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最长姓氏9个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3 09:0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最长姓氏9个字2013年05月1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钱文忠在发布会现场。  图/记者 吴波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掀起寻根热,作者接受本报专访
文/记者 吴波 图/Gettyimages
日前,钱文忠教授携新书《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现身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进行新书首发式及签名售书,央视名嘴崔永元也特意到场助阵。钱文忠是央视《百家讲坛》知名度颇高的主讲人之一,他曾经在该档节目主讲过《玄奘西游记》、《三字经》、《弟子规》等,均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不久前《百家讲坛》立足于人们“寻根问祖”的情怀,策划了系列节目《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对每一个姓氏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解读。按照《百家姓》504个姓的先后顺序,逐个解读,为各姓氏追踪溯源,梳理每一个姓氏的第一得姓始祖和得姓渊源,给出“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的历史解答。《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一书集结了钱文忠在百家讲坛所讲的精华,引发了人们对于《百家姓》这部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书的热议。
我们对传统假熟悉真陌生
谈及讲《百家姓》的初衷,钱文忠表示,就像谁都知道《三字经》的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一样,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出自百家姓的。
但是,今天的我们对传统的东西,往往“假熟悉真陌生”。钱文忠说:“今天能够接着‘人之初,性本善’而随口道出《三字经》前十句的人,恐怕不会很多;就《百家姓》而言,除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以外,还能对它有所了解的人,或许也很少。”而《百家姓》却是传统三大蒙学读物之一,是集中华姓氏为四言韵语的识字读本。
《三字经》、《千字文》的字句编排都有教诲的意义,而《百家姓》却只是把几百个姓罗列在一起,不考虑姓之大小、古新,无规律可言,更没有什么微言大义,为什么会被选作蒙学读物?钱文忠教授的回答发人深省:“《百家姓》汇聚的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作姓用的汉字。以家族为中心、视血缘区别亲疏,乃是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百家姓》正是为了从小对孩子进行传统价值观的教育。姓氏对于中华民族极其重要。我们有时会用一句很重的话:‘别忘了自己姓什么!’”
一次惊心动魄的寻根之旅
《百家讲坛》播出后不久,便引起网友热议,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寻根之旅。有观众反映说,节目引起了自家小朋友的关注,询问自己姓氏的渊源,增加了家族之间的亲情。学者则认为,对每一个姓氏的寻根问祖,对于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姓氏,及其附属的文化内涵,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姓氏给出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历史解答。
“假如我们认识到,《百家姓》实际上乃是一部中华姓氏文化的索引,504个姓氏虽然只占了中华民族两万多个姓氏的微不足道的极小部分,却都是引领我们中华子孙走向姓氏文化巍巍殿堂的津梁路径,那么,我们就能够深入中华姓氏文化的堂奥,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体悟出《百家姓》的传统价值和现代意义。”钱文忠说。
孩子不随父母姓有利有弊
《百家姓》收录了504个姓氏,那么,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钱文忠表示,这很难说清楚。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就已经收入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有关部门通过户籍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所得的姓氏总数是2587个。1984年,《中国姓氏汇编》共收集单姓、复姓5730个。而台湾学者王素存著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多达7720个。根据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但肯定还有很多姓氏埋没在民间,比如“死”、“毒”、“蹦”都是姓。
常见的中华姓氏大多是一个字的,复姓基本是两个字的,钱文忠告诉记者,“中国最长的姓有9个字,是‘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
钱文忠指出,当今时代,姓氏的影响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有的小孩不再随父姓,而随母姓。对此,钱文忠表示,“这是必然的,随着西方文化、商业文化等的冲击,女权主义也在中国有了市场,人们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烈,以后出现某人既不姓父姓也不姓母姓的情况也未可知。这种趋势有利有弊,好处是人们少了些束缚,思维更加开放,利于社会的创新进步;坏处同样是因为少了束缚,有人可能会变得更加没有敬畏心。”
对话钱文忠:借百家姓普及传统文化
广州日报:市面上解读《百家姓》的书有很多个版本,请问在您这本书里,对百家姓的解说有什么新观点或者新思路的体现?
钱文忠:原有的百家姓研读著作多是就姓论姓,介绍每个姓的基本知识;而本书的外延很广,既有宏观的姓氏文化,如改姓的几种情况、中华姓氏的来源等等,还借说姓氏讲了很多历史文化及传统礼仪的知识。
广州日报:您这本解读《百家姓》的书,基本的材料来源是哪里?
钱文忠:各个姓的主要线索是网上的知识,然后对照《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大辞典》等原始史料或工具书进行了查证核实,涉及历史人物或典故时则参考了《廿四史》里的记载。
广州日报:您说《百家姓》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一些姓氏之间不能通婚等,就我的姓而言,有哪些渊源?

钱文忠:讲吴姓的时候,我非常惊讶,因为我查到了吴佩孚,吴佩孚是被妖魔化的人,他是秀才出身,是有文化的人。他后来跟天皇论起辈来。日本的天皇家族有吴姓的血脉,吴佩孚非常认真地考证了,原来日本天皇是自己的一辈。
唤醒家族的归属感
广州日报:与姓氏密切相关的一种传统是宗族文化,宗族在过去的乡村社会中起到了教化、救济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宗族文化逐渐式微,您觉得在当代乡村治理中我们可以从宗族文化中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钱文忠: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过去对乡村社会的稳定是有很大作用的。现在,我们重新关注姓氏文化,对于我们唤醒家族的归属感很有意义。宗族文化中的尊老爱幼、与邻居和睦相处、扶贫助学等传统美德到现在都为大家所看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3:14 , Processed in 0.5924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