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1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顾沛:数学文化[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7 08:0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06:23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07:46 | 只看该作者
数学文化及其应用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 张顺燕

  数学既不严峻,也不遥远,它既和所有的人类活动有关,又对每一个真正感兴趣的人有益。
  R.C.Buck
  数学的传奇就是攀登智慧之山的传奇。
  J.N.Kapur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对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解,单有这门科学的具体知识是不够的,那怕你对这门科学的知识掌握得足够丰富,还需要对这门学科的整体有正确的观点,需要了解这门学科的本质。我们的目的就是从历史的、哲学的和文化的高度给出关于数学本质的一般概念。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一、数学与美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把这两句话印在他的书的扉页上,作为现代物理的指导思想及最高美学原则。这两句话也是我们学习与研究数学的指导思想和最高美学原则。通过本讲座,我们将展现数学精神的魅力,阐述数学推理之妙谛。但数学之美的面纱是慢慢揭开的,数学推理的妙谛是逐渐展现的。这涉及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而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是天然的。实际上,一切科学、哲学、数学和艺术的研究对象不外乎,天──大宇宙;地,自然界及其中一切动植物──中宇宙;人──最精密、最完善的小宇宙。既然科学和艺术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所以它们必然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领域。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得好:“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正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顺便指出,数学本身就是美学的四大构件之一。这四大构件是,史诗、音乐、造型(绘画、建筑等)和数学。因而数学教育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数学追求的目标是,从混沌中找出秩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将复杂还原为基本。所有这些都是美的标志。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对数学的美的教育。讲述数学之美有利于培养鉴赏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上,重大课题的选择与结果的评价,美学价值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例如,正电子的猜想便是狄拉克从数学对称美的角度大胆预言出来的。他唯一的根据就是从电子运动的方程得出正负两个解。几年之后,这个预言得到了物理学家的证实。狄拉克后来说:“理论物理学家把数学美的要求当作信仰的行为,它没有什么使人非信不可的理由,但过去已经证明了这是有益的目标。”
为什么把美看得这样重要?因为人类的生存是按照美的原则来构建世界的。发现美、认识美和运用美,这是人类生存的要求。反过来,美又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追求美的实质就是追求自然界的数学美。人类一步一步地揭示自然界的数学规律,人类就越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的美。希腊箴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因而追求美就是追求真。英国诗人济慈写道:
  美就是真,
  真就是美—这就是
  你所知道的,
  和你应该知道的。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说:“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可见,数学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进行一切数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美呢?美有两条标准:一、一切绝妙的美都显示出奇异的均衡关系(培根),二、“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海森堡)。这是科学和艺术共同追求的东西。希尔伯特说:“我们无比热爱的科学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它像一座鲜花盛开的花园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这个花园熟悉的小道上,你可以悠闲地观赏,尽情地享受,不需费多大力气,与心领神会的伙伴一起更是如此。但我们更喜欢寻找幽隐的小道,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令人愉快的美景;当其中一条小道向我们显示出这一美景时,我们会共同欣赏它,我们的欢乐也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对美的追求起源于古代。毕达哥拉斯发现,在相同张力作用下的弦,当它们的长度成简单的整数比时,击弦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是和谐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毕达哥拉斯学派定出了音律。顺便指出,我国在古代也以同样的方式确定了音律。这是人类第一次确立了可理解的东西与美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真正重大的发现。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既是美,又是真。
数学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简单、对称、完备、统一和谐和奇异。
为什么我们这样重视美?并把它作为数学发展的动力与价值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呢?因为人们常常忽视它。人们只重视实用方面、科学方面,而对于审美情趣、智力挑战、心灵的愉悦诸方面,要么不予承认,即使承认,也认为只不过是次要的因素。但事实上,实用的、科学的、美学的和哲学的因素共同促进了数学的形成。把这些作出贡献、产生影响的因素除去任何一个,或抬高一个而贬低另一个都是违反数学发展史的。
二、数学是什么
  给数学下定义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对任何事物下定义都遇到同样的困难。因为很难在一个定义中把事物的一切重要属性都概括进去。考虑全面性与历史发展,我们给数学下两个定义。
  数学是数和形的学问。数学是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我们的现实世界。它有两个主干,一曰形─几何,一曰数─代数。
  这棵树是如此之古老,它已有上万年的历史;
  这棵树是如此之长新,它年年都在发新枝;
  这棵树是如此之繁茂,它已深入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
  这棵树是如此之奇特,它同根异干,同干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如果我们一辈子只停留在一个枝上,或只见一朵花,我们将永远见不到数学的多采和多姿。见不到数学整体的宏伟和谐调。
  我们先看数学大树的两大主干:几何与代数。
  几何:空间形式的科学,视觉思维占主导,培养直觉能力,培养洞察力;
  代数:数量关系的科学,有序思维占主导,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记住,认不清几何与代数的基本特征,就是基本上没有学懂它们。特别要注意到,这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直觉就没有发明,没有逻辑就没有证明。借助直觉发明的命题,要借助逻辑加以证明。庞加莱说:“逻辑可以告诉我们走这条路或那条路保证不遇到任何障碍,但是它不能告诉我们哪一条路能引导我们达到目的地。为此必须从远处了望目标,而数学教导我们,了望的本领是直觉。”英国数学家阿蒂亚说:“几何直觉乃是增进数学理解力的很有效的途径,而且它可以使人增加勇气,提高修养。”遗憾的是,在通常的数学教学中只讲逻辑而很少讲直觉。
  如果只研究数与形,那是静态的,属于常量数学的范围。所以只研究数与形是不够的,必须研究大小与形状是如何改变的。这就产生了微积分。它的延伸是,无穷级数,微分方程,微分几何等。
  那么,什么是数学呢?19世纪恩格斯给数学下了这样的定义:
  “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恩格斯关于数学的定义是经典的,概括了当时数学的发展,即使在目前也概括了数学的绝大部分。但是在19世纪末,数理逻辑诞生了。在数理逻辑中既没有数也没有形,很难归入恩格斯的定义。于是人们又考虑数学的新定义
  数学是关于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诸多模式组成的世界中:春有花开,夏有惊雷,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往复循环;球形的雨从云中飘落;繁星夜夜周而复始地从天空中划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但所有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人类的心智和文化为模式的识别、分类和利用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思想体系,它就是数学。通过数学建立模式可以使知识条理化,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模式和秩序的科学都是数学吗?物理学,力学似乎也符合这个定义,所以需要作出某些界定。
  物理学的基本元素:基本粒子。
  生物学的基本元素:细胞。
  数学呢?数,形,机会,算法与变化。
  数学的处理对象分成三组:数据,测量,观察资料;推断,演绎,证明:自然现象,人类行为,社会系统的各种模式。
  数学提供了有特色的思考方式:
  抽象化:选出为许多不同的现象所共有的性质来进行专门研究:
  符号化:把自然语言扩充,深化,而变为紧凑,简明的符号语言。这是自然科学公有的思考方式,以数学为最。
  公理化:从前提,从数据,从图形,从不完全和不一致的原始资料进行推理。归纳与演绎并用。
  最优化:考察所有的可能性,从中寻求最优解。
  建立模型:对现实现象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数量关系,并化为数学问题。
  应用这些思考方式的经验构成数学能力。这是当今信息时代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智力。它使人们能批判地阅读,辨别谬误,摆脱偏见,估计风险。数学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

三、数学的内容
  大致说来,数学分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两大部分。
  初等数学中主要包含两部分:几何学与代数学。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学科,而代数学则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学科。
  初等数学基本上是常量的数学。
  高等数学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以大学本科所学为限,它主要包含:
  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其中平面解析几何部分内容已放到中学。
  线性代数:研究如何解线性方法组及有关的问题。
  高等代数:研究方程式的求根问题。
  微积分:研究变速运动及曲边形的求积问题。作为微积分的延伸,物理类各系还要讲授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依据数据进行推理。
  所有这些学科构成高等数学的基础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等数学的宏伟大厦。
  四、数学的特点
  数学区分于其它学科的明显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它的抽象性,第二是它的精确性,第三是它的应用的极端广泛性。
  从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读者已经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了。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概念,几何中的直线也是一个抽象概念,全部数学的概念都具有这一特征。整数的概念,几何图形的概念都属于最原始的数学概念。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又形成有理数、无理数、复数、函数、微分、积分、维空间以至无穷维空间这样一些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但是需要指出,所有这些抽象度更高的概念,都有非常现实的背景。不过,抽象不是数学独有的特性,任何一门科学都具有这一特性。因此,单是数学概念的抽象性还不足以说尽数学抽象的特点。数学抽象的特点在于:第一,在数学的抽象中只保留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舍弃了其它一切;第二,数学的抽象是一级一级逐步提高的,它们所达到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了其它学科中的一般抽象;第三,数学本身几乎完全周旋于抽象概念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圈子之中。如果自然科学家为了证明自己的论断常常求助于实验,那么数学家证明定理只需用推理和计算。这就是说,不仅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思辨的,而且数学的方法也是抽象的、思辨的。
  数学的精确性表现在数学定义的准确性、推理的逻辑严格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无疑与无可争辩性。这点读者从中学数学就已很好的懂得了。当然,数学的严格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发展着的,这正体现了人类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数学应用的极其广泛性也是它的特点之一。正像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指出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凡是出现”量”的地方就少不了用数学,研究量的关系,量的变化,量的变化关系,量的关系的变化等现象都少不了数学。数学之为用贯穿到一切科学部门的深处,而成为它们的得力助手与工具,缺少了它就不能准确地刻画出客观事物的变化,更不能由已知数据推出其它数据,因而就减少了科学预见的可能性,或减弱了科学预见的精确度。
  五、关于中等教育
  为了为二十一世纪为我国培养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中学数学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以下几点应当受到注意:
  1.将应试教育转为素养教育。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独创精神,而不只是常于记忆,巧于应考。这对我们民族的长远利益是极关重要的。
  2.中学数学教育的中心应实现三个转变: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建立严密的逻辑思维意识。
  3.向学生提供数学主流的核心部分,为微积分,统计学和计算机作好准备。
  4.计算机教育应尽早进行。计算机的出现必将改变中等教育的方式与内容。首先,建立在计算机与人脑思维相结合之上的新教学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以及数学直观。其次,离散数学、图论、进位制系统、算法与函数迭代的部分内容也将进入中学数学。
  科学和技术已经达到影响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地步,数学也就成为教育议事日程上极其重要的问题。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数学在决定国家的各级人才的实力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六、数学与人类文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只知入乎其内,那是见木不见林,常常会迷失方向。所以还要辅助以出乎其外,站出来作高瞻远瞩。不站出来,就不知道数学的根在何处,不知道自己研究的最终目的与最终方向是什么。不站出来,就看不到数学与别的学科的密切联系与相互影响。不站出来,就看不到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就像长江的波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滚滚向前。科学巨人们站在时代的潮头,以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勤奋把人类的文明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我们认为,整个人类文明可以分为三个鲜明的层次:
  (1)以锄头为代表的农耕文明;
  (2)以大机器流水线作业为代表的工业文明;
  (3)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文明。
  数学在这三个文明中都是深层次的动力。其作用一次比一次明显。
  数学在人类文明中一直是一种主要的文化力量。它不仅在科学推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科学研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在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而且,数学决定了大部分哲学思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摧毁和构造了诸多宗教教义,为政治学和经济学提供了依据,塑造了众多流派的绘画、音乐、建筑和文学风格,创立了逻辑学。数学为我们回答人与宇宙的根本关系的问题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作为理性的化身,数学已经渗透到以前由权威、习惯、风俗所统治的领域,并取而代之,成为其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这里,还需要指出,数学文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人类文化子系统的数学,它自身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它自身的结构;一是它与其它文化的关系,与整个人类文明的关系。今天报告希望兼顾两个方面,但重点放在第二个方面。
  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学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有这样一些特点: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由隐到显,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简而言之,今天我们要唱一曲数学的赞歌,赞美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赞美由数学文化引出的理性精神,以及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人类文明的蓬勃发展。
  1.古希腊的数学。古希腊人最了不起的贡献是,他们认识到,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基础作用。这可以用毕达哥拉斯的一句话来概括:自然数是万物之母。
  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数学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揭示数的奥秘来探索宇宙的永恒真理。他们对周围世界作了周密的观察,发现了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数与音乐的和谐,他们还发现数与天体的运行都有密切关系。他们把整个学习过程分成四大部分:(1)数的绝对理论—算术;(2)静止的量—几何;(3)运动的量—天文;(4)数的应用—音乐。合起来称为四艺。
  他们得到结论:自然数是万物之母。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以某种方式依赖于整数。但是当他们利用毕达哥拉斯定理发现
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即,
不是有理数时,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这就爆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数学基础的第一次危机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产生与克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当时希腊的数学已经发展到这样的阶段:证明进入了数学,数学已由经验科学变为演绎科学。
  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的数学没有经历这样的危机,因而一直停留在实验科学,即算术的阶段。希腊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亚里士多得的逻辑体系,而成为现代科学的始祖。
  2.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前275)的“几何原本”的出现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从它刚问世起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西方世界除了“圣经”以外没有其它著作的作用、研究、印行之广泛能与“几何原本”相比。自1482年第一个印刷本出版以后,至今已有一千多种版本。在我国,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我国的徐光启合译前6卷,于1607年出版。中译本书名为“几何原本”。徐光启曾对这部著作给以高度评价。他说:“此书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脱之不可得,欲驳之不可得,欲减之不可得,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有三至三能:似至晦,实至明,故能以其明明他物之至晦;似至繁,实至简,故能以其简简他物之至繁;似至难,实至易,故能以其易易他物之至难。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几何原本”的传入对我国数学界影响颇大。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称为数学家的圣经,在数学史,乃至人类科学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它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呢?
  (1)成功地将零散的数学理论编为一个从基本假定到最复杂结论的整体结构。
  (2)对命题作了公理化演绎。从定义,公理,公设出发建立了几何学的逻辑体系,成为其后所有数学的范本。
  (3)几个世纪以来,已成为训练逻辑推理的最有力的教育手段。
  (4)演绎的思考首先出现在几何学中,而不是在代数学中,使几何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笛卡儿解析几何的诞生。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它的影响远远地超出了数学以外,而对整个人类文明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它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产生了一些有用的、美妙的定理,更重要的是它孕育了一种理性精神。人类的任何其它创造都不可能像欧几里德的几百条证明那样,显示出这么多的知识都仅仅是靠几条公理推导出来的。这些大量深奥的演绎结果使得希腊人和以后的文明了解到理性的力量,从而增强了他们利用这种才能获得成功的信心。受到这一成就的鼓舞,人们把理性运用于其它领域。神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所有真理的追求者都纷纷仿效欧几里德的模式,来建立他们自己的理论。
  此外欧氏几何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的美学价值。随着几何学美妙结构和精确推理的发展,数学变成了一门艺术。
  3.希腊文化小结。古希腊的文化大约从公元前600年延续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数学家强调严密的推理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他们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成果的实用性,而是教育人们去进行抽象推理,激发人们对理想与美的追求。因此,这个时代产生了后世很难超越的优美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以及理想化的建筑与雕刻。那位断臂美人—米洛的维纳斯(公元前4世纪)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代表,是至善至美象征。正是由于数学文化的发展,使得希腊社会具有现代社会的一切胚胎。
  希腊文化给人类文明留下了什么样的珍贵遗产呢?它留给后人四件宝。
  第一,它留给我们一个坚强的信念:自然数是万物之母,即宇宙规律的核心是数学。这个信念鼓舞人们将宇宙间一切现象的终极原因找出来,并将它数量化。
  第二,它孕育了一种理性精神,这种精神现在已经渗透的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
  第三,它给出一个样板—欧几里得几何。这个样板的光辉照亮了人类文化的每个角落。
  第四,它研究了圆锥曲线,为日后天文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令人痛惜的是,罗马士兵一刀杀死了阿基米德这个科学巨人。这就宣布了一个光辉时代的结束。怀特海对此评论道:“阿基米德死于罗马士兵之手是世界巨变的象征。务实的罗马人取代了爱好理论的希腊人,领导了欧洲……罗马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是受到了这样的批评:讲求实效,而无建树。他们没有改进祖先的知识,他们的进步只限于工程上的技术细节。他们没有梦想,得不出新观点,因而不能对自然的力量得到新的控制。”
  此后是千余年的停滞。
  4.欧几里得几何的影响。欧几里得几何是推理的典范,其特点是,以简驭繁,以少胜多。这本书成为后人模仿的样板。我们来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阿基米德不是通过用重物作实验,而是按欧几里得的方式,从“相等的重物在离支点相等距离处处于平衡”这一公设出发证明了杠杆定律。
  牛顿称著名的三定律为“公理或运动定律”。从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出发,建立了他的力学体系。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具有欧几里得式的结构。
  在马尔萨斯1789年的《人口论》中,我们可以找到另一个例子。马尔萨斯接受了欧几里得的演绎模型。他把下面两个公设作为他的人口学的出发点:人需要食品;人需要繁衍后代。他接着从对人口增长和食品供求增长的分析中建立了他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简洁,有说服力,对各国的人口政策有巨大影响。
  令人惊奇的是,欧几里得的模式还推广到了政治学。美国的《独立宣言》是一个著名的例子。独立宣言是为了证明反抗大英帝国的完全合理性而撰写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1743-1826)是这个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他试图借助欧几里得的模型使人们对宣言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深信不疑。”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不仅所有的直角都相等,而且”所有的人生来都平等”。这些自明的真理包括,如果任何一届政府不服从这些先决条件,那么”人民就有权更换或废除它”。宣言主要部分的开头讲,英国国王乔治的政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因此,……我们宣布,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是,而且按正当权力应该是,自由的和独立的国家。”我们顺便指出,杰斐逊爱好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建筑艺术。
  相对论的诞生是另一个光辉的例子。相对论的公理只有两条(1)相对性原理,任何自然定律对于一切直线运动的观测系统都有相同的形式;(2)光速不变原理,对于一切惯性系,光在真空中都以确定的速度传播。爱因斯坦就是在这两条公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相对论。
  关于建立一个理论体系,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的工作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发现公理,第二步是从公理推出结论。哪一步更难呢?他认为,如果研究人员在学校里已经得到很好的基本理论、推理和数学的训练,那么他在第二步时,只要“相当勤奋和聪明,就一定能成功”。至于第一步,即找出所需要的公理,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这里没有一般的方法。爱因斯坦说:“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间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性,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5.选票分配问题。选票分配问题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选票分配是否合理是选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早已引起西方政治家和数学家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那么,选票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首先是公平合理。要做到公平合理,一个简单的办法是,选票按人数比例分配。但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人数的比例常常不是整数。怎么办?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四舍五入。四舍五入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名额多余,或名额不足的情况。因为有这个缺点,美国乔治·华盛顿时代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1790年提出一个解决名额分配的办法,并于1792年为美国国会所通过。
  美国国会的议员是按州分配。假定美国的人口数是
,各州的人口数分别是
。再假定议员的总数是
。记
  
