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科研的课题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6 01:0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科研的课题选择
教育科研网
教育科研是发现、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和选择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一般称为教育科研选题。在教育科研选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三个问题:⑴什么样的问题才是课题?⑵从哪里去找课题?⑶在众多问题中,如何选定自己的课题?
   下面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

人生处处有问题,也在天天解决问题。在五花八门的问题中,教育科研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也就是说,教育科研课题和一般问题有什么区别?教育科研课题有什么特性或特殊要求?对此,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来分析。

(一)科研课题是专业性的问题

每位教师每天在学校里都会碰到大量的问题,如上课问题、备课问题、学生作业问题、班级管理问题,等等。可以说,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这些问题都是专业性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每天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都是专业性问题,都属于教育科研可能研究的对象。从这一意义讲,教育和科研是不可分的。

(二)科研课题是有价值的问题

做科研是有目的的,它要追求某种价值的实现。科研有没有价值,和研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分不开。问题的价值主要有几类:一是认识价值,即问题本身蕴涵着新现象,可能潜藏着新联系,有可能提出新原理或发现新规律。二是实践价值,即解决这个问题能推进工作,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三是工具价值,即解决这个问题能促进研究者的发展,或促进研究手段的改进,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科研课题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常规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许多是靠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就能很好解决的。但也有问题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解决不了的,这就得诉诸科学探究。科学研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即一种诉诸理性、探寻根本、追求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科学探究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虽有所认识和实践,但尚未完善的问题,总之是探索性问题、新问题。当然,中小学教育科研所研究的问题,未必是整个人类未知或没做过的问题,它可能只是此地此时需探索的问题。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艺术性,别人研究过、做过的工作,在我这里可能仍需探究,因为条件有差异。教育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但终究都得有新意。

(四)科研课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从问题解决角度看,有已经解决的问题,有尚待解决而基本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当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乃至无法解决的问题。科学研究要探究的是第二类问题,即尚待解决而基本解决得了的问题。套用维果茨基的一个术语,就是“最近发展区”。当然,问题能不能解决,有的取决于人类总体认识发展水平,有的则和个人能力有关。通过个人努力,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能转化为通过研究能基本解决的问题。个人专业素养越高,就越能有效解决专业问题。

总之,教育科研课题都是教育领域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在当前有价值的、有待探索的和能基本解决的问题。

二、从哪里去找教育科研课题

不少人有做课题的兴趣,却不知到哪里去找课题。这就涉及课题的来源问题。总体来说,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一)工作经验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源泉
从本职工作中找教育科研课题,把研究和工作结合起来,这就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显著特点。本职工作是科研课题的重要源泉。也许,我们每天的每项工作都蕴涵着需要研究的问题,都可以找到课题。成功的做法可以上升为课题来研究,失败的教训中也隐含着需要研究的课题;老问题需要研究,新事物也需要探索。可以说,中小学的每件事情,都是可以研究的。自然,实际工作还不是直接的课题。日常工作只有通过一个专业化的加工和转化,才能成为课题。比如,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要提高他们的成绩,这是日常的工作问题。这个问题进行专业化加工后,可能变成几个课题:⑴学生学习障碍机制问题研究;⑵学习困难生转化研究;⑶关于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等。
把日常工作转化为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事项有:⑴要用专业术语来表述问题,比如,把学生学业成绩不好及提高问题,表述为学习困难生转化问题,学习障碍问题,学业失败问题;⑵要界定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一个实际问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而做研究就要划好范围,不要无所不包,要在内涵和外延上有所限定;⑶要明确看问题的角度,比如是侧重于机理分析还是行动策略,是侧重于把握真实状况还是要探寻优化模式。注意从这些方面把工作问题加以改造,有助于把一般问题变成科研课题。
(二)行政指令与工作规划中隐含着教育科研课题

具体教育工作总是受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指导的,新的政策与规划的出台,必然带来学校工作的变化,从而产生新问题、新需求,也就出现新的研究课题。

