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令人忧虑的互联网明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2 08:2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令人忧虑的互联网明天
丁启阵

我这学期教的外国学生进修部高级班,一共六个学生,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其中,马来西亚两位。四女二男六个人,成天在“后街”(魏公村)一带换着饭馆聚餐,经常相约着去泡吧,去唱歌,集体活动特别频繁。几乎每一次都是一呼五应的。每一个学生都爱说,爱笑,爱说笑话。这是一个不多见的阳光快乐的集体。
但是,不久前的一次阶段考试,他们却无一例外地集体忧郁了一把。
事情是这样的:我出的考题中有这么一道,“请你说说十年后互联网会变成什么样子”。改卷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这些平时性格开朗的孩子,在展望未来十年互联网将进一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无一不忧心忡忡的。
加拿大学生柏睿宁,他忧虑的是,“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因为对网络上了瘾而忘记了怎么享受真实的生活,以后这样的情况只能越来越严重”。为此他告诫道,“我们首先得学会怎么负责任地使用互联网,不能让它控制我们的生活”。
乌兹别克斯坦学生李维卡,忧虑的是,由于互联网技术更加发达,“下一代会比这一代聪明,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可能已经会编电脑程序了”。想到她管自己不懂互联网的父母为“恐龙”,她担心自己将来也会被孩子们这么称呼。
比起李维卡来,马来西亚学生叶美珍的忧虑要深沉得多。她忧虑的是,未来世界将变成一个“被电子控制的科技时代”,互联网“随时可能夺去我们最珍贵的感情交流”,“会间接地抹杀了许多人的人性”。被互联网简单化了的人,离开互联网,将会“像失去灵魂的身体一样,行尸走肉般地生活”。
韩国学生崔志演,可能是做了多年警察的缘故,她的表述从容淡定。但是,字里行间,依然流露出忧虑之情。“一个学生在咖啡馆一边喝咖啡一边看i-pad,他或者她一个人这样打发几个小时没有问题,但如果这样的人多起来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变成很孤独、冷漠的空间。”
马来西亚学生符涵韵,干脆整篇文字都在阐述她的忧虑。而且,有些危言耸听。一上来就是这样一句:“我想,十年后的互联网会是个十分庞大的‘恐怖集团’。”接着,就列举了她的两点分析。第一点是:“那个时候的人们,或许只沉迷于网络。他们只用互联网和外界联络,人和人不再需要言语上的交流,一切只在指尖上进行,孩子不用学会说话也没有关系,只要手指能在键盘上挥舞就行,朋友不需要有真实的身份,虚拟的,需要时出现就行。人间不再需要什么人情,需要的只是一部电脑。”第二点是:“十年后人们不再分国籍了,互联网上的人们只需要分成含蓄派、开放派、笑里藏刀派、虚拟派等派别。网民以派而聚,共同讨论,生活。国籍是什么,邻居是什么,亲戚是什么,朋友是什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在自己的派里找到知己。如果我是笨蛋,那你也是,我们同等。”显然,符涵韵对于“不再需要真实身份”,“只进行指间交流”,“没有七大姑八大姨”冲着自己叫名字的未来生活,是难以接受的。
来自澳大利亚的程瀚智,有着新疆人的宽厚乐观性格,他自诩“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关于互联网,他也不得不承认,“凡事都会有好有坏”。在他看来,互联网的坏处是,可能会“掠夺走我们人与人之间那最美好的真情和人情味”。他认为,“人是需要与他人面对面接触与沟通的”。
上述关于未来互联网的忧虑,可能有学生们为了完成考试而“强说愁”的成分。但是,多国学生,如此众口一词地表达忧虑之情,不能不说,这将是未来世界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值得有关人士、有关机构重视。最好是,未雨绸缪。
                                                        2013-4-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3 07:24 , Processed in 0.0775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