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为“之一”,并非“唯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0 00:4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为“之一”,并非“唯一”
           ——关于语文教学“写作本位”的浅见  

  王尚文

    读了管建刚老师《理想的风筝》《神奇的克隆》两篇课堂教学实录和两篇讨论语文教学“写作本位”的文章,甚感兴奋,兹应命说点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管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独特见解和成功实践,为我们打开了阅读教学一片新的天地,使我有“忽逢桃花林”之感,其中真个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尤其是《理想的风筝》的教学,管老师化平淡为神奇,把一篇似乎不太出彩的科技说明文教成了一堂真正出彩的语文课,深为钦佩!陈金铭老师的评析非常到位,我不必再来画蛇添足。以写作为本位来进行阅读教学,无疑具有颇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学习,继续努力探索。我想说的是,以写作为本位进行阅读教学,确实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好角度、好方式,有些课文,正如管老师所说,指向了“写作”,再简单的课文,也有了不简单的一面;但这只是角度之一,方式之一,并非唯一,不是全部。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其实非常复杂,甚至微妙,要真正想明白、说清楚,并非易事。因之如何处理好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大题目、难题目。为阅读而阅读,固然片面,但笼而统之以写作本位覆盖阅读教学的全部,似乎也不无可议之处。
    首先,如果阅读的目的只是锁定在写作——提高阅读者的写作能力,对于现代的中小学生来说,文言诗文似乎就可以排除在阅读的范围之外。由于我们现在并不要求学生(哪怕是文科大学生)运用文言写作,倘若从学习写作出发,说起来也可以从文言诗文中去学习谋篇布局等技巧,但仅仅为此花费不少时间去破除它们的所谓语言障碍,似乎难以应对“得不偿失”“弊大于利”之类的责难。
    其次,如果我们将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议论文看成是有别于文学作品的一般文章(或可称之为实用文),那么,我以为,“写作本位”比较适合于这类文章,而一般不太适合于文学作品。理由有二,一是,我们一般并不倡导学生从事文学写作;二是,如果“写作本位”的阅读真的必须揭示作者的写作心理过程,那么几乎就一定难以避免不可验证的猜测、推理。一般文章的写作当然也要有个性,作者也可能有非常独特的写作心理过程,但一般而论,比较有规律可循,而文学写作,作者的个性特征要强得多,作者的写作心理过程很有可能连作者自己也未必说得清楚,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的重要内容,这在操作上似乎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恕我吹毛求疵,管老师的《理想的风筝》一课,我以为有个瑕疵:
师: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显然,“放风筝”“追风筝”,一定要写。——刘老师“上课”的   故事,肯定有很多,作者选了“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请问,能不能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比如,有同学受凉了,刘老师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同学披上;换成刘老师“博学多才”,会弹琴、会画画呢?
(生沉思)
师:请你默读第八、第九自然段,“放风筝”“追风筝”里的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个乐观、顽强的人。
师:如果上课的故事,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博学多才”,与“放风筝”“追风筝”,搭不搭配?
生:不搭配了。
师:猜一猜:上课的故事,应该写出刘老师的什么特点,才跟后面的“放风筝”“追风筝”,特别“搭”?
生:也应该是写出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我觉得设想刘老师一定还有值得一写的“关心同学”的故事,比如,有同学受凉了,刘老师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同学披上;设想刘老师“博学多才”,会弹琴、会画画等等,作者仅仅是为了突出刘老师的“乐观、顽强”而予舍弃,似乎都有过于大胆之嫌。“写作本位”,这一课之所以稍逊于《神奇的克隆》,我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比之后者,《理想的风筝》虽然也可归于实用文的范畴,但毕竟文学性更强,作者的写作心理过程因而比较更难确切把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以为学生不能仅仅为了写作的需要而学课文。如果我们剔除了“眼高手低”这个成语“不写则已,要写就写出与众不同一鸣惊人的作品来”(朱光潜语)这层意思,单就字面理解,这其实是一种极为经常、正常的现象。比之“手高”,“眼高”相对较易养成。而所谓高低,都是相对而言的,但“眼高手低”者手之低,几乎一定要比“眼低手低”者手之低要高。我觉得为了手能高一些,眼高是必备条件。眼低者,手必更低;眼高者,手就有高的可能。因此,我认为,学生必须读一些目前虽手不能及而于眼高有益的文章,直白地说,就是阅读未必篇篇都应服从于学生写作学习的需要。否则,我们语文课本的含金量就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变成学生的写作范文集。我曾经再三强调课文的经典性,即使所选经典中有的课文不能服从于学生写作学习的需要,也在所不惜!阅读能力虽然和写作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毕竟有别于写作能力,因此语文课不应都是写作课,语文教学不必也不应每一个环节都落在写作上。
   若问,阅读教学除了写作这一个指向而外,还应有什么指向呢?答曰:和经典作品(起码是优秀作品)对话,往返出入于作品的语言之间,吸收其中的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的精神素质;同时培养经典的优秀的语言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语言作品的鉴赏水平。对此不管不顾,似乎也是语文教学致命的缺陷。
   此外,我还觉得,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对举的不是“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和“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对举的应是“指向形式”的阅读教学。我们不是在“指向内容”和“指向写作”这两者之间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2013.3.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2:47 , Processed in 0.0745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