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推出的各项教育改革工程,就包含着大量与中小学教师有关的课题。比如,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大课题;高考设置综合课程的改革,就提出了高中综合课程及其教学研究课题;正在加紧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与优化的大课题;国家提出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使得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等等。把握国家和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方向,并结合学校和个人实际开展研究,就有可能找到好课题,并使研究和工作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使自己走在时代前列。在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指导下确立个人研究课题时,要注意把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与学校、个人实际结合起来,努力避免出现照搬文件、脱离实际、内容空洞、新瓶装旧酒等常见的现象,这是真正形成研究课题的关键所在。

(三)新理论、新发现带来不少教育科研课题

新理论、新发现意味着对事物的一种新认识,或认识问题的一个新角度。依据新理论、新发现,就会发现一些原来视而不见的问题,或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研究兴趣,这样,研究课题也就出现了。

中小学不少研究课题,都和某些新理论、新发现分不开,或者说,不少教育研究课题是源自新理论和新发现的。比如,中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改革研究,源自主体教育理论和教育主体哲学的研究;美国学者戈尔曼提出的情商理论,启发了不少地方开展情商教育方面的研究;建构主义心理学现在成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脑科学的新发现带来智力开发的教育改革探索;等等。如果我们注意学习各种新理论,就会找到不少课题。当然,新理论也有一个学用结合问题,不应脱离工作实际简单套用。

(四)时代变革与历史传统是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

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时代变革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而变革和传统又是相反相成的,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只要我们能立足时代,关注传统,就会不断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带来了大量需要研究的教育问题。比如,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村城市化的教育问题;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问题;入世对中小学教育的挑战和对策问题;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与对策。这些问题是全局性的问题,但又和每位教师的工作息息相关,从而需要我们从自身角度开展研究。时代变革总能引起大家对传统的批判和反思,因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历史传统的分析和反省,也会产生需要研究的教育问题。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身边已成传统的东西,未必就是自觉的,研究它们,就能甄别真正的传统和不良的流俗。因而,传统永远都是提出课题的基点之一。

可以说,教育作为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随处都有可以开垦的科学园地。如果真能放开眼界,就会发现,工作处处都有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怎样确定教育科研课题

确定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现状分析、价值评估和可行性论证的过程。要合理选题一个研究课题,至少必须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了解问题的研究状况,二是要分析问题的研究价值,三是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一)选题必须分析已有的研究基础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探求未知的活动。要探求未知,就得先明了已知。因此,科研选题一定先要对已有的研究基础进行分析。既要找出已知因素如已解决的问题、已形成的共识和已验证的方法,又要找出未知因素,即现有研究的缺陷在哪里,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对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都心中有数,才能合理确定一个课题,正确把握研究方向。

举例来说,许多教师都对如何优化师生教学关系问题很感兴趣,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也许并不太了解。要研究这个问题,就要查找有关材料并加以分析。分析国内的有关研究资料不难发现,关于优化师生教学关系,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达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基本共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家关注的焦点是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一直没有明确师生教学关系优化的标准和依据,同时,对不同教学模式中主导和主体的多样表现形式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至于师生之间的主导主体关系难以具体丰富地在各种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弄清楚了研究状况,就能大体确定当前优化师生教学关系研究的努力方向,这就是要重点朝具体化方向努力,全面研究在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组合的多样方式,探讨不同教学模式中主导和主体的存在方式和优化组合方式。我们相信,朝这种方向去研究师生教学关系,不仅有利于搞好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而且对广大教师都会有帮助。这样的课题研究价值也更大些。

(二)选题要注意评估问题的研究价值

商业上有个利益最大化原则,科研选题则需要坚持价值最大化原则。也就是说,要尽量选最有意义的题目来做。前面已讲到,课题研究可能具有三种价值:认识价值、实践价值和工具价值。一个课题如果能在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能兼顾三种价值的话,我觉得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一般应把实践价值放在优先地位。中小学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科研是服务于教育工作的,因而实践价值是第一位的。

