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斌:让外行局长办教育是冒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31 06:4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斌:让外行局长办教育是冒险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命运,掌握在全国2000多名县级教育局长手中。因此,我们需要警惕局长成为大校长——这可能会束缚校长们的手脚与头脑,也与简政放权背道而驰。但不可否认,教育局长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教育品质,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局长,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最近,我与几位教育局长谈及这个话题,一人说:局长的兴奋点在哪,校长的兴奋点就在哪。如果一位局长热衷于在牌桌、酒桌上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必然会有一批校长投其所好。




我们梳理了一位理想的教育局长具备的几个特点,比如,有担当、有智慧、有激情,不在乎升官发财,心系学校与师生,把办好教育作为任期内最主要的追求,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能够引领和推动校长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从春侠曾对122名县教育局长进行问卷调查,高达69.3%的人士认为,局长最理想的角色是成为教育家。但现实与愿望有天壤之别。




由于管理的教师众多(常常达县域内公职人员数的一半以上),教育局长已经成为充满诱惑、竞争激烈的职位。不久前,湖南某县的教育局长一职空缺,镇党委书记、县一中校长、县人大办公室主任、教育局党委书记和监察局局长等人展开角逐,最终如愿以偿的是镇党委书记。越来越多的乡镇或其他政府部门的领导成为教育局长,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这表明,教育局长应该具有的专业水准,在许多县领导心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春侠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一期县教育局长培训班发现,76位局长中有60人来自非教育系统,其中33人无教育系统工作经历。在这些人中,不懂教育,把局长当官做的几率更大。




我所接触的这类局长中,不乏能力出众者,但也有人热衷于调动老师、任免校长的权力。有人坦诚,只是来过渡两三年;有人不懂何谓“课程”,以为就是教材和课程表;有人不明白“批判性思维”的意思;更多的局长则认为,抓教育主要是抓升学率,尤其是一本的录取率,把考入北大、清华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政绩。他们中的一些人决策果断,但急功近利。




教育局长如果不懂教育,只要负责任、有良知,能够尊重并大力支持专业人士开展工作,做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后勤部长”,并善于学习,也能赢得认可。那种不懂装懂,喜欢指手划脚的局长,最让校长和老师们头疼。




另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是,许多教育局长普遍存在抱怨和等待的心态。他们自嘲 “不务正业”、“整天忙的都是和教育没多大关系的事”。对于需要智慧与激情的教育事业而言,这不是好事。局长们可以找到诸多理由为自己开脱,譬如他既要受县委主要领导的制约,还要受制于财政局、编制办、人事局等部门,是一个需要到处求人的角色。有局长甚至开玩笑说:教育局长“不是人做的,做好就不是人了”。而且,对一些县领导而言,教育远没有发展经济有吸引力。一位教育局长曾告诉我:县委书记原本接受了他的邀请,参加新建学校的揭牌仪式,但同一个时间正好有一家酒店开业,结果书记选择了后者。




正因为教育面临着复杂、弱势、尴尬的局面,我们也就更期待有众多能超越个人名利追求、有开拓能力、以办教育为乐的局长的出现。但这种自觉的行动,很难发生在那些看重升官发财的局长们身上。改变之道是,首先需要确定教育局长的任职资格,将有一定的教育系统的工作经历,作为主要的选拔条件之一。如法国要求相关的教育领导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从事过教育工作;日本有关法律规定,类似的人选必须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美国的教育行政官员必须有教育管理专业背景。在国内,曾以素质教育闻名的湖南省汨罗市,近20多年来坚持从教育系统内部产生教育局长;有“教育高地”之称的潍坊市,则明确建立县级教育局长任职资格制度,规定主要负责人“要热爱教育事业,为师范类院校(专业)毕业或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而且领导班子成员中,有教育工作经历的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二,并要有担任过校长职务的人员。




如何确保更多专业化的教育官员得以重用,以逐步改善和提升区域教育的品质,以上经验值得借鉴。毕竟,在目前的环境下,寄希望于一位对教育一知半解的局长拥有办“好教育”的情怀,对当地的师生而言,是一种冒险。