  
称它为第i个州分配的份额。汉密尔顿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1)取各州份额
的整数部分
,让第i个州先拥有
个议员。
  (2)然后考虑各个
的小数部分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余下的名额分配给相应的州,直到名额分配完为止。
  汉密尔顿方法看起来十分合理,但是仍存在问题。按照常规,假定各州的人口比例不变,议员名额的总数由于某种原因而增加的话,那么各州的议员名额数或者不变,或者增加,至少不应该减少。可是汉密尔顿方法却不能满足这一常规。1880年,亚拉巴马州曾面临这种状况。人们把汉密尔顿方法产生的这一矛盾叫作亚拉巴马悖论。汉密尔顿方法侵犯了亚拉巴马州的利益。其后,1890年,1900年人口普查后,缅因州和克罗拉多州也极力反对汉密尔顿方法。所以,从1880年起,美国国会就针对汉密尔顿方法的公正合理性展开了争论。因此,必须改进汉密尔顿方法,使之更加合理。新的方法不久就提出来了,并消除了亚拉巴马悖论。但是新的方法引出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又需要消除。于是更新的方法,当然是更加公正合理的方法又出现了。人们当然会问,有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呢?
  这个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吸引着众多政治家和数学家取研究。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1952年数学家阿罗证明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即不可能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选举系统这就是说,只有更合理,没有最合理。原来世上无”公”。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数学应用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里程碑。
  阿罗不可能定理不仅是一项数学成果,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成果。因此,作为一名数学家,于197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奖。选举问题吸引经济学家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策略与公平性。而策略的研究又引出了博奕论。
  6.伽利略的规划。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推本溯源。欧洲在千余年的沉寂后,迎来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1564年,伽利略诞生了,不独有偶,同年莎士比亚也诞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为人们带来了希腊的理性精神。伽利略是第一个举起理性旗帜的科学家。他的工作成了现代科学的新起点。
  近代科学成功的密诀在何处呢?在于科学活动选择了一个新目标。这个目标是伽利略提出的。希腊科学家曾致力于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例如亚里士多德曾花费大量时间去解释为什么空中的物体会落到地上。伽利略第一个认识到关于事物原因与结果的玄想不能增进科学知识,无助于人们找出揭示和控制自然的办法。伽利略提出了一个科学规划。这个规划包含三个主要内容:
  第一,找出物理现象的定量描述,即联系它们的数学公式;
  第二,找出最基本的物理量,这些就是公式中的变量;
  第三,在此基础上建立演绎科学。
  规划的核心就是寻求描述自然现象的数学公式。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伽利略找出了自由落体下落的公式,还找出了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所有这些成果和其它成果,伽利略都总结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方法和数学证明》一书中,此书耗费了他30多年的心血。在这部著作中,伽利略开创了物理科学数学化的进程,建立了力学科学,设计和树立了近代科学思维模式。.
  现在方向已经指明,航道已经开通,科学将呈现一种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是,要前进必须有新的数学工具。
  7.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诞生是数学史上的另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他的创始人是笛卡儿和费马。他们都对欧氏几何的局限性表示不满:古代的几何过于抽象,过多地依赖于图形。他们对代数也提出了批评,因为代数过于受法则和公式的约束,成为一种阻碍思想的技艺,而不是有益于发展思想的艺术。同时,他们都认识到几何学提供了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和真理,而代数学能用来对抽象的未知量进行推理,是一门潜在的方法科学。因此,把代数学和几何学中一切精华的东西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这样一来,一门新的科学诞生了。笛卡儿的理论以两个概念为基础:坐标概念和利用坐标方法把两个未知数的任意代数方程看成平面上的一条曲线的概念。因此,解析几何是这样一个数学学科,它在采用坐标法的同时,运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对象。
  解析几何的伟大意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1)数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古代以几何为主导的数学转变为以代数和分析为主导的数学。
  (2)以常量为主导的数学转变为以变量为主导的数学,为微积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使代数和几何融合为一体,实现了几何图形的数字化,是数字化时代的先声。
  (4)代数的几何化和几何的代数化,使人们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它带来了认识新空间的需要。帮助人们从现实空间进入虚拟空间:从三维空间进入更高维的空间。
  解析几何中的代数语言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因为它不需要从几何考虑也行。考虑方程
  
  我们知道,它是一个圆。圆的完美形状,对称性,无终点等都存在在哪里呢?在方程之中!例如,

对称,等等。代数取代了几何,思想取代了眼睛!在这个代数方程的性质中,我们能够找出几何中圆的所有性质。这个事实使得数学家们通过几何图形的代数表示,能够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概念。那就是四维几何。我们为什么不能考虑下述方程呢?
  
