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中国70后诗歌博鳌论坛举行,颁出“2011零点非凡文学人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4:0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中国70后诗歌博鳌论坛举行,颁出“2011零点非凡文学人物”

           


       2011年12月17日,“2011中国70后诗歌博鳌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举行,70后评论家张桃洲,诗人孙磊、蒋浩、谢湘南、阿翔、刘泽球、梦亦非,以及本地嘉宾李少君、纪少飞等参加了论坛,就“长诗”这一主题做了主题发言以及对话。在论坛中,颁出了“2011零点非凡文学人物”,张桃洲获“2011零点非凡文学人物·评论家”奖,孙磊获“2011零点非凡文学人物·诗人”奖。
       12月17日上午,为论坛的“圆周率”部分,围绕“70后长诗”这个主题,诗人们按提交的论文做了主题发言,孙磊分析了长诗的特点与自己对长诗的看法,李少君就长诗的传统、长诗与中国文化做了分析,张桃洲论述了70后长诗的现状,谢湘南以自己的几首长诗为例论述了自己对长诗的工作,刘泽球分析了长诗的特点与自己的写作,蒋浩谈到了长诗的存在与否、重点以及自己的写作。
       17日下午,在举行了“2011零点非凡文学人物”的颁奖仪式之后,进行论坛的“相对论”部分。分为三组:孙磊VS刘泽球,蒋浩VS谢湘南,张桃洲VS梦亦非,每组进行近一小时的即兴对话。对话结束后,张桃洲宣读了阿翔提交的论文,孙磊宣读了赵卡(因故未能到会)提交的论文。
       “中国70后诗歌博鳌论坛”作为“中国70后诗歌论坛”的延续,每年一届,是由梦亦非个人出资与召集的一个高端论坛,今年已是第二届。论坛每年按不同的主题邀请不同的诗人与评论家参与,参与者需要提交论文。
       每年的论坛颁出“零点非凡文学人物”,2010年获奖者为黄礼孩、蒋浩,2011年获奖者为张桃洲、孙磊,每人获得奖杯一座、艺术品一组、奖金1000元。
   


                                                                                 授奖辞


       在70后诗歌评论家中,张桃洲从他独特的“话语”角度出发,从诗歌史的方向重新叙述了已逝的诗歌年代,并对当下的诗歌写作方式进行了颇具眼光的梳理与开掘。在混乱的诗歌评论语境中,张桃洲的评论表现出审慎的批评态度,体现了诗歌评论应有的尊严。因此,授予张桃洲“2011零点非凡文学人物·评论家”奖。



                            中国70后诗歌博鳌集论坛
                            《零点》诗刊
                            2011年12月17日·博鳌


                                                                                获奖感言

                                                                                 张桃洲


       说实话,得知获奖消息后很感意外和惶惑,因为在我看来,“70后”中还有许多评论者比我更优秀。我十分珍视这份来自民间诗刊《零点》的褒奖,《零点》还有它的姊妹刊物《独立》是我一直关注并敬重的诗歌民刊。它们持续多年的办刊宗旨正如其中一本刊物的名称所昭示的,推进写作的“独立”意识。因此,我愿意将这份褒奖视为对我的某种提示。
       在目前的时代语境里,诗歌批评遭遇的尴尬更甚于诗歌。在不少人心目中,仍然存在着诗歌写作与诗歌批评之间的等级观念,即诗歌是第一义的,诗歌批评是次生的或寄附的。我承认,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当下诗歌批评的确有不尽人意之处。不过,对我而言,完成一篇诗歌批评文字的难度决不亚于完成一首诗。诗人朱朱曾经表述的“为一首诗的完成我像鼹鼠一样藏匿在书房里,或者是在周围的头颅已经深垂在胸前的夜行火车上,我焦灼于‘欲有所言,却又永远找不到相应的词语’的苦境”,我在写评论时也经常遇到。我感到,很多时候人们写得过于轻率了,不管写诗还是写评论,因为他们写得太快了——正如顾彬所说的那样。这些年里,虽然不能完全实现,但我在写批评文章时总是用心经营,力求准确、缜密而与所批评的对象“相称”,不仅在内涵上,而且在文字上。
       作为一名70年代出生的写作者,我深知在这样一个时代从事诗歌写作和诗歌批评所面临的困境。诗歌能够做什么?诗歌批评又能做什么?我想,倘若诗歌能够留存一种思想的锋芒和语言的尊严,那么诗歌批评所能做的应该是守护或彰显这种锋芒和尊严,既然它同样需要去锻造一种思想的锋芒,树立一种语言的尊严。这既是一种自我提示,也是一种自我期许。
谢谢!


