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中国童话”将回大陆 风靡台湾30年2012年11月28日 来源:东方早报
《中国童话》这部“根”在大陆的童话集,终于要回归故土,即将在大陆以《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为名,与读者见面。
本报讯(记者欧阳春艳)由台湾《汉声》杂志1982年出版的《中国童话》,在台湾风靡30年,是每个台湾妈妈的“传家宝”。昨日记者从读客图书获悉,这部“根”在大陆的童话集,终于要回归故土,即将在大陆以《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为名,与读者见面。
台湾《汉声》杂志的创办者黄永松,是中国古代乡土文化遗产积极的抢救者,他曾被冯骥才基金会授予“中国民间守望者”荣誉称号,他的《汉声》杂志也曾在2006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最佳出版物”。上世纪70年代,黄永松看到台湾的孩子多半阅读欧美、日本的儿童书籍,便萌生了编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童话集的想法。
为了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中国童话,黄永松从此走上了漫漫寻根路。当他得知1920年至1931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学者在战火中抢救了一大批中国民间传说及童话故事后,便辗转与中国大陆取得了联系,拿到了这些童话的文字版本。
此后,黄永松和《汉声》杂志同仁继续深入民间遍访民间故事传人,建成《中国童话》故事库雏形。后来,他们又将这些故事改写成更完整、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故事,并按一年的节气等为序进行排列。
同时,《中国童话》并不满足于仅以故事吸引孩子,其中的每幅插图也饱浸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凝聚着200位美术师的心血。孩子们在看到全书362个故事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年画、皮影、刺绣、壁画、雕塑石刻等中华传统美术的精髓。
如今,《中国童话》成为名副其实的“台湾国民级读物”,无论是台湾总统马英九,还是台湾艺人蔡康永、林志玲、周杰伦、吴奇隆、星妈小S、伊能静、陶晶莹……他们要么是在小时候读过这套《中国童话》,要么是将《中国童话》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当得知读客图书斥重金将这部在台湾售价高达一千余元人民币的《中国童话》引进内地后,《读库》主编老六不遗余力地向所有人推荐了它:“《汉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儿子侍奉母亲的态度。我也是做出版的,汉声对《中国童话》故事、图片的编辑和润色,这种对书负责任的态度,让我觉得脸红。”
【访谈】
作为《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的主编,台湾《汉声》杂志的创始人,黄永松在台湾文化圈颇有声誉。如今,已有42年历史的汉声老店所在的街道,被定名为“汉声巷”,成为台湾一个新的文化景点。
昨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这位“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与他交流了关于《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的那些事儿。
电子化的世界缺少妈妈的语气和心跳
讲起在台湾编写《中国童话》的初衷,黄永松说:“1970年至1980年,台湾地区正处在激烈的西化过程中,新生一代的孩子多半阅读翻印自欧美、日本的儿童书籍,很少能看到图文优美的中国读物。如此失根于自身的文化沃土,无怪乎民族意识一代比一代低落了,这令我们十分忧心。”
30年后的今天,黄永松又有新的忧心:“今天科技太发达,小孩子都会玩电脑,但这个电子化的世界没有妈妈的语气、妈妈的心跳、口耳相传的亲情传递,更重要的是没有信息的过滤。过度依赖这些电子设备,会造成生理上的伤害、情绪上的伤害,会使得孩子越来越孤立,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弱。”
“记得1981年,汉声《中国童话》首度在台湾地区出版亮相时,我们引用了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将来的艺术家一定会明白:创作一则优美的故事、一首好歌,或是编写人人能懂的传奇、谜语和笑话,可能比创作长篇小说和交响乐更重要。”黄永松说,“大文豪托尔斯泰以世界顶尖的文学家身份,亲自收集民间故事,并且为孩子编写启蒙读本。在当时,他的举动曾经被讥讽为一种伟大才能的浪费。如今,隔了一个世纪,我们却不能不说他的理想是真知灼见了,给启蒙阶段的孩子讲最好的故事,就是对他生命的形塑。”已是70岁的黄永松仍然显得雄心勃勃。
