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水出“语文”,亭亭而净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9 20:4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水出“语文”,亭亭而净植
——净语文“六文”“三元”概念

宝安崛起实验中学
张训海

内容摘要:回归本真,本心出发;固本培元,亭亭净植;知情理趣,诗意栖居。语用语感,语言素养。情有“读”钟,“写”意人生;语文味儿,心之所“练”;读写练吧,三元概念。经典悦读,语言练习,本心写作,是为“三元”;文字煎熬、文采训练、文学浸染、文章得意、文化涵养、文人精神,是为“六文”。让语文是语文,拈“六文”、行“三元”,永远走在语文本真的路上,永远在语文本色的路上行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干干净净真语文。
关键词:净语文
“六文”“三元”概念
读练写吧

序言:拿什么拯救,太功利的语文
“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年高考悲喜落幕,又一年高考粉墨登场。早有人说“高考是我们民族的一场悲剧”,当语文遭遇高考,《考试大纲》成了金科玉律和诰命牌坊,考点、考题研究冠冕堂皇地成为杂耍式的科研项目。考、考、考,教育的法宝;分、分、分,大家的命根!
语文如此多娇,但“误尽苍生是语文”!语文似玉如花的啊,但被我们一天天地屠宰、糟蹋、蹂躏、猥亵,她正在日渐失其生命的灵性和美丽,变成风干的尸体和栩栩如生的标本,在一张张试卷上展览示众。究其原因,误尽语文是考试!“以数据论教学”、“以分数定成功”,我们总是在“被语文”、“被阅读”、“被考试”,语文坠落风尘成为纯粹的考试科目了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然而语文被切割成考点,变成试题在纸上“练兵”,语文哪还有生命的本真和本色?
语文能力水平用分数量化,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哀的错误!而我们做老师的,做着别人的帮凶和刽子手,还自以为拯救了人类有了大功德,这更是悲哀中的悲哀了!
语文在哭泣,我们拿什么拯救语文?且看古人是如何学语文的。
开始,是启蒙教育,读书叫念书,以背书识字和玩文字游戏为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这些句子,格律精工,音韵谐美,琅琅上口。私塾先生先教孩子们一句句背诵,解决读音问题;再一字字描红,解决字形问题;当一本书背完之后,老先生开讲,阐明语意,明晓事理,解决语境字义问题。识字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等,即便“对对子”,也是“背”字当头。
而现代的教学理论摒弃古人这种“先大量吃草,然后进行反刍”的开源培元做法,紧揪教材,或像教外语一样教母语,或像学理科一样学语文,把语文学习变成了标准化习题和考试模式,美其名曰:新课程。进步?实话实说,现代人的文字功底远逊于古人,是语文教学思想一开始就失了本真。不先大量读背,语文一定得病,半身不遂!
启蒙教育过后,古人便开始进行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学习《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春秋》、《易经》等“四书、五经”。虽然也是一个“背”字当先,但重点却放在文中所载之“道”,老师的课程是和学子们“开题”辩理。此时,识字是次等之事,而我们的高考在中考的基础上还将字音、字形、词义、语病等“语基”进行到底,且变本加厉。更为要命的是,今天的语文考试已越来越与语文(包括文学)的规律相背离,最为典型的就是语文“主观阅读”的“客观化”,答案标准化。例如现代文阅读题中,完全以命题者的主观理解决定对文本的解读,设计的题目连文章的作者作答都可能得零分;而作文“戴着镣铐”还必须“跳舞”,完全以命题者、评卷者的一孔之见和审美标准决定作文的档次分数,广大的考生完完全全处在一种任人宰割的位置上,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极有可能让语文这门学科蜕变为一种搞试题游戏的纸上“谶学”。
古代的先生是不喜欢学生问的,这跟现代的课改理念正好相反。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不得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想说而表达不出时,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再看看今天所谓的“点拨”,老师们许多时候自己都懒得想,就对着教辅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学生又怎能自己意会、言传,形成语感?“冰雪融化”只能是“变成死水”,变不成“春天”的啊!
