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必须关注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络,让习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有:引领学生观察、体验、认识品读多彩生活,积累语言、思想、技巧等丰富素材,培养浓厚兴趣,设计再现式、即兴式、交际式、感悟式、想象式、心语式和探究式等练笔形式,并优化习作的批改形式。
关键词:小学 习作生活化 教学策略
生活是习作的泉源,习作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清新隽永,潺潺不断。“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1]习作生活化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络,让奇妙的大自然和沸腾的社会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走进学生的心田,让习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拥抱多彩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习作是学生生活的镜子。生活处处有习作,习作篇篇写生活。离开生活,习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个哑巴,她不会自己站出来叫卖。生活是个钟情的恋人,谁对她满腔热情,她就会献出珍宝。习作生活化教学要引领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投身沸腾的社会生活,发掘生活的奥秘,为学习习作和生命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不竭的动力。
观察生活——观察是认识世界和社会的重要窗口。大自然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秋去冬来,寒来暑往,云蒸霞蔚,鸟语花香,花开花谢,云舒云卷,大自然如此多姿多彩,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此外,留心观察造型各异的大桥、人来人往的车站码头、大大小小的休闲广场、眼花缭乱的购物广场……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重点观察、细致观察和联想观察,发现生活的绚丽多彩,增加生活积累。
体验生活——体验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经历了体验,就会有所思所感、所悟所获,产生表达愿望。鼓励学生品尝家乡的美食,参加假日联欢会、游艺会、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百科知识竞赛,母亲节为妈妈制作一张贺卡,为贫困山区的儿童奉献一片爱心,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走上街头当小交警和环保义务宣传员,动手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到田间拔草……独特视觉去观察,一心一意去体验,百般感受满心怀。
认识生活——认识生活就是要透过生活现象发现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对话生活,认识生活,就会产生感悟,滋生表达欲望。学生与花草鸟兽为友,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不再是一句空话;在梦幻与现实之间,学生会感悟生命的律动,逐步懂得调整、平衡内心。走进沸腾的现实生活,擦亮一双慧眼,透视大千世界,视野开阔了,思想深刻了,是非观念增强了,思辨能力提高了。
品读生活——经典名著、电影电视、音乐歌曲、小品相声和文艺晚会等等是生活的缩影,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领学生用心品读,汲取成长的营养,获取人生的智慧。多读名篇名著,读整本的书,读多人的书,以活跃思维,提高敏锐捕捉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提升表达技巧和思想境界。观看影视、聆听歌曲等,加深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获取成长的素养。
创造生活——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往往用想象和幻想来解读世界,创造生活。针对日常用品的不足,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来设计新产品,比如“我是小发明家”“我有一双小巧手”“我是小设计师”;针对不良社会现象,指导学生编童话,或以“我的梦想”“假如我是一名警察”等写假想习作,以“22世纪的教室”“未来的飞机”等写科幻习作。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迸发出智慧和创造的光芒,在习作中创造新的生活。
二、积累丰富素材: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材料是习作的第一需要。没有材料,谈何习作?材料充足了,学识丰富了,思想深刻了,语言生动了,习作时就能左右逢源,文采飞扬。习作生活化教学必须丰富学生的各种积累。
积累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表达的工具。语言的生命力和表现力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写文章好比造房子,字词句段是砖头、水泥板。因此,必须指导学生从优秀作品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语言。人人自备采蜜本,积累词语可以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惯用语、成语等分门别类的积累。句子精彩纷呈,从句型看,有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双重否定句等;从修辞看,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等;从固定用语看,有谚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时出口成章,习作时妙笔生花。
积累思想——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2]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感悟人生的哲理,用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摘录、背诵名言警句,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火花。
积累技巧——“按理说用规范的语言写出真情实感、思想健康的作文应当是基本要求,而如今却成为作文竞赛选拔优秀作品的主要标准而郑重提出,是足以令人深思的。这说明在倡导自由写作的同时,规则写作的导引,同样是不可缺失的。”[3]习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既要讲究遣词造句,又要讲究谋篇布局等技巧。小学生习作的技巧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手法,以及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详写与略写等等。恰当的表达形式与技巧能使主题更鲜明,内容更有感染力。阅读是积累,是吸收;习作是倾吐,是表达,表达是否符合规范,显然与吸收密不可分。可见,潜心品读名篇佳作,且熟读成诵是获得习作技巧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浓厚兴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做事就会劲头十足,学习与乐趣密不可分。“我发现,当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写作意志之后,学生的写作状态、写作情感和写作能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由此确证马教授的话: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4]习作生活化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呢?
