材,要花费艰苦的劳动;教材经过试验、审查后的要修改完善,尤其要靠对试验第一线情况的深入调查了解,要求编者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和梳理工作。即使经审定通过的教材,也还要不断梳理,不断修改,逐步完善。
教材编写与修改,都必须遵循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可接受性和可读性等一般原则,上海对于中小学教材的编制,还提出过精选、结构化和相关性等三条原则,提出了在教材体系与内容编排上要处理好知识性和教育性的关系,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以及科学性与可读性的关系等要求。笔者认为,其中关于教材体系与内容处理上的“四个关系”,把一些独立的教材编写的原则从内涵上建立了联系,有利于编写与修改中的全面审视与辩证把握,值得重视。本文不多赘述。
笔者在长期从事教材编写与审查、管理的过程中体会到,无论新编初版教材还是修改完善教材,都有一个对具体的知识、训练、文字、符号、插图、实践、人文等方面进行系统和全面梳理的工作,其中有相当多需要关注的因素和需要掌握的操作技术。笔者曾在上海的教材建设中提倡按“六个系列”进行梳理的技术性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国新课改的各套教材编写与修改完善中,这些操作技术层面的策略也可资借鉴。特简要介绍于后,抛砖引玉。
1.知识系列
任何一种教材,总有特定的知识内容,例如语言学科的识字认词、剖句析篇、语法逻辑;数理学科的名词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法则;技能学科的工具性能、技术要领、操作规范等。编写和修订教材时一定要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规划和梳理好。防止名词概念的循环、错位和矛盾,防止知识上的重叠、脱节和错漏。编写或修订前,应把全套各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一一列出,排成一份清晰、完整的双向系列表,对要出现的(新编写前)或已经出现的(修订前)知识点和及其前后如何编排,用什么方法引进、怎样进行描述,各知识点的深广度如何,怎样把握它们的联系等等,都在双向系列表里表达出来。这样,在编写或修订教材时,就不会出现混乱。在设计知识系列时,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等,也要精心考虑,特别要体现出本套教材与其它同学科教材相比应具有的不同设计特色与体系特点。
2.训练系列
任何知识和技能,教师教得不管多好,对于学生来说,总只是客体。要把它们变为学生主体的东西,就必须经过训练。新课改教材的训练设计,还要考虑学生参与性,考虑学生的探究活动、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方向上的学生的不同需要;要注意不同形式的训练具有不同的功效,利用多样和可选择的问题与活动,设计分层次和多样化的训练。编写教材时,应按照知识系列的逻辑线索或逻辑顺序,设计出相应的训练系列,包括示范示例、例题习题、实验实习、探究活动等的排布与搭配、数量与质量等。这里有几点是必须考虑的:训练系列必须基本覆盖知识系列,不能有过多的重复或反复,也不能有大块的或重要的缺漏;二是训练系列的题目的量和质,要保证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方法的落实,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三是训练系列的编排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分类到综合,力求切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四是注意示范性例题与学生训练性题目的相互呼应,包括题目的类型、深度、广度等的呼应。在教材编写或修订前,编者就应该把本套教材的全套训练系列设计出符合本教材风格和特点的编写或修订的规划。编写或修改中,不能把各种资料中的好题目统统拿来、随便凑合。即使都是好题目,拼在一起也不可能是好的训练题。
3.文字系列
教材内容是由文字体现出来的。因为教材是给学生学习用的,所以教材的文字应该特别规范、准确,并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当然,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教材可以有不同的文字处理。既可以写得如科学论文那么简练明白,成为论文式,也可以写得详尽可读、便于自学,成为自学式;既可以把思路过程、来龙去脉、延伸拓广等都写进教材,成为讲稿式,也可以把一般教师能讲清楚的话都省略,不写进教材,让教师上课时去说,成为提纲式。但是,不管怎样,教材的文字系列应该有个整体设计,到底是采用论文式、自学式、讲稿式、提纲式等的那一种,确定后则应在编写教材时一以贯之,形成风格;在修订教材时还应该全面审视和梳理,进一步强化特色风格。对于选文式的教材如语文、外语等,除精选恰当文章外,在作者撰写的分析、介绍、讲解的部分,其文字风格也应形成一体,体现风格。数理类的教材还应特别设计好符号语言。数理教材公式、定律、法则、单位特别多,对字母代号、公式符号、单位符号等,一定要全套教材完全统一,不能前后不一。凡是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字母符号,就必须遵照规定,不能随心所欲。对于符号的使用场合、使用频率等,更要有个整体规划。例如数学中“两条直线l1与l2相交于一点A”,既可以用文字直接叙述,也可以用集合符号表达为l1∩l2={A},还可以两者兼用,但不可以前后不一,更不能不作交代便突然冒出。整套教材不管有十本二十本,凡是同一概念、同一名词、同一单位,都要用统一的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
4.图画系列
中小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相当数量的图画。图画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第一,能够缩小宏观事物,放大微观结构,剖视物体内部构造,再现历史事件,突出故事情节,表达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有些内容;第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三,便于进行图上的观察分析,帮助学生既快又好地掌握有关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因此,不仅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识字不多,年龄较小,需要图文并茂,用大量的最好是彩色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兴趣,而且即使是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高中的教材,也应该有适当数量的插图。但是,中学教材,尤其是高中数理教材,要处理好图像与想像的关系,有时给出插图帮助理解,有时不给插图让其想像,各有其作用,要运用得恰到好处。编写教材或修订教材前,应对全套教材各册中插图出现的密度(图文比,一般用千字中有几幅插图来计算)以及插图的形式、风格等做出总体设计和章节分布的设计。
5.应用系列
知识的活力在于应用。面向未来、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教材,更必须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上有一个新的面貌。编者必须在整套教材中选出在生产、生活中应性较强的较典型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出一个反映其典型应用的系列表,包括:哪些知识点必须反映应用,怎样反映应用,详略程度如何,范例怎样选择等。否则,编到哪里想到哪里,想到就写,想不到不写,就会出现混乱。应用系列的设计,至少有几个层次:一是在课本中说明某知识点的应用情况;二是让学生到实践中去了解应用;三是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强化应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几个层次的分布,在进行整体设计时必考虑周到。
6.人文系列
各科教材都要重视人文性,这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中特别强调的,重视人文性首先要重视德育,以显性和隐性的形式发挥各科教材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和民族精神、国际意识等的教育。其次,各科教材包括文科类、理科类、技艺类学科教材,要反映学科内容有关的历史上的人和事,反映重要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态度、掌握知识和人格养成、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编写或修订教材前,要对人文性资料的出现频率、出现处所、详略程度,在教材中作必学内容还是选学内容还是自学内容等,作出全面的规划、系列的布局。
上述六个系列不是孤立的,设计时除要周密考虑纵向联外,还必须注意它们的横向联系。较好的办法是设计一张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的双向系列表,由粗到细,一一列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