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因斯坦在柏林:天才,但不是圣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1 06: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因斯坦在柏林:天才,但不是圣人




1999年底,美国《时代》周刊把爱因斯坦评为“世纪伟人”。杂志封面上的照片可能正是公众熟悉的爱因斯坦形象:蓬松的银发,宽宽的额头,深邃的眼睛,不加修饰的衣着。与《时代》周刊一样,媒体大多关注的是爱因斯坦的特别之处,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在一般的科学通史著作中,学者们通常只讲述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会使读者觉得科学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很遥远。
纠正这些误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阅读爱因斯坦的传记。目前,国内外已出版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数不胜数。不过,近些年来才逐渐公开的一些爱因斯坦档案材料,使得人们可以看到这位世纪伟人的不同侧面,这些材料也被传记作者广泛使用。如,德国哥廷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的胡贝尔·戈纳教授的著作《爱因斯坦在柏林》,就详细讲述了爱因斯坦1914年-1933年在柏林生活的方方面面。
普朗克是最早认识到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重要意义的科学家。在爱因斯坦声名鹊起之时,普朗克与其他几位科学家一起,邀请爱因斯坦到柏林担任科学院院士。使得爱因斯坦决定来到柏林至少有三方面因素:第一,柏林是德国的物理学研究重镇,而且在柏林没有教学义务,这对不大喜欢上课的爱因斯坦很有吸引力;第二,当时爱因斯坦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关系日益紧张,而与在柏林的表姐艾尔莎却日渐亲密,情投意合;第三,是柏林方面给出的优厚待遇。
爱因斯坦来柏林担任威廉皇帝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出色的领导。爱因斯坦在柏林期间完成的最重要的科研成果,自然是众所周知的广义相对论。特别是1919年爱丁顿宣布爱因斯坦的理论得到日食观测的验证之后,爱因斯坦一夜之间名扬天下。虽然后来证实爱丁顿的结果是草率的,但遍及欧洲甚至世界的“爱因斯坦热”已然形成。尽管爱因斯坦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同侪的帮助,但广义相对论主要是爱因斯坦个人智力搏斗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爱因斯坦的确是一位不可多见的天才。
但在家庭生活方面,爱因斯坦的表现似乎和他的科学天才不太相称。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戈纳认为,米列娃在爱因斯坦早期的科学研究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至今仍是一个谜。米列娃为爱因斯坦甘冒未婚先孕的风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私下接生的,至今生平不详。后来有人自称是爱因斯坦的女儿,爱因斯坦专门派人进行调查,最后发现那女子只小他十五岁,显然是冒充的。后来两人协议离婚时,爱因斯坦却像对佣人一样对待米列娃。虽然爱因斯坦把诺贝尔奖金给了妻儿,但米列娃过得并不幸福。爱因斯坦对两位儿子的关爱很少,次子爱德华年纪轻轻就住进了精神病院,爱因斯坦很少去看望。
爱因斯坦与表姐艾尔莎结婚后,她给了爱因斯坦无微不至的照顾。不过,爱因斯坦似乎并不满足,与包括他的秘书在内的多位女性有染,并期待妻子接纳他的行为,使艾尔莎深受其苦。爱因斯坦在家庭中的种种表现,或许可以用“大男子主义”来形容。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细节。因为在作者看来,即使这些细节违反了爱因斯坦无道德瑕疵的公众形象,也不应该从传记中排除出去。
虽然在家里有点大男子主义,但爱因斯坦穿着朴素,也不讲究饮食,对人谦虚和蔼,没有一点大科学家的架子,加上他真诚、善良的本性,使得所有人对他充满了好奇,都希望能够结识他。但是,爱因斯坦内心却是孤独的,他并不喜欢也不善于世俗交往。
戈纳还详尽地描述了爱因斯坦的种种社会活动,包括爱因斯坦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言论与行动。不过,爱因斯坦在政治方面主要是个梦想家,是追求高贵理想的人。他是一位热情的和平主义者,却只表现在言论方面,至于他的言论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他似乎并不太关心,也没有看到他有多少实际的行动。事实上,尽管爱因斯坦作出了各种善意的呼吁,但他对德国的政治发展并未产生任何影响。相反,爱因斯坦对好友哈伯在毒气方面的研究,却无从反对。
一战期间,爱因斯坦扮演着消极的和平主义者的角色,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道德信念,而非政治作为,他不喜欢担负政治方面的责任,而是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是道德家,而不是政治家。我们也可以说,这段期间,他是思想上的理想主义者,行动上的现实主义者。他宁愿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科学研究,而不是用在社会事务上。
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的、自由自在的爱因斯坦,一个摆脱了世俗羁绊而痴迷于科学的爱因斯坦。为帮助读者了解爱因斯坦在柏林的生活环境,戈纳充分利用了自己作为德国学者的优势,对当时柏林的经济、政治、文化与学术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在大多数爱因斯坦传记中是看不到的。
在传统的科学史中,科学似乎是一个又一个科学伟人的接力赛。近年来的科学史研究强调科学家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联,可以使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科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科学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正如戈纳笔下的爱因斯坦,即使他有不足甚至缺陷,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所有这些丝毫不会影响世人对他的尊敬与景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19:08 , Processed in 0.1241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