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韶山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及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5 22: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韶山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及思考
                        —— 一次社会实践的成果与体会
                               刘  恋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  要] 韶山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安全、学习、品性、心理等突出问题。家庭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体制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留住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改革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变家长外出方式和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强化学校与教师的功能应该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出路选择。
[关键词] 韶山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 ,体会

韶山市现有人口10万,其中农村人口不足8万,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有2.1万余人,占农村人口比重的26.3%。[1] 本研究对韶山市四乡(韶山乡、杨林乡、永义乡、大坪乡)三镇(清溪镇、银田镇、如意镇)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在校生,年龄分布在7-16岁之间。其中男生人数占48.1%,女生人数占51.9%,留守儿童人数占总样本数的40.44%,男性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7.7%,女性占52.3%。[2]   
在调查开始前,笔者设计了一份相对简单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如下问题:a. 你是否支持父母外出打工? b. 你觉得跟父母住在一起好还是跟祖父母住一起好?c.你父母隔多久回家一趟?d.你是否与父母经常性联系?e.你是否因父母的外出而经常感到孤独、寂寞、伤感……为了得到具体详细的信息,我于2007年8月5日至8月15日顶着炎炎烈日,在很多村走家串户开展调查。调查分析的结果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与其父母天各一方,得不到父母的有效监管,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一般都是由祖父母暂时抚养或寄居亲戚家中。因此,他们没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由此也产生了相当多的问题。主要有:安全问题,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等。
1.安全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等临时监管人又因年老体弱、文化层次不高等多种原因无法有效行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容易产生各种安全问题。2006年9月某日,永义乡张家传出两岁小孩被开水活活烫死的悲剧,该小孩父母在深圳打工,由年迈的祖母抚养,不料一次祖母帮小孩洗澡时,忽然昏厥,小孩竟爬进了刚倒入的开水盆中……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2.学习问题。当前,留守儿童主要接受的是隔代监护,但由于老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甚至大字不识,对孩子的监护往往只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监护人认为,他们最要紧的是管好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学习的事一方面要等孩子父母回来管教,另一方面要靠老师的帮助和孩子自觉,他们没能力也管不好孩子的学习。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少数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逃学行为。
3.品行问题。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管教氛围,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象、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搅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调查中了解到,韶山乡中学初二某男孩,父母外出前还是优秀学生,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由于缺乏父母管教,逐渐染上了吸烟、酗酒的恶习,还多次逃学,甚至干起了小偷小摸的勾当。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担心此类男孩的前途。
4.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由此也伴随着一些成长的烦恼。这时,他们需要家人给予引导。因此,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环境。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小学生表现尤其明显,女生比男生表现更为突出。有些孩子五六年甚至上十年难与父母相聚。缺少正常的家庭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将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自闭、自卑、抑郁、情绪冷漠、逆反心理,往往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不善与人交往。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存在众多问题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究的。仔细一想,其实这一特殊群体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是父母的无奈造成的,也是学校、政府等社会机构职能发挥不当造成的。
1. 家庭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与亲情关爱,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孤僻。另一方面,临时监护人无法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且老人多对孩子溺爱。因此,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缺乏有力的管教与引导。
2. 学校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也是重要原因。学校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之一。但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学校一般不提供住宿条件,并且极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3],这就使得留守儿童不少问题和苦恼的不到及时的倾诉和排解,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留下隐患。
3. 历史遗留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 我国近8亿农民中,有3.5亿剩余劳动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务工。但我国长期实施的城乡二元分离体制,使他们让生活得到改善和为子女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的希望遭遇了种种困难。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及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农民工子女转学困难,从而直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将在相当长时期都会存在,这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和切实可行的措施,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之间的共同努力。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留住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贫困是不少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动因。在调查中发现,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韶山乡、如意镇、银田镇、清溪镇的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较少,而收入水平较低的永义乡、杨林乡、大坪乡农民外出比例则很高。只要家乡有能够务工谋生的岗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在家乡务工。为此,各级政府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以争取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一个安定、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2.改革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有学者认为:我国要逐步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城乡分离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定,实施优惠政策,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5]  这是很有见地的思想。
3.改变家长外出方式和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当农村家庭的父母在外出时,最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果父母双方必须外出,则要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加上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关爱的存在,也可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学习、心理、性格方面的问题。另外,还要与孩子的老师和监护人经常性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情况。
4.强化学校与教师的功能。农村学校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学习、生活上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一是要及时向外出务工家长或监护人通报孩子的成长情况。二是在学校开展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健康文明活动,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三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调查后记:

调查目的:对于我这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想从思想觉悟、办事能力等各方面锻炼自己。也希望我的调查结论能引起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让众多留守儿童得到他们应有的成长环境。
主要困难:由于初次做调查工作,各方面经验不足,没有设计好一份科学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问题过少也不够切中要点,有些问题只能获得一些模棱两可的答案。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与其监护人只采取了交谈、笔录的形式,搜集了些零散信息,而学校方面只是在其中两个暑假开培训班的老师那获得了一些资料。调查期间,正值暑假,有些留守儿童或由父母接走或移居亲戚家,调查对象相对有限,而且恰逢农忙时节,人们大都在外忙活,没时间接受调查。由于农村观念的落后、保守、矜持,很多人难以接受此类调查,对于相关调查问题,大多甄口不言只字不答。老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存在沟通上的困难,而且对于一些问题欠缺正确的理解,回答也不详细不全面。
经验和经历的不足使我在拥有相关信息和数据后也不能够淋漓尽致地用文字表达出思想来,常常感到文思枯竭。
重要启发:这次调查对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启发。以往总认为做这样的调查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到真正实践的时候才感到手足无措。这告诉我今后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怎样实践,树立自己的信心,在慢慢的摸索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作为一名未来的管理者,决不能泛泛而谈管理,而要深入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管理的内蕴,在实践中掌握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择业时可能不会贪恋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大城市,也许会首先思考回农村为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做些什么,考虑到需要自己贡献力量的农村或乡镇企业,为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刘恋(1979—),女,汉族,韶山人,工商管理专业(本)0502 班学生

参考文献
[1] http://www.shaoshan.gov.cn/ygzw/showarticle.asp?article id=669
[2] http://news.sina.com.cn/0/2007-08-05/125412331092s.shtml
[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3291.html
[4] http://hi.baidu.com/leiyuchen/blog/item
[5]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3291.html
            
                        
                       


                                           指导老师:黎利云(班导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0:23 , Processed in 0.0734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