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吸纳能量,写作拓宽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1 07:4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吸纳能量,写作拓宽世界

               ---南街小学读书分享会暨知行社六周年庆典会上的发言




文/面朝阳光



来之前,刀哥通知我讲一下“阅读与写作”的话题,这让我感觉为难。为什么呢?他自己就是大师,在座的也都是行家,我这样的一名草根教师,在大家面前来谈这个话题,总有班门弄斧的嫌疑。本来想推辞的,但我又经不起“你不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句话的挑逗,我虽不优秀,但愿意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而且,那天读到“保持饥饿,保持无知”这句话,心有所动,促成我下定决心,以无知者无畏的勇敢,来谈一下这个话题。

就我个人认为: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呈现。阅读就好像吃饭喝水,应该成为我们每天的必需。大家都知道,饭食养身体,阅读润心灵。前者是供生命体正常运转的基础,后者是提升生命质量的保障,这二者缺一不可。有句话这样说的:吃社会主义的饭,我们就要长给社会主义看。你别吃了那么多好吃的,不仅没有长给大家看,还越长越瘦,让人家以为你吃了昧心食。你们看,比如我,吃了社会主义饭,我就坚决长给社会主义看了。哈哈……同理,写作就是将阅读吸纳到的成分,通过存储、积淀、内化后,呈现给大家看的精神面貌。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讲就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知识存储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他生命的内核,释放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与神采。简单地说,饭食可供我们身体成长,阅读却可以改变我们的精神长相。比如在座的刀哥,就被人张老师赞过越长越好看了,我在博客上看到过他的老相片,现在的他的确比老相片上的样子好看多了哟。写作,就犹如给我们的精神面貌拍照留影,以可见的,并且能够永久保存的方式,展现着自己成长的脉络,以及精神长相美化的过程。我05年开始接触电脑,06年开始写博客,最初的文字,短而粗糙。为了使自己的文字更好看一些,在阅读方面我就养成了好看的习惯。现在是每天不读点东西,就好像欠顿饭没吃一样,或者像抽烟的人没有抽烟一般,心里慌慌的,有瘾!

社会上通常这样定位我们:教师嘛,就是教书的。将“教书”二字拆开来讲,就是“教”和“书”。“教”就是“传授”,“书”就是“知识和道理”。我们教书的,却不爱读书,这是很可怕的。就好像一口井不继续蓄水一样,这口井就基本报废了。可见,对于教师来说,必须终生“保持饥饿,保持无知”,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不断地腾空和吸纳,不断地存储和更新,我们的生命才能时常保持鲜活饱满的状态,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得到呈现。学生喜欢的老师,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照本宣科的老师。我记得读初中时,特别不喜欢我们某个老师,他上课不仅板着一副面孔,说话的声调、语气也没有起伏,总是照着课本一段一段地读,喊我们勾画这是重点,那是重点,勾画下来,我们就发现,整本书就没有不是重点的。这搞得我们很烦,也很疲倦,考试自然多数时候不及格,我们对他也很不满。有一次,他病了,一个年轻的教师临时来代他上一节课,这老师可了不得:手捏一支粉笔就来了,一节课硬是没将书看一眼,却说古论今,纵横捭阖,收放自如。搞得我们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对于他的喜欢自不言说,恨不得原先的老师一直生病下去。现在想来,教授同样的课,老师的知识涵养不一样,那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后来我们就发现,这位年轻教师非常上进好学,也就是乔布斯说的,以“保持饥饿,保持无知”的状态,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能量。后来居然通过考研,早早离开了我们的母校,将他的世界拓展得越来越宽。在实际教育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很多老师,除了上课对着教材看看书,其余时间基本不阅读,一辈子守吃着陈粮,直到把自己逐渐掏得很空,榨得很干。而经常通过阅读“吸纳”的教师,一上讲台,基本都属于“迷死人”类型——精神面貌迷人,言谈举止迷人,教学方式迷人,学生都被他“迷糊”得团团转了,他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也自然被学生吸纳了去。

记得朱永新老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身为教师,我们担负着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你若一辈子只当“三书”教师,即只读教材书、教案书、教参书的教师,你的世界就是狭窄的,教育生命自然也是干瘪无味的。如果我们连自己的世界都不能拓展得宽阔一些,又如何去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人生呢?前几天看一句话说得很好——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可能给得了别人;自己没有方向感,不可能给别人引路。这话让我警醒和反思。身为教师,如果不经常阅读吸纳,更新自己的存储,又如何能源源不断地把知识和道理传授给学生呢?如果我们自己都是迷糊的,更不可能给学生以方向感。

