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不等于
黄石市花湖小学 贾静娟
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新的教学行为不断涌现,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在与新课程朝夕相伴的日子里,我们聆听了许多关于新课标解读的报告,也观摩了不少新理念下的“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评优课”。在这些美术课堂教育中确实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启发了我们的思维,一时百家争鸣,迭有创举。但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反思。下面通过几节湖北省“黄鹤”美育节黄石市美术优质课选拔赛中的几个片断,探讨一些我们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容易走入的误区,以达到共同发展。
课例一:
如《泡泡飞呀飞》一课,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时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玩游戏时学生无心听老师的指令,只顾自己吹泡泡,甚至在创作画的时候,还有学生偷偷吹泡泡,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游戏的本身吸引了。教师没真正引导学生去仔细地观摩泡泡,用各种形式去表现及创作泡泡,虽然玩得开心,但一节课热闹下来,许多同学只画了一个圆而已。
激发兴趣不等于只求兴趣
上例中,教师过分地追求以美术兴趣为动力,重视感受,但忽视了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以审美为中心的这一重要理念,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以至于美术课变相成了活动课。其实,美术课更应该抓住美术课最本位的东西来进行教学,过分地追求美术趣味性、娱乐性则会使美术教学误入歧途。《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而并非纯粹是表面的、形式上的为兴趣而兴趣的教法。
课例二:
在《小鸟的家》一课中,老师煞费苦心的分了纸工、泥工、绘画几个小组,在欣赏了各种鸟的家后,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活动小组并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有的组人多得坐不了,有的组里却没有几个同学,在学生创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也有一些临时组成的小组为用材料发生了争执,自然是不欢而散,另有几人坐在座位上左右观望,依赖别人做,自己却不动手,最后展示作品时,大部分是泥工作品,却没有一件是合作完成的,都是学生单独制作的。
合作制作不等于分小组坐一起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提出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走进我们现在的美术课堂,合作学习似乎也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究竟有多少做法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呢?从表面上看,上例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的不够,没有很好地分组,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专家指出: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评估等。许多教师片面地把“合作学习”由字面上简单地理解为小组共同学习,至于如何教会学生有效地合作,如何摆正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则不去探究。
课例三:
《故事画》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件做的很精美,教师自己制作了一段故事动画,学生一下子就被精彩的故事,漂亮的画面吸引住了,这个故事有4~5分钟,课前老师一定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这个故事动画上了。在课堂上,这位教师在分析“故事画的要素”这个重要教学环节中却没有用到课件,而是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写了满满一黑板,浪费了课堂上本身就不多的时间,以至于学生创作时间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这节课要求的任务。
好课件不等于精美的动画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CAI便是其中之一。运用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能解决传统教学中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十分有限的问题;能对课堂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启发性地展示;对普通媒体难以呈现的内容可以进行直观地展示;对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或无法见到的现象及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地展示,使学生加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尤其显示它的重要性,这也是美术教程内容的广度所决定的。但是老师们往往有个误区,以为课件做的越精美才是越好,在上优质课前比拼着做课件,甚至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制作课件上,实际上呢,制作课件应该以如何更有效、更快速地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以上课例中“故事画的要素”是本课的重难点,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利用课件直观有效地凸现这些内容,而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让学生欣赏精美动画的层面上,以至于学生只满足了视觉享受,而忽视了本节课真正目的所在。所以我们制作美术教学课件的时候,应在以帮助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件设计原则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课件,真正为教学服务。
课例四:
我在这次选拔赛中展示的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分蛋糕》一课,当时想着新课标的精神,将多个学科进行整合。于是我让学生4人一组,先用彩色纸制作“蛋糕”,再人均分“蛋糕”,然后将自己所得的“蛋糕”送给家人,最后全班学生跳一段舞蹈,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内容整合不等于内容组合
整堂课真可谓花样百出,自己也费尽不少心思,但是,每一项教学内容是否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这节课?有没有掌握一些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回答却是“否”。 这样做真是得不偿失。新课标特别设置的“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而我在这节课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其宗旨把美术课上成了数学、社会与生活、舞蹈、活动课,非美术性的内容或者泛美术性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从而湮没了美术艺术学科的特点,冲淡了美术艺术本身的鲜明个性,导致在教学上偏离以美术为本的原则。我们应该把各项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不是追求表面上的内容丰富,将多项内容大拼盘、简单地组合起来。我们应当探究的是如何寻找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真正学有所得,切实提高他们的各种美术素质。
课例五:
《叶子上的“小血管”》这一课中,老师请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叶子”挂在早就准备好的一棵大枯树上,让各个小组的组长去挑选本组认为制作得最好的“叶子”,可是组长们不是看“叶子”的设计和制作,而是把“叶子”翻到背面看看是不是出自自己组里的作品,结果每个组长都是把自己组制作的“叶子”当最佳作品送到了老师的手里,甚至有顽皮的学生偷偷把自己设计的“叶子”挑给了老师,老师将这些“优秀的叶子”贴在黑板上展示,问同学们认为哪片“叶子”设计制作得最好,每个组都说自己组的“叶子”最棒,一时间课堂里争论不休,老师就采用了举手投票来表决,给票数多的“叶子”的制作者发了精美的奖品。这节课看似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评价,从个人评到组评到师评,而实际上呢?还有优秀的“叶子”在那棵树上挂着没有被人发现最后被离弃。
多元化评价不等于学生投票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是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教育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评价过程中要有成熟的、理性的、全面的观点和看法,在对作品的评价中,应适当做一些示范性评价,这样学生能在引导中掌握评价作品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应适时对学生的评价给予补充与修正。如:学生评价“这张画的色彩配得很好看”,这时教师可补充“因为这张画用深低色衬托,使叶子更醒目,所以色彩效果强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也会跃跃欲试,从不同角度如叶子的外形、线条的疏密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在自评、他评中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创作动机及画面的优缺点。既补充了自评的内容,同时也对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自评与他评是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用功利的心去诱导学生获得奖品,而是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真正想法、观点,从而促进师生双边活动,还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新课程不该只是一个漂亮的名词,或是形容词,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实质的内容。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相信随着课改的继续发展,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将借着不断的实验及论证日益完善和深入,并真正落实到我们日常美术教学工作中来。新课程需要我们教师学会反思,我相信美术课改也将会在教师们不断反思中前进!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浅谈CAI课件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No4P.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