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幻文学凝聚与分享想象力的平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7 23:5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幻文学凝聚与分享想象力的平台
2013年06月07日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本期临时主编
  张轩中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80后科普作家。照片摄于2006年,霍金第3次访问中国,张轩中作为读者代表与霍金见面
  临时主编组稿手记:想象力是成就优秀科幻作品的重要保障,对于任何学科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而科幻创作与阅读无疑是凝聚与分享想象力的一个平台。
  习总书记5月21日视察四川芦山地震灾 区时,参加了龙门乡隆兴中心校五年级二班的班会。在班会上一名男孩说,我想当科学家,建造会飞的房子,这样就能免受灾难危害。习总书记听后勉励孩子们:青 少年要敢于有梦。从西游记到凡尔纳科幻小说,飞船、潜艇今天不都有了吗?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金涛先生说:在我的记忆里,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神魔小说、科幻小说的充分肯定,是对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必然联系所作的精辟论述。我深以为然。
  谈到科幻文学,就不能不提到北京师范大学科幻硕士导师吴岩教授以及最近引发热谈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我请吴教授谈了谈中国科幻文学的现状,吴教授又建议我邀请金涛先生也写一篇文章,金老师的文章从美国科幻文学的角度解读了科幻与想象力之间的关系。
  我自己则阐述了对科幻小说《三体》的一些想法,毕业于中国国家天文台的裴彤从偏物理的角度谈了对《三体》的认识,尤其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的“熵”这个概念进行了解读,在宇宙学与万有引力这个尺度上来谈论熵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真正的科幻作品是能给人深度思考,给人跳出当前窠臼的谋划与驱动,100多年来,中国作家在上述领域很有建树
  从异托邦到资本主义太空城
  吴岩
  半个多世纪之前,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曾经给克拉克的一本名著作序,在序文中他写道:“将来最伟大的文学,恐怕要到科幻小说中去寻找。”
  霍伊尔是位天文学家,他对文学的评判虽然给科幻界强烈震动与亢奋,但对整个文学领域的影响力甚小。但很快,这一论断就从科幻文学走进更大范围。
   这一次,给科幻高度评价的是美国后现代思想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詹姆逊在美国的地位,是可以跟欧洲思想家福科、德里达相提并论的。在詹姆逊看来,多数 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即便再有批判性,也是站在资本主义立场上的,它们无法摆脱社会束缚。唯有优秀的科幻作品,才能超越现实的设定。
  在我看来,科幻其实有两个功能,一个面对现实一个放眼未来
   中国当代作家韩松的小说《高铁》,应该是以现实为目标的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国家投资巨大开发的新一代高铁能够将火车的速度提升到突破物理 规律的极限状态,这样在火车上旅行的人不但能快速迅捷地到达目的地,还能发现他们所要到达的地方已经今非昔比,彻底是另一个样子。小说深度展示了技术创新 带来的当前困惑,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技术?
  韩松的另一部小说《再生砖》选择了强烈震后重建主题,将混合着人的骨肉和尊严的泥土重新合成的砖块会建构起怎样的生存大厦?故事传达的那种悲壮,怕是其他任何作品无法企及的。
   陈楸帆的新作《荒潮》,以广东某地电子垃圾场为原型创作。在小说中,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向东方倾倒垃圾,且借此传播电脑病毒遏制中国的发展。而在本 土,贫富差距、官场腐败、世风日下形成的合力,使外国技术渣滓长驱直入,不但威胁着国人的当代生存,也彻底断送了可能的未来。阅读这部小说给人的感觉是多 层次的,小说中的电子垃圾可以置换成任何技术过时的剩余物。
  一些深度持有科幻思想的人坚守着独特的生存状态
  科幻在某 种程度上属于前卫艺术,正是这种艺术对当前的阐释超越了主流文学通常的“爱与死”的范畴,进入了种族生存甚至宇宙发展的宏观范畴。有趣的是,当我们观察今 人的生存状态的时候会发现,一些深度持有科幻思想的人正在社会的夹缝中生存。在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和各地的大学、创业园、产业园,一大批思想独特、 生活方式跟主流社会规范格格不入的人正在坚守着独特生存状态。这些人不按照传统的方式走完“读书工作,结婚生子”的“老路”,反而集中在自己对技术发展或 社会变革的独特理想上抛弃了许多正常人的生活内容。他们的存在构成了哲学大师米歇尔·福科所谓的异托邦的社会空间。他们与社会正常状态迥异,却不认为自己 的存在大逆不道。
