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答记者问的启示 朱 晶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08日 14 版)
知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影歌两栖明星周璇的,皆赞叹她有个“金嗓子”。可她的“脑子”也不俗,这似乎知者不多。在周璇遗留的有限文字资讯里,人们会感受到一个昔日当红明星出奇的冷静与涵养,与当今浮躁的娱乐界恰成某种对照。
据说,当年上海电影圈只推举过两个“影后”。一个是胡蝶,由当时《大晶报》报人冯梦熊和小报名编陈蝶衣主持推出,在“大沪舞厅”举行过一次富丽堂皇的“影后胡蝶加冕典礼”。另一位即周璇。由《上海日报》发起的1941年的“电影皇后”选举,正红遍上海滩的周璇当选。在该报公布竞选结果的翌日,周璇发表婉辞启事,称:“倾阅报载,见某报主办之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顾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惟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谅鉴,此启。”此文字此心态,从容淡定,毫无伪饰,令人钦佩。
翻检周璇的答记者问,同样明朗真诚,进退得体。请看,1948年12月答上海《电影杂志》问(摘录):
问:能不能告诉我们关于你的身世、籍贯及通讯处?
答:早年失怙,萱堂健在。原籍广东,年近三旬。现在上海。
问:你的歌喉是天生或者苦练而成的?怎样保护?以你的意见,“金嗓子”还能保持多久的日子?
答:既非天生,也非苦练,我也不懂怎样去保护。“金嗓子”愧不敢当;反正能唱一天就多唱一天。
问:你的人生观如何?
答:做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好好做,像一个人。
问:你的影坛生活有没有受到意外刺激?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些?
答:背一句古诗作为答复吧,“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1944年1月《上海影坛》又发了一则“周旋答二十一问”,兹摘几句:
问:对自己年龄的增长,有什么感想?
答:恐慌。
问:常常哭吗?常常生气吗?用什么方法发泄?
答:不常哭。不生气。不响。
问:每次,当你说谎以后,心里感到痛快,还是痛苦?
答:又痛苦又痛快。
问:你的“口头禅”是什么?
答:“滑稽来”。
问:给你影响最大的导演是谁?
答:导演过我演戏的各位导演先生。
问:你最感烦难的表演是什么?
答:哭里带笑,笑里带哭。
问:你以为在现时代下,观众最需要的是怎么样的影片?
答:教育片。
问:你觉得最标准的节约饭菜是几碗?你在实行吗?
答:一菜一汤,已实行。
还有些精彩答问,不能再举了。上述若干,是否可见周璇的机智与可爱?周璇的命很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凄零的女子,我不知道我的诞生之地,不知道我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姓氏。”她6岁被上海一户周姓广东籍人家收养,13岁加入黎锦晖的歌舞剧社,15岁参拍第一部影片《风云儿女》,主演的名片有《马路天使》《红楼梦》《天涯歌女》等;一生拍片43部,演唱歌曲300余首,其中电影插曲114首。1957年9月22日病逝于上海。
周璇的知识和文化全靠在演艺实践中自学与感悟。她不但留下了大量拍摄的影片、演唱的歌曲,还留下了珍贵的日记、书信和访谈答问。难得她做人的真实、从艺的真诚,难得她那样淡泊名利、那样有自知之明。我相信,对于每个从文弄艺的人,周璇的人生态度都会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作者为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