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明道中学看台湾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2 20:5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明道中学看台湾语文教学
                                            郑师恩
    在台湾台中市乌日乡有一所远近知名的学校,那就是汪广平老先生创办的明道中学。国庆长假期间我有幸随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老师等前往参观,至少有三处在心里引起强烈的震撼。    首先说校刊《明道文艺》。它是台湾岛内第四个创刊的文学杂志,每月出版一期,至今已坚持有36年之久,三毛、张晓风等几十位台湾著名作家,曾在此发表过不少的文学作品,此外绝大部分刊登的是本校师生的作品。刊物之精美,内容之生动,图片之丰富,令我们叹为观止。《明道文艺》每年都举行一次写作大赛,培养了不少的写作人才。据统计,四十五岁以下的台湾当代作家几乎全在这儿获过奖。因此,它拥有作家“摇篮”之美称。主编方秋婷女士热情邀请我们去编辑部参观,其机构规模不亚于我所了解的国内几个杂志社,临别时方主编还赠送我们几本近期出版的《明道文艺》留念。
    其次是“现代文学馆”。在一所中学里拥有一座“现代文学馆”,这本来就是稀奇事,何况其馆名还是胡适先生题的。里面光是作家手稿一项,其收藏之丰富,就足以让来者啧啧称奇,因为它居然能达到你想看哪位台湾作家的手稿在这里就能看到谁的手稿的程度。这里藏书极为丰富,而且借阅实现一体化服务,十分的方便。其环境布置之优雅,读书气氛之浓厚,堪称岛内第一。
    再有就是国学教室。它可谓一问语文专用教室,或是一间刻意设计的书院讲堂,古香古色,凝重庄严。据说当年是在作家张晓风的启发下而修建的,总造价约台币一千多万。走出国学讲堂,面对眼前的小桥、.流水、红花、绿树和回廊,你自然会心旷神怡,感受古人悠悠的情怀;面对着黑瓦下的白墙上的四个大字“斯文在兹”,
你就可以尽情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心中便会激起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感。
    明道中学如此注重国语国文,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台湾语文教学之一斑。与我们国内相比,其主要有三大区别:
    首先是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上:台湾现行《国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每周授课9—10节,中学每周教学4—5节,其教学内容包括范文教学、作文教学、书法教学、语言训练和课外阅读指导等五个范畴。就台湾的高中语文教科书来言,它包含三种:《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前两种是要求所有的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修的,《国学概要》则是供高二文科学生选修的,每周两节,内容是关于国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文字学、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的概要性介绍,分上下两册。
    台湾语文教材尤其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因而古诗文比重极大,以前高三古文约占75%,高一、高二约占55%,现在情况有所改变,古文比例差不多降低到五成。其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选读。如《论语》一书分为“德行类”、“言语类”、“政事类”、“文学类”四大类。而在每一大类下面,编者又分出若干小标题。如“德行类”下面分“论道德”、“论仁爱”、“论修养”等。“论修养”下面又分出“论好恶“、“论刚毅”等。这里举“论刚毅”为例。编者选了《论语》中的三句话,如“子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每句话后面都有“章旨”、“注释”、“析论”三个栏目,分别对原文加以说明、解释和阐发。而最别出心裁、也最令笔者感兴趣的是每“论”结束之后的“问题与讨论”栏目。如“论刚毅”的“问题与讨论”是这样拟的:既然说“匹夫不可夺志”,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志向执行上有困难,是否仍然要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呢?显然,编者在启发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精神营养的同时,又因势利导地将它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思索社会人生所可能面对的各种复杂的境遇,懂得如何去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把握坚持与变通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生吞活剥。
    台湾的语文教材相当重视对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所选篇目多为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分为精读范文和略读范文两类,篇数与大陆相比则是少得多,而且从目录上看也显得十分的“单调”,因为基本上没有所谓的“政论文”、科技说明文以及外国的诗文等。但值得一提的是,台湾语文教科书印刷精美,图照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的差异:台湾语文教学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一个单元2~3课,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设计,一篇课文的活动设计;必须有一个总目标,即每节课要达成的目标,而且每堂课的目标都要非常明确,语文教师往往在一堂课开始时就要告诉学生本堂课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因为课文篇数少,教师就用不着赶进度,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容量不大。教师就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把网络资讯纳入课堂,使学生放眼教材之外,获得更多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启迪。语文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文本的知识,更教给学生许多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这样的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战精神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据明道中学语文老师介绍,他们每周就精讲一二篇课文,从“了解内容,了解大意,要点及作法,了解主旨,教材结构”等方面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课文能力。因为课本范文少,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时间多,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或是表达能力都是极有帮助的。    相对说来,我们大陆的语文教材篇数与文本长度上,都比台湾要多要长,因此语文课堂容量很大,学生学得很累,老师教得也不轻松。语文
教师似乎没有自主处理文本的自由,语文课堂教学似乎只能以文本为重,以教学为主,灌输给学生的只是应该且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更多地关注读写训练,因此课堂容易沉闷。
    此外台湾语文课堂十分注重传统文化与思想的渗透,体现文以载道的理念。它可以完全抛开传统语文课文的课堂教学模式,甚至于把李密的《陈情表》当作一堂纯粹的忠孝教育课来教。    因此,台湾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贪多、不求全,课堂注重形式,讲求实用,通过开展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容易活跃,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却也丢失了语文的基础。到底哪种教学方式更有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第三是考试上的区别:台湾的语文试题十分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对用词、修辞的考查远远多于对文本理解的考查,试题大多以选择题为主,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绝大部分试题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呈现出来,能忠实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义。凡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曲歌谣,成语对联,以及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无不涉及在内。而且,古今上下,信手拈来,相互佐证,彼此融通。往往一套试卷就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字、文学、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试题出得雅正端方,没有成心与学生为敌的偏题、怪题、刁题,而是亲切友善、幽默风趣、富于想像力和创造性,因此考的是学生真正的国文素养。
    还需要补充强调的一点是:台湾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鼓励学生,如定期上交读书报告,将其列入每学期规定作文篇数中计算等。他们尤其注重作文教学,在提出“提高学生阅读及写作语体文之能力”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写作明易文言文之能力”的要求。
    此外,台湾语文学习单较多,学生的小专题报告也很多,这一点在明道中学的每一面墙壁上张贴的学生作品就可以找到佐证。最棒的当数明道中学所举办的形式多样的学生文化之旅活动,诸如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同时让每个城市都有一位作家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如此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爱好。
  (作者系长乐华侨中学副校长,高级语文教师)来源:中学语文阅读
原文地址:http://www.chinese163.com/Html/Article/3729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21:54 , Processed in 0.1061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