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老师小语——一位班主任与学生的不了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1 19:3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杜老师小语——一位班主任与学生的不了情

北京四中  杜蘋

高三两个学期一共34个星期,每周给学生发放一张周计划表、一段“杜老师小语”和“推荐歌曲”(推荐者由我和班级自愿者担任),坚持发了34个星期。
写“杜老师小语”需要坚持,需要毅力。作为语文老师,我庆幸我的长处在于文字表达,我可以针对高三不同阶段的工作于每周一赠送学生一段“杜老师小语”,作为我的告诫和期待。“小语”有三点意义。首先,我不想成为面容憔悴心灵蒙尘的班主任,不想自己年龄增长的同时热情也随之苍老。人到中年,我虽不乏生活热情,但是将自己的生活热情转化为对学生的热情,并不容易。这需要激活。每一次“杜老师小语”的写作就是一次自我激活:没有对高三总体进程的把握,“小语”中的感慨会滞后;缺乏对班级细部的观察,“小语”中的告诫会空洞;不是出于对每个学生深深的爱,“小语”中的责备会招致反感。可以说写“小语”对我自己的意义是“激活”。其次,读“小语”对学生而言是享受老师的理解、尊重并唤起自身责任感、使命感的过程。第三,读“小语”能使学生直接感受老师守望的温暖。对于学生而言,高三不仅是一年艰苦的学习历程,更是一段艰险的心灵苦旅。他们固然横竖都得扛过,但若有老师守望,眼前必多一缕阳光。
现在,学生已经离校,我独自翻看这些内容,当时的点点滴滴浮现眼前,写作时心头的感慨又重新汹涌。这八大内容可以概括为4句话:你一定要爱学习(一至四),老师们很爱你(五、六);希望你们还能热爱班级(七),热爱生活(八)。

(一)你一定要爱学习
一、学习目标
在高三伊始,学校要求学生填写自己的草拟第一志愿,于是第2周,我首先谈学习目标的设定,解读了学习目标设定的价值。
……另外一份感慨,来自于第一志愿的调查。对于调查的初衷,我不甚了解,但填写的那一刻,我觉得有意义。把自己的心愿郑重的写下来,是自我的宣言,也是把自己的决心放在长辈、同窗面前,作为对彼此的监督和激励。那个目标,我们没有说出口,但我们都知道了。这真是美好的无言的交流。
一定要努力啊,让调查表上的辉煌变成真的,好吗?
学习目标有小有大。往小了说,是实现职业理想;往大了说,应该有高远的目标。我曾录过罗素的《我的一生》节选,激励学生设定高远的目标;而昂山素季被释放的契机,让我很振奋,再次激励学生设定高远的目标。
过去的这个周末,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最多算是一个用来调适精神的周末:让讲评带来的阴影淡化,让感冒尽快痊愈,或者在亚运比赛项目中感受一把激情……
而老师的周末,关注着一个消瘦而美丽的女子——缅甸的昂山素姬。她能不能被军方解除软禁,在这个周六获得自由?直到周六下午6点多,通过twitter第一时间里知道她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寓所,而军队也撤离周边,这带给我难以名状的喜悦。
而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她是被监禁着,无法亲自领奖。将近20年了。
真不愧是将军的女儿,她瘦弱的身体奔腾着如此刚毅的血。
周日,万众期待的她演讲了——在四万多群众面前。我定要成为第一批follow她的。
咱们在吃喝拉撒中延续生活,但别忘记我们也存在于历史的进程中:诸多伟大的精神、不朽的意志与我们并存。这样的世界,为我提供奋斗下去的理由。
2011年新年前夕,辞旧迎新,大家都有些感触。以此为契机,我以为有必要再次激励学生,让他们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这目标不是高远而虚无的,而是高远而壮丽的,因为立足于眼下的生活,并指向更高的境界。
2010年底的平安夜,我照例在23:00到24:00时分放了“Do They Know It is Christmas?”“We Are the World”两首歌。在北京安下家,能自己播放视频之后,我总会在这个时刻看这段:最开始看的是录影带,画面上满是雪花点儿;后来换成VCD、DVD,现在用投影看了。十几年了——无论是十几年前租住在崇文门12平米的平房,还是如今住在一百多平米的敞亮的家,我都想在平安夜特别提醒自己——圣诞节的意义,不是扛一棵塑料做的圣诞树,在树上挂上晶莹的灯光,在树下堆满花花绿绿的礼物;辞旧迎新,不是下班后先去西单血拼,之后挤在西什库教堂凑热闹。既然我知道,还有不少“卖火柴的小女孩”不能享受温暖,还有很多饥民得不到可以果腹的饭食,那么内心怎么能尽享“平安”?
炎黄春秋,2011年上半年,对于同学们而言“腥风血雨”,是为自我而战的半年;但为自我而战的同时,别忘记苦难者依然需要你我为之祈福。

