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第七届/台湾)综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bfec70102dzqj.html
转载▼
一、2013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暨两岸1960诗人高峰论坛在台北开幕
2013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暨两岸1960诗人高峰论坛于2012年12月31日在台北教育大学隆重开幕。本次峰会由《读诗》编辑部、《译诗》编辑部、《评诗》编辑部、《诗歌EMS》周刊、台北教育大学语文创作所、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文讯》杂志、《乾坤》诗刊、喜菡文学网、《创世纪》诗刊联合主办。主办方负责人颜国明、李瑞腾、封德屏、潘洗尘先后致辞。
两岸1960高峰论坛第一场由孟樊主持,桑克、杨宗翰、唐晓渡、陈皓、林莽、方群先后做了主题发言。论坛第二场由树才主持,潘维、洪淑苓、路也、鸿鸿、陈谦、伊沙先后做了主题发言。随后,《生于60年代——两岸诗选》举行首发。
参加的主宾有——
内地诗人和评论家:唐晓渡、林莽、潘洗尘、树才、宋琳、莫非、李亚伟、伊沙、小海、黄梵、赵野、娜夜、潘维、桑克、路也。
台湾诗人及其他来宾:向明、管管、颜艾琳、詹澈、孟樊、方群、鸿鸿、洪淑苓、罗任玲、紫鹃、李进文、曾淑美、杨平、阿钝、谢昭华、林群盛、陈谦、高荣禧、杨小滨、李翠瑛、许赫、方明、陈皓等。
二、小海、路也作品研讨会在日月潭举行
2013•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系列活动第二项——小海、路也作品研讨会,2013年1月1日在日月潭举行。研讨会由树才主持,林莽、伊沙、李亚伟、桑克、黄梵、潘维、宋琳、唐晓渡、莫非、赵野、娜夜、颜艾琳、潘洗尘先后发言,对小海、路也的作品予以高度评价。路也、小海分别做了答谢与回应。
三、天问峰会与会诗人访问台湾文学馆
2013年1月3日,2013•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的与会诗人访问台湾文学馆。他们在台湾诗人颜艾琳和文学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观看了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特展以及台湾文学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手稿等展品。
参加访问的诗人有:唐晓渡、林莽、潘洗尘、树才、宋琳、莫非、李亚伟、臧棣、伊沙、小海、黄梵、赵野、娜夜、潘维、桑克、路也。
据悉,2日,与会诗人们参观了九族文化村、广兴纸寮和日月潭。
四、天问峰会与会诗人拜访星云大师
2013年1月3日,2013•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的与会诗人访问高雄佛光山。星云大师在佛陀纪念馆和诗人们见面,并做了热情而智慧的讲话。潘洗尘代表诗人们赠送给星云大师一份特殊的礼物——手工纸张书写的“诗心禅境”条幅。纸张制作材料是诗人们从各自家乡携带而来的泥土、树叶、种子、花瓣等。
参加见面的诗人有:唐晓渡、林莽、潘洗尘、树才、宋琳、莫非、李亚伟、臧棣、伊沙、小海、黄梵、赵野、娜夜、潘维、桑克、路也。
同时参加会面的还有颜艾琳等台湾诗人。
六、2013年天问诗人奖颁奖礼在佛光山举行
“第四届天问诗人奖”颁奖典礼2013年1月4日于台湾佛陀纪念馆礼敬大厅2楼举办颁奖与诗歌交流,40位两岸诗人展开“诗心与禅境”作品交流,顿时佛馆洋溢在诗情画意中。
由《读诗》、《译诗》、《评诗》、《诗歌EMS》周刊与台湾台北教育大学语文创作所”、《创世纪》、《乾坤》诗刊、喜菡文学网、《文讯》与大陆、佛光山佛陀纪念馆联合举办的“2013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自台北开幕后,4日南下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颁奖典礼,并由与会诗人共同朗诵创作新诗。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受邀颁奖,将“第四届天问诗人奖”授予路也、小海2位得主。大师致词表示,中华文化丰富深具内涵、内容奇妙无比,使得诗词歌赋脍炙人口,且传唱千古。远从古代西周时期的《诗经》,唐朝时期的《唐经》,甚至当代的白话诗句,让人看到诗人的创作,展现出时代的演变。 