  以及形如
  
  的方程呢?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仅仅靠类比,就从三维空间进入高维空间,从有形进入无形,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这是何等奇妙的事情啊!用宋代著名哲学家程颢的诗句可以准确地描述这一过程: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5)代数几何的发祥。高次曲线的研究成为可能。
  8.微积分。微积分诞生之前,人类基本上还处在农耕文明时期。解析几何的诞生是新时代到来的序曲,但还不是新时代的开端。它对旧数学作了总结,使代数和几何融为一体,并引出变量的概念。变量,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为研究运动提供了基础。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推导出大量的宇宙定律必须等待这样的时代的到来,准备好这方面的思想,产生像牛顿、莱布尼兹、拉普拉斯这样一批能够开创未来,为科学活动提供方法,指出方向的领袖。但也必须等待创立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微积分,没有微积分,推导宇宙定律是不可能的。在17世纪的天才们开发的所有知识宝库中,这一领域是最丰富的。微积分为创立许多新的学科提供了源泉。
  微积分是人类智力的伟大结晶。它给出一整套的科学方法,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并因此加强与加深了数学的作用。恩格斯说:”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现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如果在某个地方我们看到人类精神的纯粹的和唯一的功绩,那就正是在这里。”有了微积分,人类才有能力把握运动和过程。有了微积分,就有了工业革命,有了大工业生产,也就有了现代化的社会。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都是微积分的直接后果。数学一下子走到了前台。数学在人类社会的第二次浪潮中的作用比第一次浪潮要明显多了。
  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在宗教的迫害下,默默辞世。同年12月25日,一个孱弱的没有了父亲的早产儿诞生了,他就是牛顿。牛顿接过伽利略的事业继续前进。当初伽利略用数学化的语言描述自然界时,总是将运动限制在地球表面或附近。他的同时代人开卜勒得到了关于天体运动的三个数学定律。但是,科学的这两个分支似乎是独立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对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的挑战。在微积分的帮助下,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牛顿用同一个公式来描述太阳对行星的作用,以及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作用。这就是说,伽利略和牛顿建立的这些定律描述了从最小的尘埃到最遥远的天体的运动行为。宇宙中没有哪一个角落不在这些定律的所包含的范围内。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空前飞跃,不仅具有伟大的科学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它强有力地证明了宇宙的数学设计,摧毁了笼罩在天体上的神秘主义、迷信和神学。
  在伽利略规划的指导下,借助微积分的工具在寻求自然规律方面所取得的成功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的领域。人们把声音当作空气分子的运动而进行研究,获得了著名的数学定律。胡克研究了物体的振动。波意耳、马略特、伽利略托里拆利和帕斯卡测出了液体、气体的压力和密度。范·海尔蒙特利用天平测量物质,迈出了近代化学中重要的一步。黑尔斯开始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生理学。哈维利用定量的方法证明了,流出心脏的血液在回到心脏前将在全身周流。定量研究也推广到了植物学。所有这些仅仅是一场空前巨大的、席卷近代世界的科学运动的开端。
  到18世纪中叶,伽利略和牛顿研究自然的定量方法的无限优越性,已经完全确立了。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决于其方法与内容和数学结合的程度,数学成为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成为科学的皇后。
  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盟所显示出的惊人成果,使人们认识到:
  (1)理性精神是获取真理的最高源泉;
  (2)数学推理是一切思维中最纯粹、最深刻、最有效的手段;
  (3)每一个领域都应该探求相应的自然和数学规律。特别是哲学、宗教、政治经济、伦理和美学中的概念和结论都要重新定义,否则它们将与那个领域里的规律不相符合。
  9.数学与绘画。在整个绘画史上,绘画的体系大致分为两大类:观念体系与光学体系。观念体系就是按照某种观念或原则去画画。例如,埃及的绘画和浮雕作品大都遵从观念体系。人物的大小不是依照写实的原则,而是依据人物的政治地位或宗教地位来决定。法老经常是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尺寸最大,他的妻子比他小一些,仆人就小得可怜了。光学透视体系则试图将图形本身在眼睛中的映像表达出来。它是从西方绘画艺术中发展起来的。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光学体系已经有了发展。但是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影响使艺术家们回到了观念体系。画家们所画的背景和主题倾向于表现宗教题材,目的在于引导宗教感情,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中的真人真事。从中世纪末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典型特征是,艺术家朝写实方向前进。在13世纪末,数学也进入了艺术领域。
  到了13世纪的时候,通过翻译阿拉伯和希腊的著作,使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广泛为人们所知晓。西方的画家们开始意识到,中世纪的绘画是脱离现实和脱离生活的,这种倾向应当纠正。实际上,从中世纪转向文艺复兴,首先是人性的觉醒。在中世纪,艺术只是为了“训导人”成为一个好的信徒。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则更多的是为了“丰富人”和“愉悦人”。
  在中世纪严格的思想控制下,希腊、罗马艺术中美丽的维纳斯竞被看作是“异教的女妖”,而遭到毁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向往古典文化的意大利人却觉得这个从海里生起来的女神是新时代的信使,她把美带到了人间。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中世纪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引入了第三维,也就是在绘画中处理了空间、距离、体积、质量和视觉印象。三维空间的画面只有通过光学透视体系的表达方法才能得到。这方面的成就是在14世纪初由杜乔(Duccio,1255-1319)和乔多(Giotto,1276-1336)取得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几种方法,而这些方法成为一种数学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毫无疑问,达·芬奇是15至16世纪的一位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曾这样赞美他:“上天有时候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寰,显示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达·芬奇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伟美无与伦比,他才智之高超使一切难题无不迎刃而解。”他通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解剖学、透视学、几何学、物理学和化学,为从事绘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对待透视学的态度可以在他的艺术哲学中看出来。他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艺术专论》的思想:“欣赏我的作品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数学家”。
  达·芬奇坚持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再现自然界,而绘画的价值就在于精确地再现。因此,绘画是一门科学,和其它科学一样,其基础是数学。他指出,“任何人类的探究活动也不能成为科学,除非这种活动通过数学表达方式和经过数学证明为自己开辟道路。”
  达·芬奇创作了许多精美的透视学作品。这位真正富有科学思想和绝伦技术的天才,对每幅作品他都进行过大量的精密研究。他最优秀的杰作都是透视学的最好典范。“最后的晚餐”描绘出了真情实感,一眼看去,与真实生活一样。观众似乎觉得达·芬奇就在画中的房子里。墙、楼板和天花板上后退的光线不仅清晰地衬托出了景深,而且经仔细选择的光线集中在基督头上,从而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基督。12个门徒分成3组,每组4人,对称地分布在基督的两边。基督本人被画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的描绘目的在于,表达基督的情感和思考,并且身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附图中给出了原画及它的数学结构图。
  10.从艺术中诞生的科学。数学对绘画艺术作出了贡献,绘画艺术也给了数学以丰厚的回报。画家们在发展聚焦透视体系的过程中引入了新的几何思想,并促进了数学的一个全新方向的发展,这就是射影几何。
  在透视学的研究中产生的第一个思想是,人用手摸到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一回事。因而,相应地应该有两种几何,一种是触觉几何,一种是视觉几何。欧氏几何是触觉几何,它与我们的触觉一致,但与我们的视觉并不总一致。例如,欧几里得的平行线只有用手摸才存在,用眼睛看它并不存在。这样,欧氏几何就为视觉几何留下了广阔的研究领域。
  现在讨论在透视学的研究中提出的第二个重要思想。画家们搞出来的聚焦透视体系,其基本思想是投影和截面取景原理。人眼被看作一个点,由此出发来观察景物。从景物上的每一点出发通过人眼的光线形成一个投影锥。根据这一体系,画面本身必须含有投射锥的一个截景。从数学上看,这截景就是一张平面与投影锥相截的一部分截面。
  设人眼在O处(图1),今从O点观察平面上的一个矩形ABCD。从O到矩形的四个边上各点的连线形成一个投射棱锥,其中OA、OB、OC及OD是四根棱线。现在在人眼和矩形之间插入一平面,并在其上画出截景四边形
。由于截景对人眼产生的视觉印象与原矩形一样,所以人们自然要问:截景与原矩形有什么共同的性质?要知道截景与原矩形既不重合,也不相似,它们也没有相同的面积,甚至截景连矩形也不是。
  把问题提得更一般一些:设有两个不同平面以任意角度与这个投射锥相截,得到两个不同的截景,那么,这两个截景有什么共同性质呢?
  这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推广。设有矩形ABCD(图2),今从两个不同的点O和O’来观察它。这时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投射锥。在每个锥里各取一个截景,由于每个截景都应与原矩形有某些共同的几何性质,因此,这两个矩形间也应有某些共同的几何性质,
  17世纪的数学家们开始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把所得到的方法和结果都看成欧氏几何的一部分。诚然,这些方法和结果大大丰富了欧几里得几何的内容,但其本身却是几何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到了19世纪,人们把几何学的这一分支叫作射影几何学。
  射影几何集中表现了投影和截影的思想,论述了同一物体的相同射影或不同射影的截景所形成的几何图形的共同性质。这门”诞生于艺术的科学”,今天成了最美的数学分支之一。
  11.新几何,新世界。众所周知,欧几里得几何以五条公设为基础,它们是
  (1)连接任何两点可以作一直线段。
  (2)一直线段可以沿两个方向无限延长而成为直线。
  (3)以任意点为中心,通过任意给定的另一点可以作一圆。
  (4)凡直角都相等。
  (5)如果在同一平面内,任一直线与另两直线相交,同一侧的两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则这两直线无限延长必在这一侧相交。
  (5)等价于“过一直线外的已知点只能作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这些公设的真理性不证自明,没有一位”神智健全”的人胆敢对此表示怀疑。从如此坚实的基础出发,经过完美、严密的逻辑推理,产生出更多的定理,并为大家所接受。笛卡儿、牛顿的成功使这些定理的地位愈加巩固,在两千多年的应用中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人们毫不迟疑地得到这样的结论:欧氏几何是真理;真理就是欧氏几何。
  但是,从欧氏几何诞生起就有少数人对它忐忑不安,其中包括欧几里得本人。他们主要怀疑的是第五公设。因为只有第五公设涉及到无限,这是人们经验之外的东西。第五公设的研究在19世纪导致对数学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些结果。19世纪上半叶,数学史上有两个很重要的转折,一个是1829年左右发现的双曲几何,一个是1843年发现的非交换代数。非欧几何的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著名数学家凯塞说,欧几里得的第五公设,“也许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句话。”
  非欧几何的发现过程,可以在有关的数学史的著作中查到,“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一书中也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论述。
  由于平行公设的不同而带来了欧氐几何与非欧几何的一些本质不同。都有哪些不同呢,我们稍作介绍。
  例如,在罗巴切夫斯基的几何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总小于180°。半径无限大的圆周的极限不是直线,而是一种曲线,叫作极限圆。通过不在一条非欧直线上的三点,并不总能作一个非欧圆,而能做的或者是非欧圆,或者是极限圆,或者是等距线(即与一条非欧直线等距离的点组成的线)。不存在面积任意大的非欧三角形。两个非欧三角形相似就全同。毕达哥拉斯定理不成立,等等。
  在黎曼的几何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总大于180°。两个三角形,面积较大者具有较大的内角和。一条直线的所有垂线相交于一点。两条直线围成一个封闭区域。
  黎曼几何具有真实的意义吗?在这里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将公理中的直线解释为球面上的大圆,黎曼几何的公理恰恰适用于球面上。球面上没有平行线,因为任何两个大圆都相交。事实上,它们不是相交一次,而是相交两次。另一个定理也容易推导出来:一条直线的所有垂线相交于一点。
  我们指出,黎曼几何的每一条定理都能在球面上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和意义。换言之,自然界的几何或实用的几何,在一般经验意义上来说,就是黎曼几何。几千年来,这种几何一直就在我们的脚下。但是,连最伟大的数学家也没有想过通过检验球的几何性质来攻击平行线公理。我们生活在非欧平面上,却把它当成一个怪物,真是咄咄怪事!
  非欧几何诞生的重要性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对科学、哲学、宗教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遗憾的是,在一般思想史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它的重要影响是什么呢?
  (1)非欧几何的创立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数学空间与物理空间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最初人认为这两者是相同的。这种区别对理解1880年以来的数学和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2)非欧几何的创立扫荡了整个真理王国。在古代社会,像宗教一样,数学在西方思想中居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数学殿堂中汇集了所有真理,欧几里得是殿堂中最高的神父。但是通过鲍耶、罗巴切夫斯基、黎曼等人的工作,这种信仰彻底被摧毁了。非欧几何诞生之前,每个时代都坚信存在着绝对真理,数学就是一个典范。现在希望破灭了!欧氏几何统治的终结就是所有绝对真理的终结。
  (3)真理性的丧失,解决了关于数学自身本质这一古老问题。数学是像高山、大海一样独立于人而存在,还是完全人的创造物呢?答案是,数学确实是人的思想产物,而不是独立于人的永恒世界的东西。
  (4)非欧几何的创立使数学丧失了真理性,但却使数学获得了自由。数学家能够而且应该探索任何可能的问题,探索任何可能的公理体系,只要这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非欧几何在思想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它使逻辑思维发展到了顶峰。为数学提供了一个不受实用性左右,只受抽象思想和逻辑思维支配的范例,提供了一个理性的智慧拚弃感觉经验的范例。
  七、数学的新用场
  1992年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把2000年为世界数学年。其目的在于加强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使更多人了解数学的作用。
  通常人们把数学分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纯粹数学研究数学本身提出的问题,如费马大定理,哥特巴赫猜想,几何三大难题等。这些问题与生活无关,不用于技术,不能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应用数学却不同,它直接应用于技术。这种看法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发生很大变化。
  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说,纯粹数学是一门“无害而清白”的职业,而数论和相对论则是这种清白学问的范例:”真正的数学对战争毫无影响,至今没有人能发现有什么火药味的东西是数论或相对论造成的,而且将来好多年也不会有人能够发现这类事情。”但1945年原子弹的蘑菇云使人们,也使哈代本人在生前看到了相对论不可能与战争有关的预言的可怕破产。他最钟爱的数论也已成为能控制成千上万颗核导弹的密码系统的理论基础。90年代的“海湾战争”甚至被称为数学战争了。
  二次世界大战后,数学的面貌呈现四大变化:
  (1)计算机的介入改变了数学研究的方法,大大扩展了数学研究的领域,加强了数学与社会多方面的联系。例如,四色问题的解决,数学实验的诞生,生物进化的模拟,股票市场的模拟等。
  (2)数学直接介入社会,数学模型的作用越来越大。
  (3)离散数学获得重大发展。人们可以在不懂微积分的情况下,对数学作出重大贡献。
  (4)分形几何与混沌学的诞生是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现在我们具体谈谈数学在各个领域里的新贡献。
  1.对化学。大约在1950年,一个名叫H.Hauptman的数学家对晶体的结构这个迷产生了兴趣。从本世纪初化学家就知道,当X-射线穿过晶体时,光线碰到晶体中的原子而发生散射或衍射。当他们把胶卷置于晶体之后,X-射线会使随原子位置而变动的衍射图案处的胶卷变黑。化学家的迷惑是,他们不能准确地确定晶体中原子的位置。这是因为X-射线也可以看作是波,它们有振幅和相位。这个衍射图只能探清X-射线的振幅,但不能探测相位。化学家们对此困惑了40多年。H.Hauptman认识到,这件事能形成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并有一个优美的解。
  他借助傅氏分析找出了决定相位的办法,并进一步确定了晶体的几何。结晶学家只见过物理现象的影子,H.Hauptman却利用100年前的古典数学从影子来再现实际的现象。前几年在一次谈话中,他回忆说,1950年以前,人们认为他的工作是荒谬的,并把他看成一个大傻瓜。事实上,他一生只上过一门化学课—大学一年级的化学。但是,由于他用古典数学解决了一个难倒现代化学家的迷,而在198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2.生物学。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使生物学从经验科学上升为理论科学,由定性科学转变为定量科学。它们的结合与相互促进必将产生许多奇妙的结果。
  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1世纪。我国科学家沈括已观察到出生性别大致相等的规律,并立出“育胎之理”的数学模型。1866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植物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这些都是简单的,个别而不普遍。1899年英人皮尔逊创办《生物统计学》是数学大量进入生物学的序曲。哈代和费希尔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群体遗传学》,成为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意大利数学家沃尔泰拉在第一世界大战后不久创立了生物动力学。而这几位都是当时的一流数学家。
  数学对生物学最有影响的分支是生命科学。目前拓扑学和形态发生学,纽结理论和DNA重组机理受到很大重视。美国数学家琼斯在纽结理论方面的工作使他获得1990年的菲尔兹奖。生物学家很快地把这项成果用到了DNA上,对弄清DNA结构产生重大影响。《Science》发表文章“数学打开了双螺旋的疑结”
  其次是生理学。人们已建立了心脏、肾、胰腺、耳朵等许多器官的计算模型。此外,生命系统在不同层次上呈现出无序与有序的复杂行为,如何描述它们的运作体制对数学和生物学都构成挑战。
  第三是脑科学。目前网络学的研究对神经网络极关重要。
  为了让数学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对现有生物学研究方法进行改革。如果生物学仍满足于从某一实验中得出一个很局限的结论,那么生物学就变成生命现象的记录,失去了理性的光辉,更无法去揭开自然之谜。
  3.体育运动。用现代数学方法研究体育运动是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1973年,美国的应用数学家J.B.开勒发表了赛跑的理论,并用他的理论训练中长跑运动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几乎同时,美国的计算专家艾斯特运用数学、力学,并藉助计算机研究了当时铁饼投掷世界冠军的投掷技术,从而提出了他自己的研究理论,据此提出了改正投掷技术的训练措施,从而使这位世界冠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了4米,在一次奥运会的比赛中创造了连破三次世界纪录的辉煌成绩。这些例子说明,数学在体育训练中也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所用到的数学内容也相当深入。主要的研究方面有:赛跑理论,投掷技术,台球的击球方向,跳高的起跳点,足球场上的射门与守门,比赛程序的安排,博奕论与决策。
  举个例子。1982年11月在印度举行的亚运会上,曾经创造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我国著名跳高选手朱建华已经跳过2米33的高度,稳获冠军。他开始向2米37的高度进军。只见他几个碎步,快速助跑,有力的弹跳,身体腾空而起,他的头部越过了横杆,上身越过了横杆,臀部、大腿、甚至小腿都越过了横杆。,可惜,脚跟擦到了横杆,横杆摇晃了几下,掉了下来!问题出在哪里?出在起跳点上。那么如何选取起跳点呢?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其中涉及到,起跳速度,助跑曲线与横杆的夹角,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与地面的夹角等诸多因素。
  4.数学与经济学的联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是它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探讨的是资源如何在人群中进行有效分配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学理论的清晰性、严密性和完整性使它成为社会科学中最”科学”的学科,而这要归功于数学。数学介入经济学使得经济学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革。目前看来至少推动了几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中有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从1969到1990共有27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有14位是因为提出和应用数学方法于经济分析中才获此殊荣,其他人也部分地应用了数学,纯作文字分析的几乎没有。
  5.数理语言学。在传统分类中语言学属人文科学。但由于它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近年来它越来越向自然科学靠拢。因为它是一个内部规则严整的系统,所以应用数学便是自然的了。用数学方法研究语言现象,给语言以定量化与形式化的描述称为数理语言学。它既研究自然语言,也研究人工语言,例如计算机语言。数理语言学包含三个主要分支:统计语言学;代数语言学;算法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用统计方法处理语言资料,衡量各种语言的相关程度,比较作者的文体风格,确定不同时期的语言发展特征,等等。代数语言学是借助数学和逻辑方法提出精确的数学模型,并把语言改造为现代科学的演绎系统,以便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算法语言学是借助图论的方法研究语言的各种层次,挖掘语言的潜在本质解决语言学中的难题。
  6.文学作品鉴真。《红楼梦》研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0年6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的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华裔学者陈炳藻宣读了论文”从词汇统计论《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此后他又发表了多篇用电脑研究文学的论文。数学物理中的谱分析与快速傅立叶变换密切相关。令人吃惊的是,这一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文学研究。文学作品的微量元素,即文学的”指纹”,就是文章的句型风格,其判断的主要方法是频谱分析。日本有两位作者多久正和安本美典大量应用频谱分析来研究各种文学作品,最后达到这样的程度,随便拿一篇文字来,不讲明作者,也可以知道作者是谁,就像法医根据指纹抓犯人一样,准确无误。
  7.史学研究。数学方法的应用为历史研究开辟了许多过去不为人重视,或不曾很好利用的历史资料的新领域,并且极大地影响着历史学家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影响着他们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分析这些资料的方向,内容和着眼点。另外,数学方法正在影响历史学家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有可能解决使用习惯的,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所无法解决的某些难题。数学方法的应用使历史学趋于严谨和精确,而且对研究结果的检验也有重要意义。
  8.对自然界。大家都听到过蝉鸣,或知了叫。不管有多少蝉或知了,也不管有多少树,它们的鸣声总是一致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谁在指挥它们?自然界最壮观的景象之一发生在东南亚。在那里,一大批萤火虫同步闪光。193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萤火虫的同步闪光”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美国生物学家史密斯对这一现象作了生动的描述:
  “想象一下,一棵10米至12米高的树,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萤火虫,所有的萤火虫大约都以每2秒3次的频率同步闪光,这棵树在两次闪光之间漆黑一片。想象一下,在160米的河岸两旁是不间断的芒果树,每一片树叶上的萤火虫,以及树列两端之间所有树上的萤火虫完全一致同步闪光。那么,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足够生动的话,他会对这一惊人奇观形成某种概念。”
  这种闪光为什么会同步?1990年,米洛罗和施特盖茨借助数学模型给了一个解释。在这种模型中,每个萤火虫都和其他萤火虫相互作用。建模的主要思想是,把诸多昆虫模拟成一群彼此靠视觉信号耦合的振荡器。每个萤火虫用来产生闪光的化学循环被表示成一个振荡器,萤火虫整体则表示成此种振荡器的网络—每个振荡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影响其他振荡器。这些振荡器是脉冲式耦合,即,振荡器仅在产生闪光一瞬间对邻近振荡器施加影响。米洛罗和施特盖茨证明了,不管初始条件如何,所有振荡器最终都会变得同步。这个证明的基础是吸附概念。吸附使两个不同的振荡器“互锁”,并保持同相。由于耦合完全对称,一旦一群振荡器互锁,就不能解锁。
  最后,需要指出,数学与人类文明的联系与应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的报告只涉及其中的一部分。数学与哲学、文学、建筑、音乐也都有深刻的联系,这里不及叙述。计算机诞生后,数学与其它文化的联系更加深入和广泛。可以毫无愧言地说,信息时代就是数学时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92年发表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将2000年定为数学年,并指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未来不管你将从事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请记住这句话。并用你的胆力、智慧和勤奋把人类文明推向新的高峰。

