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制书的过去和现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1 16:4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手制书的过去和现在文/韩见 图/菲戈





中央美院美术馆的“钻石之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主题展、两个注释展和展示“自出版”书籍的“梦想岛书店”,占据了整个 2 层展厅,花上一个下午才能细细看完。
展厅的照明亮度被降到最低,而展柜里那些孤本和限量本手制书则被油灯般古老柔和的光线包围,仿佛中世纪教会图书馆中的珍宝那样神秘。其实主题展里的手制书大部分创作于 20 世纪,从卡夫卡自己设计、参与排制的第一本有限印刷的出版物《沉思》(BETRACHTUNG),到著名当代艺术家杜尚、安迪·沃霍、奇奇·史密斯、恰克·克洛斯以及达利制作的原版手制书,也有 21 世纪年轻的新锐艺术家更为创新的作品。
尽管书籍装帧本来就可以算一项艺术工作,而且各界艺术家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开始活跃于印刷和制书的领域,但是“艺术家手制书”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是在 20 世纪晚期才出现的。关于这种艺术形式的起源,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英国著名艺术家和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是最早的发起者,他和妻子凯瑟琳自己动手书写书籍文字、绘制插图,进行印刷、着色并完成装订和发行,这些因素作为艺术家手制书的关键概念保持至今。
也许有人会问,手制书和装帧精美的古代手抄本或者现代的彩印插图本有何不同?一些展品看上去确实可以归入以上两类,比如小羊皮封面带盒精装书、像贺卡一样有立体弹出设计的读物。然而,展览中不在少数的作品乍看之下其实更像小型装置,比如美国艺术家科特·阿勒斯莱夫和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纽约布克林艺术家联盟负责人马歇尔·韦伯共同创作的“有机出版物”《美索不达米亚》,在这一“孤本”中他们用上了姜、肉桂、二甲苯,厚厚的姜黄涂层是两河流域丰饶土地的隐喻,封面则由野樱桃树皮做成。展柜上留了一个有数排小孔的窗口,凑近去闻,姜黄和肉桂的味道扑鼻而来。这虽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例子,但刚好说明在艺术家手制书的领域里,传统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为辅的界限被打破了,文字、图案以及图书展开的方式、触感甚至气味都成为同等重要而且相互渗透的因素。瓦莱里·哈德蒙用激光雕刻出极精细的《梦的实质》,是一些只有一小部分连接在书页上的人脸,脸上镂空的部分是一些单词,有如梦中呓语。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形式—人脸摇摇欲坠的样子和没有差别的嘴眼本身就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是“梦的实质”。去除了限制的自由使手制书成了艺术家们展示想象力的舞台,各种奇形怪状又激动人心的作品被设计出来,它们与书最大的共同点可能就是都可以翻阅,而且翻阅的过程都很迷人。
主题展之外,“中国古代书籍文化”和“欧洲传统书籍文化”两个注释展也很好看,而且颇具教育功能,甚至都可以作为独立展览展出。据马歇尔·韦伯介绍,本次展览展示了书籍历史谱系中数十个分支里的 6 个种类:早期欧洲手抄本、早期亚洲印刷本、苏联的构成主义书籍、限量版本的艺术家手制书、艺术家手制书以及科幻小说杂志,其中大部分都在注释展中呈现。与当今的印刷技术相比,这些古老的书籍印刷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手艺”的特征。中国部分不仅展出了线状时代的多种书籍,还有大量木制印刷板,如明朝的《太师王端毅公奏议印刷板》、《功德冥钱印刷板》,民国的家谱印刷板和《纪念孙中山笺纸印刷板》,还有五台山永明寺一幅很大的《往生图》的印刷板。连雕刻印刷板的工具和制作宣纸的草木原料都有展示。
欧洲古代书籍部分则将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展示的重要脉络。最早的印刷作品与手稿成品很相似。展览中最早的样本《灵丹妙药》是印在羊皮纸上的,使用了与手稿相同的缩写并加以红字标记,以免与当时的手稿样式混淆,呈现了学术文献从手抄到机器印刷的转变。随着印刷机发展出了多色印刷,一些书籍同时具备了彩色印刷和木刻插图的特征,比如《传道书的神圣仪式》。到 16 世纪中叶,一些印刷机已经在大批量地生产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规格的书籍,《饮用水等食物的性质》是典型的例证,但同时也还保留着规定的边界、花体首字母和小字号的边注这些明显的手稿时代特征。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良,印刷各种不同样式的书成为可能,包括更小的、袖珍版的口袋书,《伟大的中国—卓越的事物、仪式和风俗的历史》就是一本当时发行的袖珍版旅行指南。雕版技术也被运用到了书籍制作中,豪华书的制作需要大量精美的插图,《罗伊·梅斯之旅》的插图上还有手工镀金和镀银。与手抄书时代一样,人们仍然在宗教读物上投注了巨大的热情,制作得极尽奢华的《新旧约全史》就是代表,它结合了大胆的留白和技术纯熟的大型版画插图,精美的皮革封面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一部分展示的制书工具更多,除了体形庞大的老式印刷机,还有一整套制作皮革封面的工具,简直比艺术品还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梦想岛书店”的部分看起来比其余部分要轻松许多,它像是把美国的一个小型自出版(Zines)风格的书店搬到了中央美院美术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学生时代那些不完美的自制出版物的影子,也很容易联想到国内小书店为“独立出版物”留出的一小块空间。和艺术家的手制书作品一样,它们也是独立审美和个人理想的象征。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3:25 , Processed in 0.0882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