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给了孩子们怎样的学科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3 15:0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给了孩子们怎样的学科感受?
江苏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
蔡宏圣

  英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说,“我先前总认为数学教师都是在教同样的学科,只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教得好而已。但我现在认为在‘数学’这同一个名词下所教的事实上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其教学实践的状况。对小学生谈数学观的培养可能为时还早,但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他总会形成一定的关于该学科的感受,他的学科感受无疑与其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着。
  前期备一堂新课,课题是苏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混合运算”。同事的孩子正在做着“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于是问其“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孩子回答到“就是先算乘法的,那有什么为什么!?”孩子内在的理是,混合运算顺序是种规定,而大凡规定是没有多大道理可讲的,没有“为什么”可说。这恐怕也是很多教师的理,所以运算顺序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告诉”的方式给予孩子,即使好奇心强烈的孩子问个“为什么”,也会被老师“就是这样的规定”的解释呛得无语。在调研中,听一位教师说,有位孩子看到数学书上写的地球自转速度与科学课上老师讲得完全一样,不由得叫了起来,老师忙问为什么?孩子答:“原来以为数学书上写得事情都是假的”。在“童言无忌”的笑话中,说数学“是成人们为我们(指儿童)准备的陷阱”。我已不是儿童,无从真切地体会在这样的感受中,儿童们还对数学充满了怎样的期待?但按照一般的常理可以推知,如果一个儿童认为数学中解决的事情都是假的,那他在生活中自觉使用数学的意识应该是淡薄的。而如果一个儿童觉得,数学的知识与技能只能在考试中展示价值,我们还能希翼他养成厚实的数学素养吗?知识与技能虽然是素养不可或缺的成分,但用的意识都没有,知识与技能再多又有何妨呢?
  不同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教学立意出发,可以作出不同的教学安排。从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视界出发,应该要避免“就是这样规定”的生硬,而把数学规定的教学阐释得生动一些。现代数学的鼻祖康托说,数学的本质是自由。面对着历史约定的数学规定,透过历史的风尘,向着其源头眺望,那一定闪烁着温情的普通人在一定情境中思维的“即兴涂鸦”。数学不是严格规定的戒律,规范的数学形式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由思维。为什么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就是因为生活中正数用得比负数多,规定正号可以省略,可以更方便些。为什么2月份是28、29天?一年的总天数是365天多一些,其他的月份都是30天或31天,总有一个月的天数要少一些,而在古罗马执行死刑都是在二月份,所以,二月份的天数少一些。为什么加号写成“+”?据说,中世纪的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了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为什么厘米用字母“cm”表示?就是因为厘米的英文单词是centimeter,取它的缩写就是“cm”,很多单位的字母表示都是源自其英文单词的缩写……数学的规定必须考虑其唯一性、相容性和不循环性,但在其源头,并不是枯燥的,也不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只是普通常识的迁移而已。我们可以想象,当孩子们问一个数学的规定为什么是这样,而一个教师总能作出生动的解释,那么,数学在那孩子的心中是充满温情的:原来数学并不高深莫测,并不来自权威和书本,也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我相信,当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学科感受,那其数学素养也就铺就了鲜亮的底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 06:55 , Processed in 0.07549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