以佛教角度谈诗词创作,星云大师表示,平时佛教唱诵的梵呗偈子,也是诗的一种,以“华严字母”及“古德偈语”等为例,大师指出随唐以后的禅学时代记载的“禅学语录”,文词优美又富含正义,让世人记诵传唱后代。大师喜爱文学创作,以惜才爱才的心,邀请与会的诗人,继续创作佳句与大众分享,更让中华文化继续流传。 “天问诗人奖”有别于以往以作品取胜,此次更重视诗人本身的特色。此次得奖者路也、小海两位诗人,由天问诗人奖创办人潘洗尘宣布得奖名单。潘洗尘表示,“天问”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开创中国诗人的源头之一,“天问诗人奖”强调人本与文本并重,非针对诗人的某一项作品,经由国内诗歌界专家长时间评比,希望藉此方式给予诗人鼓励。 “感谢星云大师,能从大师手中拿到奖项是我的荣幸。”天问诗人得主涂海燕(笔名小海),他敬佩大师以佛教观点,精辟分析中国诗歌的历史演变,在“诗心与禅境”两者之间,他认为这是人生与禅合一的境界,此次有幸获奖,未来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写作及用心生活。 而另一位得主路也梅(笔名路也)在获奖致词时,以诗词笔调描述获奖心得,她提到,中国白话新诗第一人的胡适之长眠台湾,留下的是破旧立新的精神;此外亦感谢天问诗人创办人潘洗尘先生,感谢大众给予的鼓励。 唐晓渡、林莽分别宣布小海、路也的授奖词。诗人潘洗尘、树才、宋琳、莫非、李亚伟、伊沙、黄梵、赵野、娜夜、潘维、桑克、颜艾琳及当地大中专学生等各界人士千余人参加了颁奖典礼。
这是第四届天问诗人奖,前面三届获奖诗人是:侯马(第一届);李亚伟、潘维(第二届);赵野、娜夜(第三届)。
2012年度“天问诗人奖”授奖词——小海
小海的诗,朴素,亲切,温厚,深沉。这位乡下长大的早慧的诗人,他的生命扎根在土地的深处,他的灵魂是怀乡的、泥土质的。正是怀着对家乡的深情,他写出了《北凌河》这样辽阔而动人的诗篇。如果说他的早期写作是一种“地问”,即谦卑地叩问土地,从而把“村庄”拓宽成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抒情空间,那么,他近几年吟唱不止的《影子之歌》就是一种“心问”,即沉思地逼问自心,从而把个体生命的种种细节转化为一种活泼、辩证的禅悟之境。小海为人真诚,藏智于朴。对他来说,写诗无疑是一种自我救赎。他以朴素的诗句来“参与这个世界的生死流变”,表达着对人间和万物的悲悯之情。基于基于“诗如其人,人本决定文本”的理念,谨将2012年度“天问诗人奖”授予诗人小海。
《读诗》编辑部
《译诗》编辑部
《评诗》编辑部
《诗歌EMS》周刊
2013年1月4日
2012年度“天问诗人奖”授奖词——路也
诗人路也将诗歌当作探讨人与自然、文化与社会、生与死等古老命题的重要方式。她从丰沛的生命经验出发,对我们的时代图景进行了充满个性的认知、反思与表达,以此来呈现一个诗人的人文精神和对“现代性”的体验与理解。她把诗写得飞扬,清朗,豁达,同时也呈现了汉语的美与自由。近年来,她略带传记意味的长诗,除保留着早年的清新之气,还传达出了一个优秀诗人的沉着、幽默和尊严。基于“诗如其人,人本决定文本”的理念,谨将2012年度“天问诗人奖”授予诗人路也。
《读诗》编辑部
《译诗》编辑部
《评诗》编辑部
《诗歌EMS》周刊
2013年1月4日
七、第七届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朗诵会举行
2013年1月4日,第七届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朗诵会在佛光山举行。朗诵会由树才和颜艾琳主持。路也、小海、宋琳、林莽、唐晓渡、李亚伟、赵野、娜夜、黄梵、莫非、潘维、伊沙、桑克、潘洗尘以及部分台湾诗人先后朗诵了自己的作品。
这是2013天问中国新诗新年峰会的最后一项活动,至此,峰会圆满落下帷幕。
附:十五诗人29日启程,诗友送行
十五诗友29日启程,从北京往台北。然后一路从台北到台南,至佛光山同星云大师相会。
山河与诗歌穿越,诗心与禅境融通。新朋旧友,济济一堂。来自大陆的诗友分别采自故乡的小物件——为其小才得大意。入心入禅,自在自然。
行前,诗友侯马专程赶来为朋友们送行。
潘洗尘:亲手种的菇娘,老娘一针一线串起晾干,已存放好多年了。
莫非:在北京紫竹院采集的各种植物的种子
娜夜:从长安唐城墙跟儿采集的一捧泥土
伊沙:手稿、家养绿植的叶子、儿子的胎毛
路也:采自山东半岛的海螺
树才:邮票寄来树叶和手稿
潘维:东海水晶、杭州桂枝、家养茉莉叶
小海:藏戏面具书签和小石子
桑克:发丝和丁香叶子
1月3日,这些来自十余个省市的礼物在台中的一家造纸厂被制成了一张特殊的纸
全程图片提供:莫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