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几个行为因素的剖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2 13:0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几个行为因素的剖析
■山东   郑立平
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关系教育持续、稳定、优质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他们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关系。我们只有很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够使自身素质、能力得到快速地提高和完善。
状态大于方法
状态是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状貌或情态,方法则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在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中,往往提到问题,就想到方法。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学习方法。似乎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什么“方法”,似乎一切名师、专家的成长也都是找到了什么有效的成长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有一定的方法、途径和规律,但是众多名师成长的经历却清楚地告诉我们:成长,其实是一种状态。人的生活不管是多么的千差万别,但营造各自生活现实的根本恐怕还是人的精神。你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你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创造与给予。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而投入地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从这种意义上说,优秀的特质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
《给加西亚的信》曾让许多青年教师醒悟:把信送达目的地,靠的是忠诚敬业的心态,而不是也没有什么捷径和方法。面对工作,有些人聪明,有方法,有点子,但如果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结果还是一无所成;有的人笨拙,但凭执着,凭进取,却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事业。
正确的方法,可以加快教师的成长;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状态作前提,你自己没有努力成长的强烈欲望,即使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就如一个空杯子,往里面倒水的方法很多很多,只不过有的快有的慢;但是如果自己盖上盖,不想向里吸纳,那么各种方法都是徒劳。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因为有了状态就想做事,既然想做,就有可能成功。以苦为乐是一种状态,淡泊功利是一种状态,坚守清贫是一种状态,追求卓越是一种状态……一个教师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才能产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形成一种自我发展的巨大张力。
反思大于苦干
“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美国的中小学优秀教师评价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反思是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国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而且教师天生就是个反思性职业,没有反思习惯,正如上战场没有带枪的习惯一样危险。可见,反思是一个教师自身成长和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
其实,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完善。教育离不开智慧,而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但我们还要注意:经验是成长的财富,但是成才绝不是经验的简单相加;反思是成长的途径,但是一味的反思绝不会达到成功。
反思是对自我的一种审视,既要反思成功的经验,更要反思失败的教训。一个小故事挺有意思:一位优秀的年轻人,首先选择从商,可是不久破产;接着尝试搞养殖,结果本利全赔;又去静心写作,可文稿总被如数退回。这时,意志坚强的他,真的有些动摇了。无奈之下,他就去拜访自己大学里的恩师。老教授听后,只笑了笑,说:“跌倒了,先别急着爬起来!”青年人听后,恍然大悟。是啊,跌倒了,别急着爬起来,要先看看自己跌倒的地方有什么坑坎,再想想自己为什么会跌倒,怎样才能以后不再跌倒。如果想不到这些,就很可能会陷入继续失败的怪圈。
善于反思是成功者一种优良的品质。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我们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没有思考,就不可能有进步。
研究大于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一个成长的财富。但是,如果只固守过去的经验,不研究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思想就会僵化、麻木,被时代淘汰出局。我们强调的研究,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面对问题时主观积极采取的“为什么?”“怎么办?”等的行为动态。经验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经验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模仿和继承;研究是面对新的问题,意味着主动地探索,创新和发展。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就是要确定教育教学中问题的研究方向,找到研究突破口,明确如何收集资料,知道采用适当的思维方式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知道对自己的结论进行各种剖析、质疑等等。这不光是学习和记住某些知识,而是要学会在教育教学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学会研究问题和突破问题。
经验如果不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那么就只是滞后的、无用的死知识,不能指导工作。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满足于机械地传授应付,不懂得思考,不去研究,一年又一年,“星星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也还是那颗月亮”,忙忙碌碌十几年,知识却和刚参教时的几乎一样。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我却觉得十分的枯燥。”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研究的基本素质,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是一个“教书匠”,素质和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经验很重要,但在信息、技术爆炸的现代社会中,只靠经验是非常愚昧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研究,需要创新。北京某机床厂接收一批加工任务,在连续制作了多个样本后,一群熟练的老技工面对不合格的产品发呆,都干了一辈子了,怎么现在却不行了呢?一个老师傅回到家,还在愁眉苦脸地思考。上高中的孩子询问原因后,就想试试,被老师傅一通斥责:小毛孩子,你懂什么?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儿子却拿来了几张对比图纸,令他豁然开朗,一群有经验的老师傅一直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却被这个毛头孩子轻松解决。这就是经验与研究产生的差别。许多老教师教了一辈子也走不出知识的贫乏与思想的平庸的框子,而一些年轻教师三五年即可在教坛崭露头角、有所建树。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老教师只靠老经验生存,随着年龄的增加、时代新知识的迅猛增长,经验在老化、在过时、在僵化,他们过着一种减法的生活,必然就有“越老就越不中用”的悲哀。而那些年轻人呢?他们的可贵就在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对教师来讲,什么是研究?研究,就是对教材的不断整合、不断挖掘、不断开发,就是在实践、探索中对教法、学法的持续实验和创新,就是在读书、学习中不断提升理论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和升华,也是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成长规律的不断应用和发展。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02:16:08 | 只看该作者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子课题名单
福建省教研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估实验研究》

  2.《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研究之教研能力》

广东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广西教育学院:《网络教研与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均衡发展研究》
河南省教研室:《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吉林省教育学院:

  1.《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调研与分析》

  2.《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研究》

江西省教研室:《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策略研究》

山东省教研室:《引领语文教师阅读,促进专业素养提升》

天津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

浙江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青海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在课堂中的体现》

重庆市教研室:《新时期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及培养研究》

山西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研究》

宁夏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在课堂中的体现》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整体提高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6:35 , Processed in 0.0739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