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卢春芳:我看新加坡校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2 21:5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卢春芳:我看新加坡校群

  我有幸作为“湖北省教师代表团”的一名成员,从今年4月至12月在新加坡进行为期八个月的教育交流。这两个月,我们几个中国教师既在教育部参与教材编写与修订,了解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也在学校进行日常教学工作,获益良多。
  期间,我参与了两次校群活动:立才中学华文部成功举办了“学习弟子规作文竞赛”活动,西部校群十所学校参与;我受立才学校委派,代表立才中学在西区第七校群进行了教学分享。

  对于新加坡的校群,我做了一些了解:

  新加坡把一些位置靠近的学校组成一个学校群组,每一个校群中包含了十多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小学、中学、初级学院),每个校群内学校的分配就近,数量合适,利于交流和沟通。

  这样的安排,为不同类型的学校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加大了学段间教师教学的联系和沟通,是一种开放办学的有效手段。而在中国,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高中教师埋怨初中教师教得不好,初中教师埋怨小学教师教得不好。其实有了相互间的了解,经过交流后,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可是,中国的现实却是同一级学校竞争激烈,校与校之间相互保留,而中小学间基本就是没有交流。

  新加坡校群制度使学校的开放办学成为了可能和必然。一般情况下,校群内学校的校长要定期会面,而每位校长都很重视这样的活动,因为在一起他们可以互相交流与分享。新加坡校长非常乐于开放学校的视野,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学校表现好,往往是因为有好的校长,他们能够非常妥善又有效地管理学校。所以要让这些校长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是通过分享经验、专才和知识,让其他校长从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而不该是无限制地扩大好学校的收生人数。

  中国的情况却不一样,学校校长基本是单打独斗的形式,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较少,即使交流也停留在浅显层次。由于竞争激烈,每位校长都为了自己学校的发展和特色而绞尽脑汁,竞争中有许多校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学校也是影响一方,家长学生趋之若鹜。中国宣传名校长办学经验时,多采用召开研讨会的形式,请校长介绍自己的办学理想、办学策略,请校长作报告、办讲座等等,这些形式对培养校长固然有效果,但如果能借鉴新加坡这一制度的形式,让这些名校长作为教育专家来引导更多所的学校办学,可以说是对校长人力资源的最大开发与尊重。

  新加坡属于同一个校群的学校,可以按照各自的需要,将额外的教师分给其他学校,使得教师能更好的发挥专才。这样能够灵活解决学校教师的不足与过量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间教学的交流和碰撞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同一个校群的教师可以共同出题,不但减轻教师出题的负担,也能因集思广益而使出题更具水准和创意。我想,共同出考试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同一学科教师的教学交流和研讨,各校教师间上课的观摩也是优质教师资源的共同分享。

  在中国的学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校长每学期安排教师工作方面都会发愁,如果能够使邻近学校的教师有交流,就能相互弥补教师的数量不足。又因规模较小学校的教师发展的空间往往不够,比较优秀的教师基本上都集中在规模比较大的学校,使得小学校在教学上总是缺乏领头雁,影响这一学科整体的教学质量提高,所以有必要进行跨校间的教学活动,而不是大学校为了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将这些教师雪藏起来,优质教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新加坡教育融合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来日方长,我们将认真考察、探究、学习、借鉴。

  作者是中国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第三中学语文教师,现在我国进行教育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9:18 , Processed in 0.0687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