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在相爱的人之间展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9 23:1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在相爱的人之间展开



林茶居




下班后到超市购物,排队买单。
突然前面一小女孩咯咯咯大笑不已。她身旁的男子嗔怪了几句,原来小女孩不小心踩到父亲的脚了。
小女孩又是一阵咯咯咯大笑。她只是无意中踩到了父亲的脚。她是那样幸福地笑。她父亲给她买了一堆好吃的东西。我想,更重要的是,她此时跟她父亲在一起。
我想起了河北诗人李南的诗句:

在一个繁花闪烁的早晨,我听见
不远处一个清脆的童声
他喊——“妈妈”

几个行路的女人,和我一样
微笑着回过头来
她们都认为这声稚嫩的呼唤
与自己有关
……

不管是亲眼所见,还是阅读所感,这两个场景,无疑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幕。这种美好,源自人性的本能。信任,关怀,慈悲,体贴,温暖,柔软,细腻,都在其中。
这也是我心力之所能及的最本真、最高尚的教育。如果说有一个最高的教育标准的话,那么,它就是人的标准——这里的人,对世间万物都饱含亲情和爱。
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双向乃至多向的,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爱的投射。所以,真正的教育,在相爱的人之间展开。
教育当然不等同于生活,但生活中的诸多细节,都隐含和传达着教育的真谛,可以给我们以什么是好的教育的的启悟。只要你以“人的标准”,以美好的人性去看,去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苦痛乃至绝望于自己的教育,将目光投向教育发达的地方,诸如美国,诸如芬兰,试图从中汲取营养和好的质素为我所用的时候,要避免作简单而生硬的教育比较,更要避免将美国教育或芬兰教育当作教育的标准或最高的教育参照——这除了是对教育自身的贬低外,还是教育思维退化的一种反应。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更事关每一个人生活的健康、满足和有意义与否。后者才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命题。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指向每一个人的生活的“正常化”。
“人”在教育中的失落、缺席和异变由来已久——当“人”在教育中是以“阶级的人”、“政治的人”、“经济的人”或者“社会的人”的形态出现时,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教育可以为每一个人的成长“尽责”。同时,“自然的人”,恐怕也不能作为教育中的人的全部。
如果非要在“人”的前面加一个定语的话,那么,我现在所能想到的最恰切的一个就是:生命。是的,“生命的人”,有着自己独特而丰盈的生命结构、生命体验和生命动态的人。
于是,我眼中得到美好教育的“你”,热爱跳绳、跑步,喜欢打咏春拳、练跆拳道,习惯于晨诵暮读,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惊叹,懂得“赞美头上的光,落下的雨”,为万物的每一次变化而心动,为身边每一个人的存在而珍惜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16:59 , Processed in 0.0679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