现在风行试题研究、考点分析,动辄大张旗鼓来个试题征集、命题比赛,夺冠者如中奖般欣欣然、呜呜然,而后俨然一老道专家,就可以对语文教学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了。这难道不是语文的本末倒置和缘木求鱼吗?难怪现在的学生书生意气阑珊,轻视语文,缺乏读书激情,因为他们被考试扼杀了灵性,窒息了思维,被我们“教愚”成一个个“呆子”或者“考试机器”了。
古人先识字、对对子、辩说和大量读书,当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功底和眼界之后,缘事而发和作文表达便提上议事日程。写文章,考功名,那是水到渠成;著书立说,创立理论体系,那并不只是学者教授才能做的事。博古通今,筚路蓝缕,成一家之言之人何其多矣!只要你私塾读得扎实,有了功底,修身、齐家、平天下,成人成材都不在话下。
然而现代教育从小学就拔苗助长让学生写作。他们才读了几篇文章,即使识字三千,又怎能将心事付笔头?为了应付老师完成作文练习,又怎能不伤脑筋、不兴趣索然?到高中了,只要作文,我们却又是面授机宜,每天汲汲于规范议论文的“万能公式”和应试作文潜规则,津津乐道于考场满分作文套路。那学生们啊,他们的心还能不麻木无觉、伤痕累累?所以到大学写毕业论文少不了剽窃,工作后写个申请书、报告之类也犯愁啊。
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心不死、血犹热。拯救语文,从救赎良心、对抗功利语文开始;拯救语文,从本真出发,解放语文好了!
走语文本原的路,习字、听话、演说、句读、吟诵、背诵、阅读、写作,语文其实很简单。在语文本真的路上走,让功利者去以分数、数据论,让试题专家失宠、失业。
你过目成诵,是语文素养;你博闻强记,是语文素养;你激扬文字、谈笑风生,绝对是语文素养;你文质彬彬、张扬思想,还是语文素养。
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一)语文就是语文
孔庆东如是说语文:“语文是一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愚昧弱智。你看我们古人一天到晚不就是学‘语文’吗?学完了就什么都能干,判案子,修水利,打鬼子,搞经济,堂堂五千年中华文明不都建立在‘语文’上吗?”他不讲我就认为语文非一般的伟大,他这么一讲我更认为语文飞一般的伟大了。
他还言道,语文教学体系所教给我们的“语文”,是一群中国的所谓教材“专家”为了他们的饭碗而强加给我们大家的。出语虽然有点偏颇,但不无道理。特别是他的“语文乃在语文课本之外”的观点更是一语中的,语文就是“工夫在课外、自己下功夫”的学科,就是幸福人、成就人的课程。
我喜爱什么样的语文?记得做学生的时候,我漫不经心于语文老师的课堂语文,躲在下面漫阅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书籍。自认为对文字有了点敏感(说不上灵感),就会弄出一些性情的东西。至于考试倒不怕,结果往往说一不二。以那些语文成绩特优的学生来看,他们都是喜欢阅读、内心丰富、文字敏感的人。他们的成绩不是老师教出来,是他们自己阅读所得。
语文就是阅读和写作,练习只是一种得意的言语表达,它应该诗意而有趣。现行的语文练习,只是一种考题训练,伤身丧趣,不做也罢。
为考试而学语文,语文只会乏味和异化。语文需要减负降压。语文如此多娇,只许我们轻舞飞扬;语文就是语文,经典悦读,心之所练,本心写作。语文只是一种“寂寞开无主,无意苦争春”的人类诗意栖居方式。
(二)干干净净之“六文”概念
语文充满了疲惫,但我们诗意地栖居这片土地上。诗意栖居语文,养书生意气,唱诗者之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之语文。
现行语文的应试模式,所谓新课程的课堂形式,使得语文异化和泛化起来。对抗功利化,从本心出发,返璞归真,“文”的本真、“语”的本色,让语文是语文。这种使人知书、怡情、达理、得趣的“六文”本真、“三元”本色的亭亭净植式最语文、真语文,是为“净语文”。当语文遭遇考试,语文不由考试和分数做主,语文由语文素养做主;语文的教育教学从“人”和“文”出发!