2004-07-20
4#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08:40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09:21 | 只看该作者
前言
序言——数学与数学文化
第1章 古代西方数学与欧氏几何
1.1 原始文明中的数学
1.2 几何学的诞生与经验数学
1.3 古希腊数学与数学演绎法、数学抽象法
1.4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及其文化意义
思考题
阅读材料
第2章 中国古代数学与《九章算术》
2.1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数学
2.2 《九章算术》及其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影响
2.3 中西数学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2.4 关于数学文化史
思考题
阅读材料
第3章 数的历史
3.1 数的初始发展
3.2 数的现代发展
3.3 数的本质的哲学探讨
思考题
第4章 现、当代中国数学文化史
4.1 现代中国数学史简介
4.2 当代中国几项数学成果及其代表人物
思考题
阅读材料
第5章 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与意义
5.1 解析几何产生的背景
5.2 解析几何的建立
5.3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思考题
阅读材料
第6章 微积分的思想方法与意义
6.1 微积分产生的背景
6.2 微积分学的早期史
6.3 微积分的诞生
6.4 微积分学的发展
6.5 微积分的思想文化意义
思考题
第7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与意义
7.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展简史
7.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
7.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文化意义
思考题
阅读材料
第8章 非欧几何与数学真理性
8.1 第五公设及其研究
8.2 非欧几何的诞生
8.3 非欧几何的相容性
8.4 非欧几何诞生的意义
8.5 数学真理性的解读
思考题
第9章 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9.1 历史上的几个有名悖论
9.2 三次数学危机
9.3 数学危机的文化意义
思考题
第10章 几个数学名题及其文化意义
10.1 费马大定理
10.2 哥德巴赫猜想
10.3 四色猜想
10.4 证明数学名题的文化意义
10.5 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及其影响
思考题
阅读材料
第11章 数学与艺术
第12章 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第13章 数学美
第14章 数学文化观
参考文献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10:2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数学文化的学术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
新浪传媒
  方延明(2003-06-26)
  关键词数学文化学科体系对思维
  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里约热内卢郑重宣布:“2000年是世界数学年”,并明确指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为什么里约热内卢
      
