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也是语文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8 04: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也是语文课?!
文/西楼雪
    化学老师捧着仪器盒走了,还处于奇妙的化学变化的兴奋中的学生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匆忙地离开座位,还在津津有味议论着。下节课是语文课,我立即走到讲桌前,准备上课。
    讲桌上留下了几张废弃的石蕊试纸,我随手捡起一张废纸,问靠讲桌的亮:“这是什么?”
   “这是化学试纸。”亮立即回答。
   “回答准确么?”我想难为他。
    亮挠了挠头:“这是一张检验溶液酸碱度的试纸。”
    我没有回答他,举起手中的试纸,向四周的同学们看了看。已有不少同学注意到我俩的问答了。于是,我又向着大家问:“这是什么?请准确地告诉我。”
    在我视线不及的身前,一个声音回答我:“这是一张废弃的石蕊试纸。”
    我刚低下头寻找声音的来源。又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是一张废弃的检验溶液酸碱度的石蕊试纸。”
    未等我抬头,又一个声音幽幽地传来:“这是一张原价约两毛钱现价为五分钱的废弃的石蕊试纸。”众人皆笑。
    我也笑了,决定继续难难他们。于是又挥了挥试纸,“这是什么,请生动形象地告诉我。”
    教室里静了几秒钟后。一向思维敏捷的欢大声说:“这是与溶液作了亲密接触后由海蓝变为艳红的石蕊试纸。”
    喜欢调皮捣蛋的乐也说:“这是化学老师表演魔术前后的鉴定魔性高低的工具。”
    听了他俩的回答,同学们都说好。我也起了兴头,说:“这是什么?谁能用比喻的手法说说。”
    话音刚落,一个女声悄悄传来:“这是哈利波特的酸碱魔法器。”同学们纷纷大笑起来。
    “这个比喻比较新颖,有创意!”我称赞道。
    “这是攻克化学堡垒的一道神秘的武器。”
    “这是语文老师给我们出的一道难题。”
    “这是游弋在溶液边缘的变色龙。”
    “这是对付无色酸碱溶液的杀手锏。”
      ……
    一个个比喻接踵而来,让我应接不暇。“停停,你们的比喻都还行。”我决定再难为难为他们,又笑着向他们挑衅说,“你们能以这张石蕊试纸为道器编个故事吗?嘿嘿!”
    “我来,”在语文课上很少发言的女生楠,在大家都窃窃私语了几秒钟后,慢慢地说,“在古代一个王国里,年迈的国王,只有一位独生女儿——西楼公主,然而公主在成年时被巫师下了一个恶咒,只有让公主头上的蓝头巾变成红头巾的人才能让公主开口说话,而这个人也才能做公主的夫婿。”楠停了一下,调皮地看了我一眼。我自嘲地转过了头(谁让我网名是西楼雪呢,这不,成公主了,还是个哑巴)
    楠向兴奋的同学们眨眨眼,又接着说,“于是,老迈的国王在国内发下告示,无论是谁,只要能让西楼公主头上的蓝头巾变成红色,就可以迎娶公主,并成为新的国王。全国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许多贵公子都来了,众邻国的王子们也来了,可他们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没能让公主的蓝头巾变成红色。两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人能让蓝头巾变成红色。西楼公主很郁闷,老国王也很伤心。”
    同学们都笑盈盈地看着尴尬无比的我。我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别看我呀,楠同学继续编呀!”
    “一天,皇宫前来了一乞丐,浑身肮脏不堪。却一字一字地对侍卫坚定地说,‘我,能,让,蓝,头,巾,变,红,色。’经过权衡轻重后,侍卫把乞丐带到了西楼公主面前。公主掩起了脸,皱紧了眉头,厌恶地而又无奈地解下了头上的蓝头巾,并示意侍卫,绝不能让乞丐碰到头巾。肮脏乞丐悻悻地从衣袋里掏出一只小瓶,才拧开了盖子,一股刺鼻的味道顿时弥漫开来。大庭上众人都掩住了鼻子。乞丐仿佛毫无嗅觉般地把瓶中的液体倒在了蓝头巾上,不一会,蓝头巾竟然悄悄地变成了红色,红得那么鲜艳,那么美丽。
    西楼公主也顿时开了金口,‘天呀,怎么是这个肮脏的乞丐能让蓝头巾变成红色呀,我不嫁给他。’国王听了也很尴尬,对乞丐说:‘小伙子,你要什么奖赏呀。’乞丐有些激动了,说:‘我,我,我,娶,娶,公主,做,做国,国王。’原来这乞丐的不仅外表肮脏,还有口吃的毛病呀。国王与公主都傻眼了。‘你怎么能做国王呢’,‘我绝不会嫁给他的’。
    忽然,从天外传来一道金光,射在了乞丐的身上,并传来一个声音,‘你的恶咒因为国王与公主的不同意婚事而解除,但你要信守你的诺言’。乞丐浑身一颤,忽然变成了一个英俊的王子。王子高大挺拔。国王与公主的眼睛都亮了起来。然而,王子说,‘国王,西楼公主,你的蓝头巾是由蓝色石蕊试纸变化而成的,只要用酸性溶液浸一下就立即变成红色。’众人再看那头巾,已变成了一张红色的石蕊试纸。
    西楼公主含情脉脉地看着王子,老国也抬起昏花的眼睛赞赏地看着王子。王子微微一笑,‘对于只凭外貌看人的人,再美丽也不是我喜欢的。再见,西楼公主。你还是永远守在西楼吧。再见。’”
    教室里顿时笑成一团。
    我早已被楠的故事吸引了,哪里去顾得上自己的网名。立即拍手鼓掌道:“好,编得好呀。”
    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把废弃石蕊试纸扔进垃圾箱,宣布,“上课!”同学们随即纷纷拿出课本,正襟危坐。
(其中的故事略有润色。其余均为实录)
     这事已过去几天了,可这一幕却总还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
    这也是语文课么?
    虽然没有明确所谓的教学目标,虽然没有刻意的教学步骤,然而在这十几分钟的课间,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在谈话式的交流中,在或玩笑或认真的态度中,学生们无意间地懂得了要准确地表达思想,懂得了让语言生动形象的手法,懂得了创造出的新颖比喻的方法,并且懂得了一些写作的知识。
    对比我们的那些按步就班的语文课,学生们的表现为何大多是那样差强人意呢?我们的目标为什么总是那么难以达到呢?忽而想起王君老师的《雪中诵诗》。
    或许,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就在随时随地的悄悄成长,刻意地追求反而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或许,我们的语文课本就应该是这样,无痕,无迹,悄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1 19:03 , Processed in 0.0623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