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市麓谷小学第三届“博雅杯”网络教师论坛小结
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第三届“博雅杯”网络教师论坛已于四月底圆满结束了。刚从北京参加完培训匆匆赶回来的我赶了个晚趟,并且,接受了一个光荣的任务,要就论坛做一总结。在北京学习期间没有上网之处,所以十来天不曾浏览过学校的网站,这次一打开,一口气拜读了伍校长的博文《为孩子多铺设一条不违规的路》,还有许多老师发表了博文或跟了贴,他们是李寿颐校长、蔡青校长,龚鸽飞、罗素娟、何如、王建军、刘清平、张季芳、
吴艳妮、
沈杰、韩美华、王睿
、
温洁琼、
任淑君、谭艳
、李程、唐素姣、谢小梅、温利丹、吕萍、石晓华、胡佳、王树坤、张娜、曹欣、姚建平、唐琼华、李桂玲、李小珍、姜玉纯、吴建安、袁嫄、肖莹、喻端兴、龚丽鹏、黄婷、杨娜老师等,感谢老师的们积极参与。再细细精读每一篇文章,真是让我再一次大开眼界。谈不上总结,就拿
“大开眼界”四个字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大——小中见大
姚建平老师的跟贴中有这么一句话:“‘另辟蹊径’,
一条小路描绘出大文章”。我觉得本次论坛正是如此,伍校长小中见大,对一件看似司空见惯的小事进行了大角度的思考,一文激起千层浪,进而引发了老师们大范围,多层次的思考。比如:
和谐论:
李寿颐校长谈到:“学生践踏花草,本是违规行为,但从我们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创造符合孩子行为的和谐环境,让学生能够避免责罚,确实是实现了几个和谐”
。“从事教育工作,责任重大,需要我们有着良好的职业修养,同时更要有为人类的未来负责任的广博胸襟和远见卓识,愿大家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多融进和谐的理念”
。
细节论:
刘清平老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事无巨细,我们只有敏锐地抓住细节,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要树立一个‘形’字,注重一个‘情’字,把握一个‘度’字,讲究一个‘法’字。”
人性论:
罗素娟主任:“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因孩子而存在;学校的每一次行为,都因孩子而存在。”
“其实,人性,本无所谓‘善’或‘恶’。受‘善’多者,自然会懂得爱和尊重。校长这样想,这样做,本身就是‘善莫大焉’!”
任淑君老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不是说一定要事事顺从学生,关键是:在合乎情、理、法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正当的追求,顺乎学生的要求
韩美华老师:“‘遵从人性’的教育到底是什么?不依附于人,‘遵从人性的教育’,她不是教育孩子唯唯诺诺、胆小顺从,而是顺性而导,体现着人性的光辉。铺路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校长从权威的心态中走了出来,从严格管教的行为模式中走了出来,他真诚地融入到孩子们之中,了解他们的需要,欣赏他们的活力,期待他们的进步。”
智慧论:
沈杰老师:
“学校的草皮孩子们都知道是不能去踩踏的,因为有‘规定’,有‘不要’。但是为什么最后还是踩踏了,而且踩成了一条小径?表面上看来是学生违反校纪,实则是因为教学楼到操场的路径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每次集合都是好几个班级在那里排起了长龙,形成‘交通堵塞’,一来一回浪费了孩子们玩耍的大好光阴。所以聪明的孩子们在教学楼与操场中的那块草皮上合理的‘另辟奇径’。
聪明的孩子们有个智慧的校长,他没有批评和指责孩子,当看到“规定”与孩子们的实际需要产生矛盾时,他选择了最佳设计。”
王睿老师:“脚下的路要经常走才有,但思想上的路也是经过新旧碰撞才会闪现。感谢伍校的巧思和后勤部师傅们的辛苦!”
规则论:
谭艳老师:“能够尽可能满足孩子好玩的天性,也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尽到的责任。孩子们能感受自在,天性没有受到压抑,创造力自然容易表现。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也是一张白纸,他首先是作为个体来到这个世界,因为要跟众多的人相处,所以他们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然就只能是动物式的生存。所以教育他们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也是必须的。“
胡佳老师:““向善”“扬善”是教育的本义……作为教育者,我们在简单说教“向善”“扬善”时,是不是更应该教导孩子要理性选择呢?