故事跟着岁时走让孩子浸染传统文化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以阴历节气为主线,春夏秋冬,一天一个故事,将所有故事贯穿起来,就可以呈现出往日农业社会的独特风貌。
谈到这样的设计,黄永松说:“我记得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最多的就是他们全家人在剥玉米粒的时候。玉米收了,晚上要把它剥成一粒一粒的。大家围着灯火剥玉米,爷爷的任务就是讲故事。这些故事影响了他一辈子。”
“中国过去很多故事,原本也是在农村恬静无事的夜晚,由家中父老悠闲摇扇,讲述给孩子们听的。这些故事不止打开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展开孩子辽阔的心胸,无形中,也自然建立起了中国伦常的亲情。”
他解释道:“中国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与节气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童话故事跟着岁时走,等于把农业社会的一套生活方式都提到了,这可以让孩童体会出整个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奠定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识。”
这次“重回故土”仅换掉两个故事
黄永松还透露:“《中国童话》到大陆出版,内容还是有变动的,不过只换掉了两个故事,比我们预想中好多了。”据他介绍,被换掉的一个是“童子军”的故事,大陆没有这个系统,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外交的,台湾早期开发非洲的故事。
黄永松表示,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大陆,能选入册的故事必须符合3个标准:健全、进取和有趣,“我们之所以从二十则故事中只选用一则故事,原因也就在此”。
他解释,所谓“健全”,就是无害、无毒素的意思,不能“污染”他们纯稚的心灵;所谓“进取”,就是为了不使孩童读后会产生副作用,尽量减少迷信的色彩,多灌输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成长。
为了“有趣”,黄永松下了大功夫,“改写完毕后,我们把汉声所在的七十二巷的小朋友都找来,让阿姨念给小朋友听,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去玩皮球,一定要听完才罢休’为标准,最后才完成定稿”。
【揭秘】
记者欧阳春艳
昨日,已是70岁高龄的台湾《汉声》创始人黄永松,再次飞抵北京,亲自到印刷车间督印《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当本报记者拨通黄永松手机时,这位老先生兴奋地提高嗓门说:“我现在就在工厂的车间里,看我们的书是如何印出来的。”
据悉,此次《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首印10万套,360万本,选用的是全国最好的印刷厂,使用一流德国海德堡设备。因为读者群是儿童,黄永松还特意要求选用环保型油墨,无毒无味。所以,《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每套书的印刷费比正常印刷高出30%,成本增加了150万元,整套书仅印刷成本就高达1100万元。
该书责编张晓洲对这位台湾老先生的认真劲感受最深,他向记者描述了黄永松在北京的工作状态——坐镇印刷厂,不停地和印刷厂经理交流印刷的难点和重点:“颜色鲜艳,底色均匀……”在电脑上校好颜色之后,他又到印刷车间,拿起放大镜,对着灯光一张张看样,仔细检查油墨网点是否均匀,反复对比样稿和印刷成品,一点点细微的偏色,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连印刷师傅都佩服黄永松“很懂印刷”。在印刷机前“折腾”了一上午,黄永松才最终满意,抽出笔签下“付印”两个字。
黄永松告诉记者,在台湾做《中国童话》时,他召集了200多位美术编辑和插画师,成立专门的绘图组,“比如桃花源的故事,桃花源是桃红柳绿的,用蔚县的染色剪纸去表达比较贴切,那我们就会专门去染色、剪纸。有些适合用刺绣表达,我们就专门去找刺绣,还有年画、皮影、木刻等各种形式。如果这个古老的故事是汉代的,我们就用汉代的背景来画;这个是明代的,我们就用明代的版画系统来画。”
“这是30年后《中国童话》的重生以及新生,所以我希望每一张图都美得如同从沉睡中醒来”。对于这次此书“回归”内地,黄永松紧张的心情一如当年。
录入编辑:陈晓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