文人精神
我认为,语文是诗意精神的语文。“人有人样子,文有文样子”,语文失去了“人”的精、气、神,就是失去了生命的本真,必然迷失。“语文味”理论的创建者程少堂老师深情地呼唤“文人语文”。我认为语文老师首先得是一书生文人,然后才能把学生当人看,当作文人培养。我们目前的语文“气候”中缺乏“人”,缺乏“文”,缺乏“人文”这一株语文“植物”。只有我们心中植入了这种“植物”,心上有人、眼中有样,“人”和“文”才能活络起来,教和学才能活络起来,我们的语文才能焕发诗意精神的光彩。书生之学以美身,以此精神事语文!
文化涵养
有“人”的语文是有生命原色的语文,这种语文给予我们生活的勇气和生命的尊严。“干净语文”正是在进行“人”的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继承和精神滋养的教育。在大义和大道的背景下,逐渐培养学生做人的本分、做事的信念、治学的思想、为文的素养,从而达成有文化涵养、文化气质、文化精神的目标。
文章得意
要想学生文章有得,老师须先得。这种得意是老师对文本深入浅出和举重若轻的选“点”解读导学能力。“弱水三千”,学生只能从老师那里“取一瓢”饮。裁剪、加工文本,泡制、酿造的是苦水还是醇酒,就是老师的素养水平问题了。这个问题是不是问题,视教师对文本的有“我”意识、目标意识、创新意识、章法意识、文体意识、语言意识、审美意识、学养意识而定了。“授人鱼”还得“授之渔”。有智慧的语文老师一定是善于对文本提“神”的人,善于铺设阅读道路、搭建“人”“文”对话平台,善于引导“人”对于“文”激情碰撞、融入渗透、汲取内化,善于最好实现知识积累和满足身心愉悦的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文本导读的兰质蕙心和课堂教学的理念机智,称之为课堂的“神”。有“神”而文章得意也!
文学浸染
文化是氧气,文学是干粮,“语文就是文学”。有文气文质、有文人样就得先爱上文学,从而在文学的海洋里游泳、淘洗、浸染。文学这个概念既宽泛也具体,爱文学书籍、爱舞文弄墨就是热爱文学的表现。文学浸染是活动,是实践,要求师生一起作为“书生”,孜孜不倦地阅读、背诵、写作。所谓“书生”,就是以“书”为生命、以“文”为符号的人。有了“书生”元素,便能实施文学浸染也。
文采训练
文采训练是文学浸染的“小园香径”,这自然回归到“语文是语言”这个命题上了。书读千篇、百遍,百转千回妩媚生,品味体悟了言意,自然有了语感;有了语感,就是有了较强的言语意识和语言生成能力。遣词造句、精彩句段、构思篇章,表情达意得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出了彩,得了意,得了言,便有了文采。
文字煎熬
“一字一词总关情”,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很重要。在阅读、练习和写作的过程中,用一颗敏感的心和着一份苦涩的时光,然后用一只寂寞的手熬成凌迟的痛!文字是甜蜜的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反复咀嚼、运用、淬炼,其中甘苦自知,饮之如饴,方能自得。
文字煎熬、文采训练、文学浸染、文章得意、文化涵养、文人精神,是为我的“六文”语文教学观。
学习语文,你没有先进行读、写的体悟和积累,没有积淀一定的语感和人文素养,就盲从、茫茫然、忙忙碌碌地搞考试体训练,那是功利的语文。语文之“语”是指语言、语感和语用,就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进行语用。我倡导“六文、三元”语文概念,其中的三元素为“读、练、写”,它是飞一般的书生“读吧”、非常的语文味“练吧”、斐然的文采“写吧”,最终达成“读经典、练语言、写我心”三重境界,用数学式表述为:读吧+(言+意)练吧+写吧=“三元”语文学习观。
(三)最最真真之“读练写吧”飞
回归本真,经典悦读,语言练习,本心写作。在“读练写吧”中,情有“读”钟,心之所“练”,“写”意人生。