作者:李斌,原载《 中国青年报 》( 20130524
02 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7:45:21 | 只看该作者
俄火箭事故频发原因之一:没有明确的航天理论

俄火箭发射事故频发是“天灾”还是“人祸”

2013年07月12日
来源: 光明网






原标题[火箭发射事故频发是“天灾”还是“人祸”]
7月2日,俄罗斯一枚“质子-M”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后不久即爆炸解体,搭载的3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也一同坠毁。
自2010年以来,这已经是俄罗斯航天系统的第8次发射失败。其中,2010年发生1次、2011年发生4次、2012年发生1次、2013年至今已发生两次。
这一连串的事故不但使俄罗斯航天业损失巨大,也使其在国际航天界的信誉进一步受到折损。此次事故一发生,俄罗斯国内一片哗然,指责、失望之声四起,甚至有俄媒体表示,事故的发生烧掉了俄罗斯航天业走出危机的希望。而国际社会也有人对俄罗斯航天大国的地位表示出了不少怀疑。
俄罗斯近年火箭发射屡屡出事的因素很多,但究其根源主要还是“量”和“人”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航天发射任务过于繁重。近些年,俄罗斯航天事故频发,与其航天发射总量一直保持世界最多的领先地位不无关系。2010年,俄罗斯总共进行了31次运载火箭发射,占当年全球发射总数的45%;2011年,总共进行了33次,占当年全球发射总数的50%;2012年总共进行了28次,占当年全球发射总量的38%。
航天发射本身就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性。因此,发射的基数越大,出现事故的概率也就越高。2011年8月24日,俄罗斯“进步-M12M”货运飞船发射失败后,时任俄罗斯中央机械制造研究院副院长的尼古拉・巴尼齐金就强调,俄罗斯的火箭故障率为4%,相比之下,美国的故障率为6.5%。
尽管其难免有自我辩解之嫌,但俄罗斯过于频繁的发射任务确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而搭载“进步-M12M”货运飞船的“联盟-U”火箭自1973年5月18日投入使用以来,共进行了745次发射,其中成功724次,失败21次,成功率为97.2%,实际上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频繁的发射事故暴露出更多的则是俄罗斯航天系统内部存在的一系列根深蒂固的老问题。此次航天发射失败后,俄媒体表示,导致俄罗斯航天走到今天这种境地的原因很清楚,即领导外行、企业素质低、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缺乏高质量的技术监督、没有明确的航天理论。
俄罗斯航天工业专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约宁则向俄新社表示,“俄火箭航天工业不深入改革不行,改革早在10年前就已不可避免,关于它需要的不是讨论,而是开始。改革的原因是业内人事资本的衰竭,以及其无效的结构。”这番话既表达了俄罗斯航天业改革的迫切性,也揭示了俄罗斯航天系统出现问题的根结所在,即“人”的问题。可以说,最核心、最根本的正是航天系统内部存在的管理缺失。
按道理,有着如此繁重任务的航天系统应该有更为严格、严密的管理。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此次事故发生后,俄罗斯审计署马上发布消息指出,“由于缺乏航天项目的整体管理系统,缺乏对计划、合同和开支的管理,在2006年~2015年联邦航天项目预算增加一倍半的情况下,项目收效甚微。”
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先对航天系统存在的问题点得更为透彻,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航天器的监督和验收体系。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副总设计师柳明也曾在《莫斯科回声》电台上坦言,“我们必须承认,质量状况正在恶化,检查工作远不如苏联时代那么彻底。”
由于有着急迫的资金需求,俄罗斯航天商业发射任务本来就很密集,航天工业部门的管理监督再不精益求精,灾难就不可避免了。纵观近年来俄罗斯发生的航天事故,人为因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2010年12月5日,也是携带3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的“质子-M”火箭发射失败,原因是燃料加注量计算错误;2011年8月18日,携带一颗“快车-AM4”通信卫星的“质子-M”火箭发射失败,原因则是程序编写错误。正是这些本可避免的人为疏忽,造成了俄罗斯航天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性事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3:24 , Processed in 0.0939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