  科幻作品是最早描述这种异托邦的GEEK(集客)生存的文类。而以这类人生活为主要表述对象的电视剧《生活大爆炸》,则真实地反映着他们的思想和生存。
  到底是科幻支持着异托邦还是异托邦孕育着当代科幻?这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科幻作品全方位地展示着当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
  科幻不但是现实的镜子,更展示着对未来的谋划和发展驱动。
  两个月之前,香港学者王建元在内地巡回宣讲科幻,他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小说《弗兰肯斯坦》与当代克隆技术之间的神秘联系。在这部写于1818年的科幻小说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电击死亡器官”的方式创建了全新的生命,而近年来克隆技术所取得的首次突破,也是通过电击对细胞进行处理。
  两个事情相隔将近200年,但思想的脉络惊人的一致!科幻展现未来的图景清晰可辨。
  没完没了地描写“外星人入侵”、“地球环境末日”的作品不是科幻,只是娱乐和惊悚
  傻傻的乐观主义认为科学发展永远带来福利的看法也是儿童心理和一厢情愿,真正的科幻作品是能给人深度思考,给人跳出当前窠臼的谋划与驱动。
   可喜的是,100多年来,中国作家在上述领域中也很有建树。《新石头记》中的老少年,对科学改变中国文化的信心描述,可能是晚清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塑造方式。《猫城记》中对民族性的思考,虽然发生在遥远的火星表面,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些“地球人”的心灵。《月光岛》、《我决定跟我的机器人妻子离 婚》等对中国社会风貌与精神风貌恶化的担忧与觉醒,为我们揭露实用主义和集权主义。而《红色海洋》、《三体》等作品,则更在民族与宇宙之间建立起全方位的 联系。
  科幻将带领我们超越在资本拓展目标下建构的古典太空城,也能穿越在反抗权力压迫目标下建立的民族复兴的太空城。但太空城毕竟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遥远星空!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为方便暑期阅读而列的书目清单中,可以看出美国人的阅读中对科普著作的重视
  美国主旋律图书荐科幻
  金涛
  科幻小说是想象力的结晶,反过来它对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前提。科幻小说的重要功能,主要并不是传播具体的科技知识,而是以文学艺术的方式传播科学的思想,训练人的思维,进而激发青少年读者丰富的想象力,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创新思维的训练。
  去年6月,美国的国家图书馆国会图书馆为了便于暑期阅读,发布了一份由88种图书构成的“塑造美国的图书”的书目,这份体现美国主旋律的长长书目,“如一份概要的观念史,可借此多少窥知美国如何成为今天的美国。”对此,我也很感兴趣。
   在这份书目清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富兰克林的《对电的实验和观察》、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卡尔·萨根的《宇宙》、詹姆斯· 沃森的《双螺旋》和斯波克的《育儿常识》,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人的阅读中对科普著作的重视,也由此得知科普图书对塑造美国、影响几代人的宇宙观和科学思维所 产生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这份内容广泛,涉及小说、诗歌、政论、历史、哲学、传记、科普甚至识字课本、节育戒酒、性学报告的书目中,居然 有两本是科幻小说。这也说明,书目的拟定者没有浅薄地将科幻小说视为精神污染,相反,他们认定科幻小说是“塑造美国”的一种精神力量,起到了“以社会进 步,人民觉醒为重”的广泛影响。这是发人深思的。
  两本科幻小说分别是雷·布拉德伯里的《华氏451度》和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
   享年91岁的雷·布拉德伯里(1920-2012.6.5)被誉为当代美国科幻奇才,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科幻小说,在严肃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方面都 有广受好评的佳作。1953年出版的《华氏451度》是最具社会批判性的一部作品。华氏451度是纸燃烧的温度。这部小说描写的极权主义的美国,围绕着一 个名叫盖伊·蒙塔克的消防员的离奇故事展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消防员的职责不是去灭火,而是去纵火,专门扑灭人们的智慧之火。凡是发现谁家有藏书, 蒙塔克就开着装满汽油的消防车去焚书,将藏书人连同他的书籍统统付之一炬。因为在这个痛恨书籍的国家,消防局长官一再告诫蒙塔克:书是邪恶之源。烧掉一切 书,是使人人快乐幸福的唯一途径。蒙塔克对此坚信不疑,他为自己日夜烧书而感到自豪。不料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喜欢水、喜欢幻想的女孩,蒙塔克的信念开始动 摇。他从火场偷了好些书,藏在家里。他通过阅读,发现书中的真理。消防局长官发现了蒙塔克的背叛,决定烧死他,烧毁他的藏书。于是蒙塔克和许多爱书人一样 熟记文学名著。一场维护阅读的权利、维护思想自由和独立思考的斗争,在表面荒诞的情景中展开,醒悟的蒙塔克被迫逃亡……