学语文不是为了考试,你必须先得去飞一般的书生“读吧”。明眸善睐,情有“读”钟,“读”占鳌头,多读、善读,读美,得意知味。吐气出汗、动心动情、入书三分飞一般地读,进入对话而意义共建地读,读出零距离,读出王国维大师所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不读背,你的语文只能是一株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益学生时曾引用过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读书就是在我们心中养一朵水仙花。
文本是先需要读的,巴赫金说:“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读出了声音,才会读出心声。
读文学名著,读文化经典,读时文美文,读名家佳作。从文字、文学到文化读出精美,读出意蕴,读出人文情怀;简简单单地读,老老实实地读。小声读、大声读、默读、听读;字正腔圆地读、拖腔拖调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手舞足蹈地读;认读、句读、抑扬顿挫地读、一往情深地读;散读、泛读、重点读;自由写意读,带着问题读;诵读、吟读、演讲读、背读;悟读、品读;精读、粗读、详读、略读;译读、写读、转换文体读;不得不读、理解阅读;课上读,余暇读……韩寒说他学语文的“秘诀”一是不看语文书,二是不看作文书,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经典课文篇目和优秀作文都必须好好地读,且要反复、大声地诵读,读出这些文章的语言范式和行文风格,读出如初见的敏感和语感。当然课外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让老师开个书单,从而有计划地阅读。读得多了才有积累,积累厚了有了心得才能薄发,“发”才能“达”,才能精神和言语共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熟了,读得耳熟能详;熟读了,烂熟于心,才能内化,才能生成,腹中才有了诗书。熟读积淀,把精彩的语言模式牢记在脑海里、镌刻在心坎里,融化在血液中。读而得意,以言习得,得言养意,据意达言,言意共生。有的同学能说会道,但不会作文,原因就是读得少,不懂得造句的语言范式和作文表达技巧,没形成言语意识,更不必说文从字顺的书面意义表达惯性的体验和运用了。只有读厚了,“望尽天涯路”,才可能玩语文,而不是被语文玩。
不练习,你的语文永远伤不起!
读是在固本培元,日久心中必然长出语文树,开枝散叶了必须修剪。练习好比修剪花木。练习从玩文字游戏开始,好玩才能玩得下去,才有可能“清水出芙蓉”、字字珠玑如莲蓬。
“读练写吧”语文的第二重境界是语言练习——纸上“练”兵,心之所“恋”。这种练习就是训练驾驭文字、娴熟通达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游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痛并快乐着。读是基石,会读书,才会读人生;写是读的延伸和发展,会读书就会做人和作文;而练是读、写的检验和衔接,是水到渠成的途径过程,是“知”、“行”之“成”,是创造中的快乐之源。叶圣陶先生早年就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钱梦龙老师在《请给“训练”留个位置》一文中更是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也只有在训练过程中才能实现”。“练吧”是“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换平台,是语文基本功登堂入室之驿站。可以说,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和体现,离开了必要的训练将收效甚微。最重要的是语言训练让人享受创造的幸福快感;有了快感,自然有了语感。
语文不是简单的分数和数据,她是日积月累的积淀。积累决定语文的厚度,也决定“小语文”策略:厚积薄发,学以致用。
积累如酿酒,沧海之粟,取之不竭,然后发酵而意会言和而生语感,而用之自如。
要想达其厚积薄发的目的,必须将“意会+语感+语用”进行到底!
