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简介 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唤起了中国版画家的社会主体意识。自此,版画家们更习惯于做知识分子类型思考。无论是"左翼联盟"时期,或是"延安鲁艺"时期,版画家所进行的工作已经不是单纯"为艺术而艺术",更多的是利用版画的社会功能去引导、干预社会发展潮流。版画实际上在他们身上起到了完善人格、塑造智慧心灵的精神作用。1954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版画系,初建时的师资队伍便是由这样的一批艺术家所构成,他们在传授专业技艺的同时,也奠定了版画专业关注社会、尊重理性、善于思辨的学术品格。
60年代,版画系在教学上实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画室制,分别以李桦、古元、黄永玉、王琦先生为主任教师。画室制使版画专业教学出现了多元并行的风格流派。从1977年起,版画系教学在中断了十年正规教学之后又重新步入正轨。版画系当时设立了木版工作室、铜版工作室和石版工作室。1981年又在中国率先成立了丝网版画工作室。由此,石版、铜版、丝网版以及其他边缘性的版种与木版一道,得以全力拓展和完善。这一时期,版画系在教育方向、知识储备、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对版种技术完善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教学体系,稳健、和谐的工作氛围促使教师队伍对于研究和自身创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作品影响力还是版画教育模式,都成为全国艺术院校版画教育的楷模,影响了全国版画的发展。八十年代中期,版画系还开设了插图专业;九十年代,版画系又先后成立了传统版画工作室和数码版画工作室。多个版画工作室的成立,进一步丰富了版画系的教学内容。
为了顺应二十一世纪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需求,版画系将导师工作室和版画技法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代了原有的版种工作室制。原有各版种工作室教学职能被一分为二,技术指导职能被归为版画技法工作室,由专职技师负责。而艺术教学职能则转归为几个不同的导师工作室,由他们承担对学生诸如造型规律、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观念的教学工作。
版画系不同阶段的教学,在教学体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虽有所不同,但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创作能力的教学主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引导学生艺术个性的发挥,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注意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的全面提高,是版画系始终坚持的办学原则。
教学结构
现在版画系的本科教学实际上是从二年级开始的。教学工作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分别为:二年级专业基础课教学、导师工作室艺术综合教学以及版画技术工作室技术性辅助教学。
二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素描、色彩、思维视觉转换训练和春季写生课。二年级教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学院的基础造型训练与强调创作思维的版画专业教学相衔接。因此在二年级基础课教学里,在强调学生具备坚实的造型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艺术创造过程中应具备的独立性、主动性、互动性及创造性。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会思考的"手",为进入三年级导师工作室学习奠定基础。
导师工作室教学阶段是版画系本科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进入版画材料技法、艺术表现语言的综合学习阶段。版画系各导师工作室艺术风格及其教学主张各不相同,其教学主张如下:
1、版画系第一工作室艺术主张
探讨艺术与生活的源泉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及其产生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在艺术上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精神,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理念,加强版画艺术语言与不同版种表现特性的研究,强调版画语言的精益求精及版画现代性表现(丝网媒介为主),注重对古今中外经典版画语言的挖掘和继承,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生个性的培养。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生活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的发掘与引导,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人材。通过对中外传统经典版画和当代版画的研究,探索版画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内涵,在融会贯通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版画作品。版画系第一工作室导师:张桂林、李晓林、祝彦春主持。
2、版画系第二工作室艺术主张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二工作室即版画综合媒介材料工作室。工作室的教学方向是在对现有版种凹、凸、平、孔版画的传统材料和技法及本体语言的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实践现代版画的新媒介和新材料,进一步拓展版画教学和版画创作的语言材料表现空间。工作室的课程结构分三个层面:版画形式构成和版种技法语言实践;材料和媒介综合表达。在传统版种材料的基础上,有纸的材料与语言表现、摄影与数码图形、照像制版及图形重构等材料和媒介技术表现内容;创作和实践。工作室重视学生的个人直觉和独立思考,强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当下文化形态的发展变化。重视国际性文化交流并参与广泛的社会艺术活动,把版画教育放入艺术的大环境中,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调整、更新,让学院教育和学生的创作活动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版画系第二工作室导师:周吉荣、唐承华主持。
3、版画系第三工作室艺术主张
训练学生扎实的写实功夫和个性表现的能力。利用写生、摄影和想象力来进行素描研究和色彩研究。在平面与立体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具像与抽象之间,理性与情感之间穿梭往来。以创作带技法,从具像到抽象。使学生亲自体验自然之物与艺术品的对应关系和转换过程,使学生以创作实践亲身经历一遍艺术发展史。对刀性、木、纸性,黑白、套印、叠印、转印,油性、水性,展览环境,服务对象,现成品利用,综合媒材以及姊妹艺术等进行研究,提倡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生活,从木刻切入相关艺术,走向大美术。发现并利用现成材料来制造作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模式,以"艺术"眼光去审视非艺术的东西。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木刻,新兴木刻,民间木刻,自解放以来的革命性木刻,新时期以来的木刻等等。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社会良知的专业人才,继承和发扬木版画的优良传统,使三工作室成为中央美院版画系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室之一。版画系第三工作室导师:王华祥主持
4、版画系第四工作室艺术主张
四工作室在尊重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侧重并研究版画语言的当代性表现形态和版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概念和媒介拓展的可能性。工作室教学强调对传统教学成果及资源和中西方艺术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重视揭示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同时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和创造性实验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对当代社会现实和本质敏锐的、准确的、适时的和凝练的视觉化概括,因此工作室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具备艺术语言表达和研究能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及文化发展的意识,使其真正成为适应今天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有合理知识结构的艺术人才。工作室教学以课题研究为主,具体课程有:传统与当代印刷考察、版种对比与认知,版画语言综合性表现、实验空间、自由创作等课程。版画系第四工作室导师:苏新平、李帆主持
5、版画系第五工作室艺术主张
五工作室教学主要内容为插图艺术(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创作基础课和创作课),另设有书籍装帧课和出版印刷课。教学目的是培养插图创作及相关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插图属于限定性艺术,与其他绘画艺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创作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及应用范围上。插图是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分为若干种类,每一种类都有自身的应用领域。在全面研究学习的基础上,将文化传播类插图作为教学重点。版画系第五工作室导师:高荣生、武将主持
6、版画系第六工作室艺术主张
培养应用型美术人才,是进入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正面临着的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和国际文化格局中的一项任务。为此,第六工作室是以"版画公共应用"的概念为契机,将当代插图(Illustration)艺术在现代社会中载体形式的变化和扩展,作为研究课题而诞生的工作室。在教学上,工作室主张将插图概念从传统的"以文学为母亲,在文学基础上的再创造"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当代插图"中"原创性"的理念作为专业发展的前导,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瞄准欧美各国当代插图教育的演变和经验作为参照,回顾我国插图发展的辉煌历史,并分析我国插图业面对当今国际环境中,日益发展和多样性的变化,显得相对滞后的原因,来展开我们的课题研究。在课程实施上,我们注重插图和版画艺术间的孪生关系,在继承我国近代版画运动中思想性、宣传性的传统的基础上,以简捷、幽默、明示的图像特征展开造型和创意思维的学习和研究。如何使当代插图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宣传媒体中展现其魅力,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是时代对插图画家提出的挑战,也是本工作室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版画系第六工作室导师:尤劲东、康剑飞主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