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红胶泥工艺造型》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5 15:2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红胶泥工艺造型》探索



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镇大张屯中学 曲兆根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研究成为目前国际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它还指出 “尽可能地运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进行美术教学。”受其启发,我们确定了以“开发美术课程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的课程开发的方向。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我们也应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发补充了美术乡土教材。我们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以体现地方民俗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我校开发了美术校本教材《百变红泥》并成为《静海县美术乡土教材》的内容之一。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实验的重点。

一、课程开发的动机与条件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农村的孩子对地里的农作物、泥土都非常熟悉。尤其到了夏秋时节玩泥巴是他们非常喜爱的游戏,三个一群,五个一组摔起泥儿来可高兴了。我们地处南运河边,宽阔的河滩,每当下完雨,现成的红泥到处都是,这些农村孩子们伴着泥巴的嬉戏不断地成长着。

记得在七、八十年代,村里经常会有“拾材禾换泥模喽”的高声吆喝。只要一听到这种吆喝,孩子们便不约而同的围凑到“娃娃摊儿”前,争着、问着、看着……。那时孩子在课余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快乐给童年的梦想插上了翅膀。那时的孩子所玩的游戏及玩法很多,尤其喜爱玩泥巴,“扣泥模”便是其中之一,几乎每个农村的孩子都见过、玩过甚至收藏过。但是,现在受新材料和新型玩具的影响,这种传统泥玩具很少有人再做、再玩儿了, 由于课业负担太重等原因,在学生中也就更少有人会用红泥扣模玩了。

泥模,俗称“娃娃模”,是由红胶泥为原料用陶模反扣而成,上面印有凹凸不一的图案,经阴干而成的泥质玩物。陶模则由胶泥制作,经低温烧制而成,是用来扣泥的磕模,图案采用阴刻(即是将对象凸出的部分剔掉,在模具中呈凹陷状),这样,磕出的泥模便具有浮雕效果的立体造型。泥模大多是圆形的,便于从陶模上褪出,图案也多为人物造型,还有动物与花草,吉祥图案等。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山东和河北等地的民间泥模得到发展,后发展到天津农村地区。

从生活做起,从家乡做起,关注和挽救家乡的文化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是我们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宗旨。也是我们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有一次,我看到几位学生拿着泥团在校园里嬉戏,我顺手找他们要来了一块,拿出事先收藏的陶模扣了一个,学生们看到我手里的泥团变成了精致的泥模,兴奋得围了过来。我顺势鼓励他们自己探究学习扣泥模的方法。一会儿有的同学就学会了。我与学生又继续探讨起陶模的制作工艺,没想到第二天学生竟然拿着一个仿制的陶模来找我,虽然烧制还欠火候,可这种并不简单的工艺制作,学生学习效率之高令我惊讶。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们确定了开发“红泥工艺造型”——《百变红泥》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新和拓宽课程内容与功能,建立生动、灵活、高效和多元化课程模式。

二、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本着:边开发、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的工作思路展开的。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是课程开发的开始,力求体现出美术课的美术性、人文性、继承性、创新性和趣味性。我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途径有:

1、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发现、去创造。

2、 让学生回家向家长学习,向周围认识的人咨询。

3、 带领学生走访有相关经验的老师傅并收集工艺资料。

4、 通过查阅图书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研究。

5、 对相关的手工艺及民族文化和红泥工艺进行嫁接改造以拓展表现空间。

6、 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学访采风中。(教师利用暑假到我国著名的泥模产地河北省白沟进行采风学习。)

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就已经开始学习了。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去查找资料和向别人请教,知道了联想与创新。再此期间,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感情;增进了他们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了解;沟通了与父母之间感情,提高了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三、红泥工艺课程的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我们对传统泥模进行了恢复性实验并对其表现形式和表现题材进行了拓展,并以泥模工艺为主延伸到泥贴画、泥人、泥沙盘、泥陶工艺等领域。根据季节和制作的难易程度我们将课程分为了两个梯度,即:上下两学期分别设计了有梯度的泥摸工艺和有梯度的泥捏工艺:

