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而不同——参加中国教科院第十五届小学优质课观摩评议活动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2 21:4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而不同——参加中国教科院第十五届小学优质课观摩评议活动有感
文/侯登强


        2013年7月20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一天连续听课,我选择的是小学语文。在文化宫内,欣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语文课,也引出一些思考来。
       情境创设目的性太强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在济南王丽娜老师的语文课上,有一个颁奖典礼的环节设计,应该说是独具匠心,然而效果却并不明显——学生基本处在被动的状态,没有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语文思考来。老师的目的很明确是要通过颁奖典礼来让学生再复述或者强化主要内容。可能有的孩子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一上来,就套用书中人物的话进行了回答,第二个同学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老师的标准答案已经被人说完了。我想说的是如果老师的目的性太强,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在老师的目光里,在老师的言语里,都会透着教学的指向。可是,本来一个大家都喜欢的颁奖典礼,被老师附带上这么明确的目的,就会让学生感到紧张,不知所措。试想,如果,教师尽量渲染活动的氛围,让孩子自由舒展的参与进来,畅所欲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感悟。教师再适当点拨,点明主题,或许会更好。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写字教学的环节,边学文边学写字,将写字教学渗透到整个过程中,本无可厚非。可在今天听课的过程中,我感觉随时出现的写字教学会打断整个文本的意境,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都会造成一定影响。课程标准中对写字教学提出新要求是好事,各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视频也纷纷将其纳入必须的环节,各地的语文课堂评优也将其纳入重点考察的项目。是生硬的加入,还是艺术的引导;是集中的分类教学,还是随遇而安;是写字教学一枝独秀,还是各目标统筹兼顾……决不能顾此失彼,打破语文的整体美,打乱学生的学习秩序感,让语文变得支离破碎。
       对于一些词语的意思,有的老师运用了直观的方式来解释。他们选用一些图片,让学生指认,似乎意思即刻就被学生完全领会了。比如一个老师讲“红白相间”“红黑交错”的意思,就找一张鲤鱼的图片,让学生指出某条是“红白相间”,某条是“红黑交错”。原来的时候,我看到这种方法会很钦佩,老师能够化难为易,让学生迅速认识到词语的意思。但,今天,我感觉真正的语文绝不是指指点点就可以领会的,它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这两个简单的词语其实含着很多意境色彩,如果没有被直观,每个学生的心里会有多种色彩,指出来了就丧失了孩子思考感悟的机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提倡直观化的教学,简单的技术会让我们失去宝贵的语文内涵。
      《麻雀》一课有多种上法,今天的这位老师是从角色出发,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角色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经络。老师讲得很精彩,那还可以有哪些上法呢?我在记录本上写下故事讲述法——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讲述,关键是要用自然的过渡,创造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让学生都投入进来。提纲挈领法——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爱与怕,体会其中角色的心理活动。这种方法尤现智慧,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提炼、架构能力。助学法——想起这个说法是因为学生本来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学会放手,对学生就是帮助。具体是指老师帮助学生用一定的方法自由学习。教师只是组织者,并不是教材解读的权威者。可以借助小组辩论会、伙伴互助、表格引路等方式,放手学生来自己探究文本的价值。不同的方法选择可能还是要考虑学生的情况而定。
      《伯牙绝弦》这节课是吉林的一位女老师执教的。全场两千多人,鸦雀无声,都沉浸其中。我注意观察,是什么让她的课堂有魅力?她的声音特别有特色,底气足,亮,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废话;她的动作,点到为止,极为优雅,像是艺术指挥;她的神情专注,全部精力都在学生那里,没丝毫的懈怠;她的设计行云流水,不露一点衔接痕迹,句句都精彩都艺术,听课者难以停下关注;她的亲和力强,语调多变,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她这里,我看到一个老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本身也是最好的教学元素。
       一天的课下来,你会觉得,各个地方的老师都带有地域特点的。东北的老师格外豪迈,气场都特足,一上来就是高嗓门。设计过程也是提纲挈领,难于精雕细琢;课堂艺术化明显,有个男老师语音特别像李玉刚,最后的技艺表演还来了一段单人相声。而北京的老师属于两个字“中正”,没有太多激情,没有太多细腻,多是中规中矩,底蕴深厚;再往南山东有文化底蕴,有想尝试新方法的欲望,但是新的东西还没有真正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再往南的课温婉细腻,设计见长。很有意思,大家从全国各地来,课堂里也有各地的风格,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在提醒我们教师要成为本地域文化的传承者,把风土民俗中的那些核心精髓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递。和而不同,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地方的风格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3 00:22 , Processed in 0.1082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