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澜先生在“国培计划——湖北省卓越工程”培训班上的动员讲话(2011-03-31 】
卓然独立 越而胜己
作为学员,在这一个月的培训中,要开始中学生、本科生般的学生生活,但却不同于普通的中学生、本科生,因为此次培训班寄托了湖北省对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极大期望。从此次培训班的名称——“楚天中小学校长教师卓越工程”,就可以看到期望所在,定位是在“卓越”上。在上午的大组讨论中,我所期望听到的不仅是你们希望这个班是怎样的,更希望听到的是你们对自己在这个班的学习过程中的期望,我听到了这种期望,而且这种心向比什么都重要。做一件事情,如果连心向都没有,那效果也很难保障。
因为湖北省把这样一个重要的小学卓越教师成长的项目教给我们来做,所以我们的领导和参与教师,都铭记有这种责任,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个班级。我们的课程安排,强大的教师参与阵容,都力求把我们系里能够动员起来的力量都集中起来。任何一种学习,任何一次师生之间的教育互动,都要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所以,从今天上午到现在的准时上课,都表达了我们承办者的愿望,也希望各位能从今天开始提升作为一个研修人员对自己的要求。
从项目名称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培训的重要性,从学员的学历、职称、年龄上,发现学员都相当有经验,而且在各自的学校中都是骨干、领头人,甚至不止如此,那参加这种国培班我们需要朝着怎样的方向来努力?从两个词可以体现出省里所给予的期望:“楚天”和“卓越”。采用“楚天”一词,非常富有想象力与历史感,体现了对原来楚文化和历史的看重,楚文化曾出现过非常著名的两个伟人,屈原与项羽,两个楚人,一文一武,那种豪迈、想象与大胆的传统,使得楚文化值得我们不忘怀;“卓越”的定位,说明我们的老师已经是非常优秀的老师了,正在朝着卓越的目标前进。我在担任华师大二附中“卓越教育研究所”的名誉所长时,进一步思考了为何要追求卓越,怎样来理解卓越的内涵,以及卓越到底指的是什么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卓越就是卓然超群,高出于众人之上,我自己的一生也是在不断朝着卓越的方向努力,但也在不断地思考这种努力是在一种什么意义上的努力,在与华师大二附中老师的多次的讨论和座谈之后,我将“卓越”概括成八个字:“卓”就是“卓然独立”,“越”就是“越而胜己”。
卓,强调卓然独立,而不是卓然超群,因为超群强调的是要比别人强,要出人头地,但自中国古代以来,但凡独立的知识分子,都更看重独立的精神,北大蔡元培的办学精神也特别强调独立。卓越的人,首先是独立的人,强调的是要不依附,不用攀附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发展,而是靠自己的奋斗与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我也非常赞同上午部分学员提到的眼力的观点。我们所强调的独立首先是一种志向与眼界,这种志向与追求要高远,而眼界,也会因为这种志向,而永远不会得到满足,而是会向往更多的了解,认识与明白,志向与眼界是能不能独立的关键,志向越低,眼界越窄,只会让人越容易看到眼前,寻找眼前容易获得的利益,而不是真正做强自己,使自己拥有独立的力量;其次,这种独立是一种人格与意志,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对人的发展都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也要做到这一点;第三,就是一种智慧与能力。只有真正做到这三方面的融合,才能真正不依附别人,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独立的、有价值的和人生有意义的人。
越,就是超越,那我们要超越谁呢?传统的超越,往往指向的是胜他人,而不是战胜自己,但束缚我们解放与自由的往往是自己,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在自己交际的圈子里已经是优秀的人而言,胜就是要胜自己,超越自己,这是个无止境的过程,只要生命还在,就存在超越的可能。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才会觉得人生是不断在路上,不断朝前走着的,而自己也会拥有一种发展和成长感,也会觉得活着,不只是单纯在重复,而是一种不断成长变化的过程。胜人往往容易让人丧失目标,而且胜人之后也容易让人忘乎所以,尤其是当我们专注在跟别人的比较,处在一直看别人的过程中时,我们也往往容易丧失自己的独立性,被别人的发展牵着走,很难做成自己。
