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三女生网上发帖 纠错中学教科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2 09:1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三女生网上发帖 纠错中学教科书


文章作者:黄琪 来源:长江日报 


   




        九年级的美术课文(左)中,一件名叫“镈钟”的文物被错误地标成了“钟镈”,该文物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全称是“楚王酓章镈钟”。右图为省博物馆关于镈钟的标识见习记者胡琴沁 摄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铜盖豆注释写成果盘,乐器“镈钟”的注释写成了“钟镈”……中学教科书被指多处出错引网上围观。记者昨日向专家求证,教科书相关之处确实有误。

  指错中学生为就读于武汉二中广雅中学初三女生翩翩。她在网上发帖称,学校发的九年级(第17册)美术教材第39页及40页“荆楚文物揽胜”一节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曾侯乙墓出土的几件文物,如曾侯乙编钟等。书中有两处标注不准确的地方,如乐器“镈钟”的注释写成了“钟镈”,青铜器“铜盖豆”的注释写成了“果盘”……翩翩说,这两件文物都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美术书的这几处错误有些“离谱”。

  据了解,这本教材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湖北美术出版社联合编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记者昨日拿着这本美术教材,来到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馆,看到了书中提到的这几件文物。

  省博物馆历史时期考古部主任冯少龙说,“铜盖豆”在古代主要是一种盛肉食的器皿,在祭祀与宴飨中,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不能解释成果盘。“镈钟”是一种乐器,同“甬钟”一样,是“钟”的一种,省博物馆中展出的“楚王镈”就是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钟,而并没有“钟镈”一说,教科书上的说法确实有误。

  同时,翩翩还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82页讲解人类智力成果时,介绍了“明朝吴承恩写作《西游记》”,但配图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

  记者就此向冯少龙求证,他确认,教材所配图为《老子》帛书的局部,出土自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教材配图存在错误。(记者黄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9:52 , Processed in 0.08459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