一名优秀教师,他的内心应该是丰润而强大的,温暖而厚实的,并能将这些丰润、强大、温暖、厚实,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课堂的驾驭能力,与学生交流的沟通能力,以及将生活与工作的经历与感悟通过文字表述出来的能力……如果说,每一次阅读是留下标记的“进食”,那么,每一次写作就是通过文字对精神世界的提炼与升华。莫言虽说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但并等于他知识的涵养是那个程度。他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与他一直坚持阅读,坚持写作是分不开的。没有坚持不懈的阅读积淀,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也不可能写出得到全世界认可的优秀作品来。尤其是没有写作文字的呈现,他就是阅读再多,再会讲故事,他也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项。茶壶里煮汤圆,汤圆把茶壶撑得再满,倒不出来,人家不知道你那里面是什么。汤圆在茶壶里糊成一团,没有呈现出来,被人分享和品尝,再美味的汤圆,也体现不出其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写作的意义。

身为教师,个人认为,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忠实地呈现我们专业成长的脉络,就是不同程度的拓展自己的生命宽度与厚度。莫言曾说:“用嘴说出的话随风飘散,用笔写下的话永不磨灭。”我们教师是靠嘴吃饭的职业,无论你在讲台上说得再多,再精彩,声音的传播距离总是有限的,保存的时间也很短。或许听过你课的学生会说:我们老师课上得很好。可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你课上得好,怎么个好法,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恐怕最靠谱的方式,还是通过写作记录并呈现出来比较好吧。有人询问教育家李镇西为什么能成为名师,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哪里是什么名师嘛?我不过把自己的教育生活记录下来了,出了几本书,结果就出名了,被大家当成了名师。实质上,我也是很普通的老师,跟大家一样。当然,我个人也觉得,写作并不是为出名才写。写作是对我们教育生命的梳理与反馈,它应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呈现。这种呈现,能被读者看到、了解,并引起共鸣,或者说对他们有所启迪,也是一种功德。就像出名一样,都是顺便的收获。如果能在丰润自己教育生命的同时,还能有这样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呢?因为这种收获,往往能带给你更多的力量,提供给你更大的舞台,来有力地展示你成长的脉络,成为一种良性的循环,不断地滋养你的生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大家细想一下,凡是有点影响的教育家,哪个又没有属于自己的教育专著呢?然而,我们去研读他们的专著,很多时候会感觉,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在很多方面与我们惊人的相同。不同的是,人家写出来了,被推广,出名了;我们想了,做了,却什么都没有写,所以至今默默,世界狭窄。

我常常感慨文字的魔力。比如今天我们能够相聚一堂,皆因文字的红线联系。没有文字这个“红娘”,也许我们能相逢,但未必能相识、相知、相聚。也许,我们在人群中擦肩一千次,回眸五百回,也未必能识别这个人精神的长相。但通过写作,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便是相隔在天涯海角,一旦遇上,文字里散发出来的那种气息与温度,也可以一下子把我们的心聚拢。比如此刻,我站在这里,望着大家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我就很自然的想起与这张面孔发生关系的一篇篇文字。比如刀哥的《总有一种声音召唤我们向上》、玉玉的《吃面》、凯哥的《那个睿智的精灵》、风来云往的《叫我如何不想他》、梦醒姐姐的《四十岁,才发芽》,以及我们江油静云的《相信美好》、智歆美女的《与花草恋爱》、老马的《做个简单、阳光、智慧的教师》等等(此处省略500字)。准确的说,没有这些文字的呈现,我就不知道这个喧嚣浮躁的尘世间,还有这么多与我一样的教育人,就“潜伏”在我身边。是写作,让我们彼此发现;是文字,让我们心灵温暖。同时,我也相信,只要大家都愿意在阅读中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并循着那些可见的微光边走边唱,就会吸引和召唤到更多向往美好的人齐聚过来,将逼仄的教育现实拓展得更宽,更广!

   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纯精神的,难免让人觉得虚幻。也想,没有阅读和写作,如同没有爱,人还是可以照样活下去的,只是,少了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微光,身为教师的情致也许会空落一些,灵性会黯淡一些,活得更苍白一些吧。而生命要义,就是要将这些空落转化为实在,把这些黯淡擦得更亮,把这些苍白涂染得多姿多彩!为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呢?同仁们,都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不断穿越心灵的窄门,用阅读吸纳能量,用写作拓宽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3:29 , Processed in 0.0664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