宣言给予数学如此厚爱,因为数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思维学科之一,对提高全人类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思考,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观、数学文化的哲学观、数学文化的社会观、数学文化的美学观和数学文化的创新观。  为什么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而不是只把它局限于科学的范畴呢?一是因为文化的含意比科学更广泛。蔡元培说,“文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胡适说,“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涵盖所有科学,而数学具备这种广泛的涵盖性,既表现在它的原创性方面,也表现在它的应用性方面。数学影响其他的东西,感化和支配别的东西,它具备了“大文化”概念所具有的“真”(真理化)、“美”(艺术化)、“善”(道德化),体现了一种精神的显现。数学作为文化,还在于它表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它的理性思维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思维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有力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武器,既反映了思维上的合理性和价值趋向,又拓展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之路,因为数学常常是自己否定自己的。作者通过多年研究,深感数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仅从以下方面扼要叙述,以就教于万家。
  一、数学文化的学科观
  没有任何一种科学能像数学这样泽被后人。爱因斯坦在谈到数学时说:“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数学给予精密自然科学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没有数学,这些科学是达不到这种可靠性的。”[1] M·克莱因说:“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有时甚至可能以难以察觉到的方式但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实际上,在现代经验科学中,能否接受数学方法已越来越成为该学科成功与否的主要判别标准。”[1 ]
  ……
  早在1 959年5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大哉数学之为用”的文章,精彩地论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由王梓坤先生起草的《今日数学及其应用》课题中,特别强调了数学的贡献,他说:“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这四方面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全面比拟的。”[2 ]
  1.“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什么?迄今为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英国的罗素说:“数学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我们说的是否对的一门学科。”而法国的E·波莱尔则提出另一个与其针锋相对的说法:“数学是我们确切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并肯定我们说的是否对的唯一的一门科学。”两者各执一词,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罗素的定义似乎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态度。
  关于“数学”是什么,大概有以下说法:
  (1)万物皆数说“万物皆数”的始作俑者是毕达哥拉斯,他说:“数统治着宇宙”。这一说法在长时间内得到不少人的赞同。苏格拉底甚至强调,学习数学是“为了灵魂本身去学”。柏拉图称“上帝乃几何学家”,他在自己学园门上写着:“不懂得几何学的不得入内。”
  (2)哲学说自从古希腊人搞哲学开始,数学就成为哲学问题的重要来源。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几乎都是大数学家,这就难怪为什么他们比较容易从哲学上来定义数学。亚里士多德说:“新的思想家虽说是为了其他事物而研究数学,但他们却把数学和哲学看作是相同的。”
  对数学给予哲学的定义,首推欧几里得,欧氏在《原本》中对数学的定义几乎都是从哲学方面提出的。比如:
  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
  线是没有宽度的长度;
  直线是同其中各点看齐的线;
  面是只有长度和宽度的那种东西。
  ……
  ⒂圆是包含在一(曲)线里的那种平面图形,从其内某一点达到该线的所有直线彼此相等。
  ……
  牛顿在其《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一版序言中曾说,他是把这本书“作为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著作”,“在哲学范围内尽量把数学问题呈现出来。”罗素则更直接,他说:“为了创造一种健康的哲学,你应该抛弃形而上学,且要成为一个好数学家。”他把数学的素养作为创造健康哲学的基本条件。
  (3)符号说数学被人们普遍公认为是一种高级语言,是符号的世界。伽里略的一段话流传颇广,即“宇宙是永远放在我们面前的一本大书,哲学就写在这本书上。但是,如果不首先掌握它的语言和符号,就不能理解它。这本书是用数学写的,它的符号是三角形、圆和其他图形,不借助于它们就一个字也看不懂,没有它们就只会在黑暗的迷宫中踯躅。”
  (4)科学说此说认为,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G·F·高斯)“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培根)“数学是我们时代有势力的科学,它不声不响地扩大它所征服的领域;那种不用数学为自己服务的人将会发现数学被别人用来反对他自己”(赫尔巴黎)。
  (5)模型说把数学定义为模型古已有之。怀特海认为:“数学的本质就是研究相关模式的最显著的实例”。约翰逊·格伦说:“数学为逻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它的表达是清晰的和准确的,它的结论是确定的,它有着新颖和多种多样的领域,它具有增进力量的抽象性,它具有预言事件的能力,它能间接地度量数量,它有着无限的创造机会……”雷尼说:“甚至一个粗糙的数学模型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实际的情况。”
  除以上这些说法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创新说、工具说、审美说、逻辑说、直觉说、结构说、集合说、活动说、艺术说,但不管哪种说法,都很难用一句话把数学说全,这可能就是数学异于其他科学而作为文化的最主要的特点,数学是属于世界的,它几乎无所不有。
  2.关于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
  数学文化的体系框架是什么?或者说它的支撑点是什么?作者在这里提出现实世界、概念定义和模型结构的数学文化的“三元结构”,三者缺一不可。数学起源于现实世界,特别是现实世界中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问题,是数学科学的基础。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大量观察以及对这些问题间相互关系的了解,包括借助经验的发展,经过类比、归纳,当然其中有逻辑的、也有非逻辑的,进而抽象出概念(包括一些定义或公理)。
  概念定义是理性了的东西。定义、公设、定理,从根本上讲,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的诸多关系和内容。比如,欧氏几何的定义、公设、定理,2000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解决了人们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S·麦克莱恩把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部分数学分支列了一个表。
  计数:算术和数论;
  度量:实数,演算,分析;
  形状:几何学,拓扑学;
  造型(如在建筑学中):对称性,群论;
  估计:概率,测度论,统计学;
  运动:力学,微积分学,动力学;
  证明:逻辑;
  分组:集合论,组合论。
  人类的这些不同活动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活动。这些活动给人类提供了对象和运算,同时也导致了后来嵌入形式公理系统各种概念。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科学性的具体体现。数学概念的抽象、归纳,实际上为建立模型奠定了基础。数起源于人类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又从这些活动中抽象出许多一般的但又不是任意的、有确切内容和明确含意的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去,把问题化归为一种形式结构,这就是我们讲的模型结构。模型是数学思想活的灵魂,千姿百态的模型,反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事实上,相对于数学模型,有时数学对象具有一种双重意义。单就其所表现的要领以及形式结构而言,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对象物化了的东西,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对象,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是一个抽象过后的产物。然而,就它蕴含的内容来看,数学概念、形式结构,又的确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不然:
  为什么物体运动的牛顿力学的形式计算被证实是符合实际运动的?
  为什么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理论性质能极适当地描述电子学、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动力学的许多现象?
  为什么微积分对物理学和对经济学的局部极大值问题都适用?
  所以,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逻辑的、非逻辑的,化归抽象出概念、定义,然后又用这些定义、概念去梳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建构模型,去精心计算,以便给出确切的数、量、形关系。归纳、抽象、演绎、构模、计算,这就是数学的本质与魅力。
  3.关于数学文化的外延性特点
  数学文化外延非常宽泛,它涉及多种学科。马克思早就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程度。”近年来,特别是数学文化在人文、社会、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成功渗透,更充分地证明了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数学与教育、数学与文化、数学与史学、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社会学、数学与高科技等交叉的方面,都派生出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以数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为例:数学与经济学可以说密不可分,以至于在今天不懂数学就无法研究经济。在宏观经济活动中如何及时刹住经济过于繁荣,又不至于滑入灾难性的经济衰退的危险中,可从最优控制理论得到方法上的帮助。正是由于运用了控制理论和梯度法,人们求解了南朝鲜经济的最优计划模型。在微观经济中,数学的作用也极为广泛。比如在提高产品的成功率方面,若某一产品的质量是依赖于若干个因素,而这若干个因素的每个因素又都受一些条件的制约,如何挑选出最优搭配,实际上就是一个统计实验设计(SED)的问题。当今世界,运用数学建立经济模型,寻求经济管理中的最佳方案,运用数学方法组织、调度、控制生产过程,从数据处理中获取经济信息等,使得代数学、分析学、概率论和统计数学等大量数学的思想方法进入经济学,并反过来促进了数学学科的发展。今天,一位不懂数学的经济学家是决不会成为一位杰出经济学家的。1969~1981年间的1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中,有7位获奖者是因其杰出的数学工作起了主要作用。其中前苏联数学家坎托罗维奇因对物资最优调拨理论的贡献而获1975年诺贝尔奖,被公认为现代经济数学理论的奠基人。Klein因“设计预测经济变动的计算机模式”而获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Tobin因“投资决策的数学模型”获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Debren获1982~198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他的主要工作都反映在数学上[3]。
  其实,除上面我们列述的许多方面,数学还广泛渗透到其他领域。有位数学家甚至断言:“只要文明不断进步,在下一个两千年里,人类思想中压倒一切的新鲜事物,是数学理智的统治”[3]。
  二、数学文化的哲学观
  自从有哲学以来,数学就成为哲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为哲学的思考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环境。古希腊时代的许多大哲学家,多数是大数学家。在他们眼里,数学与哲学是同宗同源的。数学文化的哲学观,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把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学科,特别是其中的哲学思维内容以及比较具体一点的对思维。
  关于哲学思维
  (1)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数学文化哲学思维中最根本、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灵魂。所谓抽象,就是把同类事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本质性的东西拎出来,加以归纳,使其具有更大的推广性和普适性。比如人们常谈到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欧拉就是通过抽象,把两岸及两岛想象为四个点(因为点的大小是无关紧要的,事实上几何的点也无大小),把七座桥想象为七条线(线的形状如何,线的宽窄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实上几何的线也无宽窄)。这样,就成了联结四个点的七条线。通过对七桥问题的解决,发现真正的问题是“奇点”、“偶点”的问题,这就把七桥问题的最本质的东西——组合拓扑性质凸显出来了。今后凡是类似的问题,不管是七桥还是八桥、九桥都可以解决了。
  抽象有多种办法来实现,比如强抽象、弱抽象、构象化抽象、公理化抽象等。
  (2)逻辑思维数学不能完全归结为逻辑思维,但逻辑作为数学基础却始终占据着数学哲学最主要的位置。逻辑思维是整个数学科学各分支之间联结的纽带。
  其一,逻辑思维可以用来检验、证明数学真理。这种检验和证明,主要是借助演绎与归纳的方法:一是通过演绎把数学真理从一般推到个别,二是通过归纳把个别推广到一般。
  其二,逻辑思维使数学文化系统化、体系化、科学化。逻辑对数学来讲,有时是起一条线的串联作用,它把许多零碎的东西串起来。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化归统一,最终形成一个抽象的、简洁的、形象的、生动优美的结构系统。罗素说过:“逻辑即数学的青年时代,数学即逻辑的壮年时代,青年与壮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故数学与逻辑亦然。”
  其三,逻辑思维既可以经过归纳、演绎、推理,获得新的结果,也可以重新审视一下已有逻辑,换一种思路,进到一个新的领域中,如前面讲的非欧几何、群论等;再就是根据需要,发展或确立新的数学对象和领域。
  (3)形象思维数学中的形象思维是激励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它常常导致重要的数学发现。数学中的形象思维具有一般形象思维的性质与内容,但它又与一般的形象思维(专指文学艺术类)不同,它的对象是数学的内容。数学的形象思维,按照徐利治先生的意见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几何思维;第二个层次是类几何思维;第三个层次是数学思维;第四个层次是数学观念的直觉,它类似第三个层次,但这里更强调对数学观念性质、相互联系以及重新组合过程的形象化感觉,由这种形象化感觉而反映出来的直觉,是无法用逻辑思维解释清楚的,但它确实又存在着。
  数学文化的形象思维,在其过程中主要借助数学想象,这种想象包括视觉想象、听觉想象和触觉想象。正如维纳所言:“就我而言,最有用的资质,乃是广泛持久的记忆力,以及犹如万花筒一般的自由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本身或多或少会向我提供关于极其复杂的思维活动的一系列可能的观点。”
  (4)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数学哲学思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这种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不是靠推理和演绎获得的。数学的猜测和想象,都已经具有一定的非逻辑性。越是复杂的数学想象,可能越缺少逻辑。因为在逻辑苍白无力的地方,恰恰是直觉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觉思维是一种很可珍贵的精神状态,它的特点就是突然出现和非预期性。这种突然出现,有时如“狂涛暴涨”一样震撼人的心灵,把人引到一种兴高采烈、眉飞色舞的境界。庞加莱曾这样说过:“逻辑可以告诉我们走这条路或那条路保证不遇到任何障碍,但是它不能告诉我们哪一条道路能引导我们到达目的地。为此,必须从远处了望目标,而数学教导我们了望的本领是直觉。没有直觉,数学家就会像这样一个作家:他只是按语法写诗,但是却毫无思想。直觉实际上是一种机敏的洞察力,是一种无法言传身教但又是每个数学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应当指出的是,数学家们的“神来”之笔及突然“顿悟”,恰恰是平时苦心经营、功夫到家后的水到渠成,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熟能生巧所产生出的触类旁通。诚然,由于数学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突发性等特点,很难说直觉有什么规律可循。
  关于对思维
  数学文化的“对思维”,并非专指矛盾的双方,实际上是指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集中反映在如下方面:
  宏观与微观对于认识世界来说,哲学着眼于大范围内的宏观考虑,是望远镜,它可以无所限制地任思想自由飞翔。数学则不然,它属于精密科学,来源于实践,不像哲学那么宏观,数学对象是一些具体问题,是一门实践科学,它研究现实世界与人类经验多方面的各种形式模型的结构。数学细致入微,容易进入到一些成熟学科中,并从中获得足够丰富的营养基,拓宽自己的思路,发挥自己的作用。
  抽象与具体哲学所涉及的问题,能够不同程度地认识和理解,但是,哲学有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具体,但实际上很模糊,难以驾驭和把握,有一种看似容易实则难的感觉。数学与哲学不一样,数学源于实践,但又研究抽象。数学的定义、定理、公设,是源于实践的,但又是高度抽象的。因此,能进入到数学的领地,不具有相当高的思维水准是不可能的,外行是不可能理解数学的定义、公设和公理的。比如,“点”是什么?“线”是什么?如果一个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点一个“点”,再划一根“线”,那“点”和“线”又是很具体的。这时的点、线都是可视的、具体的、容易理解的。
  证明与非证明黑格尔说:“证明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是研究结构的,通常情况下,如果它受什么条件制约的话,则必有什么性质;假如具备什么条件的话,则必然有什么结果。例如,两三角形三条边对应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成比例是条件,相似是结论。数学从不先肯定“是什么”,它总是首先注重前提,然后才是结论。
  而哲学无需证明,也无需“假设”。哲学的命题从来都是不含糊的、肯定的、唯一的。比如“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物极必反”……你能说“不”吗?这些命题不要先决条件。
  概念的约束与非约束数学依赖于客观世界,经过抽象形成自己的概念,但概念一旦形成,就有它自己的固有性质了。因此数学概念一旦形成,数学本身也就把自己制约在概念中了。比如G。康托尔和戴德金在开始建立实数理论时,本打算证明实数与自然数的对应关系,但没有想到结论是实数比自然数多,他更没有想到一小截线段上的点竟然可以和全部空间的点一一对应。集合论的每一个新发现都使G。康托尔感到吃惊。其他一些数学概念的形成,都具有同样的道理。哲学则不然,它不受概念的限制与约束。
  有限与无限无限王国,把数学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你看:
  为解决无限的问题,由欧氏几何产生了非欧几何;
  为解决无限的问题,从常量到变量,产生了微积分;
  为解决无限的问题,集合论的产生完善了数学大厦的基础;
  ……
  正因为如此,希尔伯特说:“从来就没有任何问题能像无限那样,深深触动着人们的情感;没有任何观念能像无限那样,曾如此卓有成效地激励着人们的理智;也没有任何概念能象无限那样,是如此迫切地需要予以澄清。”我们可以这样考虑问题,多边形是由有限条直线段组成的,把有限化为无限,多边形就变成了一条环形的封闭曲线。
  量变与质变数学是研究事物关系的模型以及对事物运动状态进行描述的科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本质性问题就是量变与质变的问题。比如,若一平面与一个圆锥相截,其截口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就会随平面与圆锥体截面的交角不同而变化,若交角是直角,则截面是圆;若交角稍变一点(大于90°或小于90°是一个道理),则截面是椭圆;若再变下去,当变到一个关键点时,椭圆就变成抛物线了。再比如对数曲线,它的每一个循环,都呈一种攀升的螺旋状式周期变化,我们可以看作是否定之否定的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准确地给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关于偶然与必然的哲学定义,是十分困难的。数学中的概率论,为我们科学认识必然与偶然提供了最佳工具。W·S·Jerons说,概率论是生活真正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对概率的某种估计,那么我们就寸步难行,无所作为。Laplace称,虽然它(概率论)是从某一低级的赌博开始的,但它却已成为人类知识中最重要的领域。概率论的目的就是从偶然中探求必然的规律,它是机遇的模型,这种模型面对的是自然界中的必然现象和随机现象(我们称之为偶然现象)。
  三、数学文化的社会观
  我们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思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具有明显的社会化功能: (1)符号功能符号是数学抽象物的表现形式。M·克莱因称:“数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符号语言。如同音乐利用符号来代表和传播声音一样,数学也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数学家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些思想如果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就会显得冗长不堪。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美国数学史家D·J·斯特洛伊克曾经指出:“一种合适的符号要比一种不良的符号更能反映真理,而合适的符号,它就带着自己的生命出现,并且它又创造出新生命来。”数学符号的这种奇特性质受到人们的普遍注意。许多数学家都有一种感觉,从符号中得到的东西比输入的更多,它们好像比它们的创造者更聪明。有些符号似乎具备一些神奇的力量,能在其内部传播变革和创造性发展的种子。有些时候,可能仅仅是由于选择到适当的符号,就会导致十分重要的数学成果。
  (2)模型功能甚至一个粗糙的数学模型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实际的问题。一个数学模型即使导出了与事实不符合的结果,它也还可能是有价值的,因为一个模型的失败可以帮助我们去寻找更好的模型。数学模型的最优之处,就是它扬弃了具体事物中的一切与研究目标无本质联系的各种具体的物质属性,是在一种纯粹状态下的数量、关系的结构,因此更具有普适性。数学学科以外的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只有成功地建立起数学模型,才算得上趋于成熟和完善。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将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分为15个专题,其中第7个方面的问题是“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他们把解题和构造模型放在一起,称之为当今数学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
  (3)审美功能数学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把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审美的追求。人们期待它的构造在“美学上”的“雅致性”和在叙述问题时的自如性,如果你能自如地叙述问题,把握它和企图解决它,那么某些使人惊奇的探索过程中遇到的曲折会变得容易得多等等。如果推导是冗长的或者复杂的,应该存在某些简单的一般原则,可以用来“说明”复杂性和曲折性,这些标准显然就是对任何创造性艺术所提的标准。
  罗素这位数学思想大师就曾这样毫不掩饰地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4]
  (4)数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著名数学家A·Kaplan指出:“由于最近20年的进步,社会科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已经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有三次重大的社会进步是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第一次是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牛顿用几个最著名的数学公式去描绘宇宙图景:
  F=G·m1m2/R2(万有引力)
  F=ma(牛顿运动定律)
  还有微积分等。牛顿使科学在社会上取得重要地位,成为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的先导者之一。第二次是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了他的表弟哥尔顿发展了相关及回归的概念,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引发了数理统计的建立和发展,今天,统计数学已成为发展的重要工具。第三次,也是最近的,就是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了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人类已由过去的工业经济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以致知识经济时代。
  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学中的根本矛盾,在于数学从纯粹形态上研究现实形式和关系。数学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数学本身由于研究变数而进入辩证法的领域。数学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科技进步最优化、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所属的数学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曾就数学科学对于经济竞争力的生死攸关性给出了六点说明,以说明数学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
  四、数学文化的美学观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以致法国诗人诺瓦利也曾高唱:“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既是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家的数学工作者,是大地上唯一的幸运儿。”古往今来,许多数学家、哲学家都把“美”作为决定选题、选题标准和成功标准的一种评价尺度,甚至把“美的考虑”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就曾写道:“我认为数学家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判断成功的标准,主要都是美学的。”庞加莱则更明确地说:“数学家们非常重视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优美,这并非华而不实的作风,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一个解答、一个证明优美呢?那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一句话,那就是井然有序、统一协调,从而使我们对整体以及细节都能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这正是产生伟大成果的地方。
  数学家L。斯思也曾指出:“在数学定理的评价中,审美的标准既重于逻辑的标准,也重于实用的标准;美观与高雅对数学概念的评价来说,比是否严格正确、是否可能应用都重要得多。”显然,这种“美学至上”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数学的“审美标准”与“实践的标准”事实上是互相联系的,而且,美学的考虑之所以有意义,主要也就因为它能预示相应的研究是否会“富有成果”。
  审美追求作为数学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创造性的需要,它起着一种激活作用。冯·诺伊曼说:“数学家成功与否和他的努力是否值得的主观标准,是非常自足的、美学的、不受(或近乎不受)经验的影响。”因此,冯·诺伊曼断言:“数学思想一旦……被构思出来,这门科学就开始经历它本身所特有的生命,把它比作创造性的、受几乎一切审美因素支配的学科,就比把它比作别的事物特别是经验科学要更好一些。”可见,审美作为一种支配因素,对数学科学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数学美的主要内容一般反映在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等方面。
  高等数学发展到今天,数学内容和含意高度抽象深刻,符号也愈益丰富。例如: ∝正比于;
  甚大于;
  a≡b(modm)a与b对模m同余(即a-b被m整除);
  ∮沿正方向闭路积分;
  一切的、所有的、任意的,对于每一个;
  存在、至少有一个。
  当你掌握了这些语言的时候,就会更加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精炼、准确、简洁,无懈可击,更了解数学美。据说,大数学家高斯有一个思维特点,他的著作力求简洁、清晰、优美。他时常提醒要求自己“把每一种数学讨论压缩成最简洁优美的形式”。奇异美就是数学文化中的创造性美。培根说:“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调和中有着某些奇异!”的确如此。比如说,在数学中,曲线上的奇点,微分方程的奇解,线性代数中的奇异矩阵,分析中的奇异积分,奇异函数(即广义函数———分布),复变函数中的孤立奇点等所带给我们的美学思考,很值得研究。其中不少奇异之处恰好是最值得注意的地方。谈到数学的奇异美,是不能不讲欧拉的e-2πi=1
  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只是一个公式而已。事实上,只要我们稍微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的神奇和不可思议。
  “1”是实数中最基本的单位,有丰富的内涵,它是整数的单位,数字的始祖。是真分数(纯小数)和整数的分水岭。远古人类能抽象出1这个概念的时候,便是数学的真正萌芽。1也可以代表事物的整体,或者各部分的总体,甚至整个宇宙,这就是所谓“浑一”。
  i是复数的基本单位,它来源于解二次方程x+1=0,长期被人们认为不可捉摸。 π是圆周率。一位德国数学家指出:“在数学史上,许多国家的数学家都找过更精密的圆周率,因此,圆周率的精确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学发展水平的标志。”
  奇异美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比如,有理数稍一扩展,新数就被称为“无理”的;实数再一扩展,新数就被叫做“虚”的。实数之后出现“超实数”,复数之后出现“超复数”,有穷数之后又有“超穷数”……
  和谐是数学美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和谐就是一个度,是一种中庸的最佳状态。比例是关于模数与整体在测量上的协调。比例给人一种和谐,莫过于黄金分割法。 数学所讨论的宇宙,远比现实的所谓宇宙宏伟雄大;通常所说的宇宙只是三维空间,而数学则建立起了仅把3维空间作为一部分的4维空间、5维空间、……、n维空间。数学是一座远远地超越了我们想象的华丽宫殿,站在这个无比庄严、宏伟的宫殿前的数学家们,以崇敬赞叹的目光远眺着它的壮观、它的美妙,那些能够感受到这种数学美、宇宙美的人,是可以被称之为爱因斯坦所谓的“有宇宙宗教性的人”。
  五、数学文化的创新观
  H·Hankel说过:“在大多数科学里,一代人要推倒另一代人所修筑的东西,一个人所树立的另一个人要加以摧毁。只有数学,每一代人都能在旧建筑上增添一层楼。”数学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说数学能够不断建立起新的楼层?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一方面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另一方面它为自然现象提供合理的结构,这是其他学科所望尘莫及的。创新是数学文化发展的强大活力,没有创新,数学就会停滞不前。
  数学是人类科学文化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它具有典型的学科独立性,不受其他学科的制约,它不像物理、化学、天文等受制于数学,缺少一种独立性。数学的创新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创性(发明和发现),二是继承性(亦即创造性地去完善)。
  原创性,是指数学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和内容,这些内容不是由其他学科延伸发展过来的,而是由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直接发明或发现的。这种原创性得到许多著名学者和大师的公认。爱因斯坦在1940年美国科学会议的报告中,甚至这样给物理学下了一个定义:“在我们的全部知识中,那个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部分,就划为物理学的领域。随着科学的进步,物理学的领域扩张到这样的程度,它似乎只为这种方法本身的界限所限制。”我体会,这种方法就是指数学的方法。后来他又讲过:“理论物理学家越来越不得不服从于纯数学的形式的支配”,理论物理的“创造性原则寓于数学之中。”
  我们讲数学的原创性特色,是就它的思想源、辐射源而言的。众所周知的欧氏几何的公设、定义、定理都具有典型的原创性。比如关于点、线(直线)、面、圆的定义等就充分反映了这种原创性。这些内容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使用,具有明显的原创性特色。另外,笛卡尔关于坐标的建立,也是一项非凡的创造性工作。笛卡尔认为,数学方法超出他的对象之外。他说:“它是一个知识工具,比任何其他由于人的作用而得来的知识工具更为有力,因而他是所有其他知识工具的源泉。”正是由于数学文化的原创性,所以它对其他新兴学科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继承性(创造性地去完善),与原创性创新相比,继承性创新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对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比如,欧氏几何是原创性的工作,它把数学变成一门不依赖经验主义的纯粹科学。但是,2000多年来,欧氏几何仍然有很多缺陷,甚至是严重缺陷,一直困扰着学术界。直到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1899年出(下接第58页) (上接第57页)版,才从根本上修正了这些缺陷,建立起新的几何学基础。
  再比如:20世纪中叶的查德创立了模糊集合论,这也是一项原创性的工作。尔后,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糊测度,模糊拓扑等。尽管这些工作是继承性的,但它对推动学科发展作用很大。实际上,一门学科的完善、发展,继承性创新工作不可忽视。因为一门学科的完善,特别是作为支撑这门学科的那些关键性理论框架结构、定理、定律、公式、模型等,往往要经过反复推敲、改进、验证,使其越来越清晰、明了、简洁,不仅方便推广和深入人心,同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华罗庚教授对优选法的推广就是最好的例证。
  六、结语
  从文化的角度去看数学,是一个新问题,因此,本文的一些看法、设想只能是一家之言。不过我相信,一旦你踏进数学文化的门槛,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美仑美奂的奇异世界。而本文所提及的一些东西还只是隔岸观火的皮毛,相信随着人们对数学文化的深入研究,一定会呈现给人类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1]编译。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76:1362
  [2王梓坤。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343
  [3斯蒂恩主编。今日数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84
  [4邓东皋等编。数学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41
  (该文发自《自然》杂志2001年第1期,《新华文摘》转发内容摘要)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12:36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13:23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文化校本化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王建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教学曾经历过由“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的改革。如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曾经的以“双基”为主的教育教学思路,已经走到了“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但是在学校的数学教育中,由于受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影响,对知识、技巧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度追逐,数学原本具有的丰富意蕴日益被单调、枯燥的数学符号所替代,并几乎成为了数学的全部,这使数学本该拥有的文化气质一点点被剥落、以致本属文化范畴的数学,正渐渐丧失着它的文化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重申“数学文化”,呼吁“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就成为数学实践层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文化校本化建设的内涵及价值分析
1.有关概念及其界定
数学文化,是从文化视野中理解数学。它表现为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训练功能和发展的创造思维的功能,也包括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精神。数学文化作为人类基本的文化活动之一,与人类文化是血肉相连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看,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动态系统。本文所指的数学文化主要是指在数学学习中,以小学数学教材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抓手,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和意义,获得创造新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获得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
校本化,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所研究的问题源自于“学校中”,二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于“学校中”。
建设,《现代汉语辞海》中解释为创立新事物或增加新的设施。校本化建设是指在学校中以课程资源开发为主旨,研究构建数学文化的途径和策略,让数学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2.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于数学并非对客观事物或现象量性特点的直接研究,而是通过相对独立的“模式”的建构,因而它有重要的思维训练功能,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具重要意义。其次,数学学习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智,需要数学地思维,因而其对于人类理性精神的养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再次,数学看起来似乎与价值判断无关,然而数学依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善”,数学学习同样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比如探索过程中的执着与坚韧;比如论证过程中的务实与谨严;比如数学规则推导过程中的理智与自律;比如数学创造过程中的开拓与超越,甚至于耐心、责任感、敬业品质、民主精神等。正是这些,见证着数学更为深沉的文化力量,使数学可以超越知识本身,找寻到更为朴素、更为丰富,也更为动人的内涵。
3.数学文化的存在价值。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是一个单独的板块,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初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数学的过度形式化,使人错误地感到数学只是少数天才脑子里想象出来的“自由创造物”,数学的发展无须社会的推动,其真理性无须实践的检验,当然,数学的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于是,西方的数学界有“经验主义的复兴”。怀特(L.A.White)的数学文化论力图把数学回归到文化层面。克莱因(M.Kline)的《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相继问世,力图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色彩。 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毓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特点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
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

