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社會學分析和研究的主要領域與主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5 15:5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社會學分析和研究的主要領域與主題
http://blog.163.com/benben_811/blog/static/752196582008108113225699/
一、主要領域
1、      關於作為學習領域的教育管理的研究
2、      關於課程社會學的研究
3、      關於教育的政策分析
4、      關於宗教教育的研究
5、      性教育
6、      教學中的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
7、      成人教育社會學的研究
8、      高等教育社會學:
二、研究主題
1、      結構與機構:其一為根據宏觀的社會結構進行再解釋,其二是根據個人主觀的力量進行解釋。
2、      批判教育學與後現代主義
3、      平等與效率
4、      性別和教育
5、      文化多元主義與多元文化教育
6、      輟學與心力交瘁:學校中的異化
7、      民主與教育

教育社會學分析的理論基礎與淵源

一、 塗爾幹
1、教育與社會:教育就是成年人對準備進入成人社會的一代的影響,即對年輕一代的系統的社會化。他認為,每一個社會的教育都要與社會的價值和目標一致。
2、道德教育:現代工業社會要求科學化的、以理性為基礎的道德。
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就是要在日益分化和異質化的社會中創造和維持團結與一致。而且教育應該説明人們決定應該以什麼方式調整自己的行為。
三個到的因素:紀律,群體認同和自由
3、教育與衝突:教育作為一種職業,其中必然包含了個人利益與衝突,而且他也意識到了教育與國家愛之間的衝突。
法國中等教育起源於衝突而非協調,因此在法國中等教育發展中,存在著兩個方面的鬥爭:一方面是世俗和宗教之間的鬥爭,另一方面是不同社會會群體在爭取入學和參與學校教育中的衝突。
二、馬克思
衝突論的源頭
馬克思與現代教育理論:
阿爾圖塞-結構主義:資本主義勞動力與生產關係的再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葛蘭西-唯意志論:理解資本主義和人類行為還必須考慮各種人的主觀因素,包括信念、價值、鼓勵和文化因素等。而且葛蘭西認為學校的教育不僅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它也可以成為社會變革的工具,特別是推翻資本主義統治的工具——透過非暴力的行為實現有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即通過一種所謂 “批判意識”導致從資本主義的統治下得到解放的意識的發展和實現社會的轉變。
三、 馬克思韋伯
1、  學歷主義與社會排斥
個人的社會地位由經濟利益、社會文化地位和權力地位所決定。維護、保持或排除與阻礙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之一就是對教育的控制。
2、  人類行為的主觀意義
理解(Verstehen):對行動者主觀“思想狀態”的觀察和理論解釋。而所謂的社會學,實質上也就是一種“力求對社會行動做出解釋性理解,並由此得到關於原因與結果之間的因果結實的科學。”更重要的是,韋伯認為,社會行動實際上包括了所有行為者賦予一定主觀意義的人類行為。
3、  科層制
權威及其類型的論述。權威:一種理性的權威,一種對於規則和權力的信念。這些看法影響了學校組織機構的研究:
學校紀律,校長和教師在學校中的互動,他們的角色與功能的研究。
在其影響下,教育社會學中對於教師的研究,常常把教師看成是具有自身權力的專家和權威;另外,教育系統中的流動也常常在科層制的職業結構背景下進行分析。而且,整個教育體制的研究,包括從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透過學校校長,到教室中的教師,以及他們之間關係鬆散或緊密的研究,都非常直接地與韋伯科層制的觀念相聯繫。
4、韋伯社會學理論在學校研究中的應用
柯林斯——韋伯的衝突模型對教育與職業之間的關係提供很好的解釋。他證實,
雇主正是把教育的文憑作為雇傭的最重要的指標。       激發了群體成員建立一種障礙阻止其他人侵犯自己的利益,並在內部形成嚴密控制。
教育中的衝突主要是身份群體之間的衝突。            
學校的主要活動正事傳遞和教授某種特殊身份的文化。   
莫菲——支持韋伯的教育是一個閉合的機制的觀點
四、斯賓塞、曼海姆、凡勃侖和茨那尼克的理論與觀點
1、  斯賓塞: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教育(自由放任和科學主義)
2、  曼海姆:《意識形態與烏托邦》,教育是在小範圍內相互衝突著的目標和趨勢上的一種生動的鬥爭和複製品。
1)         教育是一種工具。在曼海姆看來,教育是一種社會技術,一種影響人們行為的一般方法,由此,使人們的行為能夠適應社會意向和組織的流行模式。其受杜威影響較大,因此曼海姆更多地把教育看成是一個對大眾社會進行重構的重要工具,他認為,這種大眾社會是有包含缺乏社會聯繫的個體的各個沒有聯繫的群體所組成的。
2)         作為過程的教育。教育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社會和哲學價值。
3、  凡勃侖:教育是調和階級矛盾的。
4、  茨那尼克:關於學校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家庭在整個社會化中的作用,教育環境中社區的重要性,以及同伴群體再社會化過程中的角色等等,不僅具有理論層面上的可信性,而且,對以後也有很大的影響。