这种关于“卓越”定位的详细阐述,也是为了帮助我们学员更好地理解卓越以及卓越教师,明确要怎样朝着卓越的目标发展,既是提出了期望的目标,也提供了实现这种目标的路径,那就是要不断超越自己,永远不言满足,把自己当学生。我们要铭记,我们是楚人的后代,我们是为追求卓越而来,这样也会提高我们自己对这个班的期望和心气,也会使得这短短的一个月将来在我们心中留下一段既紧张,又不会忘记的回忆。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我们的学员担心在大学里往往只讲理论,而不讲实践,但至少我们一起从事新基础教育研究的一批教师,我们的理论,已经不只是抽象的,从书本上来的理论,我们的理论内涵着实践中的创造。不要把理论看做天生脱离实践的,一种理论,无论是从根源来讲,从真实的发展意义上来讲,从最终能否被成为理论上来讲,都需要实践的检验,我们从事15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我们现在说出来有底气的东西,都是在跟学校、校长、教师一道15年“做”出来的。
教育学的道理,不只是教别人学知识和方法。教育学的道理首先应该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自己怎么做,自己怎么形成自己的研究,自己怎么作为大学教师完成自己的研究。我们提出,理论在改革时期只有深入实践,才能真正读懂中国社会,才能读懂中国社会今日的中小学,才能读懂我们应该朝哪走。15年的新基础教育实践,使得我们形成了对课堂、对实践、对教育、对教学的一系列的新的认识。而其他老师,也有自己的实践,起码有自己的人生实践,任何一个人的理论,但凡是在讲自己的研究结果,都会内涵着个人的生命体念,内涵着跟实践工作者一起奋斗、努力、提炼出来的东西。我们现阶段虽然缺少与湖北的沟通、交流,没有可以共同创造一种新的基础教育的共生经验,但我们的新基础经验对你们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因为你们也有多年的教育实践。在学习中也要注意将理论联系实践,因为理论是有合理性的,但并非全部。
另外,对待实践一直存在一种两分法的思维,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实践天生就没有理论,将实践单单看做是一系列的活动,一系列的操作,一系列的模式,一系列的方法,一系列的技能,一讲到实践,就是指传授这些方法与技能。把实践者看做是不需要有理论的,只需要懂得如何用理论就行,但即使是用别人的理论来指导,老师的头脑里也不会一点理论也没有。可能传统的理论已经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被物化了,所以我们现在需要遵守的就是将头脑里的思想,观念,方法,以及对教育、教学、学生的理解,对教师素养的理解进行全面的更新。不要以为实践工作者只需要模式、方法、技能就能做好自身的实践,经验永远是重要的,但如果经验缺少了理论的分析、提升、反思与重建,那经验就有可能成为包袱,成为束缚自己自由发展的包袱。
我们强调“反思”,也是为了形成一个新的参照史,对原有的许多的认识,可能我们不会讲得很明白,但实际上是存在的,我们需要换脑子,换了脑子才会有所行动。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强调的是双向努力,从对立发展到相互支持,相互渗透。我们期望我们的老师不仅仅将自己定位为单纯的实践工作者,尤其是卓越的教师,更要朝着“独立”的方向来努力,尤其是思想上的独立,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走,从而成为真正“卓然独立”的优秀教师。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安排了大量涉及对基本理论进行思考的课程以及对学科的研讨,但不仅仅是讨论一堂课、两堂课,而是从整体上来思考关于学科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工作的问题。因为作为一位卓越教师而言,不仅要对自己的实践有清晰的认识,而且要带领大家一起认识,如果缺乏这种整体性的眼光,便很难真正成为一个领头人。而且依靠这种独立精神和思维品质,善于组织、组合大家一起朝着目标努力,自然会成为核心的领头人。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全面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意义上,通过努力学习重要的教育观念,形成一系列的反思,形成自我新的参照史,放宽眼界,转换自我的分析框架,凸显这一个月的学习价值。
这一个月的学习可能会非常辛苦大家,但课堂不是匀速运动,人生也不是匀速运动,在华师大这一个月的学习培训,还是希望大家要保持一种紧张的精神状态,要积极去思考、要投入、要想自己、想道理、想未来,有点体悟就要及时记下来,因为体悟到的东西只有记录下来才不会忘记,只有通过自己记录过程中的收获,点点滴滴的反复以及不断的交流,才能记忆深刻,才能感受到有没有这段培训的差别。当然,学习过程中,大家也要学会身心的调节,要留心身旁的美景,留心身边细微的变化,只要心里存在亲近自然的敏感与愿望,那即使是小草泛绿,也会让自己有所感受。所以,希望大家这一个月,思想是积极紧张的,情趣是丰富多样的,也希望师大美丽的风景,大学校园别样的人文与自然交融的美,能给大家带来美好的回忆,这样,即使大家在离去的时候,哪怕脑海里只有朦胧的感触,我们也觉得是对得起这一个月的培训,你们也会觉得对得起自己,觉得没有辜负领导、同伴的期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9467a30100r1vy.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