4.
认识和实施数学文化教育。

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从而在文化层面上的进行数学教学。数学文化在中小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过:“数学史实际上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确实,打开数学发展史,见到的分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使得数学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的传播。通过对数学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世界数学宝库中中外各国数学家令人神往的成就及其为科学事业献身的感人品格和不同寻常的经历,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数学惊心动魄的发展历程,探索先人的数学思想,有助于掌握数学发展的规律,指导数学的进展,预见数学的未来。
(2)揭示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不仅让学生看到活跃的前台,还应让学生了解丰富后台.我们认为数学既是创造的,也是发明的,大到一门学科,小到一个符号,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出于某一种思考.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努力还原、再现这一发现或发明的过程,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数学知识的源泉。
(3)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演算的规则和变换的技巧,它的实质内容、能够让人们终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一般来说数学学得较好的学生他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好,这也说明数学的学习、尤其是推理意识的培养,对公民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数学教学应当在提高全体公民的推理能力这一基本的文化修养方面多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比如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多思想方法,包括不同问题应用不同方法、相同问题可用不同方法、不同问题可用相同方法等。这会使学生开阔眼界,遇到新问题,除用原来的方法外,可促使他们想象更新的方法,这就是数学的创新能力。教学中的数学问题应走出封闭的体系,增加综合发展性和思维开拓性,改变呆板的单一题型,减少机械模仿,淡化技巧形式,增加探索性、开放性的情景问题的研讨。
(4)让学生有选择地掌握数学
我们并不能奢望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可以让每一个人有选择、有区分地掌握有价值的数学,以帮助全体公民文化修养的提高。作为文化的数学也应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发展到今天,纯数学已经不可能为普通百姓所接收和理解,传统的数学教学崇尚严格,但从整个教学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来看,学生要学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还很多很多,我们的教学在做加法的同时也应当学会做减法。这就要求数学的某些内容非得降低要求,冲破理论框架的束缚,适当地来改造数学,从高度抽象、极其枯燥的形象中解放出来,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更好地顺应人类学习的需要。再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数学,有些已被人们意识到,有的则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数学已不再是仅仅为选拔、淘汰式的教育服务,而首先应该帮助每一个人树立“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需的数学”这一信念。
(5)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由于它的应用价值,只有用于社会实践、融入大众文化的学科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科。如今翻开报纸,“拓扑结构”、“数字地球”、“随机变化”、“线性规划”等名词赫然在目,什么“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更是随处可见,都在向人们呈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需要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数学学科独特的文化价值,决定了数学课程独特的文化教育功能:数学课程除了应当作为一种科学工具去训练学生掌握和应用外,还应当发掘数学中无价的精神内涵.把数学知识作为结构材料,去构建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创新活动的过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把数学精神作为教化材料,去培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以形成一个人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顽强毅力、严谨作风、有条不紊的办事等“人之为人”的人格品质。
二、数学文化校本化建设的特征
1.数学文化的主要特征
数学文化不同于艺术、技术一类的文化,它属于科学文化。它的特征是:
(1)思维性
数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是团结和应用人类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思维成果。因此,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教学,思维教学必须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

(2)数量化
数量化是数学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区分个人是否具有数学素养的标尺之一。任何人应该具备运用数学的素养,其中包括具有用数学的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以及数量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中所研究的数量化,包含了寻求一个个可序化、可运算、可测度和可运筹的相对封闭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往往成为解决烦难问题的钥匙。由于数学的数量化特性,使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有别于其他学科。


(3)发展性
数学家始终处于“寻求完美—打破完美—寻求新的完美”的循环之中,而每一个这样的循环,都使得数学得到了拓宽、加深、添元、增维这些效益,大量的新数学分支由此涌现出来并得到应用。“发展”是数学的本能,是数学家和应用数学的人们的欲望。数学唯其不断发展,才有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4)实用性
数学文化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实用。它是人人必需,人人必用的一种工具。学习它就是为了利用它。它具备着有效、简捷,相容、互补、尊他,以及或可精确或可近似等诸多优良禀性,使得任何领域与数学都具有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水乳交融的关系。

此外,数学具有育人的价值,它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面,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2.构建数学文化校本化体系的途径。
在课程实施的层面上对数学文化的校本化研究进行一些实践与思索,以增加数学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无疑也是必要的。那么如何构建校本化的数学文化体系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在数学教材中挖掘
新课程的教材中,特别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文化的内容,一方面需要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和熏陶;另一方面教学本身就有许多数学史料、数学趣闻等内容,如课后会出现“你知道吗?”,用来介绍数学知识,数学历史背景、历史名人、历史故事等,向学生传递着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了解数学家的探究精神,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作为教师要好好利用,不能忽视其文化价值。
(2)在社团活动中感受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数学文化活动,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开展数学文化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可进行一些数学文化的熏陶。我校就曾成立了“智慧树俱乐部”,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每年都定期举行“数学文化周”和“数学节”活动。校园数学文化活动不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而是有了根据地,可以按计划开展大规模活动的阵地战和运动战。并以俱乐部为据“点”,以常规的活动为“线”,以大型的活动为“面”,构建了一张数学文化活动的大网,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形式渗透到校园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数学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一枝奇葩,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热衷开展数学文化活动的核心力量。以此带动全校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数学文化活动中来,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在阅读欣赏中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道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教学和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阅读有关内容,如《小学生数学报》、课外阅读材料等。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除了引导学生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里面提供的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介绍,还可补充一些阅读材料,如计算机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了从算筹到算盘再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介绍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故事;同时还介绍数学小游戏:“长龙回头”和神奇的“198”,让学生去读一读,看一看,做一做,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感悟了数学文化的魅力。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就能使学生更加明智更加聪明,从而更具有创造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操作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进度,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类的作业,如制作钟面学具、设计建筑模型、绘制学校平面图等等。这些作业需要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加以完成。还可以开展“数学图形的绘画艺术展评活动”,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数学图形采用绘画、贴纸等表现手法,设计和制作了许多充满童心、童趣和童真的精彩图画。开展了数学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网搜集数学素材、创作和编辑数学材料、进行数学小报的版面设计、刊头题名和书写、美术编辑、正文抄写等等,体现了多学科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实践操作中体验了数学文化的韵味。从而获得创造新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获得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

