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异诗人龚自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5 10:3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奇异诗人龚自珍的“戒诗”

此身合是诗人未——关于龚自珍
    作者:西辞唱诗 来源:天涯论坛 2011年02月12日

       
        陆游有句云:“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我看完龚自珍《己亥杂诗》,望着窗外似有雨意的灰蒙蒙的天,想起了这句话。
        
        中国古代诗人中,龚自珍算是奇异的一个。“戒诗”之举便是其奇异之一处。世人都知道戒烟、戒酒、戒毒,大凡该戒的东西,总因为其有害。龚自珍两次戒诗,想来,诗对他是有害的,且害还不小,否则何以一戒而再戒呢。
        学者们对龚自珍的戒诗原由有多少解释,我不知道,手头只有王镇远著的一本小册子《剑气箫心》,上面所说龚自珍戒诗原因大致可归结为:官场失意,意气消沉,因而欲学佛逃禅,而佛家是要求四大皆空的,所以诗歌这种七情六欲有点容易泛滥的东西自在该予戒除的魔障之列。我对于这个解释,百分之八十赞成,百分之二十却有疑惑。总觉得还有些东西没说出来。
        中国古代诗人,官场失意的很多,因而意气消沉的也很多,又因而欲学佛逃禅的也有,但是通常情况下,他们并不戒诗,不但不戒,而且诗本身就是一个栖身之所。惟独龚自珍把诗列在戒除之列,仿佛是把诗和什么东西对立着,简直要到了誓不两立之极端境地。为何?我觉得还有可说之处。
        从龚自珍戒诗举动的事实上看,戒诗之举跟官场失意有关是肯定的,跟学佛逃禅有关也是肯定的,但是,跟意气消沉的关系却有些微妙,我以为。大体上说意气消沉是可以的,但是我却觉得此处的意气消沉实际上只是短暂的悲哀,而悲哀之后是咬牙切齿的怨气的沉积,有点勾践卧薪尝胆的意思。咬牙切齿,卧薪尝胆干什么?从政,而按中国人的官僚政治意识来说,也就是——当官。
        但是当官为何要戒诗呢?为什么在龚自珍心中,诗和当官对立起来显得水火不容呢?这就要首先说一说龚自珍对诗的认识了。
        “龚子之为长短言何为者耶?其殆尊情者耶?”这句话是龚自珍《长短言自序》中的,“尊情”,以情为文学之根本,是龚自珍的文学观,这一点大抵已是定论,不必多说,(后来鲁迅曾说:“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热情的。”可能是受龚自珍的影响)要说的是,这个观念正是他戒诗的一个大原因。
        这里的“情”,当然不只是男欢女爱的爱情,范围要广,大约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个性。现在不是有很多人批评中小学生作文“失语”吗?这个失语也就是说话假大空,没有个性。其实龚自珍的“尊情”说大致就是反对假大空,提倡个性的。所以他说自己少年时的诗是“歌泣无端字字真”。可是问题在于,“歌泣无端字字真”究竟有多大好处?这个问题似乎现今的提倡个性的学者也有必要想想。
        这里有一个前提,即龚自珍是要从政作官的,按照他老人家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考试进入军机处当个章京、行走什么的,然后再图“大业”。在这个前提下,对于龚自珍心中“歌泣无端字字真”的诗歌,写与不写,戒与不戒就要做一个利益衡量了。对一般人来说,这种利益衡量恐怕是无事生非,但是对于龚自珍来说,却是有些必要的,何以这么说呢?这就要再罗嗦几句龚自珍的为人了。
        龚自珍的狂傲是有名的。有一则故事说他的狂,说他参加科举考试,考卷被一个叫做王植的评改,王植一看文章写得奇奇怪怪,不觉大笑,隔壁的考官温房叔闻笑来看,见是浙江考生之作,便想此奇怪文章定是龚某人所做,于是建议王植给推荐上去,免得被这有名的骂家骂。王植于是依计行事。结果到揭榜之日,有人问龚自珍的房师是谁,龚乃嗤之曰“实稀奇,乃无名小辈王植也。”王植闻之,找那姓温的怨道:“你看,推荐了还是要被骂。”
        这类逸闻当然难辩真假,但是,龚自珍这个人狂放不羁的性格是可以肯定的。他自己的诗中也常以“狂生”自称。如果龚自珍什么也不是,并无真才实学,只是沽名钓誉的狂半天,那其实还没啥大不了,或许还是好事,可关键问题在于这个狂放的人,却是有那么两下子的人才,这就麻烦了。在他的眼中,“一睨人才海内空”;在中国,上到宰相,下到强盗,都没人才,简直就是一群行尸走肉在主宰中国。有一则野史还说龚自珍有一次把皇帝住的地方都说成“禽兽居之”而令闻者大骇。可以想见这种人在北京那个上流社会里会有个什么名声,会得罪多少人。今天我们叫孩子们诵读“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当然是可以略去这些不提了。
        此外,龚自珍的风流也是有名的,女朋友很不少,而在他的内心中,感情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你看他因为听得一个王孙的缠绵恋爱故事,就升起要写小说的念头,后来由于终究不是讲故事的高手而作罢,改为填了一首《瑶台第一层》收在《红禅室词》中。在官场败落回乡路上又和一个妓女“灵箫”谈起恋爱,并且在《己亥杂诗》中洋洋自得的写道:“他年青史烦点染,定公四十遇灵箫。”他的这些男欢女爱路边野花居然也要写进青史,恐怕要气杀一些人的。
        这些狂放,这些风流,这个人,是要反映在诗里的。龚自珍的“尊情”文学观中,诗与人是合一的,“诗外无人,人外无诗”是也。如果诗歌不能反映他心中真实的情感思想,那就不如不写。之所以不能,却不是因为技术不够,而是因为要做官,尤其是要在那善于制造文字狱的大清朝廷做官。