那么,如何去评估一个项目的价值呢?这可以大致从外部效益和内部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所谓外部效益,是指一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可能产生的推广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一个项目的研究,可能的受惠人群有多大,可能的推广面有多宽。评估项目的外部效益的主要指标是问题的普遍性,即所研究的问题是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还是在全国、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应该说,不同的问题普遍性指数是大不一样的。比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普遍性指数最高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在东亚地区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很有普遍性;女童辍学问题,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都存在,而在西部地区较严重些,因而是一个区域性的共同问题;而粤语区的普通话教学问题,则主要是广东一些地方面临的问题,属于有地方特色的问题;等等。一般来说,越具普遍性的问题,越体现了教育发展或时代发展的共性,因而外部效益就越大。自然,这不是说个别化的问题就没有研究价值了,个别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虽然没有大的推广范围,但对人们认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是大有帮助的,同样值得研究。我们选择研究项目的时候,要注意研究的问题是普遍性问题还是个别化问题,从而确定项目可能的外部效益有多大。

在所有的教育问题中,有最核心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有相对次要和边缘化的问题,不同问题的作用和地位差别很大。内部效益关注的正是问题本身的内在价值,即所研究的问题对整个教育的作用。可以用问题的重要性来作为反映内部效益的指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一般来说,那些直接决定或影响人发展的教育问题,往往是基本和关键的教育问题,其重要性指数是比较高的。例如,教育目标的问题,课程与内容问题,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过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教师修养问题,等等,都是教育工作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很重要的科研课题。我们搞教育科研,要尽可能抓住教育工作的基本问题,努力避免那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科研项目的内在价值,使科研更好地为教育工作服务、为学生发展做贡献。

(三)选题还要考虑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教育科研选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教学工作有一条量力性原则,教育科研也要讲究量力而行,即项目应有可行性。项目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力条件。主持人的学术修养和科研组织能力,参与者人数及其专业特长,可投入的研究时间等。第二,资料条件。研究者个人及所在单位已有的资料,查询和获得资料是否方便(比如是否联网、有无资料中心),有无经费保障。第三,前期研究。自己或合作者原来对这个问题有无研究,有何理论或经验成果,在同行中所处的地位,等等。第四,其他条件。领导是否支持,有无研究所需的仪器、量表或统计测试的工具,有无应付特殊问题的机制,等等。只有在各方面都具备较好的条件,才能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果。
总之,确定一个项目,需要知己知彼,既应对问题研究的状况和价值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又应理性地估量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这样,就容易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做的有意义的教育科研课题。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1:05:13 | 只看该作者
教研课题的选择及其反思