二、学习方法
“小语”常常涉及学习方法。
不管开学考试成绩是不是称心,不管每周的各种检测会不会让自己力不从心,不管背诵材料又增加了几篇,不管是夏热残存还是日渐萧索……,咱们总要过一样的日子。在明确自己方向之时,不妨冥想一下,自己哪科最有潜质,什么内容最薄弱。其实想在高考前,让自己的复习状态完美是不可能的:看书,总会有记忆不周全的;做题,总会有毫无头绪的;能力,总会有无法突破的。聪明的学生,会给自己设定实际的目标——让我们从每个小方格开始,务实地做起。
此外,想提醒大家,即使是高三考生,也一定不要沦陷于书本和题海,而忘了周围妙曼的世界——功利地说,是为了高考,我们要维系健康的身心状况;不功利地说,是希望每个同学的每天都有很高的生活质量。

三、学习精神
开学不久,“自主招生”负面影响初露端倪,种种传言搞得每个学生蠢蠢欲动,不能安心学习。九月下旬,我告诫学生规避浮躁的学习状态。
开学三周,因为开学检测,因为竞赛,因为即将要来的自主招生,因为各种也许有也许没有的荣誉,因为不肯放松对咱们常规要求和课堂水准要求的老师们,咱们班人心浮动。
加分!是在心忧这一点吧?
面对高考,怎么做才是根本?面对人强我弱的局面,怎么做才能增加自己的砝码?
别患得患失,属于你的,别人拿不走。
学习精神和学习品格包含的范畴很丰富。对于高三同学而言,坚持、坚韧、坚忍就是需要不断被强调的品格。在“小语”里,我多次鼓舞学生。
第一次鼓励,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
有所热爱,有所放弃。
期中考试渐近,大家压力渐重。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放弃了什么,比如兴趣啊,享受啊,在坚守学习的阵地;抑或放弃了部分学习任务,降低了学习水准,来坚守自己心中的热爱。
之前听S同学说,为了完成《你说过》的编曲,她很长时间里每天都要熬到很晚,而且完不成某些学习任务。她很焦虑,但因为热爱音乐创作,所以觉得也值得。
下周我喜欢的王菲在五棵松开个唱,这么些年了再复出,惊喜应该不亚于“怒放”那回在同一个夜晚同一个舞台上先后看到崔健、唐朝、黑豹、“魔岩三杰”的何勇张楚……但是毕竟门票定价那么贵,还是决定放弃。
热爱什么,放弃什么。这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第二次鼓励,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
麦兜是我十分喜欢的动画形象。《麦兜的故事》每次都让我笑,笑,笑,之后就含泪笑不出来了——这只小猪卑微而坚强,他让我一次次体会到平凡者的生活弹性。他爱吃鸡,尤其向往火鸡,但妈妈麦太常常不能满足他;他生活在“春田花花幼稚园”这样底层的环境里,但自得其乐;他梦想去马尔代夫旅行,妈妈只能用本地缆车和山顶的景致圆他的梦;他智商不高,能力不强,苦练“抢包山”只为让妈妈因他自豪……我不时地看看《麦兜的故事》,是想从他的辛酸与挣扎中获取某种信念。
第三次鼓励,在第二学期伊始:
又重新回到了校园。
事实上,对于有些同学而言,这个假期从来就没有远离过。那些几乎天天来四中上自习的同学,那些在北京城各个角落泡阅览室的同学,那些在自己家的书桌前枯坐到深夜的同学,老师真是替你们骄傲。
青春的梦想,总要有所坚守。“坚守”这个词,至今能让并不年轻的我热血贲张。

四、如何面对考试和成绩
高三期中考试结束,我写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这个日子,肯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了。
好多分数要公布,各种错误要修订,复杂的心情要面对。
这个时候,Hold on!
和好朋友聊聊天,到老师那里哭一场,吃喜欢的东西吃到噎住,在寒风中暴走自虐……都是我高中时候曾经用过的办法。都很好用。
但不能撕卷子!因为痛定思痛的时候,还用的着……
当然也有的同学全面优秀,全科优秀,成绩斐然,那么让我们自我提醒“别人喝粥我吃肉,做不到让的话,那不吧唧嘴也是一种善良”。
同学们也有沮丧情绪。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还是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我在寒假前最后一次“小语”中鼓励大家。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鼓励起了作用,不知道这鼓励和同学寒假的努力有没有必然联系,总之,寒假后大家的精神头挺足的。
不管你在区统练中发挥得怎么样,在做好充分的总结之后,都尽快让它成为历史吧。
荣耀是浮云,挫折也不会长久。
怎么样,我都以你们为骄傲,为了大家那一份坚强。

