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现“教课文”与“教语文”的有机融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现“教课文”与“教语文”的有机融合


王云阁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太原)2010年8期第4~6页
     【作者简介】王云阁,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不久前,笔者观摩了一节二年级的公开课《它们怎样睡觉》(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据说执教者曾试讲了6遍。在钦佩授课教师如此下工夫的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下了这么多工夫,教学效果为什么却不理想呢?思考之后,我得出了结论:教者以教课文代替了教语文,将课堂上宝贵的40分钟全耗费在讲解课文内容上了。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几年前崔峦老师就曾经鲜明地指出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日复一日就是教课文,年复一年就是进行课文内容分析。但时至今日,这一弊病还依然存在。

  其实,阅读本身是读者对文本意义重新建构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关注的往往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和对编者意图的揣摩,而恰恰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即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学生。因此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常常突出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重视了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忽视了阅读方法的点拨;以教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感悟,以教课文代替学语文。上好语文课,最低的标准应该是“教的是语文”。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语习文,教学生识好字,读好书,积累和运用好语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家对此虽然形成了共识,但是却没有很好地落实到行动上,因此造成了阅读教学的费时低效。

  一、揭开本质看不同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最低标准——教的是语文,就必须清楚教语文和教课文的本质区别。

  第一,目标和任务不同。教语文的目标定位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即侧重于能力、习惯、方法、兴趣的培养和形成上,其中包括独立阅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策略的形成。教课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正是由于对两者认识不清,导致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定位往往被窄化,甚至出现严重的偏差。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只是在内容层面上兜圈子、绕弯子,而没有真正深入到语文的层面。以上面提到的《它们怎样睡觉》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小鸟怎样睡觉内容的时候,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有的鸟怎么睡觉。

  2.交流,指名读这一段。

  3.师生表演,进一步体会鸟怎么睡觉。学生演小鸟,教师演大树。教师伸长胳膊当做树枝,让“小鸟”抓住自己的胳膊。然后教师描述刮大风的情景,并不断摇动胳膊,问其他学生:“小鸟怎么样?”学生答:“小鸟紧紧抓住树枝。”教师又问:“会掉下来吗?”学生说:“不会。”

  4.再次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学习马怎样睡觉内容的时候,教师仍然采用这样的方法:自由读,指名读,质疑。当学生提出“马为什么站着睡觉”后,教师出示阅读资料(篇幅与课文差不多,而且生字也不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有关狗和蝙蝠怎样睡觉部分的教学大体如此,只是由于关于蝙蝠怎么睡觉一段要求背诵,于是多了一个让学生背诵的环节。

  综观以上教学,我们不难看出,上述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动物怎样睡觉的理解上,没有抓住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教学,也没有读书方法的渗透,资料的拓展也冲淡了语文的味道,实实在在是在教课文,而不是在教语文。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明白,语文教学的目标绝不能止于对内容的理解和感知上,一定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

  第二,模式和方法不同。教语文的课堂,采用的是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而不是教师解读课文。教师重点关注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语文能力的“习得性”,善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答案,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背,圈、点、批、画、注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阅读晶位,形成阅读能力。

  而教课文的课堂,往往呈现的是以教为主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因此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多以教师的主导为主,一般采用提问、讲解、纠正、评价等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活动基本上都是教师预设好的。

  我们再来看《它们怎样睡觉》这个课例。从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同样不难看出,教师虽然运用了读读、演演、说说等教学方法,也试图鼓励学生质疑,还引用了课外资料进行教学拓展,但是这些手段最终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没有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语文的事情一定要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用语文的方式来呈现。如果从教语文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上面的环节可以这样修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有的鸟怎样睡觉。

  2.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鸟睡觉姿势的词语,体会“紧紧”“抓”的意思。

  3.出示图片,请学生当讲解员,同桌互相介绍一下鸟是怎样睡觉的。

  4.师生一起归纳学习方法:轻声读,想象画面;默读,画一画词语;观察插图,当解说员。

  5.用以上的方法自学狗和马怎么睡觉的内容,学后全班交流。

  6.导学第五自然段蝙蝠怎么睡觉的内容:

  ①默读,画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②齐读这一句。随机教学“最”字,掌握它的音、形、义。

  ③你从哪些语句看出蝙蝠睡觉的样子最奇特?