有人认为课题就是问题,这种看法并不确切。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例如,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样的问题,需要研究的范围太大,不确定因素太多,不是一项研究所能解决的,这种问题只能作为研究方向而不适合作为研究课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将其适当分解,使之可以操作后,再定为研究课题。再如怎样帮助班内两个学生解决不团结的问题,可能缘于偶然事件,原因比较具体,这类问题往往没有普遍意义,也不适合作为研究课题。但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作为个案研究的资料进行积累。
  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们认为,教育研究的课题,应当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问题。这种课题可以从大的研究方向中经过分解而建立,也可以从个案的积累中通过概括而形成。当然,研究和操作能力的大小是相对的,作为个人不能操作的研究课题,也许教研组可以操作,一个组不能操作的研究课题,也许一所学校可以操作,单靠学校不能研究的课题,也许和专业人员结合起来就可以操作。所以研究课题的大小应当是相对的,视研究主体的操作能力大小而定。
  实际教育工作者选择研究课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说,社会发展变化会对教育提出新问题。从教师具体教学实践来看,更有大量问题可以研究。例如学生作业中常见的“粗心”问题。可以研究为什么会“粗心”,具体观察和分析产生粗心的原因,研究解决粗心问题的教育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克服“粗心”造成错误的教育。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这类问题是大量的,借助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论的发展,更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2、从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例如某学校从数学、外语教师教学的成功当中探寻这些老师成功的原因,提炼出一套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学科“成功教学”的理论。发现经验,总结经验,筛选经验,是我们教师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重要的课题来源。任何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都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研究课题无穷尽的来源。
  3、从教育的争议中选择研究课题。例如,人们在推广“成功教育”时,有人提出对“挫折教育”的研究。认为必要的、适当的挫折对儿童的成长有利,给儿童制造一些困难,可以激励和磨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勇敢坚强。那么,什么样的挫折才“适度”?就成了一个研究课题。
  4、从教育理论的应用中寻找研究课题。例如,“知识水平分类”的理论,我们可以用来分析平面几何的教学内容,并依据它来制订教学计划,使这个理论转化为可以实践的教学行为。平面几何可以做,其他学科也可以做。又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研究。这种实践研究,可以出很多开发性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教学工作。
  从上述几个方面我们不难提出许多可以研究的课题,但是我们不可能全部进行研究,必须进行选择,找出最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要考虑这个课题的实践应用价值,对于自己的教育工作能不能带来直接效果,能不能将研究与自己教育中面对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一般来说,任何研究课题,都能直接或间接有利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但我们是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必须首先考虑研究直接有用的课题,才能做到工作和科研互相结合,在时间和精力上得到保证,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其次,我们要调查和了解有没有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过研究,如果还没有人进行过研究或是研究者很少,那么这个问题就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另一种情况是研究虽然不少,但不深入,也没有一致的意见,这样的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最后一种情况就是研究已经很多,而且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已有的成果,联系自己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后的反思,有时也会有所发现,使原有成果得到发展。因此,在选择课题时,多看看教育刊物,收集研究的信息,这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第三,我们要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有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有些研究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经费。我们必须选择那些既有用而又能够操作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1:05:56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科研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调控




    在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中,课题一旦确定,实施则变为全过程的核心,一个课题无论选题多好,研究方案设计多么完善,如果不付诸实施,只能变成一纸空文。有些教师在实施操作过程中,感觉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宽,或实施一段时间后觉得无法再深入下去了,这些均是实施过程的调控不当所成。所以,研究的调控工作在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计划的调控
  研究计划即课题实施方案,其中实验措施及步骤是实验操作的关键内容,一项研究的计划步骤一旦确定,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得任意改变,否则会影响研究设计和研究效果。如果确定需要调整、修改或补充实验计划,一定要认真研究,反复讨论,方可变动。
  (二)研究要素的调控
  研究要素一般包含研究者、被研究者、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等,其中研究者、被研究者、研究目标、研究条件等要素,是研究过程中的主控要素。实验班、对比班及人数,课题组长,主研人员等一般都不能随意变动,要相对稳定。
  
  (三)研究过程的调控
  教育科研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活动,它与一般的工作总结、经验总结不同,需要经历一个科学而严密的研究过程。一项具体的课题研究需要经过五个研究过程: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活动,整理、加工、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要经常深入实际,收集信息,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即时反馈,不断调整和调控,以保证整个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实验因素和非实验因素的调控
  教育研究特别是教育实验研究,在实施研究的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因素和非实验因素的调控。如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班级、人数要相对稳定,实验目标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例如探索素质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就不能在研究过程中又把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等纳入实验目标,扩大实验因子。在实验研究中还应随时对非实验因子进行控制,例如探索英雄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影响,实验因素之一是英雄的榜样作用,而非英雄的榜样作用则是非实验因子,就应加以控制。
  