  布拉德伯里曾经说过,当年美国盛行的麦卡锡主义将许多书列为禁书,不准图书馆出借,是促使他创作《华氏451度》的动因。
   罗伯特·海因莱因(1907-1988)的《异乡异客》发表于1961年,在美国引起轰动,当年是美国青年几乎人手一册的必读书。《异乡异客》也有译为 《异乡陌生人》,情节其实并不新奇,写一个在火星长大的地球人米奇回到地球后,目睹地球文明的腐败坠落、政治黑暗,于是他在愚昧的地球人群中传播火星发达 的文明。但是米奇的行为并不为地球人所理解,地球的执政者对他更是仇恨。在这本科幻小说中,作者借火星人之口对美国社会从政治到艺术、对现存的体制和地球 文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恰逢此时美国兴起反越战和反体制运动,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的出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反响。当年美国的嬉皮士将其奉为反传统的圣 经,这是连作者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发布的“塑造美国的图书”的书目清单,我们看到收入其中的两种科幻小说,都不是那种 炫耀技术发明、开发宇宙边疆的作品,恰恰相反,重视作品的思想性,对社会体制的深度批判和人类文明的反思,是作家所要传递的信息。这正是科幻小说的可贵之 处。这也是我觉得中国的作家值得关注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习总书记在四川芦山对小男孩讲的一番话,我看了之后很是感动。我以为这不仅对全国青少年是巨大的鼓舞,对于我国的科幻作家也是巨大的鞭策。推动中国科幻创作能更繁荣,为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营养又美味的精神食粮。
  《三体》是我国当代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共三部,在科幻文学界很有些江湖地位。三位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叙说了读这部作品的感受。
  刘慈欣的看法很有道理
  吴岩
   以小说《三体》闻名的当代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一次讨论会上曾指出,文学是人学,它以人为中心,但人类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物种,以它为中心的作品只是 描述我们世界很小的部分。在刘慈欣看来,想要描述一个宏大的世界,描述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多元宇宙,只有依赖科幻文学。传统的文学,再伟大的作品也只是这 个大范畴中的一个分支。
  刘慈欣这种对传统文学分类的颠覆,表面看起来是对科幻文学境遇的情绪化反应,但如果放下情绪去认真思考,我们就 无法不同意他的看法。科幻确实是一个面对大世界大宇宙的整体之镜,它不但描述人的境况,还反映人类的整体生存,反映物种的过去和未来,反映生命、天体、宇 宙、时间空间的万物走向,它饱含了人类的认知又超越人类的认知,通过变形化和叙事方式呈现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把人与世界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反射出 来。
  《三体》中的科学知识非常有趣
  张轩中
  我对《三体》这部具有强烈宇宙学背景的科幻小说有天生的亲切感。在我看完《三体》以后,也对这部以物理学为思想内核的文艺作品有了一些个人的评论:从科学角度来说,《三体》是一部把人类社会的爱恨放大到宇宙学尺度的书,这里面涉及的科学知识是非常有趣的。
   首先,刘慈欣是一个喜欢使用“放大”技术的作家。根据《三体1》中的描述,在中国一个重大国防工程“红岸工程”中涉及对电磁波信号的放大问题,因为用于 通讯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功率会衰减,于是需要找到一种能够使信号不会衰减的办法。女主人公叶文洁想到了利用太阳作为电磁波的“放大器”来向宇宙深处发送 电磁波信号,这在物理学上是没有理论根据的,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物理机制能做到这一点。
  其次,刘慈欣对宇宙学的理解体现在对“宇宙微波 背景辐射”的描述之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本身就能讲述一部宏大叙事的宇宙编年史,它是目前标准宇宙学中能证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的证据之一。大爆炸宇宙 学说认为:发生大爆炸时,宇宙的温度是极高的,随着宇宙的膨胀变大,整个宇宙的温度慢慢下降。根据欧洲空间局发射的普朗克卫星对宇宙微背景辐射的观测,宇 宙从大爆炸开始到现在,大约过去了138亿年。
  大爆炸后的宇宙好像一块烧得通红的木炭,目前(也就是人类能出现的这个时刻)的温度大概 是2.725K左右。根据黑体辐射的维恩位移定律可以知道,这个温度所对应的辐射的最大波长在1个毫米左右。而刘慈欣采用的是1967年刚发现宇宙背景辐 射时的数据大概7cm的波长,这其实不是宇宙微波背景的主要波长。
