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例谈“临摹法”在作文训练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6:0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例谈“临摹法”在作文训练中的应用

文章作者:刘跃夫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临摹是绘画与书法训练中的一种方法。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在书法和绘画中,临摹是初学书法和绘画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初学者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不断临摹,训练掌握其基本的笔法和技法,进而奠定艺术创作的基础,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作文训练中的“临摹”,是指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明确的模仿材料,引导学生去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模仿。通过对材料的临摹,学习作文技法,做到灵活运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下面,依据具体例子,从观察与描写、修辞的角度谈谈作文训练中“临摹法”的应用。
    一、观察与描写
    1.景物。
    苏教版教材《我与地坛(节选)》中有这样一段话: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史铁生通过对地坛中景物的观察,体验到了再卑微渺小的生命也有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从渺小的生命身上他看到的是生命本身蕴含的生机、活力乃至耀眼的光辉,所以“园子荒芜但不衰败”。
    下面是学生作文《秦山岛情思》的片段,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对史铁生《我与地坛》写景手法的临摹:
    天气阴沉沉的。远处的秦山岛渐渐地看不太清楚了,似是隐隐地停在海平线处,随着海浪上下颠簸。
    虽是涨潮,海面却并不翻腾。水有些浑浊,除了潮头上吐出的白沫,便再也没什么可以区分海水与这昏暗的天空了。
    几只流浪的海鸥在风中打着转儿,一个大胆的家伙竟猛然一个俯冲,将雪白的肚皮贴在浪尖上向岸边袭去,却又忽然将伶俐的爪子在水中点了一下,跃身直直地冲向天空,大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气势。海浪却不理会海鸥的戏弄,越是近岸越是急促。几处小浪争闹着聚在了一处,汇成了一道笔直的白线,直直冲向心中千年不变的目标,“啪”的一声,拍在了沙石上,数不清的碎珠,四溅而去,在沙石上留下了一道道湿润的足迹……“哗哗……”,周而复始,这亘古的乐章,单调却不乏味。
    这段文字对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腻、准确。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涨潮时海鸥的欢喜、调皮、勇敢、矫健以及海浪的澎湃、涌动、急促、爆发,在对海鸥特点、海浪气势的细致描摹中,表达了自己游览秦山岛的喜悦之情。这段文字和《我与地坛》中的写景文字有着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对景物的观察、描写形成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史铁生写景手法的借鉴与临摹。
    2.人物。
    2011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拒绝平庸》中有这样的片段:
    闲来无事,先生应几个亲友的请求,开了个小小作文辅导班,本来先生只打算收几个学生的,可不知谁走了风声,这个好友那个亲戚,一来便是一打。先生推辞不得,像退休前一样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问先生:“您不累?”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这么多人。”转而又一笑:“罢了罢了,再为这些孩子烧烧我这老蜡烛吧!”
    ……
    先生没别的嗜好,只好几口小酒。每餐一杯,绝无例外。记得在餐桌上吃饭时,先生看着酒杯里仅余的一小口,若有所思地说:“哎呀,就剩一小口了。喝还是不喝,这是个问题。”随即先生又摆摆手:“罢了罢了,喝!”
    ……
    作者写的是日常琐事,但每件事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之后,都集中到了先生常用的一句话“罢了罢了”之上,先生平凡而不平庸的个性便跃然纸上,活泼风趣。
    请看学生在《想起了六爷》作文中对这段文字的临摹:
    六爷喜欢养花,庭院里,阳台上到处都有盛开的花,引人注目。然而,花开有败。一年中总有一段时间,门外、庭院内残花满地,风中他一人提着扫帚独自洒扫。每到这时,看到六爷迟钝的身影,急着出去帮忙,却常常被六爷拒绝。我不禁好奇:“您不累吗?”六爷笑道:“不累不累,你看这么多落花。”他的声音中带着可惜,转而又一笑:“这些花明年会开得更好看的。”我想六爷爱的不是花,是生活。
    闲来无事,六爷喜欢说书,为孩子们讲故事。六爷很博学,每次都有一群孩子缠着他,听得入迷。六爷每次虽兴致勃勃,但却也累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别人总会说:“这些孩子,哪有个满足啊。六爷,歇歇吧。”六爷总是笑笑说:“不累不累,和孩子们在一起,年轻十岁啊,哈哈……”我想六爷讲的不只是故事,还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篇作文临摹法应用得较好:首先,人物行事风格贯穿在每件事情之中,几件琐事,一个典型的句子反复出现,在不同情景中展现出了人物性格深层的共同的东西;其次,在把握人物个性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使得人物性格鲜明,富有个性。
    二、修辞
    通过对修辞的临摹可以让语言表达变得形象丰满,富有文采和表现力。
    教学实践中,注意挑选一些合适的表达内容,让学生综合运用一种或几种句式、修辞手法进行临摹,不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促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借鉴水平和写作能力。
    如2011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拒绝平庸》在引用上就很有特点: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必先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
    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文中大量引用了古人诗句,使得文气纵横,味道十足,为文章增色不少。其实,在抒情性散文或者议论文中,引用化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写作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临摹。一位学生在作文《坚韧》中对《拒绝平庸》中的“引用”进行了这样的临摹:
    真正的强者,需要铁打的意志,要有一颗永不服输的心,秉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这样才能从容地“面对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即使事与愿违,即使路总坎坷,即使“无人识君”,但我仍相信,“以手抚膺坐长叹”之后的“痛定思痛”,定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平凡又如何?若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气魄,锤炼自己坚强的意志,我坚信:终有一天,能“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这段临摹文字,比较好地引用、化用了一些诗词名句及熟语,在表达“前进需坚韧不拔”的思想感情时,有文采,有气势,也颇有感染力。
    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作文训练中,依据典型材料,仔细观察、体味,从句式、描写、修辞等方式方法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经常进行临摹训练,慢慢地,不仅能够训练观察本领,提高观察能力,还可以深化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222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2:01 , Processed in 0.0736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