  (五)课题资料的搜集及处理
  课题资料主要包括研究材料和结题材料。
研究材料的主要有:
  1.依据性资料:有关著作、文摘、情报等理论性资料;有关政策、法规、文件等政策性资料;有关调查报告、调查数据等实践性资料。
  2.计划性资料:研究方案、实施意见、工作计划、开题报告、有关可行性论证等。
  3.基础性资料:主要指研究者、被研究者的有关材料和研究条件等。
  4.专题性资料:主要指研究过程中的专项总结、专题调查、专题讨论、专题报告、专项检测等。
  5.过程性资料:如教案、课堂记录(包括相片资料和录像资料)、课后分析、观察记录、典型事例、家长意见、课题申请书、任务书、专家咨询意见、结题鉴定等。
  6.实效性资料:实验个体变化和群体变化资料,考试题、考试成绩,学生作业、小制作,实物教具,获奖资料等。
  7.总结性资料:阶段总结,学期、学年总结,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等。
结题材料主要有:
  (1)主材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调查报告、专著等。
  (2)附件材料:除主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如课题组成员论文、检测的原始数据、学生的典型案例等。


4#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1:06:42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应关注什么问题?



    1、要重视过程。
因为,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展现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特点是“教中研”。包括接受既成的科研理论成果,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在教学中自觉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自我探索、监控、评价,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要注重应用。
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3、要遵循的原则。我们往往忽视了课题研究的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兴趣性等,在实施过程中感到很茫然,甚至束手无策,应该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课题研究不是花瓶来装扮美丽。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1:07:2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



(一)科研课题立项的基本条件
   
被正式列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科研课题,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所选课题应以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拟定的《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能产生显著效益。
2.
掌握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理论和实践依据。课题立论根据充分,学术思想严谨,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步骤和方法科学可行。
3.
课题申请人必须是课题的第一负责人和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能切实承担从课题设计、实施到成果的实质性研究工作。
4.
课题组成员应具有课题研究所必需的业务水平、研究能力和健康条件,年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所在单位能为其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时间。
(二)课题申报的条件
   
课题研究者选好课题、拟定好实验方案后,在向上一级教育科研部门申报时,应注意以下课题申报条件:
1.
课题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或相当于小学高级教师和中学一级教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否则必须有两名中学高级教师的书面推荐。
2.
由多人参加的课题应注明第一负责人(即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申请书要由第一负责人签名后报出。同一个人原则上不得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同时申报两个以上(含两个)的课题,已承担课题而课题又未结题者一般不得再次申报课题。
3.
申请人所在单位要对申请书和研究方案进行全面审核,对申请人的政治表现、业务能力、研究条件等签署明确的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
4.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原则上不予立项:
1)编著或译著。
2)一般性的工作研究。
3)以编写丛书为目的。
4)已立项而研究又未结束的课题或虽已结束,但在申报方案中又无新的研究内容的课题。
5)对所承担的课题无正当理由而自行中止者,一般不能承担新的课题。
(三)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
   
一份完整的教育科研方案,大致应包含以下13个方面的内容:
课题名称(题目)。
承担单位。
课题论证(问题的提出)。
课题的界定。
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原则。
研究的操作措施。
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的条件、经费预算及来源。
研究的组织机构及成员。

6#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1:07:57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



(一)开题准备
  课题一旦立项,
就应立即转入实施阶段。课题开题即召开开题会,
进入课题实施的第一步工作。开题的目的在于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对课题的研究方案和计划作进一步的论证和完善,以保证研究计划科学可行,不至于在研究过程中偏离研究方向。
课题开题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调查摸底。为了充分掌握研究课题现状,摸清研究对象在实验前的水平,课题组必须进行摸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2.资料的准备。首先,课题组应对研究方案作进一步的修改,然后打印;其次,拟定整个研究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分工等。
  (二)开题会的形式
  课题开题会又称课题论证会,开题会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专家论证,也可以是课题组的研讨会,一般多采取专家论证。通过专家论证,对课题组进行理论培训,同时帮助课题组完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参加开题会的人主要是:有关教育专家、各级领导、第一线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有条件的可以在会议开始前先向参会者展示交流课或观看学生活动。开题会的议程一般为:
  1.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并介绍参会的专家、领导及其他人员。
  2.课题组组长介绍研究方案。
  3.课题组其他成员作相关补充。
  4.学校领导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对课题研究表态。
  5.到会专家、领导及其他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
   
