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共建筑,新加坡名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0 21: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共建筑,新加坡名片
作者:叶孝忠 来源: [654期 C58]


新加坡很小,这是缺点也是优点,正因为小,若通过巧妙设计,斗室空间也能让人感觉难忘,在回忆里无限地被放大了。除了翻新和活化老建筑(新加坡的高等法院正在改造成美术馆),这几年新加坡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在公共建筑上费心思,才能让更多的平民百姓获益。组屋、地铁、学校,这些都是百姓们经常会使用的空间,花心思设计,让更多人能轻易地接触到美,这种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将更能提升当地人的审美情趣,而对外来者而言,游览这些对外开放的公共建筑,将让你对这个蕞尔小国有更深刻的了解。
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就得到当地人的家里看看。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一直为人称许,虽然近年来新移民的涌入令组屋转售价飙升,引发了不少民怨,但组屋依旧是普通新加坡人的代表性住宅单元(类似中国的经济适用房)。近几年来,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也开始推出一些更为时髦的公共住房设计,让组屋摆脱了功能性强但设计单调的宿命。位于牛车水附近的 The [email=Pinnacle@Duxton]Pinnacle@Duxton[/email],是个屡获国际大奖的公共屋苑,外形和私人公寓没太大的差别,楼高 50层,故曰 Pinnacle。去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还在这里发表了国庆献词,可见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这个项目。
整个屋苑共有近 2000个单元, 35种房型,并设有地下停车场、小贩中心等,两座开放式的天桥无疑是 The Pinnacle最抢眼的标志。空中天桥长 500米,为世界之最,分别位于第 26层及 50层。 26层设有跑道,只供住客使用,第 50层的天桥则对一般公众开放。天桥将 7座组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种满了绿色植物并摆放了不少户外家具及装置艺术等,住客能在桥上漫步闲坐看日落,眼前是见缝插针的金融区商厦,底下是牛车水战前老屋的瓦海,不远的无敌滨海湾海景加上葱郁的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让普通人的家也有五星级的风景。
为了确保空中花园的整洁,天桥入口也列了 16条规定,包括不准饮食、不准烧烤和露营、不准带宠物等等,种种不准,也非常新加坡。如果你刚好认识住户,可以免费进入位于顶楼的空中花园,不然就得付5新元的入门费(你需要有当地的交通卡 Ezlink卡),如果你不想花钱,也能搭电梯到高层观赏。住屋单元面积由 90平方米至 100多平方米,售价由 30万新元至 65万新元不等,创下了当时组屋售价的历史新高。因抽签而买到单元的新加坡人,连晚上做梦都会偷笑。参观完组屋不要忘记到附近的麦士威小贩中心品尝价廉物美的新加坡美食,其中较为知名的天天海南鸡饭和福州蚝饼都是小贩中心内的明星食摊。
除了住房,交通也是城市居民们特别关注的话题。去年通车的环线 (Circle Line),将新加坡的未来 —滨海湾地区纳入了地铁乘客的版图中,其中的海湾舫站(Bayfront)就能通达金沙赌场。这条建造了超过 10年的地铁路线有不少设计新颖的地铁站,其中最漂亮的为市中心的百胜站 (Bras Basah),一出站就是新加坡美术馆及管理大学开放式的校址。
百胜站由新加坡著名建筑团队 Woha操刀,是个隐藏在公园内的地铁站。地面是一块蓄满了水的大片玻璃,宛若一个浅水池,能反射周围的风景,大量的光就能透过浅水池照射到地底的入口,将地上和地下空间有趣地连接起来。环线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是体育场站,入口的光线能直接照射到月台,采光之余,也打破了地铁设计一贯的幽闭感。入口的玻璃墙透视感十分强,贴上巨大的运动员照片(和目的地呼应),远远看还以为是巨型的雕塑。新加坡最著名的地铁站应该是由诺曼佛斯特设计的 Expo站,太空站一样的造型已经有将近 10年的历史,现在回头看一点也不过时。
除了建设优质的硬件,也需要撰写新软件,才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活水。一向被视为文化沙漠的新加坡,这几年也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希望摆脱 “Singabore”的标签。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其创意产业也稍有起色。有关当局也意识到不能永远贪方便直接进口外来人才,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土生土长的新加坡本土人才。
学校的设计
特别重视教育的新加坡,也投入更多资源在设计新学校。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教育也不能幸免。时兴的 edutainment,将教育和娱乐合二为一。学习,正如旅游,早已经不是正经八百的按部就班。改革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配套,教学变了,教学环境也应该相应有所改变,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的学校设计越来越新潮的原因之一。
早在 1991年,新加坡就邀请了已故英国建筑师 James Stirling设计了淡马锡理工学院,成为当时的话题之作。这几年小岛国也不断在校园设计上下重本,不久前落成的拉萨尔设计学院和共和理工学院,都拥有开放式的设计而引起关注。共和理工学院采用了解决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老师每天提出一个问题,
小组成员就能离开教室到学院的各个角落讨论,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再回到教室发表结论,因此日本大师稹文彦为校园设计了不少漂亮而开放式的广场,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拉萨尔设计学院则位于市中心,由几栋不规则完全透明的大楼组成,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和画廊等让公众一览无遗,底层铺上人造草地,学生经常就在草坪上谈论功课,甚至懒洋洋地睡一个午觉。这两所学校都设置了大量的公共空间,不但对公众开放,甚至欢迎公众来参与,也能免费使用图书馆、无线上网等设施,因为校方相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外界有所接触,不会只困在象牙塔里寻找出路。
位于百胜站不远的艺术中学则是为了培育新加坡下一代创意人而于去年设立的,有艺术天分的新加坡学生,小学毕业后可以通过面试进入艺术中学修读为期六年的艺术课程。
艺术学习的氛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1:02:02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欢愉而轻松的,有鉴于此,除了教室之外,负责设计的 Woha也为校园创造了不少公共空间,让不同人不同的思想得以碰撞以产生火花,同时也摆放了不少学生的作品,让公众们评头论足。一些小型的半开放的剧场也巧妙地隐藏于各个角落。 Woha的作品虽然现代化,但其设计灵感其实源自东南亚建筑的智慧,包括采用通风设计和种植大量的植物以降低气温。大门巨大的通口有采光和通风的作用,也正对着福康宁公园和殖民地时代的教堂,巧妙地借用了周围的风景。公共区域虽然都不设冷气,却不让人觉得闷热。不对外开放的天台,是学生们运动的场所,站在这里新加坡闹市区的风光一览无遗。
这所绿意盎然的学校,也设有不同的通道能直达闹市区,建筑和城市有了更亲密的接触。面对大街的边门也设计了台阶,保留了一棵茂盛而古老的青龙木,学生们能坐在树荫下谈功课,但大部分的使用者还是逛街逛累了的公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9:28 , Processed in 0.08414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