(二)老师们很爱你
五、肯定与鼓励
鼓励学生承认其辛劳,同时让学生们了解老师和他们面对共同的目标,这有利于建立心理学上的“共情”,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展开。为此,我写过几段话。
刚刚从油印室抱来20来公斤的篇子以供年级使用,我们两三位“年轻”老师埋头数了一个多小时,头晕眼花,手也拉破了口子。数过之后大家很是无语。只是抱过来,数一数,尚且如此疲惫;想想每个同学的任务……再乘以6科……可这些都是精选的了,不能再少了。
前几周,总用“我的未来不是梦”“不,我无怨无悔”“让我们启程(Let's start from here)”之类的乐话来鼓励大家,此刻,也有些无语。
幸亏,有热情的Z推荐了张国荣的《沉默是金》。那就不多说了,多务实,少务虚,好好干活儿吧。
另一篇:
五龙亭那天的中秋班会虽然细雨霏霏,但咱们的亭子里欢声笑语,“朝霞万丈”,旁边的亭子里老人们翩翩起舞,“夕阳无限”;而我这个混迹于少年中的中年人,面对朝霞,背靠夕阳,常常有点困惑:怎么走这场人生?一直是努力过来的,也告诫你们这些孩子要努力。但努力也有达不到的时候…怎么办呢?
成人仪式结束,我突然意识到我的高三距离今年整整二十年。那么遥远的距离让我动情。所以在11月末,我写下了第13篇,写着写着就掉泪了。
看到你们的脸庞,1990年的冬天,全心准备会考并为1991年的高考保送做准备的点滴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整整20年了,我并没有遗忘当年的充实与忐忑:当年,我常常感到自己在小路上踽踽独行;今天,让我充当你们前行路上的守望者。
据说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亲而不狎”的,心底里,我艰难地恪守着这样的底线。虽然你们不是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弟弟妹妹,甚至不是我的亲人,但是你们的成绩,真的承载了老师的希望。那是一份来自生命和梦想的希望。

七、关心和欣赏
如果说“肯定和鼓励”更多指向班级整体的话,“关心和欣赏”则基本是针对个体。高三阶段,学生需要理解,需要肯定,对不同的学生,要关心和欣赏其不同的侧面,杜绝浮泛和笼统。
例如K同学,已经保送到北大,我公开表达对他的欣赏,欣赏他不沾沾自喜。
K这次的年级第一,耐人寻味。如果只能在物理竞赛中拿一等奖却不能达到常规测试中的优异,如果获得保送资格就洋洋自得;那么,他就不会成为1班的“K哥”啦。“K哥”,算是榜样,算是标杆吧?
例如一批既不是班干部,又内向羞涩的同学,我努力针对其脆弱之处,发掘各自的亮点,告诉他们老师不曾忽视。
最近面谈了很多同学,感觉离同学们的心灵也靠近了。
比如说我从来不知道小W会因为紧张而头痛,必须靠咖啡来镇痛。那么大大咧咧的男孩子竟然会因为学习压力而常常头痛么?而小W钟爱的黑咖啡却也是我的大爱。
比如说我也不曾知道小S有因为考试而发抖的时刻,他对天文持久理性的热爱,“周朴园”般沉稳的风范,笃定自若的气质也曾经给我错觉,以为这孩子是不知道畏惧的。
比如说小H现在睡眠时间常常不足6小时,香港的大学对他有号召力可是内心不愿意让父母重金支持。
比如说小J竟然在自招考数学的时候把文科题都写了,搞得自己没有时间写完理科的内容,我替他惋惜了好几天。
反倒是那么纤细精致的小Y,微笑着告诉我她不曾有过对考试害怕的感觉,包括自主招生这样激烈的选拔。
通过交流,我知道了。更加疼爱,更加珍惜。
我愿意了解你。关心你。每一个你。
在一次测试后,“小语”鼓励了一系列单科进步的学生。其实口头表扬,效果也很好;而“小语”里的表扬,将老师的欣赏油印下来凝固下来,效果更震撼。
也许最好的鼓励来自于你自己调整状态后的成绩提升。统练进步了,随堂练习正确率提高了,分儿漂亮了——哪怕有一次证明——你的心悸感,憋闷感,窒息感就能淡化。
好比小H同学西城一模语文科遭遇“滑铁卢”,当时心里一定特别特别难受……其实老师也看出来了。可是她微笑着,和老师探讨原因,认真检查了自己的状态;然后迎来了海淀一模的灿烂。类似的,还有小W的英语,小T的物理,小M的化学,小J的生物……从西城到海淀,大大的逆转,让我们都知道,只要够努力而且够耐心,总能见证“天道酬勤”“皇天不负有心人”的古训。