课题通过召开开题会,可以向社会宣传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课题开题会是课题论证会,不是工作会,要避免那种只找些领导来讲讲话就完事的会议,否则对课题研究帮助不大。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1:08:35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教育科研——从课堂教学开始



    “学校教育科研——从课堂教学开始”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命题,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赞同,因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课堂教学当然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点。然而,考察当前学校教育科研的状况将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学校有科研兴校的愿望,但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只能跟着别人走;也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以满足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些学校只是为了赶热点,做包装,如此等等。在这样的情形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效当然会大打折扣。
   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改革的共识,但只有当科研扎根于实实在在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才会是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课堂教学研究才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真正起点。

   一、课堂教学研究——学校教育科研的起点

   课堂教学研究应是学校教育科研的起点,这是由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决定的。从整体上看,课堂教学不管是内容还是时空上都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部分。课堂教学不仅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而且还是学生多方面观念、态度、能力培养的主要或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当然也应当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核心内容,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来奢谈所谓学校教育科研无异于隔靴搔痒,所调研究成果也只会是空中楼阁。

   课堂教学研究应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内容,从我国目前学校教育的状况来看,它还应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在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科研中不仅存在着不足,而且还有不小的误区。有些学校已意识到学校教育科研对于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但对学校教育科研本身缺乏认识,未能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科研的起点,科研活动无法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当然收效甚微。还有些学校认为学校教育科研不过是摆摆样子,是为了应付应付场面上的事而已。这样的学校教育科研只会是流于形式,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是少有影响的。当然,也有些学校对教育科研很热衷,但只是把教育科研作为获取名利的手段,这样的学校潮头是赶得很紧的,今年来个“xx教育”,明年又是个“xx教育”,年年翻花样,从“素质教育”到“创造教育”,成果一大串,但当你走进课堂将发现,课表依然排得那么满,学生的负担依然那么重,真可谓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上述现象极大地制约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也阻碍了素质教育开展的进程。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的动力,但学校教育科研只有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才是有成效的。从现实的状况看,目前我们既要强化对学校教育科研基本内容的认识,更要摒弃那种把教育科研作为包装、获取名利的手段的做法,应回归真实,以学校活动中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为出发点,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展开,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进程。

   二、课堂教学研究——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内容

   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指出:“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据此,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课堂教学研究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学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或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吗?不错!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备课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作为研究比平时的备课有更高的要求。其实,这十分正常,因为课堂教学研究本来就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备课中的内容应当是教学研究的对象。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对课堂教学应研究些什么就比较清晰了。下面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作一简单的描述: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极,学生当然应当是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按照杜威的说法,“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因此在某一学科或内容的教学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已有认识即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浅层次上来说,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通过观察、交流、小测验等来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多少,了解到什么程度等,这与一般备课的要求基本相同。如果研究的层次高一些,可以把内容和学生的一些心理特质和思维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比如初中数学中函数概念的教学,在学习函数概念之前,学生实际上对函数已有所认识,头脑中有了函数的前概念,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测试、问卷、交谈等,研究学生对函数有哪些认识,对函数概念的抽象水平达到什么程度等。如果所在学校是完中,那么这种研究还可以延伸到高中,研究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维水平,对函数概念的抽象程度,从而为不同阶段的教学提供服务。现代教育对个性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给我们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研究的要求,因此我们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班级或年龄段的群体上,而且还应对不同群体乃至不同的个体进行研究。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载体,因此内容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部分。对内容的研究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对学科本身内容的研究。我们有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十分详熟,但对各部分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与其他内容、学科的关系,以及对学生智能发展中的作用等等并不是十分清晰的。因此第一种类型的研究即是要求教师超越一般的备课,以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把握。其二是对学科内容整合的研究。当完成学科若干相关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经常需要将各部分内容重新组织整理,设计一些教学内容以加强学生对各部分内容的联系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是经常发生的,如化学中的酸、碱、盐的整合,物理中力学部分的整合以及力、热、电各部分内容的整合等等。第三是开发研究。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不仅地方课程得到加强,而且学校课程也纳入了课程之列。这样,课程内容的开发当然也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和内容是两级,联结两极的即是教学,而采用怎样的教学把这两极联系起来,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益,因此方法的研究常常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主要部分。方法的研究大致有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技术或策略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等。在20世纪,除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每种教学方法只是在一定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在各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选择、改造,以适应实际的教学,这就成为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任务。现代教学技术或策略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如教学设计的技术,教材的呈现技术,控制学生注意的技术等等。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技术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能使教师对教学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实现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整合,使更广泛地应用教学技术成为可能。关于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没有完全一致的说法,但作为教学模式都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程序、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师生活动、必要的辅助条件等。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都会对上述方面作精心的安排。凹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越来越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我国近年来也有很多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教学模式涉及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所以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宰课堂教学的局面,把教育改革的要求寅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以上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作了简单的描述。实际上这三个方面都是密切联系的,如我们对学生进行研究时,会涉及到具体的内容;对内容研究时也需要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基础;而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教学模式的研究更要以学生和具体的内容为基础。过去我们对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较为重视,而对学生的研究比较薄弱。当然,对学生的研究特别是把某些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质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难度较大,但我们应当清晰地认识到,学生是任何教育、教学活动真正的起点和归宿。因此应当加强学校科研中对学生研究的分量。

