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2 18:57:56
|
只看该作者
40、【工】即结构和对仗工整 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
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
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41、【稳】即要求上下联强弱相当,结构稳定
其一要“形稳”
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
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为主;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为主;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六五七句式为主
其二要“音稳”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
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
其三要“义稳”
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
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
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
其四要“人稳”
即“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
42、【贴】即上下联要求联系自然,意境和主旨统一
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
春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成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大力提倡
43、【切】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切合客观事实、现象,紧扣主题,意旨和作用表现出明确的独特性,难以引申移作它处使用
44、【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步
对联的语言,应该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
旧的陈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语口号,要杜绝
例: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工夫(理发店联,构思新颖,双关巧妙)
45、【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
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
例: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华罗庚自作巧联,结合时事、在座人名,而且套换数字引领,言之有实,构思相当新奇,不可多得)
46、【诗钟】是清代中期以来文化人文娱活动的一种
它是在限定的短暂时间内,限定的特殊条件下,创作七言对句的一种文字游戏性质的活动
诗钟叫法来源是:在出题以后,把点燃的香横放着,香根上系根线,线头坠个铜钱,下面再放个盘子,香着到那里,把线烧断,铜钱落在盘子里,发出钟鸣一般的声音说明时间已到,必须交卷,因此称为“诗钟”
诗钟的创作,一般采取出题、答卷、评定、发奖等一连串的方式,以集会形式进行
此种集会称为“吟社”、“诗钟社”、“折枝社”等,简称“社”。
47、【诗钟格】诗钟限定条件方式甚多
总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不要求嵌字的,一是要求嵌字的,都称为“格”
都用一副七言对偶句组成
嵌字的,称为“嵌字格”,不要求嵌字的,又可分为“合咏格”、“分咏格”两种方式
48、【诗钟嵌字格】是诗钟里最常用来出题的一大类
指出题者指定几字,并要示嵌在指定的位置的一种对联方式
所嵌的字称为“眼字”,简称为“眼”
49、【诗钟合咏格】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以不犯题字为原则
例:“花落知多少,合咏,不犯题字:凄凉墙外飘难数;狼藉阶前扫几回”
50、【诗钟分咏格】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联起来
例:近视眼,杨贵妃,分咏:面前但觉乾坤小,掌上犹嫌体态肥
51、【绝对】又称为片玉
对联中所谓的“绝对”一般有两重意思:一、指对联的技巧、用词之高妙达到空前绝后,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令人叹绝
二、因联句
52、【合壁】或称“双壁”,指将“片玉”之联对上
53、【重复用字规则】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下联(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
例:春风吹来春气象,好曲奏出好风光(上联重复“春”,下联在相同位置重复“好”)
54、【叠字、连珠】重复用字
例: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风、雨,山、水”称之为叠字或连珠)
55、【意节】指词语的意义单位
如:天地¦低昂¦龙虎¦气¦,雌雄¦争战¦帝王¦才¦
(各意节用竖线隔开)
56、【意境】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意境也称境界,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
57、【句眼】指一句诗、词、曲、赋、联中的最精当的,起到画龙点睛,盘活意境的字
58、【领字】对联长句,尤其长联长句中用以引领下文的字词,一般可以点断,字数在1—3之间;原为从词曲中使用的
如:此处有清风朗月,其人如劲柏苍松
(按古韵,柏,入声)“此处有”和“其人如”即为领字
〖韵律部分〗.