現代教育社會學理論
功能主義:從教育機構以及各種各樣的組織性構成部分滿足更大的社會需要,或者作為更大社會的必需品來進行分析。
功利主義:教育系統則是根據成本——效益計算,以及行動者之間資源交換的方面進行分析。
衝突主義:透過批判功能主義和功利主義,進而分析教育機構維持社會不平等和分層的作用。
互動主義:強調個人在學校情境中面對面的互動和意義的建構及其本質。

一、功能主義
1、高塞林      維護和傳遞社會的文化,包括知識、信念和價值等等;
               新知識的創新、發現與傳遞;
               個人在社會中的定位於選拔。
2、在分析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宏觀的功能主義理論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思想家注意了現代化和發展中社會的領導人將大眾教育系統制度化的現象,並認為這與教育的社會功能有關。
——由於結構分化而引起的基本需要之一就是,如何促進不同的個體在一個更大的社會系統中的整合。
3、特納  “贊助性流動”:新的和未來的精英是有現在的精英所指定的,他們利用高水準的學校很早就對人們進行分類。學校=選擇。
“競爭性流動”:向上的流動是根據眾所周知的規則進行的,個人的選拔可以不斷地推遲,流動的希望也總是存在著。
5、  功能主義興盛:60-70年代,此後受到衝突主義的挑戰而有所衰落,轉到中觀的組織分析去了,如在學校中,人們最關心的還是結構和計畫的功能。

二、功利主義
強調的是行動者的價值等級觀念,或者說,他們重視各種不同的資源和功利的優先性和選擇標準,主要來自于亞當·斯密。教育社會學方面的主要代表是
人力資本理論:宏觀和微觀
公共選擇理論:個體和群體的決策行為,卡拉漢《教育與效益崇拜》
批評: 微觀層面:當事人常常是根據不完善的資訊進行計算的,而且受到了一定社會文化的限制。
       宏觀層面:質疑教育可以促進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假設。

三、衝突理論


教師

教師角色的規範性比較低,表現在
第一、對構成教師職業資格和知識結構的規定比較抽象。
致使教師職業資格認定具有較大的模糊性和非規範性,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教師未能組成自己的行會,以至於讓一些“不合適”的人進入了教師行業,並因此降低了教師的社會地位。
第二、關於教師的行為規定大多是一種對於功能的,或者說,是對於行為結果的規定,而並非某些關於具體行為方式的規定。
第三、教師的行為特點更多地具有一種個體性的特徵。
第四、教師的行為方式常常與一定得到的要求和原則聯繫在一起,而道德要求和原則的特點正是比較抽象的。
第五、教師的行為方式既可以被看成是一種科學,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藝術,由此將教學活動作為一種充滿個性和創造性的活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1:35 , Processed in 0.0723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