上学期的(秋冬季)——泥摸工艺:

“卡通小动物、花草”泥模系列:选材为生活中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简单卡通动植物造型,进行复制、刻版、反扣完成作品。它的制作较为简单,低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做得很好。利用生活中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制作,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热情很高。

“国粹京剧人物”泥模系列: 选材多为天津民间剪纸中京剧人物及脸谱造型,用“线刻手法”进行制作,装饰感很强。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感受了祖国戏曲艺术独有的形式美。


“神话人物”泥模系列:选材为生活中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神话人物,并依托于天津民间剪纸的简约造型,以“西游记”及“八仙过海”等题材进行合作完成并集成套,转为个人收藏。学生兴趣浓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又养成了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


“汉,画像砖、瓦当”泥模系列:选材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经典图式和瓦当图案(包括龙纹、虎纹、鹰纹以及吉祥文字、图案等),经复制、刻版、反扣成型。作品效果高古,大气具有浮雕的立体效果。结合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在其中深刻体验了祖国历史与文明的光辉。

“中国古币”泥模系列:取材为中国历代古币造型,结合历史学科进行了资料搜集,经复制、缩比、雕刻、反扣成型。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动机,由于古钱币寓意富贵吉祥,同学们将制作好的古币泥模或是集套收藏、或是赠送亲友老师,更成为节日馈赠的佳品。学生的制作热情非常高涨!

“书法篆刻”泥模系列:选材为中国历代名碑、名本选字组品,结合语文、历史学科及网络资源的搜集,或利用名人范字、篆刻图章作样,经复制、缩比、雕刻、反扣得到或古朴、或灵动、或方正、或金石味的书刻风貌。学生在掌握制摸工艺的同时也得到祖国书法艺术陶冶,激发着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天津杨柳青年画”泥模系列:取材为天津民间艺术“三绝之一”杨柳青年画的图式和造型进行制版、反扣,达到线刻或浮雕的艺术效果。作品装饰感强,寓意“吉祥、有余”。学生在其中感受了家乡民间艺术的魅力,体验到工艺劳动的辛劳和艺术创新的快乐。

“自由创作”泥模系列:在这类课程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组内的信息资源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个性创造力,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完成了许多个性的泥模造型。例如:英文泥摸、物拓泥模、节日泥模等等。学生在其中体会到交流创新的欣喜。

下学期的(春夏季)——泥捏工艺:

“起始课——自由捏泥,捕捉创造火花”: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无意识乱捏从而得到无具体型的泥块、(称之为想象基物),然后引导学生从三维的角度(俯视、不同方位的平视、仰视)观察泥块,展开想象,孩子的思维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驰骋,他们常常会想出出乎人意料的答案,教师珍惜这些可贵的感觉,同时也帮助和指导孩子把他的想法给予创造出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你还担心孩子不会想吗?

“田园蔬果”泥捏工艺:由于农村的孩子们大都比较熟悉田园里的农作物、蔬菜、水果。教师就抓住这点优势,启发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写生记录,面对自然把观察到的蔬菜水果及粮食果实用红泥捏出来,并借助各种工具使之达到仿真的效果。于是,我带着大家到了学校的小树林里,面对学校劳动基地的蔬果进行泥捏制作。这样既不会弄脏教室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占地为赢,热火朝天地做开了,不时有侦察兵在个小组中窜动侦察别组的情况。我也乐在其中,和学生们大玩泥巴。在捏泥巴的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帮助,合作的很愉快。我也将发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及时与同学们交流,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这节课上的既快乐又很有收获。我把学生的泥塑蔬果作品组成了“蔬果拼盘”,学生的热情越发高涨了。