59、【四声】汉语读音四个层次的声调读法,有“古韵”与“今声”两种分法,四声与平仄关系密切,平仄包括了四声
60、【今音】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中的发音,即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作第一、二、三、四声)四个声调读法为今音,它有一二三四声和轻声
61、【今律】今律规定:长音为平,短音为仄
“阴平、阳平”两声为平声;“上声、去声”两声为仄声
62、【古韵】指依照《平水韵部》归纳列表的古代汉语读音,分为“平(上平、下平)、上、去、入”五个声调读法
其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63、【平水韵】唐代官方颁布的归类的汉字读音
后世的诗、词、曲、联多依照其中归类的读音来区分平仄
64、【用韵规则】使用古声一般要求注明,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联作中混用
65、【平仄】古人做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
仄通“侧”,即不平之意,平仄之分即汉字声调读法的两大分类,圆缓平和的读音为“平声”;短促有力的读音为“仄”
一联之内,不能只用平声或仄声字,应当有规律地交替使用
古音平仄:其中将“平”(包括上平和下平)归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划分为仄声调;今音平仄:“阴平、阳平”俱归划为平声调,“上声、去声”俱归划为仄声调
66、【平仄交替】是指在一联内,不能只用平声或只用仄声的字,应当有规律地交错使用
67、【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应当是相反的
即上联是仄声的,下联就应当是平声;上联是平声的,下联就应当是仄声
除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的变通(如可平可仄)而外,也不应违反
68、【对联句脚平仄规则】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的要求者,为正格
每边两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每边三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平”;每边四句的,其正格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四句以上的长联,不管仄起(指首句句脚为仄声字)还是平起(指首句句脚为平声字),若为偶数句正格,则除首尾为单仄或单平而外,中间的句脚皆保持连珠;若为奇数句正格,则除末句为单仄或单平而外,其前的句脚皆保持连珠
每边尾二句句脚的平仄不是单仄或者单平,又未从根本上违反“仄顶仄,平顶平”的规矩的,为变格
每边两句的,其变格是“仄仄,平平”;每边三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仄平平”;每边四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既不合正格又不合变格者,谓之破律
不管是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
69、【对联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
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一言联:仄,平
二言联(第一个字可以不论):仄仄,平平
三言联(两种,第一个字可以不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言联(两种,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不忌孤平、孤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联(两种,平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六言联(平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联(两种,平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八言联以上的句子,按节奏停顿将其分为几节,每节就按几言联的平仄规则处理
70、【出律】当出句为标准韵律,对句也必须使用标准韵律
无论对句哪个位置的平仄发生错误,都是出律
71、【拗】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
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此之为“拗”
72、【拗救】就是对中古律诗中的拗句(即平仄的运用不符合一般的规定的句子)按照一定的方式加以补救,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把另一个该用仄声字的易为平声字或相反,使平、仄声字的比例基本上恢复平衡状态
这一“拗”一“救”,合起来便称为“拗救”
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
若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
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73、【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
两字为一顿叫双音步,一字为一顿叫单音步
顿是音节单位
对联中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
74、【马蹄韵】也称 “马蹄格”,是汉语“仄顶仄,平顶平,”即“平平仄仄平平”这样平仄两两交替交替的规则
因其平仄格式如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而被学界形象称为“马蹄律”
“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
75、【正格】尚无绝对定义,大致可用二点说明(专指联格):A、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工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B、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
声律方面正格取B定义
76、【变格】尚无绝对定义,可分三点说明(专指联格):A、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的楹联;B、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者;C、无情对、当句对等等一般视为变格
声律方面变格取B定义
77、【“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原是律句规则,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78、【对联用律三原则】1、上仄下平(上联的尾字以仄音结尾,下联的尾字以平音收尾);2、马蹄韵的正格与变格(平平仄仄两两交替,上联第一字可单平或单仄);3、格律诗的韵律遵守六禁律(见下做联六禁律)
〖禁忌部分〗
79、【上重下轻】对联是对称性文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作联一定要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
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枝柔柳伴花枝
80、【乱脚】对联上联要求仄声收尾,下联要求平声收尾
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
如:清风入座吟新诗;明月敲窗叙旧情
“诗”和“情”同为平声
81、【三平尾】指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
如:有笔墨诗书做伴,与棋牌酒烟无缘
82、【三仄尾】指上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仄声
如:依法修行可入道
83、【孤平】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下联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叫犯孤平句
如:万事俱如意
84、【孤仄】一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
如:菩提当下圆成
85、【粘律】上下联二、四、六偶数位平仄相同
86、【失对】上下联重点字平仄要相对,否则为失对
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
“略”和“起”同为仄,失对
87、【失替】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否则为失替
如:奋起还要读良书
因“起”与二四位字同仄,是为失替
88、【重字】分为几点说明:A、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例:法界,世界 B、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例:陶匠抟泥,掌中观果;樵夫观弈,梦里入槐 C、异位互重:作为一种成联手法,比较特殊,允许适当使用
例: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D、虚字相重:受赋体骈文的影响,对联允许适当虚字(之乎者也等)相重 例: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89、【合掌】如两个手掌重合在一起,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
判断一个对联合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所用词语相似、所写事物相同;二、上下联意思相同,意象空间重叠
例:长空展翅,广宇翔云
90、【上下联无关】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各表其意,风马牛不相及
如:春风得意;寒露浸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