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现代派诗的领袖纪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4:0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现代派诗的领袖纪弦                                           劝青年朋友多想少写

                                        作者:古继堂


    但凡爱诗之人,几乎无人不知纪弦。1995年9月15日,纪弦在美国加州的住所给我来了一封信,谈到他的现状和他写诗的方法与原则。信中写道:
  我今年82岁了,可是,除了外形老得十分难看外,健康尚佳。心情愉快,而且写作不辍。我不是不服老,只不过这具机器还有用,还不到报废的程度,所以,我每天都在工作。五点半起身,早餐后六点多就开始了。直到八点左右,方告一段落。这叫晨课。有时写散文,写诗论,也包含给朋友们写信在内。但很少写诗,这话怎么讲?原来诗是“想”出来的。而非写文章那样的“写”出来的。我经常在“想”诗,如有所得,就记下来,放在一边。等过了些时日之后,再拿出来看看,觉得尚可,就再三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如果不行,就撕掉它。我常凭着自己的经验,劝告青年朋友“多想少写”,其奈他们不听老人言何?
  这段文字表现了纪弦一贯的自我调侃、风趣洒脱的文风和乐观开朗、潇洒不羁的性格。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是台湾新诗现代派的代表人物,其新诗“移植论”的观点曾遭到激烈批判。我在《台湾新诗发展史》中,也对他的诗歌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但纪弦从来是对事不对人。我们观点对立,但生活中依然是朋友。台湾另一位大诗人覃子豪,与纪弦的诗歌观点针锋相对,批驳纪弦十多年,但两人仍然非常友好。大诗人高风亮节,胸襟如大海。纪弦到了八十多岁仍然精益求精,笔耕不止,真令我辈崇敬不已。
  20世纪30年代,新诗还处于幼年时期,纪弦就不遗余力地为新诗奔走,办诗刊、组创诗社。40年代末,他与钟鼎文、覃子豪、墨人、李莎等人一起创办《新诗周刊》,这几乎是台湾诗坛的拓荒之举,之后他又独资创办《现代诗刊》。1956年,他组创了几乎囊括台湾整个诗坛的现代派诗社,全台湾的著名诗人几乎被他聚于旗下。他们把新诗从绝境引向了新生,将新诗的艺术品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把新诗从政治的桎梏中解救了出来,恢复了新诗的艺术生命。作为领袖人物的纪弦,在这一伟大创举中功劳卓著。后来新诗西化,纪弦虽醒悟较早,也一再纠正并呼吁,但已力不从心,收效甚微。
  纪弦在台湾诗坛虽声誉甚隆,但却处境艰难。他曾创作了慷慨激昂、穿透力极强,几乎一击即可置对手于死地的《四十的狂徒》和显示精神强者状貌的《狼之独步》。这两首诗皆是疾恶如仇的佳作,精短凝练,如匕首,似投枪,但表现方法却非常含蓄。象征性极强的《狼之独步》,读之令人不寒而栗——

  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
  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的长嗥
  摇撼空无一物的天地
  使天地战栗如同发了疟疾
  并刮起凉风飒飒的,飒飒飒飒的
  这就是一种过瘾

  狼是诗人自喻。他面对打击浑身是胆,万夫莫当。一声怒吼,天地为之战栗。诗人在“凉风”二字后连用了六个“飒”字,把狼的勇猛和威武提升到了无以复加之境。只有这种山摇地动般地震撼,才能以正压邪。纪弦用象征、暗示的手法,把诗的主题、诗的震撼力和威慑力,都表现到了最佳的境地,把诗歌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展示得非常充分。在现代诗歌史上,能把象征和暗示运用得如此精练地道、炉火纯青的诗人,恐怕还不多见。
  纪弦是个性格孤傲、宁折不弯的汉子。他时时以笔直挺拔的槟榔树自喻。到台湾后,他以槟榔树为题,一连出版了槟榔树甲、乙、丙、丁、戊五部诗集。一提起纪弦,就让人想起槟榔树;一提起槟榔树,就让人想起纪弦。槟榔树的笔直挺拔和纪弦的刚毅正直,已融合到了一起。纪弦虽然正直强悍,但却并不目中无人,也不以精神贵族自居。遇到不同见解,他不急不躁,坚持平等交流,一派宽容的长者风度。


                                               ( 节选自诗人文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0:02 , Processed in 0.0971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