   三、课堂教学研究——教师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研究不仅是学校教育科研的起点,是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内容,而且还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部分,教师都是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走向成熟的,如果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则更有利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是从公开课、示范课中成长起来的,之所以成长为优秀教师,就在于他们对课堂教学中各要素的深入研究。因为公开课或示范课的准备过程超越了一般的备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学生现在的需求(当然那些做秀课除外),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组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等等,而且会对这些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最后才会确定整体的教学方案。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实际上已成为研究者的角色。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公开课或示范课之后,他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材处理的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01:09:28 | 只看该作者
课题研究伴我成长[zt]

 跨出校门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已整整18年了,一路走来,最令我快乐幸福的是——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最令我欣慰的是——学生的点滴进步;最令我有成就感、自豪感的是——学生踏上社会后能有出色表现;最令我自身成长、收获的是——课题研究。是的,学生的成长,也伴随着我的成长,我的成长离不开学生,更离不开课题研究。
  刚跨出校门,走上讲台的我,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记得报到时,学校领导征询我意见,问我喜欢教数学还是语文?说实话,我对数学学科较感兴趣,数学学习成绩一向比语文好,但当我得知学校正缺语文教师时,我欣然答应了做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时,学校低年级段任教语文学科的青年教师奇缺,我被安排任教一(1)班语文,兼班主任。心想:教一年级语文这也不是小菜一碟吗?我带着领导的信任、工作的热情和足够的自信走马上任了。“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原本在我眼中的一个个小不点,还真有能耐,全班38位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我行我素的居多,我的课堂组织教学明显比不上一(2)班的老教师,40分钟的教学效率低下,怎么办?在一阵迷茫、徘徊后,我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我开始潜心地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从班级管理入手,慢慢地踏上了教学的正常轨道,教学效果明显有了起色,并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年级第一。
  后来五年里,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我一直把这个班带到六年级毕业。在这期间,我发现,独生子女由于“独生”的特殊情况,他们虽有着较优裕的物质生活待遇,但因为在家缺少伙伴,同时又处于较孤独的生活状态中。离群独居,使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表现在比较“自私”,对周围事物不关心、不合群。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有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开始把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零星地记录下来,在请教老教师的同时,大量翻阅一些教育教学的杂志和教科研理论书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逐渐意识到,注重培养学生合群心理,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是班主任工作和形成班集体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于是我把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及感受撰写了一篇题为《培养学生的合群心理》文章,次年有幸被编入《青浦区青年优秀班主任论文集》,我也被评为“区教育系统优秀青年班主任”。
  从此,我开始把自己的一些成功做法加以总结,注意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寻找理论的支撑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为我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无限的动力。说实话,当时还没有课题研究的意识,现在想想,真是这种下意识的课题研究,扬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我的课堂教学的能力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循环的语文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课堂教学氛围的不同。低年级同学天真烂漫,好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上课时想说就举手发言,还往往把手举得很高,唯恐老师看不见、抽不到,他们才不在乎答案的对错,下课围着老师说个没玩。而高年级的同学由于自我意识增强,课堂发言的热情明显降低,他们往往表现为对自己有把握的内容才举手发言,没有把握的问题因为深怕自己说错被同学耻笑而退缩不敢举手。针对高年级学生这一情况,我开始研究、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一现象出现除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这一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学会知识,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得被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这种不利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正在困惑无措时,我有幸被学校安排参加区骨干教师业务培训,在培训中,专家老师为我指点迷津,使我明白了: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自己提出问题。
