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屠孝俊:沈湾的朴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9 11:5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沈湾的朴树
屠孝俊

          沈湾是新铺镇长江村的一个自然湾,背靠西河镇松林山岗,门朝朋兴乡观音水库,东高西低,山水环绕,还真算得上是一块风水之地。
       沈湾如今没有沈姓人家,解放后仅剩的一家也因三年自然灾害迁移了;留下来的村民都姓朱,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有两位沈湾的“朱老师”。说句内心话,我对沈湾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我的启蒙老师,而是湾里的一棵大树。粗壮的主干,蜿蜒的树枝,繁茂的枝叶,加上沈湾地势较高,方圆十里八里都能看得见。
       我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去过沈湾,原本想着那棵树早已被主人卖掉了,或者自然枯死了。2013年1月5日,我随“三万”活动工作组进村入户,有幸走进沈湾,眼前霎时一亮,乡村公路南北贯通,农家小院花木葱茏。湾里没有堆积的垃圾,没有堵塞的污水,更听不到呼呼啦啦的麻将声。那棵大树长得两人牵手都合抱不过来,树冠伸展成一个巨大的扇形,枝头还垒筑着一个球状的喜鹊巢。虽说历尽了世纪沧桑,风云变换,但依然老当益壮,壮心不已,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朱老师,这棵树是谁家的,叫什么树,多少年了?”
        我问。
       “哦,你来了,坐坐坐!”朱老师从树下站起来介绍,“这棵树叫朴树,二百三十多年了,现在已说不清是朱家那一代的祖先栽种的。”
       “在我们这里,两百多年的古树够珍奇的吧?”
       “当然。前几年,有人出到十万元的价钱都没卖。”
       “为什么?”
       一个正在晾晒腊鱼腊肉的婆婆转过身:“挖了卖了,就破了风水,会有灾难报应的。”
       朱老师连忙接过话头:“那是迷信的说法,其实,也算是一种生态保护意识。现在,这棵树是沈湾的名片,是沈湾的福音,是沈湾的共同财富。去年春季,全湾人出钱出力,修了个大花坛,区园林局还为它挂了牌。每逢植树节,全湾老少都要为这棵朴树披红挂彩呢。”
      “百年古树,荣耀子孙”。树下花坛正面的题字耀眼夺目。在这棵朴树的掩映下,沈湾家家讲卫生,人人爱清洁,生态文明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沈湾的朴树啊,你是民生改善的标志,你是社会发展的见证。
                           
2013年1月8日晚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1:57:07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22:27:25 | 只看该作者
无 名 小 河
文/屠孝俊

       我的家乡(新铺镇长江村大涂湾)面前有一条小河,小到千百年来没有人给它命名,小到省市地图上找不到它的形迹。它发源于新铺镇与西河镇接壤的白马山双清水库,汇入滚子河朋兴乡建光村流域中段。平常没有流水,如果梅雨季节雨量充沛,就会哗哗啦啦地宣泄一番,让沉静的河水滚滚西流。
       在我少儿时期,家乡的小河是我们幸福的港湾。夏季,生产队的社员们歇会儿或是收工时,都会走到河边,拔开清秀的水草,咕隆咕隆地开怀畅饮,比现在渴了喝一瓶啤酒还痛快。退休工人农闲时,三三两两,提着竹竿、挎着竹篓,坐在河岸柳树下钓鱼,什么喜头、黄三、小白条都有,偶尔还能钓起一只甲鱼来。我们放学回家,到了河边,便丢下书包,脱掉衣裤,光溜溜、全裸体扑进河水里,游得不黑不归。
       阳春三月,清洁的河面上飘散着丝丝缕缕的烟雾,闪烁着星星点点的黄花,岸上杨柳依依,绿草如茵,小河就像少女一样的美丽娴静,妩媚动人。
       数九寒冬,河面上结了一层薄冰,犹如一条玉带,蜿蜒迂回,晶莹剔透;雪后初晴,远看横跨中游的石拱桥,又如一道彩虹,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然而,前些年就不同了。日积月累的淤泥得不到清理,汉十高速服务区的超标排放,把家乡的小河污染成墨绿色,还夹杂着一股腥臭味,让人恶心。
       村民们看不过去,商量着找服务区的领导治理污源,请求乡镇干部协调解决问题。几年下来,还是不了了之。
       自从开展“三万”活动以来,情况发生了迅速的改变。乡亲们告诉我:前年“访万家”,家家提出要整治这条河,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去年“挖万塘”,疏通了河道,治理了服务区的污源;今年“洁万家”,湾里修了垃圾池,配了卫生桶,保洁员还有护河的责任。等到了夏季,下场大雨,冲刷洗礼,河里的水就又像二十多年以前那样清洁了。
       村主任抓住时机,引导村民:“清洁家园也好,新农村建设也好,还是要从家家户户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时时刻刻做起,各人既扫门前雪,又管他人瓦上霜。”
       一方水土,一片生机。家乡的小河,你灌溉了千百亩粮田,滋润着千百人心田。
       无名有实,以小见大。愿家乡的小河在希望的田野上畅通无阻,长流不息。
            
                                                                                             2013年1月10日晚
4#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21:01:56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3:35 , Processed in 0.1024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