(5)
在人文环境中提升

作为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我们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搜集富有幽默感的格言、警句、妙语、急智之言、风趣的小故事、笑话等。同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为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上的一节《循环小数》,上课开始,教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的笑了,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齐答:“讲不完。”“为什么呢?”老师又问。一位同学说:“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的重复说这几句话。”“说的很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几句话一样,不断的重复出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在这节课中教师以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作为这节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听故事、讲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了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总之,数学的色彩应当是五彩缤纷的,数学的空间应当是神奇瑰丽的,而构建校本化数学文化体系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利用数学文化丰富学生的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当数学文化真正溶入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时,也只有让数学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之时,学生才会从数学美中学会审美,才会在领悟数学思想中走进思考的人生,才会从数学身上汲取生命的力量,才会从数学的价值中感悟人生的价值,学生也会真正的爱上数学,学好数学,享受数学。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新课程视野下数学文化校本化建设的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王建荣
盐城市第一小学)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14:47 | 只看该作者
希腊古代数学(梁宗巨)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以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意大利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公元前五六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雅典取得希腊城邦的领导地位,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生产力显著提高,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希腊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从伊奥尼亚学派到柏拉图学派为止,约当公元前7世纪中叶到公元前3世纪;第二期是亚历山大前期,从欧几里得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腊陷于罗马为止;第三期是亚历山大后期,是罗马人统治下的时期,结束于641年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
  伊奥尼亚学派从古代埃及、巴比伦的衰亡,到希腊文化的昌盛,这过渡时期留下来的数学史料很少。不过希腊数学的兴起和希腊商人通过旅行交往接触到古代东方的文化有密切关系。伊奥尼亚位于小亚细亚西岸,它比希腊其他地区更容易吸收巴比伦、埃及等古国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文化。在伊奥尼亚,氏族贵族政治为商人的统治所代替,商人具有强烈的活动性,有利于思想自由而大胆地发展。城邦内部的斗争,帮助摆脱传统信念。在希腊没有特殊的祭司阶层,也没有必须遵守的教条,因此有相当程度的思想自由。这大大有助于科学和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开来。
  米利都是伊奥尼亚的最大城市,也是泰勒斯的故乡。泰勒斯是公认的希腊哲学鼻祖。早年是一个商人,曾游访巴比伦、埃及等地,很快就学会古代流传下来的知识,并加以发扬。以后创立伊奥尼亚哲学学派,摆脱宗教,从自然现象中去寻找真理,以水为万物的根源。
  当时天文、数学和哲学是不可分的,泰勒斯同时也研究天文和数学。他曾预测到一次日食,促使米太(在今黑海、里海之南)、吕底亚(今土耳其西部)两国停止战争。多数学者认为该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他在埃及时曾利用日影及比例关系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使法老大为惊讶。泰勒斯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是开始了命题的证明,它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在数学史上是一个不寻常的飞跃。伊奥尼亚学派的著名学者还有阿纳克西曼德和阿纳克西米尼等。他们对后来的毕达哥拉斯有很大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年左右生于萨摩斯(今希腊东部小岛)。为了摆脱暴政,移居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克罗顿。在那里组织一个政治、宗教、哲学、数学合一的秘密团体。后来在政治斗争中遭到破坏,毕达哥拉斯被杀害,但他的学派还继续存在两个世纪(约公元前500~前300)之久。这个学派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不仅仅认为万物都包含数,而且说万物都是数。他们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闻名于世,又由此导致不可通约量的发现。这个学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算术和几何紧密联系起来。他们找到用三个正整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种公式,又注意到从1起连续的奇数和必为平方数等等,这既是算术问题,又和几何有关。他们还发现五种正多面体。在天文方面,首创地圆说,认为日、月、五星都是球体,浮悬在太空中。毕达哥拉斯还是音乐理论的始祖。
  伊奥尼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有显著的不同。前者研习数学并不单纯为了哲学的兴趣,同时也为了实用。而后者却不注重实际应用,将数学和宗教联系起来,想通过数学去探索永恒的真理。
  智人学派公元前5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人学派”(sophist school,或译巧辩学派、哲人学派)应运而生。他们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在数学上,他们提出“三大问题”:①三等分任意角;②倍立方,即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二倍;③化圆为方,即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圆。问题的难处,是作图只许用直尺(没有刻度的尺)和圆规。希腊人的兴趣并不在于图形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几何学从实际应用向系统理论过渡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这个学派的安提丰(约公元前430)提出用“穷竭法”去解决化圆为方问题,是近代极限理论的雏形。先作圆内接正方形,以后每次边数加倍,得8,16,32、……边形,这样继续下去,安提丰深信“最后”的多边形与圆的“差”必会“穷竭”。这提供了求圆面积的近似方法,和中国的刘徽(约263年前后)的割圆术思想不谋而合。
  柏拉图学派及其他学术中心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在雅典建立学派,创办学园。他非常重视数学,但片面强调数学在训练智力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其实用价值。他主张通过几何的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几何能给人以强烈的直观印象,将抽象的逻辑规律体现在具体的图形之中。这个学派培养出不少数学家,如欧多克索斯就曾就学于柏拉图,他创立了比例论,是欧几里得的前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是古代的大哲学家,是形式逻辑的奠基者。他的逻辑思想为日后将几何学整理在严密的逻辑体系之中开辟了道路。
  这个时期的希腊数学中心还有以芝诺(约公元前496~前430)为代表的埃利亚学派,他提出四个悖论,给学术界以极大的震动。这四个悖论是:①二分说,一物从甲地到乙地,永远不能到达。因为想从甲到乙,首先要通过道路的一半,但要通过这一半,必须先通过一半的一半,这样分下去,永无止境。结论是此物的运动被道路的无限分割阻碍着,根本不能前进一步。②阿基琉斯(善跑英雄)追龟说,阿基琉斯追乌龟,永远追不上。因为当他追到乌龟的出发点时,龟已向前爬行了一段,他再追完这一段,龟又向前爬了一小段。这样永远重复下去,总也追不上。③飞箭静止说,每一瞬间箭总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因此它是不动的。④运动场问题,芝诺论证了时间和它的一半相等。
  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学派,认为线段、面积和立体,是由许多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计算面积和体积,等于将这些原子集合起来。这种不甚严格的推理方法却是古代数学家发现新结果的重要线索。
  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哲学和天文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数学的历史于是进入一个新阶段──初等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数学(主要是几何学)已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从以实验和观察为依据的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由少数几个原始命题(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的定理。这是希腊数学的基本精神。在这一时期里,初等几何、算术、初等代数大体已成为独立的科目。和17世纪出现的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相比,这一个时期的研究内容可以用“初等数学”来概括,因此叫做初等数学时期。
  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是东西海陆交通的枢纽,又经过托勒密王(约公元前367~前285)的加意经营,逐渐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希腊本土这时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几何学最初萌芽于埃及,以后移植于伊奥尼亚,其次繁盛于意大利和雅典,最后又回到发源地。经过这一番培植,已达到丰茂成林的境地。
  亚历山大前期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46年古希腊灭亡,罗马成为地中海区域的统治者为止,希腊数学以亚历山大为中心,达到它的全盛时期。这里有巨大的图书馆和浓厚的学术空气,各地学者云集在此进行教学和研究。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亚历山大前期三大数学家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奥斯。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过去所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是零碎的、片断的,可以比作砖瓦木石;只有借助于逻辑方法,把这些知识组织起来,加以分类、比较,揭露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在一个严密的系统之中,才能建成宏伟的大厦。《几何原本》体现了这种精神,它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阿基米德是物理学家兼数学家,他善于将抽象的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结合起来,又在实践中洞察事物的本质,通过严格的论证,使经验事实上升为理论。他根据力学原理去探求解决面积和体积问题,已经包含积分学的初步思想。阿波罗尼奥斯的主要贡献是对圆锥曲线的深入研究。
  除了三大数学家以外,埃拉托斯特尼(约公元前276~前195)的大地测量和以他为名的“素数筛子”也很出名。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公元前2世纪)制作“弦表”,是三角学的先导。
  亚历山大后期公元前146年以后,在罗马统治下的亚历山大学者仍能继承前人的工作,不断有所发明。海伦(约公元62)、门纳劳斯(约公元100)、帕普斯等人都有重要贡献。天文学家C.托勒密(约85~165)将喜帕恰斯的工作加以整理发挥,奠定了三角学的基础。
  晚期的希腊学者在算术和代数方面也颇有建树,代表人物有尼科马霍斯(约公元100)和丢番图(约250)。前者是杰拉什(今约旦北部)地方的人。著有《算术入门》,后者的《算术》是讲数的理论的,而大部分内容可以归入代数的范围。它完全脱离了几何的形式,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之大,仅次于《几何原本》。
  325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开始利用宗教作为统治的工具,把一切学术都置于基督教神学的控制之下。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以及其他学校,严禁传授数学。许多希腊学者逃到叙利亚和波斯等地。数学研究受到沉重的打击。641年,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图书馆再次被毁,希腊数学至此告一段落。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二、数学促进人类思想解放(齐民友)
  从历史上看,数学促进人类思想解放大约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数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直到以牛顿为最高峰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不妨说,在这个时期中,数学帮助人类从宗教和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物质上、精神上进入了现代世界。这一阶段开始于人类文化开始萌芽的时期。在那时,尽管不少民族都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科学。数学的作用主要是为解决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具体问题服务的。人类刚从蒙昧中觉醒。迷信、原始宗教还控制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三大宗教的出现还是比较晚的事了。在远古的一些民族中,数学对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影响还只表现在卜卦、占星上,成为“神”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一直到了希腊文化的出现,开始有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数学科学,其突出的成就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学。它的意义是:在当时的哲学理论的影响与推动下,第一次提出了认识宇宙的数学设计图的使命,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理性思维应该遵循的典范。由于当时世界各部分相对地比较隔绝,这个数学文化影响所及大抵还只是地中海沿岸。希腊衰落,罗马人取而代之,这个文化的影响也逐渐转向东罗马和阿拉伯人的地区。欧洲逐渐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到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出现,人类需要一种新文化以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相对抗,希腊文化又被复活了起来,形成所谓“文艺复兴”(这当然不会是原来的希腊文化)。数学直接继承了希腊的数学成就,终于成了当时科学技术革命的旗帜。它的主题仍然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它与宗教的矛盾日益深刻,尽管有宗教裁判所和它的酷刑,上帝的地位还是逐渐被贬低了。到了牛顿时代,当时的科学技术革命达到了顶峰,而上帝的地位也下降到了低谷。牛顿的自然神论离彻底的无神论只有一步之遥。人的地位上升了。他凭借着理性旗帜要求成为大自然的统治者。当时的技术革命,其科学基础是牛顿力学,而从文化思想上说,其实是机械师和工匠的革命。人对大自然的“统治”,也只是一个工匠认识了一部大机器,开动了这一部大机器,并且局部地模仿与复制这部大机器。但是这个工匠仍时而打着上帝的旗号。人尽管要求以自己的理性来重新安排人类自己的生活,但人对自己的看法,以拉美特利(Lamettrie,Juliende,1709—1751,法国机械唯物论哲学家)的口号为标志也就是“人是机器”。机械唯物论的决定论,是当时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数学是它的最主要的武器。当时数学的发展以微积分的出现为其最高峰,在这个时期确实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由希腊起源的这个文化,现在从地域上说已成了全世界的文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世界,而资本主义的文化也日益成了全世界的文化。作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也就不再只是希腊的数学,而成为全人类的数学文化。其他民族例如中国,尽管在数学上有过灿烂的成就,现在其影响和作用比这个新的、全人类的数学,也就瞠乎其后,不能相比了。有一些民族的成就被吸收到这个新的全人类的数学中,甚至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印度和阿拉伯的数学是如此;有一些就成了历史的陈迹了。对于中国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在历史的丰碑面前凭吊怀古,而是奋起直追。明末清初,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理解这一点。徐光启开始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康熙皇帝亲自主编过堪称为中国的《几何原本》的《数理精蕴》,都表明中国人正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学习直接由希腊数学发源的新的全人类的数学。总之,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是人类逐渐从宗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从中国来看,尽管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宗教的思想统治不如当时欧洲之烈,但到了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中国出现,中国人也要求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及其文化。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更要求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自然也要求新的文化。17世纪以后,现代的数学传入了中国,开始为中国人所接受,并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抗衡,成为中国人求解放求富强的思想武器,正是这个历史潮流的反映。
  第二阶段由18世纪末算起。到了那时,数学化的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可是人们越来越要求从完全的决定论下解放出来。这里面有社会、政治的原因,也有文艺、哲学上的反映,我们都不去讨论了。但是有一点很明显,数学的重要性已经不如前一个阶段。当时科学发展的最重大的问题是要求用一个发展的观点,把世界看作一个发展的、进化的、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黑格尔哲学提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以一种扭曲的形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的本质,“绝对观念”在发展过程中“外化”为物质,并且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由无机物发展到有机体,有了生命,然后从低级生物发展到高级生物,然后成为人。最后,“绝对观念”又在人的意识的发展中复归为自身。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其原因之一在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的基础所限。马克思、恩格斯的功绩就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改造了辩证法,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个发展除了社会的、历史的背景以外,还有自然科学的基础。能量的守恒与转化(与热机、热力学的发展相关)、细胞的发现,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最突出的几件大事。这样,数学自然从人们的视野中后退。数学家倒没有因此而失望,因为他们仍然继续在为人类做出重大的贡献,而其意义甚至是他们自己也未曾预料到的。数学家这个时期的工作,一方面是继续扩展已有的成就,另一方面是向深处进军。这里最突出的事例一是非欧几何的发现,二是关于无限的研究。前者根本改变了我们对空间的本性的认识。后者是由微积分的基础研究开始的,也说明从希腊时代的芝诺悖论(庄子“天下篇”中讲的惠施十辩中的“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和芝诺悖论几乎是完全一样。可惜的是,这些思想一直停留在抽象的思辨上而没有具体展开。这当然与数学没有在中国很好发展有关)所揭示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是何等深刻。特别是非欧几何的出现是人类思想一次大革命。它仍然是一种思想解放:这一次是从人自己的定见下解放出来。数学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这件事引起了多少人对数学的误解和指责,实际上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人在自己的成长中发现,单纯凭着直接的经验去认识宇宙是多么不够。人既然在物质上创造出了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一切工具、仪器等等──来认识和创造世界,为什么不能在思维中创造出种种超越直接经验的数学结构来表现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呢?数学的这一进步在当时并没有超出牛顿力学的决定世界观,但非欧几何的确从根本上动摇了牛顿的时空观,为相对论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对数学本身更有深远意义的是,这两件大事(非欧几何的出现和关于无限的研究)导致了对数学基础的研究,使人类第一次十分具体而严格地提出了理性思维能力的界限何在的问题。
  现在是否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暂时不必去回答。但是十分明显的是,数学的发展确实给人类的生活开辟了新天地。这不但是指文化思想上,而且也是指物质上。相对论的意义大概谁也不能低估了,如果再加上量子物理(同样,没有第二阶段的数学的发展以及伴之而来的种种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就不可能有量子物理),则现代的物理科学构成当代各种新技术的科学基础,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人们都说下一个世纪将是计算机的世纪,其特征是人能够或多或少地模仿或复制人的思维。可是也只是因为数学发展到今天的高度,计算机才可能成为现实。
  (选自《数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三、数学的特点(周金才梁兮)
  关于数学所具有的特点,可以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这种特点就十分明显了。
  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哪里呢?那就是暂时撇开事物的具体内容,仅仅从抽象的数方面去进行研究。比如在简单的计算中,2+3既可以理解成两棵树加三棵树,也可以理解成两部机床加三台机床。在数学里,我们撇开树、机床的具体内容,而只是研究2+3的运算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那就不论是树、机床,还是汽车或者别的什么事物都可以按加法的运算规律进行计算。乘法、除法等运算也都是研究抽象的数,而撇开了具体的内容。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比如几何学中的“直线”这一概念,并不是指现实世界中的拉紧的线,而是把现实的线的质量、弹性、粗细等性质都撇开了,只留下了“向两方无限伸长”这一属性,但是现实世界中是没有向两方无限伸长的线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函数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但是,抽象并不是数学独有的属性,它是任何一门科学乃至全部人类思维都具有的特性。只是数学的抽象性有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抽象的特征罢了。
  数学的抽象性具有下列三个特征:第一,它保留了数量关系或者空间形式。第二,数学的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它达到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了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抽象。从最原始的概念一直到像函数、复数、微分、积分、泛函、n维甚至无限维空间等抽象的概念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不断深化的过程。当然,形式是抽象的,但是内容却是非常现实的。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第三,不仅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数学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物理或化学家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总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而数学家证明一个定理却不能用实验的方法,必须用推理和计算。比如虽然我们千百次地精确测量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都是相等的,但是还不能说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而必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地给予证明。在数学里证明一个定理,必须利用已经学过或者已经证过的概念、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导出这个新定理来。我们都知道数学归纳法,它就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数学证明方法。它的原理是把研究的元素排成一个序列,某种性质对于这个序列的首项是成立的,假设当第k项成立,如果能证明第k+1项也能成立,那么这一性质对这序列的任何一项都是成立的,即使这一序列是无穷序列。
  数学的第二个特点是准确性,或者说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
  数学的推理和它的结论是无可争辩、毋容置疑的。数学证明的精确性、确定性从中学课本中就充分显示出来了。
  欧几里得的几何经典著作《几何原本》可以作为逻辑的严密性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从少数定义、公理出发,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演出整个几何体系,把丰富而零散的几何材料整理成了系统严明的整体,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科学杰作之一,一直被后世推崇。两千多年来,所有初等几何教科书以及19世纪以前一切有关初等几何的论著都以《几何原本》作为根据。“欧几里得”成为几何学的代名词,人们并且把这种体系的几何学叫做欧几里得几何学。
  但是数学的严密性不是绝对的,数学的原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发展着。比如,前面已经讲过《几何原本》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某些概念定义得不明确,采用了本身应该定义的概念,基本命题中还缺乏严密的逻辑根据。因此,后来又逐步建立了更严密的希尔伯特公理体系。
  第三个特点是应用的广泛性。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用到数学,丈量土地、计算产量、制订计划、设计建筑都离不开数学。没有数学,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不可能的,从简单的技术革新到复杂的人造卫星的发射都离不开数学。
  而且,几乎所有的精密科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甚至化学通常都是以一些数学公式来表达自己的定律的,并且在发展自己的理论的时候,广泛地应用数学这一工具。当然,力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对数学的需要也促进了数学本身的发展,比如力学的研究就促使了微积分的建立和发展。
  数学的抽象性往往和应用的广泛性紧密相连,某一个数量关系,往往代表一切具有这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比如,一个力学系统的振动和一个电路的振荡等用同一个微分方程来描述。撇开具体的物理现象中的意义来研究这一公式,所得的结果又可用于类似的物理现象中,这样,我们掌握了一种方法就能解决许多类似的问题。对于不同性质的现象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就是相同的数量关系,是反映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因为量的关系不只是存在于某一种特定的物质形态或者它的特定的运动形式中,而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物质形态和各种运动形式中,所以数学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正因为数学来自现实世界,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联系形式的一部分,所以它才能被应用,才能指导实践,才表现出数学的预见性。比如,在火箭、导弹发射之前,可以通过精密的计算,预测它的飞行轨道和着陆地点;在天体中的未知行星未被直接观察到以前,就从天文计算上预测它的存在。同样的道理也才使得数学成为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工具。
  下面举几个应用数学的光辉例子。
  第一,海王星的发现。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的海王星是在1846年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发现的。1781年发现了天王星以后,观察它的运行轨道总是和预测的结果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是万有引力定律不正确呢,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有人怀疑在它周围有另一颗行星存在,影响了它的运行轨道。1844年英国的亚当斯(1819—1892)利用引力定律和对天王星的观察资料,推算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花了很长的时间计算出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以及它出现在天空中的方位。亚当斯于1845年9~10月把结果分别寄给了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查理士和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艾里,但是查理士和艾里迷信权威,把它束之高阁,不予理睬。
  1845年,法国一个年轻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勒维烈(1811—1877)经过一年多的计算,于1846年9月写了一封信给德国柏林天文台助理员加勒(1812—1910),信中说:“请你把望远镜对准黄道上的宝瓶星座,就是经度326°的地方,那时你将在那个地方1°之内,见到一颗九等亮度的星。”加勒按勒维烈所指出的方位进行观察,果然在离所指出的位置相差不到1°的地方找到了一颗在星图上没有的星──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不仅是力学和天文学特别是哥白尼日心学说的伟大胜利,而且也是数学计算的伟大胜利。
  第二,谷神星的发现。1801年元旦,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1746—1826)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谷神星。不过它很快又躲藏起来,皮亚齐只记下了这颗小行星是沿着9°的弧运动的,对于它的整个轨道,皮亚齐和其他天文学家都没有办法求得。德国的24岁的高斯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天文学家们在这一年的12月7日在高斯预先指出的方位又重新发现了谷神星。
  第三,电磁波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概括了由实验建立起来的电磁现象,呈现为二阶微分方程的形式。他用纯数学的观点,从这些方程推导出存在着电磁波,这种波以光速传播着。根据这一点,他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这理论后来被全面发展和论证了。麦克斯韦的结论还推动了人们去寻找纯电起源的电磁波,比如由振动放电所发射的电磁波。这样的电磁波后来果然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1857—1894)发现了。这就是现代无线电技术的起源。
  第四,1930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1902—1984)利用数学演绎法和计算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宇宙射线实验中发现了正电子。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在天体力学中,在声学中,在流体力学中,在材料力学中,在光学中,在电磁学中,在工程科学中,数学都作出了异常准确的预言。
  (选自《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四、数学与文化——是与非的观念 克莱因
  
