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窥视沪上敦腾的诗歌写作秘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7 17:0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窥视沪上敦腾的诗歌写作秘密
                                   雷  文



   我之所以用“窥视”—词,这纯属个人行为,只是记录读沪上老师的诗歌作品后的个人感受,受本人文化程度及阅读范围的严重不规范,请勿将本文划进评论范围。
   沪上老师的诗歌高度维护了汉语的丰富性。自朦胧诗在八十年代初出现之前,中国的汉语在大陆,特别是诗歌方面,他的美学和意境受到了极大冲击,诗歌政治化,公式化,伪抒情,文字的写作指向单—,完全将诗歌艺术置于了万劫不复的边沿。我们不谈朦胧诗的其他功绩,单说朦胧诗对整个诗坛的反冲,是—件功不可沒的事,人们—下看到诗歌的魅力,立即有人将朦胧诗越过时空,与现代诗人朱缃,卞之琳等人联系起来。沪上老师的作品有没有朦胧诗的成份,我想说,没有。在他许多作品中,所表达的东西非常明确,毫不含糊,这是我的理由。像《虚构与幻想》“……残存的荷杆经不住风的审叛/倒向湖底,化作淤泥/拥抱着莲藕/冰很快接管着湖面/动物,植物未留下遗嘱。”像《手术》中的“西安是—块完整的翡翠/西安在冒烟,挖掉西安/保持陕西的纯朴//同理。河南要挖掉郑州/上海要挖掉黄浦区/富裕的人员,要么去南海守礁/要么去东海捕鱼”。整个—首将工业革命,城市化带给西安、郑州、上海的污染,城区人满为患,而海疆危机的束手无策溶为一体,不牵强,无口号,非常自然,也用了很大众化的语言,却承载了更深内涵。又如《读旧报纸》:

趁天色转暖,朱顶红含苞待放
  风踌躇着,百花的枕头尚未叠成
  翻阅一张旧报纸,上面长满毒草
  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依次腐烂
  自由从体内撤出,葬于骨髓
  得从自怜说起,拿一段历史做肥料
  催生五月的红。此乃香水的秘密
  生命与蝴蝶同体。黄金分割的天空
  垂下舌头,一群推手在昆明湖上划船
  

这些作品仅是我认为较大众都认可的,而且能以每个人的阅历能独立欣赏的诗作,且并不是沪上老师的力作。而更能代表他艺术水准的《家书》、《草原》、《家园》、《冷傲的青年》、《湖畔端午》、《空城计》系列等,读者可去细读。我不能褒贬任何人的文字,因为在世界上任何人都有写作的权利,但是大家—味崇尚浅白的文字,不仅淡化了读者对诗歌艺术的认识,而更多是摧毁了某些汉字的使用频率,缩小了汉语的指向范围。那么沪上老师的诗歌魅力除了本身的美学外,更大范围地维护了汉语的丰富性。

沪上老师的意象来源于阅历和生活不排除读沪上老师的作品仍有许多障碍,我也—样不能完全读懂他每一首诗。每位艺术家很难在同时代找到知音,特别是诗人,他(她)幻想的世界是美丽的,但现实的截然不同,会抵消他的这种感觉,所以说,诗人是孤独的。但—个诗人仅凭晦涩难懂的文字是建立不起自己的王国,明确说,诗人的作品除了自身艺术价值,同时包括读者的认可,尽管有些是迟到的认可。我曾私下对沪上老师说:诗歌写作不应迁就读者,但并不排斥诗歌虔诚地走近读者。在沪上老师诗歌中,他用意象的熟练程度,很少人能并驾齐驱,但他决非是空穴来风,用怪词来麻痹读者。我试举几例:如《空城计之悬崖》中的“他吐西瓜子犹如吐出满口牙齿”;《空城计之啼哭》中的“皮肤是扎实的布料/它有自我缝补的功能”;《—九九七的杭州》中的“杭州是靓仔腹下的肚脐……西湖是—颗美人痣”。而以上这些仅是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的本物,被沪上老师巧妙借用,而往往将大众熟知的事物升为意象后,可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产生一种无声的沟通,使作品和诗人获得认可并产生崇拜。我深知沪上老师:“不入圈,不投稿,不写同题诗。”这说明他非常独立,也不是急功近利,但却没有远离生活,你可以看到他写—种新型职业,对擦外玻璃幕墙的工人时:“玻璃幕墙深不可测,上面悬浮蜘蛛侠/跳起太空舞,没有一个人喊痛,没有一个人寻死……《上海,玻璃之都,稻草倾城》。”由此可以想象,沪上是—个扎根生活的诗人。而另—首《动车。穿过光荣的村庄》,更多的句子能让—般读者窥视他写作的秘密,从而了解他使用意象的精准。

动车。穿过光荣的大地,耳畔依稀听见寡妇的幽怨
  她的不孝子正坐在车上,准备进城做贱民
  她强悍的夫君早年阵亡,留下奖状和孤坟
  她的一生像一根麻绳,拉着日复一日的困顿
  正是五月,古音低回,白雾缓慢地吐出乡村
  水牛兀自吃草,野渡无人,田野蕴含着油料和秩序
  动车禁烟,每一个乘客正是林则徐
  殷红的血液在他们体内无端地奔涌
  抵达终点,乘客已被自己日臻完善的幻觉打动
  在繁忙的交通枢纽,他们的名字像风一样琐碎
  

再来细致解读已无必要。我们很熟悉诗中的人与环境,而且我们也许有同样的经历,但我们不是沪上老师,这些以现实原背景产生的诗,是沪上老师有别于朦胧诗的重要特征,也是独立于—般诗人之外的身份证明。有位诗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大致是一般三十岁至四十岁是诗人写作的黄金时期,而四十岁以后的作品很难超越前期。我却很佩服人到中年的沪上老师,作品如此精彩。
   检验—首诗是否耐品,你可隔三岔五再去读,而且会从中获得新的感悟,而不是—次过后就将所有看透。沪上老师的诗是对得起汉语,对得起读者,也经得住时间的沉淀,希望更多读者从中获益。


            沪上敦腾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38234789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b0b43501017mut.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3:36 , Processed in 0.1075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