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您在“忽悠”学生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0 18:4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师,您在“忽悠”学生吗

                                                                  程惠萍
日常教学研讨中,听课评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评课着眼点更注重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认真思考,我们的出发点似乎都离不开“教师”,虽然我们高喊着“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的口号!
认真翻看最近的听课记录时,我有意识地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突然发现,我们总在忽悠学生!
案例一:
  执教者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课《蚂蚁和蝈蝈》,她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今天在老师上班的路上,遇到了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他们扛着摄像机正在紧张的工作,听说我要到××小学给你们上课,他们很感兴趣,他们正在录制一期儿童节目,今天这节课上咱们班谁读得好,演得好就可以被老师推荐到电视台去录节目……你们想去吗?
生:想!(学生个个面露喜色,异常兴奋,似乎马上就可以成为小演员)
师:好,我们现在准备开始上课,记住表现最优秀的孩子才有机会哟!
生:个个腰板挺得直直的,做好了当小演员的准备。
思考:
去电视台录制节目,学校挑选主持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导课语,学生在上课之初确实很容易被老师的情趣感染,也很容易进入课堂教学情境,这样的导课似乎我们也听得习以为常,因为它确实发挥了一定的功效。但是细细思考,这样的导课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吗?其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因为这样的话语总是在忽悠学生,当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没有老师会兑现他们开课时的承诺,因为对教师而言,那样的话语只是为了调动情绪,根本就没准备去兑现!当我们很好地进入课堂教学情境时,完全忽略了它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但是这种负面效应对学生的伤害却无法弥补,久而久之,学生会渐渐模糊老师的话语,因为他们总有长大的一天!他们会发现这些话全是假的,并不可信,连老师都会说假话,学生怎么可能轻易相信别人呢?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再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它正确的教育思想,就可能会异化为驯兽式教育的工具。”老师,您还会为了创设某种情境这样忽悠学生吗?
案例二:
执教者执教的是三年级语文课《盘古开天地》——理解词语“混沌一片”
生:老师,“混沌一片”是什么意思?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用什么方法解决最准确?
生:近义词法,这里就是“模糊一片”
师:还有吗?
生:反义词法,就是不清楚,一大片模模糊糊。
师:还有吗?
生:拆字法,理解了“混和沌”的意思就你能理解这个词。
师:还有吗?
生:查字典……
师(一脸欣喜地状态):对!查字典才是最准确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要查字典,老师查过字典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宇宙行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思考:
当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尝试解决的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仔细看上面这个小片段,对于学生的种种回答,老师无动于衷,就是拿自己准备好的答案在等待,等待学生靠近自己的标准答案!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是教师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每天喊着要尊重学生的口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总是漠视学生的存在,纵然你有千万种好的解词方法,我的答案才是最准确的。所以,只有当学生的回答吻合教师的“心中想”,教师才会积极肯定,其他答案全都“听而不闻”!仔细思考,这个班的孩子多可爱呀,他们敢于质疑,却不被教师肯定,他们有那么多理解词语的方法,却被老师漠视,这样长期被固定在教师的标准答案中,他们还会思考吗?恩格斯说过“思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我们的课堂应该培养的是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学生,而不是考试的机器!但是,我们是不是总在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呢?老师,您还在貌似开放的课堂上用标准答案忽悠学生吗?
案例三:
老师们在课堂上常常安排写话练习,下列学生的写话是受到教师表扬的,请您仔细看看这些学生的语言,能发现他们的问题吗?
1.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小乌龟在悠闲地晒太阳。(《桂林山水》)
2.
他们一会儿用脚蹬,一会儿跑着爬,一会儿互相鼓励,终于爬上了山顶。(《爬天都峰》)
3.
小男孩在干燥的树枝上一伸手,树枝变得柔软了。(《巨人的花园》)
思考:
新课标倡导每节课安排不少于十分钟的写话练习。听课过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已经在努力进行写话训练,总会想方设法安排一些写话练习。但是,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的写话却不能给予准确的评价与指导,总是模糊地以一个“好”字简单评述。甚至对于一些明显的问题都听不出来,当学生的写话被这样简单评价后,他们怎么可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写话练习安排又有什么实际意义?老师们自身语言功底欠缺,缺少对语言的准确把握能力,又怎能很快地给予学生准确的评价?老师,您在坚持阅读与写作吗?您还在用廉价的“好”来忽悠学生吗?

三个简短的案例,却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当我们的课堂要想真正的还给学生时,其实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的一颗“道”心。有了“道”心之后,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升华的,我们才不会随波逐流,我们所作的一切才能真正为学生发展做准备!因为有了“道”,我们会自觉读书,修炼内功;因为有了“道”,我们会静心思考,寻找“佳术”;因为有了“道”,我们会积极储备,掌握“利器”……有“道”才能既有效率又有效益,才能长远发展,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
观念的一小步就是现实中的一大步。没有什么比教师的思想觉醒更能带给教育以力量。老师,您还准备忽悠学生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17 09:34 , Processed in 0.0811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