                                                                                授奖辞


       作为70后诗人中最早具备影响力的写作者之一,孙磊在一代诗人中颇具典范性,在学院与民间之间,在西方与东方之间,孙磊找到某种巧妙的平衡,这种平衡带着孙磊特有的速度与力量。在孙磊的文本中,语言的力量深入事物,从中释放出事物的光芒,让诗性在日常事物的关联间闪耀出来。鉴于孙磊持续的严肃的诗歌创作态度与文本的典范性,授予孙磊“2011零点非凡文学人物·诗人”奖。


中国70后诗歌博鳌集论坛
                            《零点》诗刊
                            2011年12月17日·博鳌



                                                                              答谢辞

                                                                               孙磊


        这些年来,我更多的参与各种活动与实践,细细想来也许是对早年崇尚虚无主义的某种闪躲?也许是生存经验的积累使我不自觉地注重具体细微的实际感受?也许是更多的失败让我不得不以实际行动重审自身的弱点与处境。总之,我感到更多的不可言说的东西让我无从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因而形成一种以行动实践为主的个人化的阶段性的人生理解。人性在这种理解中变得更为宽阔,良知在这种理解中变得更为紧迫,诗歌却在这种理解中越来越低声,越来越缓慢。
        但是,诗歌常常属于纠缠的部分,它并不直接以支持和反对的形式出现,它以诗性的正义为原则,并以辩证的方式回应不断翻新的现实。而且,这种回应指向匪夷所思的语言的可能。诗歌使我懂得一种多元性、多样性价值的存在,它能将一种复杂的感受和情绪在具体及物的条件下,糅合成一种可能的单纯,这种单纯以人性的良知为背景,人性的良知在诗人身上就表现为诗性正义。
        当桑塔格讲“文学就是自由”的时候,村上春树说“永远站在弱者一边”的时候,杜甫写“路有冻死骨”的时候,诗性正义就在那里。那么,今天我们该怎样看待我们自身的处境呢?不要告诉我诗歌与政治无关,不要强调诗意高于那些具体的现实,不要以诗歌的名义拒斥责任和良心,它只是绝不与肮脏的事物为武,它拒绝政治肮脏的部分,与其沾染的所谓诗歌不是诗歌,它引导我们懂得申诉,懂得作为人的诉求的权利,懂得勇气在复杂的政治现实中的展现。它在低处赢得高贵,并不等于说它有低贱的心,它强调肉身性并不等于说它被低俗的性欲所左右,它不回避真实,它更新你内心的耻辱。因此,诗性正义实际上是作为人的良知的体现,而非强加给诗歌的所谓诗的超验。
        而诗歌必然是超验的。这又与我们的经验有关,与我们的处境有关,无论现实的经验和处境,还是语言的现实和处境。作为诗人我认识到所有超验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懂得何种等待能够与此相关。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线索,是经验的积累。诗歌需要大量的经验来承担现实,需要足够的经验来储备诗意,从而等待超验的降临。并且诗性正义也是由经验中获得。因而在诗歌中,理解一切可理解的事物,不理解的事物我们就等待,用足够的经验等待那些匪夷所思的光芒出现。
        在诗歌中,经验是我们青春期写作的终结和“中年写作”的开始,经验使我们最终能够进入“晚景写作”的保证。是的,我相信我们的汉语在“晚景写作”中的展开会极其璀璨,它意味着诗性正义的共识成为普通人自然的常识,这个目标何其遥远啊,但不能因为遥远而舍弃,这也许就是我特别予以崇尚的抵抗虚无的方式吧。
        究其根源,我仍坚持作为人的部分比作为诗人的部分更重要,这也是诗性正义的源泉。
        所以谢谢这个奖,谢谢各位同道,我们的诗歌写作才刚刚开始,在如此复杂特殊的中国现实处境下,我们需要更多人生经验来积累诗性正义的部分,来见证那种晚景写作的可能。


   
     散步的诗人们:蒋浩、张桃洲、刘泽球、孙磊、纪少飞、梦亦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e590b00100ylwo.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6:18 , Processed in 0.0649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