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根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揭示高层次、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加强实践教学,探索高校本科层次小学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2、总结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建立小学教学实习基地的成功经验,探索建设的规律,充实小学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相关理论,指导这方面的实践。
3、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小学多方面的合作,探求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与小学如何落实“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如何建立一个长期、高效、制度化的互动运行模式,切实提高小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习基地学校办学质量。
|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现有的5个小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根据发展规模的要求和选拨的标准,在2年内再建立3个小学教育专业实习基地。
2、为我系学生提供实习、见习的园地,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3、与实习基地领导和老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促进实习基地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的提高。
4、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我系教师与基地教师理论与实践的交流,提高我系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我系教学改革。
|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突出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大学课堂向有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延伸,为我系教师提供研究小学教育理论和实际以及传播小学教育理论的机会,为我系小学教育专业的学员提供学习、参观和锻炼的园地,使我系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更好地与小学教育的实际相结合,促进我系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人才,更好地发挥我系为我省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功能;同时借鉴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实习基地总结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探索之中的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经验乃至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打下基础。
|
课题研究已有的基础(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期教学研究与建设情况)
|
1、
截至2006年底,本专业已在南京市鼓楼区三牌楼小学、古平冈小学、教院附小、龙江小学、浦口区沿江小学建立了5个小学实习基地,并于2006年3月和2007年1月召开了两次研讨会,本专业2005、2006级小教专转本和2003级小教普本近200名学员已在实习基地有过实习经验,有4位教师曾下实习基地锻炼过,实习基地领导和老师与本专业老师一起参与了省级和院级3个课题的研究,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前往实习基地观摩教学的师生达到了2000多人次。
2、
在“十五”期间,本专业李斌教授带领我系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进行了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子课题“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小学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的研究”、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以及名教师的形成机制与培养造就的研究”、
院立项课题“小学和幼儿园科研实验基地的理论与实践”、
院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初等教育系实验基地的建设”等课题的研究,并有相关论文发表,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课题研究具体保障措施
|
1、
本课题主持人主持过省级和院级课题的研究,在领导课题的研究上有一定的经验。课题主持人现为江苏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主任,工作的性质导致了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必要性,同时也为主持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
2、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我系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人员精干,学科结构组成合理,参加研究人员责任心强,团结合作,具备了完成本课题任务的基本条件。
3、
本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完整、合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人员分工和时间安排以及主要成果形式明确,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进行与完成。
4、
已建立和拟建立的实习基地与我系小学教育专业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实习基地领导和老师对该课题的研究持非常支持态度,这是开展本课题研究非常有利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