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在许多人看来是难以置信的,或者充其量来说也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这种怀疑态度完全可以理解,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对数学实质的错误概念所带来的结果。
  由于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一般人认为数学仅仅是对科学家、工程师,或许还有金融家才有用的一系列技巧。这样的教育导致了对这门学科的厌恶和对它的忽视。当有人对这种状况提出异议时,某些饱学之士可以得到权威们的支持。圣 奥古斯丁(St.Augustine)不是说过吗:“好的基督徒应该提防数学家和那些空头许诺的人。这样的危险已经存在,数学家们已经与魔鬼签定了协约,要使精神进入黑暗,把人投入地狱”。古罗马法官则裁决“对于作恶者、数学家诸如此类的人”应禁止他们“学习几何技艺和参加当众运算像数学这样可恶的学问。”叔本华(Schopenhauer),一位在现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也把算术说成是最低级的精神活动,他之所以持这种态度,是基于算术能通过机器来运算这一事实。
  由于学校数学教学的影响,这些权威性的论断和流行的看法,竟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是一般人忽视数学的观点仍然是错误的。数学学科并不是一系列的技巧。这些技巧只不过是它微不足道的方面:它们远不能代表数学,就如同调配颜色远不能当作绘画一样。
  技巧是将数学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的内涵剥落后的产物。如果我们对数学的本质有一定的了解,就会认识到数学在形成现代生活和思想中起重要作用这一断言并不是天方夜谭。
  因此,让我们看一看20世纪人们对这门学科的态度。首先,数学主要是一种寻求众所周知的公理法思想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明确地表述出将要讨论的概念的定义,以及准确地表述出作为推理基础的公设。具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从这些定义和公设出发,推导出结论。数学的这一特征由17世纪一位著名的作家在论及数学和科学时,以某种不同的方式表述过:“数学家们像恋人。……承认一位数学家的最初的原理,那么他由此将会推导出你也必须承认的另一结论,从这一结论又推导出其他的结论。”
  仅仅把数学看作一种探求的方法,就如同把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看作是画布上颜料的组合一样。数学也是一门需要创造性的学科。在预测能被证明的内容时,和构思证明的方法时一样,数学家们利用高度的直觉和想象。例如,牛顿和开普勒就是极富于想象力的人,这使得他们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僵化的传统,而且建立了新的、革命性的概念。在数学中,人的创造能力运用的范围,只有通过检验这些创造本身才能决定。有些创造性成果将在后面讨论,但这里只需说一下现在这门学科已有八十多个广泛的分支就够了。
  如果数学的确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那么驱使人们去追求它的动力是什么呢?研究数学最明显的、尽管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动力是为了解决因社会需要而直接提出的问题。商业和金融事务、航海、历法的计算、桥梁、水坝、教堂和宫殿的建造、作战武器和工事的设计,以及许多其他的人类需要,数学能对这些问题给出最完满的解决。在我们这个工程时代,数学被当作普遍工具这一事实更是毋庸置疑。数学的另外一个基本作用(的确,这一点在现代特别突出),那就是提供自然现象的合理结构。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这些学科的成就大小取决于它们与数学结合的程度。数学已经给互不关联的事实的干枯骨架注入了生命,使其成了有联系的有机体,并且还将一系列彼此脱节的观察研究纳入科学的实体之中。
  智力方面的好奇心和对纯思维的强烈兴趣,激励许多数学家研究数的性质和几何图形,并且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今天很受重视的概率论,就开始于牌赌中的一个问题——一场赌博在结束之前就被迫中止了,那么赌注如何分配才合理?另外一个与社会需要或科学没有什么联系的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由古代希腊人创造出来的,他们把数学转变成了抽象的、演绎的和公理化的思想系统。事实上,数学学科中一些最伟大的成就——射影几何、数论、超穷数理论和非欧几何,这里我只提到我们将要讨论的内容——都是为了解决纯智力的挑战。
  进行数学创造的最主要的趋策力是对美的追求。罗素,这位抽象数学思想的大师曾直言不讳地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
  除了完善的结构美以外,在证明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运用必不可少的想象和直觉也给创造者提供了高度的美学上的满足。如果美的组成和艺术作品的特征包括洞察力和想象力,对称性和比例、简洁,以及精确地适应达到目的的手段,那么数学就是一门具有其特有完美性的艺术。
  尽管历史已清楚地表明,上述所有因素推动了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错误的观点。有这样的指责(经常是用来为对这门学科的忽视作辩解的),认为数学家们喜欢沉湎于毫无意义的臆测;或者认为数学家们是笨拙和毫无用处的梦想家。对这种指责,我们可以立刻作出使其无言以对的驳斥。事实证明,即使是纯粹抽象的研究,更不用说由于科学和工程的需要而进行的研究了,也是有极大用处的。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自被发现二干多年来,曾被认为不过是“富于思辨头脑中的无利可图的娱乐”,可是最终它却在现代天文学、仿射运动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中发挥了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具有社会头脑”的作家断言:数学完全或者主要是由于实际需要,如需要建筑桥梁、制造雷达和飞机而产生或发展的。这种断言也是错误的。数学已经使这些对人类方便有用的东西成为可能,但是伟大的数学家在进行思考和研究时却很少把这些放在心上。有些人对实际应用漠不关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成果的应用在几百年后才实现。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数学玄想,比起货栈职员采用“+”号和“一”号的实际行动来(这曾使某一作家深信“数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乃是由日常的社会活动所致”),所作的贡献要大得多。确实,几乎每一个伟大的人物所考虑的都是他那个时代的问题,流行的观点会制约和限制他的思想。如果牛顿早生二百年,他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位出色的神学家。伟大的思想家追求时代智力风尚,就如同妇女在服饰上赶时髦一样。即使是把数学作为纯粹业余爱好的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也会去研究令专业数学家和科学家感到十分激动的问题。但是,那些“业余爱好者”和数学家们一般并不十分关心他们工作的实用价值。
  实用的、科学的、美学的和哲学的因素,共同促进了数学的形成。把这些做出贡献、产生影响的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除去,或者抬高一个而去贬低另外一个都是不可能的,甚至不能断定这些因素中谁具有相对的重要性。一方面,对美学和哲学因素作出反应的纯粹思维,决定性地塑造了数学的特征,并且作出了像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这样不可超越的贡献。另一方面,数学家们登上纯思维的顶峰不是靠他们自己一步步攀登,而是借助于社会力量的推动。如果这些力量不能为数学家们注入活力,那么他们就立刻会身疲力竭;然后他们就仅仅只能维持这门学科处于孤立的境地。虽然在短时期内还有可能光芒四射,但所有这些成就会是昙花一现。
  数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符号语言。如同音乐利用符号来代表和传播声音一样,数学也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与日常讲话用的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数学家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些思想如果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就会显得冗长不堪。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J.K.杰罗姆(J.K.Jerome),为了需要求诸于代数符号,在下面一段描写中,尽管与数学无关,却清楚地表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明了性:
  当一个12世纪的青年堕入情网时,他不会后退三步,看着他心爱的姑娘的眼睛,对他说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儿。他说他要冷静下来,仔细考虑这件事。如果他在外面碰上一个人,并且打破了他的脑袋——我指另外一个人的脑袋——于是那就证明了他的——前面那个小伙子——姑娘是个漂亮姑娘。如果是另外一个小伙子打破了他的脑袋——不是他自己的,你知道,而是另外那个人的——对第二个小伙子来说的另外一个。因为另外一个小伙子只是对他来说是另外一个,而不是对前面那个小伙子——那么,如果他打破了他的头,那么他的姑娘——不是另外一个小伙子,而是那个小伙子,他……。瞧:如果A打破了月B脑袋,那么A的姑娘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但如果B打破了A的头,那么A的姑娘就不是一个漂亮的姑娘,而B的姑娘是一个漂亮的姑娘。
  简洁的符号能够使数学家们进行复杂的思考时应付自如,但也会使门外汉听数学讨论如坠五里云雾。
  数学语言中使用的符号十分重要,它们能区别日常语言中经常引起混乱的意义。例如,英语中使用“is”一词时,就有多种不同的意义。在“他在这儿”(He is here)这个句子中,“is”就表示一种物理位置。在“天使是白色的”(Anangel is white)这个句子中,它表示天使的一种与位置或物理存在无关的属性。在“那个人正在跑”(The man is running)这个句子中,这个词"is”表示的是动词时态。在“二加二等于四"(Two and Two are four)这个句子中,is的形式被用于表示数字上的相等。在“人是两足的能思维的哺乳动物”(Men are the two—legged thinking mammals)这个句子中,is的形式被用来断言两组之间的等同。当然,在一般日常会话中引用各种各样不同的词来解释is的所有这些意义,不过是画蛇添足,因为尽管有这些意义上的混乱,人们也不会因此产生什么误会。但是,数学的精确性——它与科学和哲学的精确性一样,要求数学领域的研究者们更加谨慎。
  数学语言是精确的,它是如此精确,以致常常使那些不习惯于它特有形式的人觉得莫名其妙。如果一个数学家说:“今天我没看见一个人”(I did not see one person today),那么他的意思可能是他要么一个人也没看见,要么他看见了许多人。一般人则可能简单地认为他一个人也没看见。数学的这种精确性,在一个还没有认识到它对于精密思维的重要性的人看来,似乎显得过于呆板,过于拘泥于形式。然而任何精密的思维和精确的语言都是不可分割的数学风格以简洁和形式的完美作为其目标,但有时由于过分地拘泥于形式上的完美和简洁,以致丧失了精确竭力要达到的清晰。假定我们想用一般术语表述图1所示的内容,我们很有可能说:“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画两个以该三角形的直角边作为其边的正方形,然后再画一个以该三角形斜边作为其边的正方形,那么第二个正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前面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但是没有一个数学家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会这样说:“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种简洁的用词使表述更为精炼,而且这种数学表达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确是言简意赅。还有,由于这种惜墨如金的做法,任何数学文献的读者有时会发现自己的耐心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甚至可能有时以难以察觉到的方式但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
  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但是它却不包含任何真理。与之相反的观点却认为数学是无可辩驳的真理的汇集,认为数学就像是信仰《圣经》的教徒们从上帝那儿获得最后的启示录一样,这是一个难以消除的、流传甚广的谬论。直到1850年为止,甚至数学家们也赞同这种谬论。幸运的是,19世纪发生的一些数学事件(这些我们随后将进行讨论)向这些数学家表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这门学科中没有真理,而且在它的一些分支中的定理与另外一些分支中的定理是矛盾的。例如,上个世纪创立的几何中所确定的一些定理,与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学中所证明的定理就是矛盾的。尽管没有真理,数学却一直给予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神奇的力量。解决人类思想史上这个最大的悖论将是我们所关注的课题之一。
  由于20世纪必须将数学知识与真理区分开,因此也必须将数学与科学区分开,因为科学确在寻求关于物质世界的真理。然而数学却无疑地是科学的灯塔,而且还继续帮助科学获得在现代文明中所占的位置。我们甚至可以正确地宣称,正是由于有了数学,现代科学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将会看到,这两个领域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在本书中,我们最为关心的将是这种精神的作用。
  数学还有一个更加典型的特征与我们的论述密切相关。数学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树,她随着文明的兴衰而荣枯。它从史前诞生之时起,就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这场斗争经历了史前的几个世纪 和随后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几个世纪,最后终于在肥沃的希腊土壤中扎稳了生存的根基,并且在一个较短的时期里茁壮成长起来了。在这个时期,它绽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欧氏几何。其他的花蕾也 含苞欲放。如果你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三角和代数学的雏形;但是这些花朵随着希腊文明的衰亡而枯萎了,这棵树也沉睡了一千年之久。
  这就是数学那时的状况。后来这棵树被移植到了欧洲本土,又一次很好地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中。到公元1600年,她又获得了在古希腊顶峰时期曾有过的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准备开创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前景。如果我们将17世纪以前所了解的数学称为初等数学,那么我们能说,初等数学与从那以后创造出的数学相比是徽不足道的。事实上,一个人拥有牛顿处于顶峰时期所掌握的知识,在今天不会被认为是一位数学家。因为与普通的观点相反,现在应该说数学是从微积分开始,而不是以之为结束。在我们这个世纪,这门学科已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以致没有任何数学家能够宣称他已精通全部数学。
  数学发展的这幅素描,尽管简略,但却表明数学的生命力正是根植于养育她的文明的社会生活之中。事实上,数学一直是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了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征。以古典时期的古希腊文化为例,它大约从公元前600年延续到公元前300年。由于古希腊数学家强调严密的推理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因此他们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成果的实用性,而是教育人们去进行抽象的推理,和激发人们对理想与美的追求。因此,看到这个时代具有很难为后世超越的优美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以及理想化的建筑与雕刻,也就不足为奇了。
  数学创造力的缺乏也表现在一个时代文明的文化里,这一点也是真实的。看看罗马的情况吧。在数学史上,罗马人在一定时期内曾作出过贡献,但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停滞不前了。阿基米德,最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和科学家,在公元前221年被突然闯入的罗马士兵杀害了,当时他正在研究画在沙盘中的几何图形。对此,A.N.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说过:阿基米德死于一个罗马士兵之手,是一个世界发生头等重要变化的标志;爱好抽象科学、擅长推理的古希腊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被重实用的罗马取代了。洛德 比肯斯菲尔德(LordBeaconsfield),在他的一部小说中,曾把重实用的人称为是重复其先辈错误的人。罗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是他们却由于只重实用而导致了创造性的缺乏。他们没有发展其祖先的知识,他们所有的进步都局限于工程技术的细枝末叶。他们并不是那种能够提出新观点的梦想家,这些新观点能给人以更好地主宰自然界的力量。没有一个罗马人因为沉湎于数学图形而丧命。
  事实上,西塞罗(Cicero)夸耀自己的同胞——感谢上帝——不是像希腊人一样的梦想家,而是把他们的数学研究派上实际用场的人。
  注重实用的罗马帝国,将其精力用于权术和征服外邦。为迎接军队胜利归来的拱形的凯旋门,也许是罗马帝国的最好象征,但它们不是显得得体优雅,而是显得毫无生气。罗马最突出的特征也许是麻木不仁,罗马人几乎没有真正的独创精神。简言之,罗马文化是外来的,罗马时期的大多数成就主要渊源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此时小亚细亚的希腊正处于罗马政权统治之下。
  这几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在不抹煞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诗人、画家和政治家功绩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这样说:其他文明已经产生了在能力和成就方面同等的效果。另一方面,尽管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无疑地是极其卓越的思想家,尽管我们的数学家得以达到最高的水平,这仅仅是因为像牛顿所说的那样,他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而,正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数学才达到了它应该达到的范围,而且有着不同寻常的用途。这样,由于数学已经广泛地影响着现代生活和思想,今天的西方文明与以往任何历史上的文明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也许,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现在这个时代是如何受惠于数学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15: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中的数学文化
2008-02-18 阅读: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盂庆云


    在中国古代科学中,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还以自然哲学等文化意蕴参与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也是赋予中医学特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是数学的发祥地之一,其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古代数学研究的对象也是“象”,《左传·僖公十五年》记韩简子云:“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它以象为主论述客观事物的有序性,以文辞数字形式为用,循着抽象性与应用辩证统一的道路不断发展,形成了以有机论数学观念为理念的非构造性数学体系。明显表现出重视归纳法的倾向与几何代数化的倾向,这与古希腊数学的重演绎法倾向和代数几何化倾向交相辉映。
    中医学一直认定养生保健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为原则,中医学理论也应是数的“阳奇阴偶”及“象为主,数为用”的数字抽象象征的体现。例如,“1”是“道在于一”,又是五行中肾水的生数;“2”是两仪,是阴数之始,是五行心火的生数;“3”是《老子》论“三生万物”的小成之数,《素问·三部九候论》言“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又是五行中肝木的生数;“4”是四象四时四方,是五行中肺金的生数;“5”是天地数的总括,《易·系辞上》谓:“天数五,地数五”,在五行是脾土的生数;“6”是筮法老阴之数,阴爻称六,又与六合、六律、六吕之数相契,在五行为肾水的成数;“7”是《周易》“七日来复”之数,《伤寒论》有热病七日转愈的经验,在五行为心火的成数;“8”为八卦八风,在五行为肝木的成数;“9”是极数,阳爻用九为老阳,应九州、九野、九候的黄钟数,《灵枢·九针十二原》言,数“始于一,终于九”,在五行为肺金的成数;“10”是“9”以后晋上之数,在五行为脾土的成数。中医学也用图以示数,即用河图、洛书表示阴阳、五行间的多元时空关系,人体五脏系列和四时、四方的关系,其在河图、洛书上的定位规定了脏腑的生理特征。如肾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在北方则主冬,生数一成数六则有补无泻。明代医学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概括了“现九会五”的规律,可以用生成数解说五脏补泻用药法则。
    古代医学家在积累大量临床经验之后,以哲学和数学为理论化手段,数学对中医学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用数学模型构建中医学理论。古代医学家坚信数的规律也是生命活动的规律,把某些数学模型用为人体模型。例如,用有群论特征的五行模型作为人与自然五大系统的稳态特征。用有集合论特征的六经模型来概括时序和热病关系的证候。《内经》将五行用于表述脏腑关系和特征,建立了五行脏象论;《伤寒论》把六经用于阐述热病按病序演变的六种类型的六经辨证。此外,在《灵枢·九宫八风》篇中,还有八卦数学模型的八卦脏象等等。
    提出生命是时间函数的科学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老子》称人为“神器”,由“神”和“器”两者构成。“神”是形而上者能变化妙用的生命机能,“神”体现于时间结构和功能。“器”则是形而下者的形体,包括器官、骨骼、肌肉、肢节等,是人体的空间结构。祖国医学重神而疏器,生命机能称为“神机”,对医生的评价也有“粗守形,上守神”的尺度,把主宰思维并统帅全身生命活动的作用称为“神明”。由于对“神”的重视,提出了生命是时间函数的命题。即《内经》多次强调的“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的策语缄言。恽铁樵称此语为《内经》全书的关键。《内经》进一步又提出“化不可待,时不可违”的生命不可逆的特征。和西医学重视人体空间结构相比,中医学重视人体的时间结构,重视生命的过程、节律和节奏,有“脏气法时”等论述,这是中医学对生命本质的揭示。
    中医辨证论治讲究“套路”,按套路逐步解决复杂的难治之病,其思维方法和传统数学的解方程的思维是一致的。西方数学,以几何和形式逻辑的证明定理著称,中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以问题为中心,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应用问题,西汉时即有《九章算术》问世,把几何问题也代数化。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于“咳逆倚息不得卧”的支饮,就是分步骤、先后使用小青龙汤、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再用半夏,再加杏仁,再加大黄等六步成为一个套路,分别解决不得卧、冲气、喘满、眩冒、水肿和面热如醉的戴阳证的。可见,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方式是一致的。
    数学影响中医思维方式,既赋予了中医学特色,也有其负面作用。数学是实验的孪生儿,中国古代数学没有经过缩写阶段发展为符号阶段,因其重实用而抽象性不强,分析思想不占主流,形式逻辑不发达,致使在古代,中国数学思想没有形成推助中医学向实验科学发展的动力。主要的问题就是把“和于术数”泛化了。人数与天数有相契合者,按“人择原理”,有的被采用了,但如果事事都“人副天数”,则扩大了类比的应用,如“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天有三百六十日,人有三百六十穴”等都不甚适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22:55 , Processed in 0.1396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