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渡:诗人海子当年如果没死 一定没有现在耀眼2013年07月01日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何晶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实习生 李虹霖 王笑 近日,“品嚼诗意·留传经典”——2013中国当代诗歌精读系列活动在佛山举行,此次活动由佛山电视台主办,程光炜、唐晓渡、张清华、欧阳江河、王家新、臧棣等多位诗人、诗评家齐聚一堂,共同点评和解读当代优秀诗歌文本。期间,海子的诗歌引起热议。
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海子的诗歌地位?是否可能找到正确评判海子诗歌的方式?又该如何看待海子以及海子“神话”?
YES
他将变成神的一部分
他的诗歌语言具有神性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诗人】
时间将越来越证明海子对于新诗、与汉语新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他对于汉语诗歌的创造与改造,足以有里程碑意义。
或许神的力量会摧毁他作为凡人的身体,但终将会收容其伟大而不屈的意志,并使其变成神的一部分。“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这是最后的宣示——虽然并不是他最后的绝命诗,但也是他早就写下的绝命诗。谁都有可能自负,自负到狂妄的地步,但谁又可以这样清醒,意识到自己“必将失败”。只有屈原式的人格抱负,才能够如此理性地知晓生的局限,并且如此坚信且毫不犹疑地预言其诗歌的胜利。
我觉得大诗人产生的影响是会持续五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海子完全可能像李白、屈原那样,产生久远的影响,他的语言不复杂,但他的单纯里有更多的丰富性。海子自己说,“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新诗诞生以来,所有人对新诗的语言都是有质疑的,而海子的诗歌语言具有神性,具有创神性、创生性,他生长出一种全新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可以天马行空。新诗完全可以出现壮美的语言,就像他的诗歌里说的,“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他的诗是
文学史的经典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诗人】
海子的重要性来自什么呢?他最具有时代的特征,也就是我们说文学史的经典。什么是文学史经典?比如说,你能通过他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发生了什么,王家新老师说80年代那个时期是青春写作,一代人把青春写作看成提升自己精神追求的最重要的阶段,海子把这点发挥到了极致。海子从诗人的角度最能让我们了解80年代是什么状况。这个燃烧的,充满幻想的时代,他甚至说了非常狂妄的一句话,“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今天看来这是疯子的话,是不可思议的,不靠谱的,但你会发现那个高度,那代人在往那个高度走,可能他没走到那个地方,但没关系。海子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始了,而新时代未必就是个好时代。
海子是个有天分的预言性的诗人,他生活的时间这么短,二十多岁自杀,却可以写出这么伟大的诗句,“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三十多年过去,还是一样,人们的厌烦焦虑往往来自物质。海子是不可复制的,也许在另外的时代会出现另外意义上的海子,但他这种原封不动的东西是不可能恢复的。
顾彬说他认为海子的诗歌不够好,他的这种观点,我基本上不赞成。但是,他不是故意要否定海子,顾彬作为德国人,整个社会背景和知识背景,都不一样,海子这样的诗歌在德国是不会出现的,所以他不认可也正常。海子是中国社会转折时代的诗人,是最具有80年代特征的中国诗人,在这个意义上说,海子非常重要。
他表达了中国新诗的胸襟和抱负
唐晓渡【诗歌评论家、诗人】
自从海子去世后,对他诗歌的评价一直有争论,有的甚至相去甚远。海子人不在了但作品在,他的作品是有质量的,能引起人们言说兴趣的。我编选《中国当代八人诗选》,由顾彬翻译成德文,顾彬跟我说,其余7人都很好,为什么你要选海子呢?在他看来海子不够好,比他好的诗人还有。我说,你认为他不够好在什么地方?顾彬说他太浪漫了,太自我。当然,这是顾彬的个人看法,毕竟他们是发达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整个处境是不一样的,而诗歌是要回答我们的境遇的,并不存在普遍的诗意的尺度。
我写诗,翻译诗,也做诗歌批评和诗歌编撰,四重身份加在一起,我认为,海子对整个未来中国新诗的发展是有意义的。老实说,虽然中国现代诗这三十年来已经足够成熟了,但相对于两千年的古典诗歌还是很年轻,活力还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海子的雄心和抱负,以世界的眼光来要求自己的写作,是有意义的。
对海子诗歌不买账的人有过各种批评,比如说他想当王,诗人怎么能想当王;或者说他的诗空洞、矫情;说他表达农业文明的幻觉啊,等等,但是,海子在那个年代,当然这也和整个80年代的人文气氛有关,他确实再次表达了中国新诗的胸襟和抱负,这是最可贵的。90年代以来,有这样胸襟和抱负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不是说海子已经实现得很充分,也不是说诗人把话说得越大越好,他很多东西是可信的。有人说海子的诗有很多大词,但如果一个人的劳动配得上这些词,那就没有问题。大词又不是原罪,诗歌又没有疆界,其实就相当于打个比喻,他表达的是对世界的认知。海子的长诗有些确实写得不太好,他的很多短诗确实写得非常好,以至于在他的长诗和短诗之间有很多分裂的地方。
海子的诗很值得继续研究,还需要时间,但对于人生阅历更丰富的人,写作上更为老辣的人来说,海子不能满足他。
YES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他的诗?
源于热爱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诗人】
今天,诗歌在高校在年轻人当中还是很有号召力,我有一次请食指去我们学校作演讲,很多年轻人冲着他来,觉得像是半个神一样的人物,不光是对诗,大家对文学也是很热爱的。像《白鹿原》出版二十年,陈忠实来人大作讲座,能容纳500人的教室来了上千人,最后门口都不让进去。在一个文化匮乏的年代,诗歌和文学都是让人向往的,只是你没有给年轻人一个窗口。
语言有感召力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诗人】
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高声齐诵他的诗,因为他的语言的确具有极大的感召力,有歌性、神性。自新诗诞生以来,很多诗人的名字往后肯定会省略,但其中难以省略的一定有海子。
每个人作为个体都是脆弱、渺小的生命。他为什么说自己必将失败?你看他小小的个子,到处被人看不起,但他内心很强大,强大的自我超越的意志和个人的渺小之间发生无法缓解的冲突,这构成他的敏感。一个诗人的内心必须足够敏感和脆弱,才能写出足够强大的、有力量的东西。
事实上,海子可以构成一个精神现象学命题,他已不是他本身,他构成一种现象。
死了价值才提升
唐晓渡【诗歌评论家、诗人】
年轻人会特别迷恋海子,因为他的写作很大程度上带有某种青春写作的色彩。海子当年如果没死,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没有现在这么耀眼,他写的诗歌也一定会发生变化。这关系到我们人类非常可笑的地方,就是人死了以后,价值才得到提升。比如梵高的画,这是人类的荒诞。海子神化并不是海子本意,海子和关于海子的评价是两个概念,将海子神话化,某种程度可能是读者的移情,把他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或幻觉,转移到海子身上。
现在每年3月26日都有各种纪念海子的活动,但如果我们不去读海子,而是争着开会,说海子的好话,这和去逛商店有什么区别?这是一种消费行为,对海子最好的纪念是去阅读他,我发现很多人根本没有读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