心理论:
何如主任谈到:“研究表明,在人的潜意识里,有着责任互相推诿的自我防御的本能。当责任承担者越多,个人的责任就会随之降低,甚至消弱。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就是帮助他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处事能力。孩子们之所以,置学校的三令五申于不顾,屡屡踩踏草坪,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来说,确实应该换一种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为他们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为孩子们多铺设一条不违规的道路,不是放纵孩子的行为,而是从心的深处给孩子们以最真挚的关怀。让破窗效应转化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换来的将是孩子心灵的自然和谐发展。”
情境论:
李程老师:“德育是盐,不能单独给人吃,必须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要从小处、实处切入,营造德育情境。只有把标准锁定在学生能够做到、易于接受的切入点上,让孩子们懂得一些道理才不会只是泛泛而谈。”
尊重论:
张季芳老师:“这样的一条用心良苦的路,
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真心实意的尊重,受到尊重的孩子自然而然地产生“向善”和“向上”的心。”
唐素姣老师:“作为教师的我们,既要遵从孩子的天性,也要为孩子们开辟一条条的成长之路:我们能够为孩子铺就一条林荫之路,让他如沐芬芳,在露草鲜花中沉醉流连;我们可以为孩子铺就一条文明之路,让他知行知止,在潜移默化中健康快乐;我们致力为孩子铺就一条心灵之路,让他远离浮躁,在淡泊宁静中明志致远。”
吕萍老师:“看了伍校的文章,从一名教师的角度,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在想我平时的教学,平时的课堂,是不是也可以为孩子多铺一些‘不违规的路’,多多去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想,这样也许孩子们会更加的理解你,配合你,因为尊重与理解是相互的。我想只有这样,我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才是一条充满爱的幸福之路……”
开——开创、开放
我想,我们学校又开创了一个论坛的崭新形式,那就是网络论坛。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表达。有长达一两千字的撰文,也有数十字的真情流露,如谢小梅、王建军、石晓华、汤雅君、张娜、吴建安、唐琼华、袁嫄、肖莹、喻端兴、龚丽鹏、黄婷、杨娜和温俐丹老师等均是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眼——心灵的窗口,
在吴艳妮老师眼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我们为孩子们多铺一条不违规的路,孩子驰骋的脚步就会更加的自由;当我们帮学生把灰蒙蒙的心灵窗户擦亮,就会放进晴朗的阳光;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一切就会从容起来、优雅起来、润泽起来,我们教育生命的成色也会明亮起来。我们也一定是幸福快乐的。”
在温洁琼老师眼中:“在草地上按照孩子们的脚印增添小路,是我们学校管理人性化的妙举,这凝结着校长教育管理的智慧,孩子们需要讲文明守礼仪,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要为他们创设讲文明守礼仪的好条件与好环境。”
“如果一个人一直在这种正确的心理暗示下行动,那他一定会更加自信也会更加更优秀。”
在龚鸽飞老师眼中:“为孩子们多铺一条不违规的路,犹如大禹治水,是疏而不是堵;堵得了一时,堵不了一世!教育亦如此,心中的路宽了,路自然就远了!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偶有’短路’的时候;耐心地等待路通的时候,花儿会有,草儿依旧,路是直的!”
在姜玉纯老师眼中:“这是一个温馨的学校,以德治校,以德服人,我也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
,“小小的一条路,引出一个大大的问题,作为一名新的老师,学的,授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要学会走进学生的世界,理解,包容,放飞他们的思想,做一个备受尊敬,备受孩子喜欢的教师。
这条路很长,但是我相信,在如此好的一个氛围下,我会时刻受到感染,时刻受到提醒。”
在王树坤老师眼中:“如果,每次,不能理解的时候,我们都能学着,做做换位思考,用对方的眼睛,去看看所发生的事情,用对方的思维,来想想所坚持的观点;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色,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很多事情,就这样释然了。
界——境界
本次论坛在伍校长真知灼见的引领下,我们的老师们不仅思维灵动,文韵流转,文采飞扬,更重要的是彰显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对孩子的无限关爱、理解和尊重。俗话说“有境界自成高格”.。我想,这条路不仅铺在了我们的校园里,更是铺在了每个老师的心里——那就是在教育事业中,我们如何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去不断思考,不断摸索,去寻求一条路,一条帮助每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光明之路。
博而远志,雅以修身。第三届“博雅杯”论坛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关于教育教学的思考却会在麓小永远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