        于是,这样的诗,这样的官场,对立起来了。如果写起诗来,暴露了真情实感,那是不利于官场进取的。所以,干脆戒了。
        所以,在我看来,龚自珍的戒诗,不只是官场中一时失意的消沉表现,相反是一种进取;他其实认识到了一个道理,要想在这官场中混得好,就不能锋芒毕露,在第二次戒诗的时候,他写过这样几句:“东鳞露一爪,西鳞露一爪。与其见鳞爪,何如鳞爪无?”人怕出名猪怕壮,何况是一条龙呢?《己亥杂诗》第十七首也写道:
        “金门飘渺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
        这里用了汉朝东方朔的典故,是说如果我像东方朔那样一直做一员执戟郎,谁会怀疑我是天上的星辰下凡呢?这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仕途失败的总结,他悟得出封建官场的瞒和骗的真谛,可是他做不到。
        他的戒诗终于以失败告终,这个失败是和他的仕途的彻底失败相应的。他在北京官场混了近三十年,会试落榜,殿试落榜,考军机章京落榜,后来降低要求,考一个乡试考官也落榜。据说落榜原因是“楷书不工”,就是字写得不好,不符合科举的馆格体。实际上,“楷书不工”恐怕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这个狂傲的人在政治上得罪了权贵,因而屡次受阻。我们从龚自珍辞官出京的仓惶和回京接家眷却不敢进城的反常表现看来,他得罪权贵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至于说他是因为和女才子、贵族姬妾顾太清之间关系暧昧而惹怒贵族才仓皇出逃,——即所谓“丁香花事件”——不太可信。因为仅仅是桃色事件还不至于让龚自珍对官场完全失去信心。在封建专制体制中,政治上被人拿住把柄,又得罪“巨室”才是最致命的。孟子曾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反过来,得罪巨室那就可怕了。
        按说他还是有在官场继续熬下去的条件的,他这个人朋友很多,交游广,有人因此称他为“无事忙”。今人不是唱“朋友多了路好走”吗?在官场上更是这样了,所以客观地分析,他虽然又狂又风流,楷书又写不好,但关系比较多,这一点也是一个优势,然而终于没能熬得下去,其原因恐怕就是犯了“得罪巨室”的大忌。
        在林则徐奉命为钦差去广东查禁鸦片时,龚自珍曾有随其南下帮忙的想法,并写信向林献策,但林则徐回信中有一句话:“弟非敢沮止旌旆之南,而事势有难言者。”而几个月后,龚自珍就仓皇出都了。这里的“事势有难言者”究竟是什么,无人知晓,但我猜想,很可能就是政治上触犯了权贵,至于哪个权贵,我当然就不知道了。
        此外,年龄恐怕也是一个原因。四十七岁,想想看,在今天还有多少混的,更不要说在那论资排辈犹如铁桶一般的大清王朝。在没有民主的政治环境中,人们只有一条路可走。科举制度,种种考试,看起来公正,其实是扼杀人才的绳索。
        总之,我们在《己亥杂诗》里可以感觉得到,龚自珍对于仕途已经完全绝望,或者说,他已经认清自己不能够被官场所容忍,他就像孔子所说“五十知天命”一样,在四十七岁这一年,认清了自己的命。比如第六十首说:
        华年心力九分殚,泪积嘾鱼死不干。
        此事千秋无我席,毅然一炬为归安。
        这首诗是回忆当年受姚学爽(浙江归安人)的激发而焚烧八股文的事,但龚自珍在这一次辞官出京路上重提此事,中间“此事千秋无我席”一句实在是饱含深意,而“归安”一词似乎既指姚学爽又含归去安于天命之意。
        到今天他才不得不承认,他的席位,不在官场。到今天,他才不得不问自己:“此身合是诗人未?”
        为了争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席位,这个诗人,竟然压抑了自己的诗兴二十多年,这种压抑真是太难受了,于是在《己亥杂诗》中我们不止一次地读到那种解放、回归的快感,他大开诗戒。那第一首就说: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第十四首说: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喑。是啊,二十多年忍气吞声,假装哑巴,今天要把狂言重起:“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听我言。”现在要任风流到底:“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哪怕是“落花”一朵,却也要“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可以说是一部回忆录,也是一部忏悔录,或许是中国文人千古之同愁的大结局,又或许是新时代即将开启的浪漫主义前奏曲。对于它,可说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篇何能说得干净,就用我旧日写在〈剑器箫心〉这本小书扉页上的一首打油诗结尾了吧:
        夜阑频升飞黄梦,
        明朝束发悲路歧。
        狂来舞剑空有力,
        怨去吹箫独夜闻。
        杀妻取将鲁人笑,(吴起为做鲁国将军杀了自己的齐国妻子而遭鲁人嘲笑)
        胜为灵箫花著身。(佛教云天女散花时天花会沾在六根不净的人身上)
        莫叹京师多庸碌,
        此中绝技屈贾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7:26 , Processed in 0.0962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