  ④图画出表示蝙蝠睡觉姿势很奇特的词语,并读一读词语,想象一下画面。

  ⑤小结本段总分结构的段式特点,指导学生结合段式特点,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⑥检查背诵:出示图片,让学生给图片添加解说词。

  7.多媒体出示一些小动物睡觉的图片,让学生挑选一种小动物,仿照第五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说一说它是怎样睡觉的。

  8.引导学生质疑,将教学向课外延伸。

  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有效落实了二年级词句教学的要求,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借助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合理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教法上注意体现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出发点和归宿不同。王晓春老师曾说过:“语文课并不是简单的‘讲课文’。课文当然要搞懂,但这只是前提。语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知识、语文智能。”从这句话中,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教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语文知识、语文素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而教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却是课文,追求的是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是文本内容的精细剖析,是人文内涵的过度挖掘。教语文,是让学生带着文本走向问题;而教课文,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文本。

  二、有机融合促实效

  教语文与教课文尽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两者并不是绝对对立、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究竟如何将教课文与教阅读、教语文有机地融合起来?笔者以为,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的制定观照阅读素养。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在目标的制定上,要时刻观照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任务。那么,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阅读素养。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教授曾指出,“全球儿童阅读素养调查研究”所认定的阅读素养包括: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书写语言的能力;能够从各种各样的文章中建构出意义;能够从阅读中学习;参与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社群的活动;由阅读获得乐趣。他就此将阅读教学关注的重点归纳为四项:(1)让学生体验真正的阅读;(2)练习从阅读中建构意义;(3)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及范围;(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展阅读策略。

  由此我想,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想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在制定目标时,就不仅要准确把握各学段的目标和任务,增强语文意识,还必须从过去单纯关注文本信息的提取,转化为关注阅读的理解和运用,关注阅读中意义的重新建构,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学习,而且还要扩大阅读量,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

  第二,内容的梳理追求教学价值。我国的语文课程内容基本上是依据选文特点,按照文本主题内容来组织的,识字、写作、听说、语言知识等教学大致依附于阅读教学体系。这种教材编写结构体系本身具有先天的不足,如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相对隐性,过于模糊和零散,尤其是与国外以语言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相比,其不足更加明显。因此,语文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开发。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但是课文本身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全部内容,而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而已。因此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度开发,认真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切实发挥教材“例子”的功能。

  一篇课文可学、可练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学会科学合理地筛选和取舍。要找准课文语言、形式和训练重点的结合点。可以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也可以是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还可以是值得揣摩写法的篇章……具体到各个学段又有所不同,如低年级要把识字学词放在首位;其次是朗读,以及对少量重点词语的理解;再次是语言的积累。中年级则以加强词句教学为主,在词句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一些重点和关键词句的意思,还要体会其表达效果;其次是朗读、默读;最后是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高年级则以篇章的训练为主,要使学生不仅能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还要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等等。

  第三,方法的选择重视言语实践。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仅仅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怎么教”。“教什么”决定了语文课的“灵魂”,“怎么教”决定了语文课的“品质”。语文课当然要用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背,圈、点、批、画、注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言语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关注学情,以学定教;其次要以语言为抓手,以理解、品味、积累、运用为目的;最后要内化文本语言,领悟文章写法。对于人文性比较强、适合有感情朗读的文章,要引领学生人情入境、声情并茂地读;对于写法比较明显的文章,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对于语言优美、堪称典范的文章,则可以引导学生当堂背诵和摘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总之,“教课文”与“教语文”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但是却是我们一直把握不好的老问题。它的背后折射的是两种不同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目标失衡、内容泛化、教法僵化的弊病,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9:55 , Processed in 0.2008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