生存需要——“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着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5]习作生活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习作的重要意义、价值——习作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需要,是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也是以后从事工作的需要,以此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劲头。
故事激趣——古今中外的作家、文学家,对写作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动情地讲述作家成才的故事或创作的趣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功的欲望,至少会产生“一时冲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活动助兴——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把激发习作兴趣寓于活动之中。举办“我爱习作”报告会,“动笔写写”游艺会,“观察日记”展览会以及习作竞赛,组建“小记者”采访组;创办风格各异、主题不同的报刊,让学生自写、自画、自编,这是培养习作兴趣的妙招。
妙题心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夺人眼球,令人心动,产生强烈的习作欲望。“我们的命题,一定要从生活中来,千万不能从概念、从政治说教、从想当然来。我们要设法了解他们的生活,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这样出的命题才能够切近他们的生活,才不会把他们吓倒。”[6]这道出了命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叩击学生的心灵。具体说来,习作命题要 “新”——找准生活的耀眼点、事件的新奇点、人物的闪光点,让人耳目一新;“小”——命题不能让人一头雾水,必须小而实在,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活”——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自由,让学生自由发挥;“趣”——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突破满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高分,成就梦想,带来欢喜,激发奋进。习作评改要敢于跨越雷池,舍得送分,乐于给满分、超满分。有的习作相当出色,当得分达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减退。怎么办呢?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是最高打出120分。因此,不妨突破满分,以调动积极性,开发习作潜能。只要习作有亮点,就可突破满分,给予更大激励。
发表震动——“发表,既表明写作者的才华被认可,又象征着写作者的目的荣耀,就是想要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一个写作者看到自己的文字和名字出现在报刊上,既兴奋又激动。这兴奋、激动,是因为发现自己拥有了另一种说话的方式,而一个人的声音传得多远、多久,就证明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远、多久。同时,获得这一别样的说话方式的权利感、获得感、快慰感、成就感,又刺激着写作者以更好的姿态从事写作。”[7]学生的习作发表了,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习作发表的主要途径有:老师当众范读、班级墙报刊登、班级手抄报刊登、班级习作周报刊登、学校广播站广播、推荐给报刊发表。没有发表,习作就没有真正的读者,没有读者的习作是“死”的;没有读者的习作教学,也是半死不活的。习作发表了,学生就会享受成功的快感、荣耀感;习作一次次发表了,学生深知习作是有“读者”的,并萌生写出精品的热情和动力。
四、拓宽练笔形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章千古事,非“练”文不佳。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生活化习作教学要广开练笔途径,引导学生多写,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提升习作的技能。习作生活化需要指点一些习作的规则和技巧,而生命的真情投入和生活的自由表达永远是教学的灵魂、根本。教师可以针对学情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必要的习作规则和技巧,更要为学生搭建广阔的练笔平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习作大量实践中逐步掌握技巧,不断发展能力。
再现式习作——课堂上模拟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进而进行习作。情境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浮想联翩,为学生搭建生活与作文的平台,学生习作时脑中再现动人、难忘的场景,兴致勃勃,自然笔下生辉。再现方式主要有图片介绍、影像播放、语言描述、角色表演。比如,几个同学相约去购买野炊所需的食品,回来校之后,分角色表演购物过程,既有小贩的热情,又有双方的讨价还价,还夹杂着短斤少两的笑话,真实感人。这样训练很容易写出情真意切的习作。
即兴式习作——针对课堂和课间的偶发事件,引导学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素材,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兴习作要趁“兴”命题,趁“兴”指导,趁“兴”习作,如果师生都拥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写起来很轻松。比如,有次语文课上,大家学得津津有味时,飞来了一只马蜂,随后又飞来两只,三只马蜂发出嗡嗡的声音,学生躁动了。当我转身板书时,一只马蜂朝我头上袭来,只听到一名女生尖叫:“老师,小心马蜂!”尖叫声打破了平静,教室乱了套:有的拿书顶在头上,有的钻在课桌底下,胆大的男生脱下外衣,跳到课桌上驱赶马蜂……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描写场面的好时机吗?转眼间,马蜂飞出了窗口,教室里恢复了平静,我立马写上习作题目《马蜂飞进教室后》,要求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一幕展开描述。
交际式作文——交际是人生的必修课。“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天却人人需要。……至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致去试作,当然绝对不宜禁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8]习作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交际的需要。要积极渗透书信、演讲稿、发言稿、慰问信、通讯报道、调查报告、情况分析等教学,让习作真正参与社会交际活动,为交际服务。比如,争取与异地学校同年级学生、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生活中的不幸者、出色的运动员、作家、英雄模范、警察、军人、新闻人物、报刊上的优秀小作者、亲朋好友等建立通信往来,既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交流思想,提高习作水平,又可传递友情,增强交际能力。