  “纸上学来终觉浅”,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呢?围绕“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这一课题的研究,我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从学生实际认知识水平出发,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质疑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从低年级开始我就鼓励学生提问题。这一阶段,学生年龄小,知识储量少,表达和理解水平低,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很大,然而,这正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开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冷却学生求知的热情,错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学时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路线,结合教材特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创设悬念,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任学生自由的想象,进而产生疑问。例如:《牛娃子记帐》这一课讲了牛娃子工作好但没文化,毛主席要牛娃子记帐,他化了老半天还没记好5斤辣椒这一件事。讲读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节,学生知道牛娃子怕学习,认为学习没用。在此基础上,我打破常规教法,带学生学习最后一节,学生发现牛娃子开始刻苦学文化了。至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而这一问题结论恰恰揭示了课文中心,学生急不可待地阅读中间部分后,才恍然大悟。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广了,表达和理解水平有所提高,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主动。如六年级的《巨伞下的城市》一文,介绍了科学上的新事物——“庇护”小城的“巨伞”。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出示课题,问学生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说世界上有这么大的伞吗?学生众说纷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时,我肯定地说:“有这样的伞。”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产生各种疑问:那是顶怎样的伞?结构怎样?用什么材料做的……。通过这一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然后指导学生质疑方法——抓重点字词质疑、围绕文中重复出现的句子质疑、抓次要人物质疑、抓标点符号质疑、从看似矛盾的地方质疑等,培养质疑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质疑是一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学习氛围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我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几次公开课教学都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我把几年实践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被评为青浦区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课题研究是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2004年9月,我调入了青浦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初等职业技术学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面对轻度智障、行为偏差的学生,如何尽快调适自己适应新环境,适应特殊学生的需求呢?学校领导、教科室主任都非常关心我这个“新手”的成长,他们总是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教我应对特殊学生突发事件的良方,引导我多看些特殊教育的理论、杂志,鼓励我申报校级课题。领导和同事的关爱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于是我开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读了大量的教科研理论知识,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提高了选题、撰写课题、结题的技巧和策略,这为我近两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感觉到轻度智障和学习障碍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薄弱。他们平时在表述一件事情时常常语不达意,当老师反复追问时又会急得支支吾吾,更说不清了。从一名语文老师的角度,我感悟到我们初职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将对学生以后踏上社会、立足社会、融入社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着手申报了校级课题《培养初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增加我校学生的语言积累与感悟,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并申报成功。现已完成中期报告——《浅谈初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该文在青浦区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为深入贯彻《两纲》精神 ,我在教学中开始研究如何把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深入课堂,与语文学科紧密结合。通过学习研究,我深刻认识到开发语文教学中德育资源的重要性,同时发现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有利于教育学生学做人的德育资源, 如教材中珍爱生命、乐于奉献、学会感恩等方面素材。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挖掘这些德育教育资源,寓教育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真正引导他们学会做人。我围绕这一内容撰写了题为《浅谈初职语文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在全国第二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课题研究伴着我不断成长。我深深感到,课题研究的过程是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成长蜕变的过程、砺炼的过程、完善的过程,它使我们的教学更切实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切实地向和谐课堂的方向迈进。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2:48 , Processed in 0.07571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