桃之夭夭,语言灼灼。一路高歌,一路汲取,永远在语言的花园里撷英、咀华、滋养、开花——品读、意会、积累、运用。
语文如茶,意会是汲取滋养、品味浸染的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归感性、摒弃肤浅的深读结果;于人情练达时,以“言”达“意”,得“意”得“言”,最终形成语言素养。由“言”知“意”到会“意”,这是读之“入”;“意”之会到达其“意”,遣词造句,文从字顺,这是写之“出”;“出”之练习,就是在语用训练。
当语文遭遇考试,必须采用练习手段,把语文素养通过练习题、在训练中变化为分数。语文训练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包含语言训练、知识训练、方法和能力训练、阅读写作训练、情感训练、思维训练等。阅读训练包含正确诵读的训练、理解分析的训练、感悟升华的训练等;语言训练包括正确表达的训练、简明得体的训练、生动形象的训练等;思维训练更是丰富多彩,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无不是其训练的内容。而一切的语文训练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的训练。
学语文不由考试做主,我们对抗考试,但我们也能对付考试。我们考试,不能成为“被考试”,而要从被动转换为主动,带着镣铐跳舞。如果把语文比喻为玫瑰,应试只是它的“刺”,关键在于素养之“香”!“练吧”,就是运用文字,挥洒文采,训练语言,获得语感和素养;熟悉语言规则,掌握运用技巧,收获成功快感。练不在多,不练不行,非常语文味地练。
学语文最终是为了成长和幸福。纳塔莉•戈德堡在《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中说:“该是写的时候到了,就写吧!”本心写作就是展现心灵的历程,在写作中,不等待,不慢待,不懈怠,重视写的过程,让写作的笔带自己进入“写”的未知,向未知领域探索,向创造的境界迈步。
“写我心”乃妙笔生花、做人作文,读者变作者,“写”意人生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净语文”第三重境界。写作是读的生命感悟和意义建构、精神言语生成的过程和结果。
语文如树,先是恹恹不振地打朵,再是东效西颦地碧绿,最后才能“当春乃发生”枝繁叶茂,春暖花开。读乃“知”,练乃“行”,写乃“成”。
不写作,你的语文只能是半身不遂。芙蓉不出水,那不是芙蓉;玫瑰不带刺,那也不是玫瑰!
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只要教了学生读书,他们就自然可以写作了。
斐然地“我手写我心”吧,写文字,写生活,写情境,写意境,写境界,写真心真情,写生命质感。“写”有哪些呢?“写”有模仿写、化用写、意用写;描摹写、概述写;改选句式写、扩展写、压缩写;端庄书写、诚信抄写;摘写、编写;小写、大写;提纲写、片段写、章节写;细节写、轮廓写;随笔写、专题写;喜怒哀乐写、实用任务写等等。我手写我心,写博文,写日记,写检查,写情书,写对联,写诗词、韵文,写广告、歌词,写散文,写论文,写通讯、报告,写小说、剧本;读中写,写中读,激扬文字,把语言玩得山穷水尽,把文章写得天花乱坠,把思想进行得精辟深刻。读出味道,写出情怀,“考点、焦点、大热点,点点入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写成文字,写成文学,写成文化,最终写就你这个“人”!
结语:总之,拈定“六文”,用“三元”概念,在经典悦读中形成积淀;在快乐中形成语感,练习语言,诗意语用;知书达礼,明理达情,本心写作。不为考试分数学语文,而为幸福人生学语文,有趣有味地读书、练习和写作,最终有了语文气质和语文素养。“净语文”包括“六文”“三元”两个概念,即“文”的本真、“语”的本色。读和写共生,人与文齐飞,书生意气飞语文,清水出芙蓉一样的语文,玫瑰花一样绽放的语文!

参考文献:
①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
②钱梦龙《请给“训练”留个位置》
③孔庆东《孔庆东谈语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40 , Processed in 0.15934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