感悟式习作——影视、网络、书报等是一种大众化的传媒手段,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观看健康益智的动画、影视和精彩纷呈的晚会,阅读名著和报刊,既可获得丰富的材料,又可提高认识水平。观看适宜的影视作品或文艺晚会,阅读名著和有益的报刊之后,写一写观(读)后感、小评论,不但能触发习作灵感,唤起习作热情,提高习作技巧,而且能提升思想境界,健全人格,把习作教学引向柳暗花明的美好境界。
想象式习作——想象是习作的翅膀,创新是习作的生命。针对学生爱想象、善幻想的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写想象习作。针对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结尾,让学生大胆构思新的情节,推测故事新的发展,写推测式想象习作;提供几样事物,充当文中人物,让学生构思一个故事,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写童话式想象习作;以《30年后的聚会》《假如我是市长》等为题,让学生写假设式想象习作;还可写科幻式想象习作。这样训练,学生兴致勃勃,能诱发潜在的创造力。比如,扮演生活角色的假设式想象习作指导策略:首先,走进现实生活,熟悉角色生活,了解角色现状;其次,解剖角色形象,针对工作职责,分析人物言行,总结角色得失,寻找突破办法;最后,进入角色状态,承担角色责任,完善角色形象,凭借事实说话,挑选重点叙述。
心语式习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习作是个性化的产物,习作就是用我手写我心。学生那独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喜怒哀乐,饱含着美好的心愿、理想、追求。引导学生记录心路历程,倾吐内心秘密,可以让学生放下包袱,改正缺点过失,增长人生智慧,从而一路高歌飞扬。
探究式习作——探究性习作是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之后,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整理成习作。探究性习作不但能激发习作动机,解决材料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指导探究性习作一般分为四步:确定探究课题——自主探究问题——记叙探究结果——交流探究结果。紧扣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引导学生探究。比如设计《漂浮物杠杆式电动打捞装置》《避免眼睛近视的对策》《水密子的逃亡》《可口可乐能清洗马桶》等题目,引领学生动手实验、制作、发明或实地考察。它冲破课堂禁锢,沟通现实生活,让学生自由叙写探究的艰辛过程和获得成功的惊喜,必将涌动生命的灵性,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五、优化习作批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修改是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9]因此,习作生活化教学要培养批改习作的能力,让学生一生受用。
示范批改——教师当众公开批改习作,以作示范。示范批改一般是将作文放大抄在黑板上或投影展示,使全班看得清楚,然后用红笔示范批改。要巧妙渗透批改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批改,也可辅之以适当的课堂讨论,实现师生互动。
重点批改——习作上交后,教师先全部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习作分为好、中、差三类。随后挑选出一篇好的和一篇较差的习作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看看或试着批改,教师重点批改好这两篇习作。因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不仅仅是剪除莠草,更要施肥浇水。“施肥浇水”就是要“鼓励表扬”学生。教师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习作的闪光点,多加赞赏,委婉地指出习作的缺点与不足,让学生乐于接受。
只批不改——教师只做简要的眉批、总批,指出习作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结合批语用心修改。只批不改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养成批改的好习惯。教师针对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目标、习作的重点问题写批语,不必面面俱到;批语尽量写眉批,以便学生查找。教师的批语重在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
分组批改——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分组评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学生既输出知识、传递智慧,又可取长补短比翼飞,互帮互助情意深。他们将在取长补短中得以进步,在认可称赞中充满自信。
互批互改——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首位的不是死记硬背,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进行生动的创造。学生互批互改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尝试创造。学生地位平等,无拘无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不断变换角色,思想发生碰撞,智慧产生交锋。
自批自改——修改习作的权力首先属于作者自己,教师主要起着引导和点拨的作用,督促学生养成自己修改的良好习惯,至于具体怎么修改,应该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决定。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六种修改方法:批、改、增、删、换、理;学会三读三改:默读,修改内容结构——轻声读,修改遣词造句——朗读,全面润色提升。
“作文连着健康的生命,让作文与生命一样精彩!”[10]这也是习作生活化教学追求的境界。习作生活化教学必须构建一个“课内外相联,学科间相融,校内外沟通”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时空,才能让学生生命灵动,心灵健康,让习作成为学生心灵和精神的追求,写满生命的发现、创造和感动,让他们用童心、童趣、童言描绘五彩斑斓的生活,创造灿烂如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管建刚.比“文字”更重要的[J].小学语文教师,2011.
[3]
周一贯.“儿童作文”:呼唤儿童精神[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4.7-8.
[4]
管建刚.写作的第一能力是什么[J].小学语文教师,2009.12
[5]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国语文,1978.2
[6]
李白坚.作文教学的四个要点[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4.7-8
[7]
管建刚.作文革命——十大“作文意识”谈[J].人民教育,2008.7
[8]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国语文,1978.2
[9]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国语文,1978.2
[10]周一贯.“儿童作文”:呼唤儿童精神[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4.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