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朗诵艺术点滴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4 04:3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朗诵艺术点滴谈作者:磊明


     昨晚,受邀去视频网站VV611425房间示范、讲解、点评散文朗诵《烟雨江南》。一百多名朗诵爱好者踊跃前来倾听,好多朋友排麦朗诵了陆幼青这篇精美散文。听过后,归纳目前网络朗诵爱好者的不足有如下几点:
     一、痴迷于上麦朗诵,而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许多朗诵爱好者看到一位优秀的朗诵者将文字演绎的生动感人非常羡慕。可要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圆润且富有共鸣、有穿透力的嗓音,需要后天科学而循序渐进的训练摸索。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作品内容表达的准确鲜明且富有内涵需要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文学修养。所以朗诵不是模仿就能出精品的。它需要深厚的积淀和科学勤奋的练习。
     二、不重视字音和调值的准确。为什么同一篇文字,被优秀的朗诵者演绎的栩栩如生,能达到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目的。而在另一些朗读者口中却平淡乏味,甚至让人感到滑稽呢?这往往就是由于我们的读音调值不准、不规范导致的。使作品失去了美感,失去了感染力和震撼力。要知道,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文字组成的,若组成文章的文字经过我们的朗诵,不是舒眉朗目、精神抖擞的站立在我们的面前,而是獐头鼠目、东倒西歪的凑在一起,那这支队伍绝不会打胜仗。这样的朗诵也绝不是美的艺术。
     三、不重视气息的训练。气息乃声音之本。无论是朗诵还是歌唱,都必须首先调好气息。要养成气沉丹田、两肋张开、后背腰部有气息支撑的朗诵状态,这样的发声有气息支撑,声音圆润而持久。音域宽、可塑性强。而不调动气息的朗诵是干瘪、无光泽、无穿透力,更谈不上动听美妙了。所以,要耐得住寂寞,多做呼吸共鸣的训练。
     四、将朗诵神秘化。其实朗诵的精髓是还原自然。我们的文字都源于生活。我们的朗诵也要调动生活的积累去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语言声情并茂的展示出来。所以语言的口语化、语调的生活化很重要。但是,许多朗诵者一朗诵就端起来了。仿佛在做一件非常神圣——不食人间烟火的事情。这样的朗诵是不接地气的,拒人于千里之外,是被受众厌恶的。所以要找和亲人朋友聊天的语气语调,去摸索朗诵艺术语言的表现。
     五、随意断句。朗诵艺术中的停连、断句,是有其规律性的,不能随意断句。更不能一口气往下读,没气了,就大喘气。随意断句,打破了朗诵艺术的流畅美、听起来断断续续,不明就里,对受众是一种折磨。而句子的结构,语意、语境的表达、烘托,需要准确、自然的停连,这些都要求遵循逻辑、情感表达的规律。
    六、句子末尾处往下掉。由于一些朗诵者不是按照文字内容来抒情表意,而是随着自然气息的起落来表达。所以,句子末尾往往呈下滑状态。这就使朗诵失去了抑扬顿挫、起承转合的艺术美。
    七、不重视重音和轻重格式。重音和轻重格式在朗诵中起到强化语义,鲜明观点的作用。若不注意这些,甚或错误使用重音和轻重格式,那就使朗诵失去了点晴之笔,达不到传神的目的。甚或产生歧义,让人不解。
     以上几点朗诵心得,与诸位朗诵爱好者交流共勉。如有不同观点,敬请交流商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6:39 , Processed in 0.0654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