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兆贵:人才与口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6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兆贵:人才与口才

人才史话:人才与口才


    在我国古代,嘴上功夫了得、擅长折冲之道的人,通常叫说客,或称之为纵横家。充当说客的人,不但谈锋凌厉,而且绝顶聪明,尤为具备临场发挥的机智。历史记载的那些伶牙俐齿的说客不胜枚举,如晏婴、毛遂、苏秦、张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他不过偶尔做了一次说客,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田常,准备借攻打鲁国来扩张自己的势力。孔子得到消息后,派得意门生子贡前往齐国进行外交斡旋。没想到,在子贡极力说服田常的过程中,吴国、越国、晋国的利益陆续牵涉了进来。不得已,子贡只好一路奔波下去。游说的结果竟然一举数得,不仅让鲁国得以保全,还促成了齐国乱、吴国亡、晋国强、越国称霸的联动效应。用司马迁的话说,“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当然,子贡的成功,靠的是充分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但这口舌之功确也不可小觑。
    口舌之于人,不仅是饮食吐纳、社会交际的工具,也是谋求生计、施展抱负、开创事业的本钱。事实上,不论过去还是今天,能说会道的人总是受欢迎的。就拿如今选拔公职人员的程序来说,笔试之后有面试,而面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敏捷的思辨应对能力和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们之所以看重口才,除了它具有功利层面的优势外,还因为它能发挥物力难以发挥的作用。口舌的威力有时胜过拳脚,优于刀枪。有道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大吕;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古时张仪、苏秦者流,正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思辨劝谏,拜相封侯,“不出樽俎之间,折冲千里之外”,将口舌之勇演绎到极致。即便在今天,因口才好而使事业如虎添翼者也大有人在,如李肇星、白岩松、易中天、马云、俞敏洪、金一南等。口才不仅能增强思辨力、说服力,扩大影响力,而且也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
    但是,在口才与人才问题上,我们应坚持两点论。一是不能把擅长辞令的人都说成是耍嘴皮子的。能说会道不等于油嘴滑舌,能言善辩不等于巧言令色。言论虽属务虚,但也不见得就是空谈,否则何来“言之有物”、“一言兴邦”呢?作为语言表达能力,口才本身并不具有道德属性,关键是看什么人用,用在哪里,如何运用。二是不能过分崇仰口才,倚重辞令。中国演讲学教授邵守义认为,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但如果唯口才是举,以汇报取人,就会在用人问题上产生误导,让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钻空子,使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受冷落,以至于华而不实之风盛行。仅仅是因为一次工作汇报,就受到前来调研的领导赏识,不久后擢升要职,从此青云直上。这样的事例发生的几率尽管不高,却也不是个案。因此,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重口才不惟口才,选口才也选干才,既要看表达能力,又要看实际能力,更要看综合素质。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8:05:43 | 只看该作者
颜超:汉字:“品”之漫谈

品智生活·汉字:“品”之漫谈

    “品”字看似平凡,却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名词来用,物有物品、有商品、有废品;当形容词来用,人有人品、官有官品、书有品相、器有品格;当动词来用,有品读、品味、品尝、品评……《说文》中解释道:“品,众庶也。从三口。凡品之属皆从品。”凡属品之范围,皆分好坏、分高低、上中下、左中右,众品之差异,形成“品”之本质。
    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倡导“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为不同的元素相互融合,才能产生新的事物并促进其发展;同一种元素重复相加,则万物不得进展。品之各异,才有“和谐”之美。乐器之所以发出悦耳之音,正是由于品格的不同;人之所以会对物体爱憎有别,正是由于品味相异;治之所以稳定和睦,正是由于官品分配之合理。《左传》有论“和”与“同”,“和”是“以他平他”,“同”是“以同裨同”。如若在水中加同样的水,味道还是平淡无奇;如若弹奏相同的音调,不会产生曼妙音乐。不同的“品”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有序,流转正常,方有“和谐”之韵味。
    人亦相同,“品”是一种处世准则,是一种观世态度,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品”放在重要位置。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长在不同环境的人,因为不同认知、教育影响,形成不同的特征、品格。不同品格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之异是矛盾之源。这时,就应该秉承“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的作风,以包容之心,纳他人品格之不同,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就人品而言,有品格之不同,也有品德之差异。好的品德有“冰壶秋月”之纯洁、有“苍松翠柏”之正直、有“冰魂雪魄”之清明。孔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健全的品德是君子之风格,是成事之关键。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对人对事,品德居首位,才干次之,有才无德是庸才,有才有德是良才,用良好的品德武装自己,才能做到志高才重,成为国家、社会有用之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34 , Processed in 0.0813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