  《三体》一书所涉及的其他科学知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书中提到的智 子能在空气中保持很高的速度飞行,这是不太准确的。智子作为质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它在空气中飞行必然会与空气分子碰撞,最后会损失动能,就好像用手枪打 出一发子弹,子弹在一杯浓稠的糖浆中肯定是飞不远的。
  在《三体2》中,当罗辑用黑暗森林法则控制住了三体入侵后,提出让三体文明给人类 建立中微子发射系统和引力波发射系统。现实中,中微子和引力波这两样东西人类还未能充分理解,也没有能够利用起来。虽然大亚湾核电站发现了重要的中微子振 荡的一个关键参数但中微子到底有没有静止质量一直是一个开放的学术难题,而对于引力波,至今还没有在实验上探测到最近观测引力波的两个计划LIG·与 LISA的进展都十分缓慢。
  在《三体3》中提到一个黑域计划,即将太阳系变成一个黑洞,人类藏在这个黑洞的内部,使任何外星人都发现不 了。这种技术需要把太阳系中的光速降低到16.7千米/秒的第三宇宙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30万千米/秒,这有点太异想天开了,人类绝对不可能把光速 在整个太阳系的范围内调小。因为光速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常数,这个常数不但象征狭义相对论的存在性,也通过一个叫精细结构常数的物理量与量子力学挂钩,一旦 光速被调小,原子就会变得不稳定,这个物质世界都会毁灭。
  虽然有一些诸如以上提到的科学知识上的瑕疵,作为一部具有中国里程碑意义的科幻小说,《三体》还是会引起越来越多读物理的学生以及科学家的兴趣。
  人类作为一个低熵体
  裴彤
   物理学中有个“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从近两百年前提出至今,尚未观察到反例。定律说,这个宇宙,熵总是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的。熵增加意味着无序, 无序意味着死亡。生命体是低熵体,要活下去,就要维持自己的低墒状态,就要抑制熵的增加,就要对抗这个物理世界活着就是要反抗“热力学第二定律”。
   宇宙的绝大部分是简单的,真空是简单的,恒星是简单的。什么是复杂的?比恒星渺小得多的行星是复杂的,像地球这样有磁场、有大气、有水以至于衍生出了碳 基生命的行星就更复杂了。而在地球的碳基生命中,比恐龙渺小得多的人是最复杂的。人类个体的命运曲折、群体的冲突融合,情感、肉体、历史、科技、艺术、文 化,其背后是无数的熵增熵减、熵的流动。计算机可以模拟一颗恒星、一个星系,却难以模拟人类社会甚至单独的一个人。人的复杂来自于人脑。而人脑的复杂来自 于哪里?我想,或许是量子的不确定性吧。
  《三体》的故事,从地球上的人类这种复杂的低熵体开始。各种盲目,各种折腾,短暂的幸福,永恒 的苦难。人被物理定律和化学反应交织、导引甚至主宰,上演着一幕幕大戏。接着,另一种低熵体三体人登场,貌似比人类先进得多,智子,封锁,远征,面壁,博 弈,威慑,又是一幕幕大戏。然而,等到临近故事的结尾,第三种低熵体银河系猎户旋臂的歌者登场,才不由得感叹,那些起伏跌宕、悲壮宏大的历史,简直像个笑 话。“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地球人与三体人数百年的纠葛,也就换得这几个字的评论。这不奇怪,也不过分,当我们看见猴子拿石头作为工具砸开坚果吃到果仁 时,不也仅仅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吗?所有的复杂归于简单,轻轻弹出一片二向箔,你们就这样结束吧。
  不过,就算是他们,神一般的歌者种族,为了意义之塔的最高层生存,也要把自己二维化了。生活从3次方的精彩,衰减向2次方的苍白。
   我曾许多年地思索,人生的意义,人类的意义,或者说宇宙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希望找到它,进而确定这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它,去努力奋斗,去付出 一生,接着前人的脚步,留给后人积累,大家前仆后继,在地球毁灭、宇宙重来之前,去完成它。我不停地思考,有时强烈有时淡然,有时有心栽花有时无心插柳。
   他们运动,我也运动,但我不是爱它,是为训练身体,从而更有效地思考;他们玩乐,我也玩乐,但我不是爱它,有时是排遣郁郁,有时是转换心情,为的是能继 续思考;他们忙碌,我会观察,看他们的结果,我不能忍受盲目的忙碌,有时我会焦躁,十分痛苦。然而,在终极意义面前,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也许生活本身,就是它的意义。
  假如我是歌者,为了存活需要将自己二维化,我真的会那样做吗?为了三维的太阳系,三体人可以远征,可以战斗,可以牺牲。可如果变成二维,会好过他们自己的三维的气候严酷的三体星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
  生命,低熵体,不过是这个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宇宙中的一些偶然,一些不知源自何方的自组织。来了,你感受它,愉悦,悲伤,狂喜,恐惧,高尚,龌龊,勇敢,怯懦;要走,便也由它,死乞白赖,拉拉扯扯,实在也没什么意思。
  插图/冼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7 15:36 , Processed in 0.1362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