“可爱的小动物”泥捏工艺:夏天捉几只蝈蝈、蚂蚱、蜗牛,傍晚沿着河边逮到了猴,趴在河床上观察蝌蚪变青蛙是一些很有情趣的事情。抓住学生的这个兴趣点,引导他们用艺术的视角去体验、观察、创造,用泥捏的形式对这些熟悉的小动物进行表现,课堂效果非常好。把学生个性生动的作品放在橱窗中展出,那里就成了学生和家长最爱停留的地方,成了学校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动态泥人”泥捏工艺:结合美术统编教材六、七年级的人物动态写生及生活中常见人物动作形态分析,在欣赏分析天津“泥人张”作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态泥人的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学生经过交流合作、联系生活完成了很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动态泥人,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坚定了学习美术的信心。

“建筑沙盘”泥捏工艺:以浓缩的村庄、社区街道为主要表现题材,组织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艺术观察,提炼美的元素及人文素材以红胶泥为主要材料进行沙盘景观制作。重点体现小组内的分工合作,集体完成作品,学生兴趣盎然。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立体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环境,关注人文的意识,通过活动逐渐形成对家乡的一份责任感。

“泥贴画”工艺:是以红胶泥为制作原料,结合简笔画造型、中国画构图、造型,广泛取材,如:小动物、花草、人物、故事插图、国画题材等等,经过设计泥板平面图式、手捏零件、组装拼贴、加固装饰等工艺流程完成作品。效果呈高浮雕的艺术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

四、《百变红泥》校本课程的编辑

新课程倡导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每学期最多也只占十四五周的时间,给地方和学校美术课程留下了充足的学习空间。于是,我们在此基础上编辑了《百变红泥》校本美术教材。

在《百变红泥》校本美术课程中,不仅对这些红泥工艺制作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展示和介绍,还突出地介绍了一些周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俗。这既增强了这本教材的人文内涵,又突出了美术课的人文性质,也为同语文、历史,社会等学科的整合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教材中设立的 “学习建议”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提示和指导作用。我们还根据制作内容的难易程度,有梯度地安排了建议适用年级,以便于授课计划的安排和课程内容的实施。在教材中,我们还安排了创新引导部分——“我们还可以这样做”,特别是在教材中还设计了“你也可以这样去收集”学习方法指导性的课程,使课程真正成为动态的、连续的过程。

五、《百变红泥》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实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成败。让红泥工艺更适合中小学生的制作和课堂教学,成了我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对“自由捏” “田园蔬果”等泥捏工艺课程,尝试了用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的方法。并且通过加强课前准备,简化制作步骤,完善课程设置的梯度等方法解决其中的问题。我们还充分挖掘作品中的艺术性,让更多的美术知识蕴涵其中,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充分的美术教育。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关注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许多红泥工艺的制作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所以我们就以学生的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的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在充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六、开发实践的成效及反思

通过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学生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他们不仅仅是继承发扬了优秀的民间传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民间的手工艺制作,他们还懂得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学会了主动地在一起讨论、探究和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合作与探究是学生们遇到问题时候,首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下课后经常听到孩子们这样说:“这节课真有意思!”“原来我们几个在一起做,可以做得这么棒!”“用红胶泥作出的这件作品真有趣!”“你怎么做出来的?快教教我!”学生间不经意地交流,让我们不难看出红泥工艺带给他们的惊喜!

在实验中,同样也暴露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反思:首先、我们在构思制定课程开发方案之初,就应该把其他学科一同纳入到实验中来。站在学校整体的高度上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实施,这样既增强了学科间互补,整合起来也就更加流畅自然了。其二、我们不能为了红泥工艺而红泥工艺,应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用好《静海县美术学科乡土教材》的其他内容。再有,进行学科整合时,需要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天气变化、以及其它学科的教学安排协调制定教学计划,及时沟通、交流和反馈,共享教学资源。

通过试验可以证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是在农村中小学最贴近生活实际的做法。因为只有在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下,课程改革的设想才能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教育才能与时代接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教学“活”起来。又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开发学校的美术课程资源是让学生共享人类文化的光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感悟历史和传承文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9:00 , Processed in 0.06535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