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前沿地图 □覃 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4 23:3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前沿地图  □覃 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也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因此,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并实现其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纵览近年来有关阅读教学研究的成果,本文选择其中的几个关键点,试作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最为前沿的理论指导。
    一、多学科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进展
    学科的高度细化与多学科的融合是21世纪学术研究的基本走向。从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吸取营养来研究和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外的收获。
    1.哲学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近年来哲学中对“人”的关注,引发了许多研究者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个体的关注,从而提倡以回归生活、关注生命与倡导对话的方式指导语文阅读教学。有研究者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脱离生活这一状况,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把握同生活的联系,使阅读基于现实生活而又超越生活,从而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继而有研究者提出阅读教学与生活联系的三种方式,利用内引、外联、对比来实现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接轨。同时,针对“回归生活”这一理念,有研究者把关注学生生命引入了阅读教学,提出如果要加强阅读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就必须从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出发,把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生命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凸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在关注学生生命的问题上,有研究者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以及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应该实现其从传统的“传授—训练”型向“对话—生成”型转变,从而在以“师本对话”为前提、师生对话为关键、生本对话为核心、生生对话为扩展中达到教学的融合统一。
    2.心理学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进展直接影响教育实践与研究。近年来有较多研究者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语文阅读教学,并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有研究者把心理分析原理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分析法指导学生解读作品,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针对传统教学中“自下而上”,逐字解读文字的阅读模式的弱点,有研究者把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借鉴到阅读教学中来,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猜测—证实”阅读模式,并提出了促进学生图式建构,发展其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针对阅读教学中过于注重“灌输”知识的不足,有研究者提倡把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视语感生成,加强语境体验,强化实践体验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实现其与教学内容的建构。
    3.美学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价值的核心,对美的体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有研究者结合接受美学理论,提出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本化,并指出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对话,应强调阅读教学的民主性及主体创造性。也有研究者提出,在阅读教学的前期,应对学生给予“阅读期待”,使其心理产生一种想学的状态,使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有研究者试图把接受美学的观点与对话式阅读结合起来,并提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四个阶段,即跳出文字想象→跨越阅读陌生→放飞学生心灵→创生有利情境,以期实现接受美学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融合。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的研究进展
    教学策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心所在,适当的教学策略,将有利于学生建立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出现了哪些新的进展?教师又将基于何种标准来选择教学策略?下面试作列举。
    1.就选择教学策略的标准而言。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常常具有一个标准,这一标准对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这一研究领域,有研究者从关注学生角度出发,主张阅读教学应告别传统的“引言披文—分段理层—串讲剖析—归纳整理—复习巩固”的一般流程,而凸显出学习本位、学生本位的教学策略。继而有研究者提出,阅读教学应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及思维方式,采取讨论法、辩论法及竞赛法等策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有研究者从阅读的民族化、社会化、个性化、人格化四个方面阐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研究者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倡导应采取赏读的策略,使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发现、欣赏美的过程。有研究者从情意角度出发,主张阅读教学要讲究阅读情境的创设,使读议结合。也有研究者从关注校外生活出发,提出语文阅读教学中延伸阅读的重要性,并说明如何实现对延伸阅读效果的调控及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也有研究者关注策略选择的整体性,提出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同时也要有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论,符合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和语文学习及其技术的实践性。
    2.就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而言。阅读方式的多样化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有研究者在以前提倡精读和泛读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四读”和“五读”法,增加了通读、研读、美读、独读、趣读等新型阅读方式,通过这些阅读方式试图培养学生现代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从能读到会读(读得快,读得精,读得高效,读得有创意)的转变。有研究者从阅读方式的具体运用出发,注意到了对读法和质疑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而分别提出了“篇内对读”“篇与篇”对读的两种阅读策略以及逆向质疑、对比质疑、细节质疑的三种质疑方法。继而有研究者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质疑的空间,营造质疑的氛围,创造质疑的空间,鼓起学生质疑的勇气,使质疑成为阅读教学中的“清障器”“粘合剂”“创新泉”。同时,有研究者提出比较阅读的策略,为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提供了借鉴。还有研究者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提出课外阅读可供借鉴的六支点——激发阅读兴趣,向学生提供有价值、适合的读物,安排时间,指导方法,创设展示机会,卓有成效的总结评估等。还有研究者联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利用媒体文本与媒体阅读的概念,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诸多的启示。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的关系研究进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便成了研究中的重点。
    1.“文本”地位的深化认识。新课程改革给“课程”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深刻内涵,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制度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由此,课程内容除了有预先设计的静态的文本内容,还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的内容,灵活的课堂应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协调发展。但是,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片面理解,从而出现了从完全忠于文本教学的一个极端滑到无限制生成文本的另一极端。有研究者反思这一现象后,提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提倡“咬文嚼字”,重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也研究者认为,阅读教学中冷落文本现象的产生,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并将使阅读教学陷入一种无所不能却又无所能的境地,对教学内容的生成,还是应该立足于文本的基点上。再有研究者指出,阅读教学既不能走传统的以本为本、重知轻能的老路,又不能脱离文本,使语言文字的学习失去根基,而是要体现“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思路,并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
    2.学生发展与教师角色定位。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学生的阅读是其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自主、合作及探究阅读便成了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三种主要形式,新型阅读学习方式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使阅读教学告别过去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师、教材、学科”三中心局面,走出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探究式阅读、合作阅读和自主性阅读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师生关系的协调便非常关键。有研究者指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处于消极观望者的地位,使学生的探究式阅读和自主阅读成为了没有教师指导的随意阅读的现象。也有研究者指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缺乏对学生价值引导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有研究者提出,在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中,应重视“师本对话”的引导功能,强调“生本对话”的主体作用,进而通过文本的交流,实现师生间的对话,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再有研究者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实现从传授者到交流者的角色位移,并在探究阅读教学和自主阅读教学形式中担当积极指导者的角色。同时,有研究者意识到,三种主要的阅读学习方式,应走向整体运用和融合,以消除过去在自主与合作阅读中缺乏探究的成分,在探究阅读中,也应强调探究的互动,并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形成。(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教育》B/07/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7:28 , Processed in 0.1112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