(三)希望你们热爱班级
七、班级常规。
班级常规的内容,一般都是班会上班长总结,老师点评的。但是由于卫生工作在多次口头强调后不见起色,在去年11月份,我啰嗦了很多。“小语”之后,卫生质量确实有了提升。
这个星期,咱们的主打任务是改善“民生”,具体来说,就是想办法让每位同学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保洁工作不再为年级组长诟病,不再成为生活委员的心病,也着实提高咱这优秀班级全面发展的标准。每个清晨几乎都来的“指点、建议”,像小毛刺扎着我的心啊。
上周四为此特意开了一次班委会,会上大家建言献策,提了很多好办法。具体来说,包括小Y自告奋勇担当起生活委员的部分工作,包括增加早自习的打扫人数,包括将任务分工进一步合理化。星期天,小H做了部署。
蓄势待发,只待执行。
为了配合学校冬锻,更为了磨砺学生的意志,我一方面找了几个榜样重点表扬,一方面仿照《语文西城总复习》里的题,写了一段的话:
用“奔跑/树/沉醉/磨砺”几个词语,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生活感悟。(“西城总复习”P71,12题)
我以为,每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都应该是奔跑的状态,而不该是停滞的状态。即使是一棵树,囿于土地,虽无法在原野上奔跑,但当它的根系在地下吮吸甘露,叶子在长风中招展之时,你不觉得充沛的汁液亦在它的躯干中奔跑吗?沉醉于一时一景固然令人享受,但难以持久;只有奔跑于春风、夏阳、秋霜、冬雪,奔跑于四时风景,在奔跑中磨砺意志,才是勇者的大享受。
基于咱们有些同学不愿意冬锻长跑,老师有所感悟,做了这道题。
看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有的同学笑了,有的同学脸红了,从那以后,课间操出勤人数能够稳定在38人左右(全班41人,2人值日),我看到了他们心灵受到触动后外化为行为的效果。

(四)希望你们热爱生活
八、生命教育
也许是机缘巧合吧,今年我的班主任工作却多次涉及对生命的思考。历数34个星期,有3周我不曾播放推荐歌曲,都在今年四月。第一次是四月四号清明节,静默是为了表示我们谨记“我们痛苦的当下,是长眠地下之人无可奢望的未来”;第二次是日本九级地震后的星期一,四月十三日,静默是因我以为这是该默哀的日子,是人类同悲的时分;第三次是那个周一,四月十八日,我家老爷子过世,我请了假奔丧。三次都因“死亡”而起,探讨这个问题的确特别沉重。
当你厌倦了学业不得起色的挣扎,在父母面前流露出厌世之感时,你记得么?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在我们还没有参透活着的意义之前,怎么能轻易地言及死呢?在消极的情绪来临时,提醒自己思索史铁生的思索——“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与地坛》)——行么?我以为,“向死而生”,不惧怕死,从而,好好地活,那样才能展现生命的尊严和豪情。
也许,“生命/生死”的话题不应该是年近暮年的人才感慨的,也不应该是穷途末路的人才思考的。在成人仪式上,学生们会思考;在清明节,在天灾人祸猝然而至的时候,他们更必须思考。我不希望四中培养的青年惟我独尊、自以为是,不希望自己教出高智商却薄情寡义的学生,不希望考试高压将少年善感的心打磨粗糙;我希望他们懂爱,懂感恩,懂珍惜。虽然也相信“怎么看待生死”“怎么面对父母”“怎么应对灾难”这些问题也许会由成长慢慢给出答案,但是在我担任班主任的日子,若不因势利导则不能心安。

结语
毕业典礼结束后,2011届1班成为了历史。而那些记录时光流逝和辛勤耕耘的“周计划表”,会记录下同学们的青春;那些用34个星期写下的“小语”,从步入高三到志愿填毕的叮咛,应该也不会是班主任老师的自说自话,它在年轻的心中会激起涟漪,让他们未来的步伐更加坚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2:19 , Processed in 0.0657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